南明大丈夫 第776节

瓦剌没有见识过西魏的厉害,可他们鞑靼却是被西魏修理过的,还真不敢将大魏王的话当耳边风。

他们是新人,不是巴图尔珲的亲信,不好说西魏有多厉害,不能惹,只能敷衍的赔笑。

僧格却对巴图尔珲道:“父汗,我们刚统一漠西和漠北,此时最好不要与西魏对抗!”

巴图尔珲有些不快的将酒杯放在桌上,“为什么?本汗控弦之士二十万,还怕他不成!”

“父汗,我们准格尔虽然强大,但是西魏也不弱,他们刚在河东击败了多尔衮,打败十多万清军,还杀死清国的英王阿济格,实力不可小窥啊!”僧格解释道。

清国曾今一统漠东漠南,迫使漠北臣服,实力强于准格尔,现在清国都败了,可见西魏实力确实不一般。

这让巴图尔珲有点心虚,可是刚才地方都分出去了,现在西魏一句话,就将他喝退,堂堂准格尔的大汗,还要不要脸面,还怎么复兴大蒙古,怎么在草原上混。

僧格看巴图尔珲的脸色,于是又道:“父汗,西魏气势正盛,我们暂避锋芒,先灭叶尔羌,获得那里的工匠,壮大实力后再来,便也不惧西魏了。”

“哈哈哈~”巴图尔珲站起身来,就坡下驴,“嗯,憎格说的有道理,那就先选好打的打!”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本章完)

第856章 议事院

相比于留在王京处理政务,高义欢其实更加喜欢战争。

虽说战争很危险,但政务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枯燥,不及战争那么刺激,那么有快感。

让他每日坐在书桌上,看大半天的奏疏,着实让他感到难受。

回到王京半个多月,高义欢便有些厌烦了这份工作,有时候他都会怀疑,是不是内阁故意增加奏疏的数目,让他被政务压垮,失去耐心,最后放权内阁。

这并不怪高义欢有这种想法,而是他明显感觉到,需要他处理的奏疏,比以前多了许多。

不过这并不是内阁故意为之,而是大魏的版图扩张,要处理的事情自然也会增长。

回到王京一个月后,高义欢便下旨,抽调六科给事中,以及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的官员,脱离本部事务,组建议事院,代替司礼监来帮助高义欢处理政务。

议事院的人数暂时不设上线,不过目前大概只招十三人,今后高义欢准备从各行业,各地方也召些人进入。

这些人品级都不高,初步定为五品,但必须要精通一部事务。这样他们既不会限制内阁发挥,也不会对政务不了解。

在高义欢的构思中,内阁依然行使建议的权利,拿出对各种事务处理的建议和对国事的解决方案,而议事院则代替高义欢行使批红用印的权利,将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这样一来,内阁有建议权,采不采纳,则在议事院,内阁的权利被牵制,而议事院虽有同意内阁方案的权利,但是却没有建议的权利,每个方案都出自内阁,便也不能干涉行政。

不过从以前的教训来看,议事院更接近高义欢,最后议事院极有可能架空内阁,而一旦建议的权利和同意的权利合为一体,必然会威胁他,这也并非高义欢所愿。

因此他又提出,内阁提出的方案,连续被否三次,内阁可以直接将奏疏交给高义欢,这样就可以避免议事院蒙蔽他,将内阁的奏疏隐瞒下来。

司礼监的强大,在于只要他们愿意,大臣的奏章完全到不了皇帝手中,而议事院不是皇帝内臣,机构不设在王宫内,便就不能封闭高义欢了解外部的渠道,高义欢同样防着他们。

在议事院中,秉笔和掌印的权利也将被限制,一般任期三年,内阁送上来的奏疏,议事院众人表决,赞同和否决后,有秉笔记录,掌印用印。

这种构想下,议事院的人越多,权利越分散,便能给内阁一个好的施政环境,而国家的治理主要还是看内阁。

明朝的内阁制度,在此时其实已经是相当先进,眼下争霸为主,这套制度完全够用,目前高义欢并不打算做太大的改变,以免朝局动荡。

对于议事院,内阁的态度肯定是比较警惕,像是被带上一副枷锁,不过毕竟不是司礼监,所以并未有什么反对声音。

当下高义欢便点了刘湘客、邝鹏升、陈贞慧、冒襄等人,以及两名五军都督府的参军,组成议事院来帮助他行使权力。

有了议事院后,高义欢立刻就轻松起来,将政务交给属下,自己便做起自己感兴趣的事起来。

清晨,高义欢穿了一身常服,在家吃了一点早点,便准备前往议事院。

议事院就在内阁的旁边,都在宫城之外,不过真要比较,议事院距离宫城还是要近一些,因为宫城有一处偏门,正好就在议事院的对面,而高义欢的寝宫,就在偏门不远处。

高义欢站在院子中,双臂张开,赵娟帮他整理衣袍,戴正网巾,“大王,可以了。”

高义欢满意的双臂放下,朝侍女拿来的铜镜看了看,道服网巾,孤王不是一般的风流啊。

铜镜只能装下高大王的上半身,不能装下他风流的全身,这让他有些不太尽兴,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他也不会造玻璃,否则弄出来,大魏国在贸易上,必然又会多一件拳头产品。

“那孤就出去了,今晚应该不回来吃饭,你们不用等孤!”高义欢手摸了摸身上,一伸手,侍女便递给他一柄折扇,高义欢帅气的将折扇打开,在胸前摇晃着,便大步离开了王宫。

高义欢从偏门出了王宫,便来到议事院,里面官员进进出出,看见他都纷纷行礼。

高义欢快步走过穿堂,来到议事院参议们的办公之处,十多名正在商议的参议,立刻躬身行礼,“臣等恭迎大王。”

议事院初见,高义欢不可能立刻将政务教给他们,所以近几日都会过来。

“今天照例,你们开始吧!”高义欢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然后摆了摆手。

陈贞慧等人忙行礼,“臣等遵命!”

当下,十三个参议,站在一条长条桌子的两边,一边七人,一边六人,每人身前都有几份内阁送来的奏疏,而两边首位,则分别为秉笔和掌印。

印不在宫外过夜,清早由王宫侍卫,护送印信出宫,黄昏送回宫内,议事院用印时,也有侍卫持刀而立。

这时,冒襄拿起一份奏疏,展开道:“四川总督梁以樟揍报,孙可望减少对我大魏的铜锭供应,四川布政使司在川南发现一处铜矿,请奏藩府,调派工匠,拨银元十万用于开采。”读到这里,冒襄顿了顿,给众人消化信息的时间,待片刻过后,继续读道:“内阁批示,先派大匠探查矿脉,确认是否有开采价值,再调派工匠,拨给银钱。”

冒襄读完,便将奏疏传给右边首位的秉笔刘湘客,同样等了一段时间,刘湘客才开口道:“诸位同僚,表决吧!”

两边十三名参议,同时将手举起,刘湘客看了看,点头道:“此议通过!”

语毕,他提笔在奏疏上,画勾,表示同意内阁的决议,然后递给对面的掌印陈贞慧,他盖印后,奏疏便可发回内阁,然后按着内阁的意思执行。

议事院没有资格同意地方的奏疏,他们只能对内阁给出的建议进行表决,而现在议事院初设,他们自然还不太敢否决内阁大佬们的意见。

“礼部上奏,南京册封诏书以到。内阁批示,不用声张。”

高义欢回来就已经称了魏王,而现在高义欢确实没必要声张朱慈烺封他魏王,必须逐步淡化魏国是明朝藩属的事实。内阁这个批示,议事院中九人赞成,三人否决,而高义欢对此则没有意见。

接下来一连几道奏疏,都没有异议的通过,这时又一人拿起奏疏读道,“礼部侍郎丁启光上奏,大魏使节出使瓦剌,警告瓦剌不得窥视河套,瓦剌惧我国威,大军主力以退过阴山,不过仍有一支近万人的瓦剌部落,停留阴山之南。内阁批示,瓦剌退军,大魏目的以达,万余人的部落,战兵不过三千余人,不足为惧,时下大魏当养精蓄锐,恢复民力,无需理会!”

议事院再次表决,依然通过,这时刘湘客正要提笔,高义欢忽然一抬手,“此疏暂时压下,稍后送入宫中。”

首节上一节776/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