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7节

他们三战开封,同闯军杀了多年时间,李自成水灌汴州,淹死城居民二三十万,豫兵也被淹死数千同袍,对于李自成的残暴,是有些心有余悸,他们见秦军撤退,顿时就有些慌了。

襄城,李自成召集众人议事后,暂时稳定了群贼。

至于稳定之后,要怎么同官军决战,李自成也没别的招数,只想出断官军粮道这条办法。

官军靠着车营,一路平推过来,李自成连战连败,等郏县大败后,他终于摸清了孙传庭的手段。

这时,他知道官军重兵集结,硬拼很难拼过,不过官军远离陕西,大军阵势前重后轻,却给了李自成包抄官军后路的机会。

如果他能断官军粮道,官军必然自乱,到时候车营崩溃,他再挥兵掩杀,必然能将官军杀得大败。

这时,他一面派遣刘宗敏率领一万精骑,绕道去抄官军粮道,一面下战书,想要迷惑孙传庭,将官军拖在襄城。

只是他将战书送出后,却又有些后悔起来,觉得自己完全是多此一举。

李自成身边谋士太少,也没什么人能提醒他,他正在节堂内踱步,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却忽然疾步走进来,躬身抱拳,急声道:“大王,孙传庭跑了,官军左右两营大乱,满营喧哗。”

李自成停下脚步,脸上一惊,心道,不好。

他正为投书而后悔,孙传庭接了书信就逃,果然他担心的没错,孙传庭一眼就识破了他的计谋。

这时李自成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巴掌,他眼看计谋不成,不禁有些心急起来。

河南被李自成祸害得满目疮痍,闯军围困开封大半年,结果又什么都没得到,打下洛阳的收获,已经快要消耗干净。

孙传庭急于剿灭闯贼,李自成同样急于破局。他百万之众,祸害完河南,得找个新地方祸害才行,否则迟早坐吃山空。

现在北直和山东去不得,南方没有群众基础,只有陕西和湖广两个方向可走。

如果让孙传庭退走,扼住南阳和潼关要道,他这百万之众,肯定断粮散伙。

孙传庭受朝廷催促,要与李自成一战,李自成要打破困局,也需要同孙传庭一战。

他只有击败了孙传庭,他才能冲出河南这个四战之地,取天下一角,把根基扎下来,否则队伍一散,他永远都只能做个流寇,不能蜕变。

“走,随我出城看看!”李自成当即带上范阳毡帽,疾步走出大堂。

城外,天空下起小雨,孙传庭领着秦兵刚走不久,秦翼明领着川军也始后撤,将陈永福的豫兵留在最后。

襄城西门被缓慢打开,数百穿着蓑衣的骑兵疾驰而出,马蹄践踏着有些泥泞的地面,泥水飞溅。

骑兵在雨疾驰,雨水顺着蓑衣流下,李自成奔至一处土坡,勒住战马,只听远处朦胧的明军营寨内传出一阵喧哗。

一名明军的尸体倒在雨水,血水染红大片地面,陈永福站在营门前,雨滴落在他的铁盔上,水滴浸透他的衣甲,顺着手臂流向战刀,随着上面的血水,一滴滴的从刀尖滴下。

“不许慌乱,临阵脱逃者死!”陈永福斩杀一名乱兵,抬刀指着众多豫兵,大声怒吼。

“督师跑了,秦兵和川兵都逃了,留我们做替死鬼,我们不干!”

“弟兄们,快跑!”

营内的豫军一阵大哗,士卒见营门被堵,索性推到栅栏,纷纷涌出营盘,冒雨而逃。

李自成老远看见这一幕,心立时大喜,“孙传庭知道老子要断他粮道,仓皇撤退,快回去调兵,立刻追击,别走了孙传庭~”

(感谢無故的2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90章决战中州六

郾城位于襄城东南方向,扼住连接汝宁的咽喉要道,同襄城一样,正好位于开封、南阳、汝宁三府之间,于州而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时在郾城之南的山道上,近万兵马正冒着细雨,踩着泥泞,推着车辆,艰难的向前推进。

赵应元那厮误期,迟了两天才赶来陈州汇合,使得归德府的贼兵赶往郾城的时间便紧张起来。

这时天空又开始下雨,让从陈州出发,赶来堵截豫州南部官军的闯军人马苦不堪言。

此时,高义欢部近三千人,走在大军最前,士卒们的衣甲已经沾满了泥水,显得有些狼狈不堪。

高义欢爱惜马力,没有骑他的黄毛老马,牵着马缰在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同士卒们一起跋涉往前。

“启禀都位,前面就是南阳和汝宁的官道交汇之地!”几名穿着蓑衣的士卒,逆着大军前行的方向,来到高义欢身前,抱拳禀报道。

高义欢有些喘息的停下步子,“传令,让大军停下!”

身后的掌旗兵,立时将大旗高举,然后又放下,山道上的队伍,便逐渐停了下来。

“柱子,随我上山查看地形!”高义欢将马缰交给一员亲卫,遂即一挥手,招呼赵柱子等人一起爬上道路旁的一座山头。

此时,高义欢他们已经离开了豫东南的平原,进入了汝南山林地带,地形开始复杂,也开始险要起来。

这里是伏牛山东麓余脉,以山丘地形为主,更南则是大别山。

高义欢的衣甲、革靴早就沾满了污泥,他有些狼狈的站在山顶,便见南面群山之间,两条道路交汇和成一条,形成一个“人”字,而他的前锋已经到了笔画的结合处。

这两条官道,一条连着南阳府的舞阳县,一条连着汝宁府的西平县,两条官道交汇后通向开封府的郾城县。

高义欢他们在这里埋伏,便能挡住南阳和汝南两个方向的官军包抄襄城,防止他们偷袭李自成的后路。

“让弟兄们都进入山道右侧的山林躲避,抓紧时间扎营休息。世昭你去指挥下弟兄们,道路上不要留下痕迹!”高义欢注视着蜿蜒的山道,对吴世昭吩咐一句,然后又扭头对说道:“柱子,你去通知刘黑子,还有赵应元,让他们的人去山道左侧。”

吴世昭和赵柱子,当即抱拳,然后按着战刀,下了山坡。

不多时,山道上的高家军,便纷纷钻入右侧山林,车辆也被推了进去,道路上只留下数百士卒,抹平脚印和车轮的痕迹。

两日后,从南阳府舞阳县过来的山道上,一支兵马从南面迤逦而来,行军的极其缓慢,前后绵延数里之长。

这支人马大概有七八千人,分为三部,前面只有不到千人,是人马的前锋,后面也是一千多人,是押送物资的后队。

间人马最多,是大军的主力,一名穿着银甲的大将,骑一匹黑驹,走在部人马之前,身后跟着十多个穿着铁甲的将领,还有一杆高三丈的大纛旗。

大旗间写着斗大的“左”字,边角有一竖行小字,上书“太子少保,平贼将军”。

这支人马正是从襄阳而来的左良玉统领,他已经被朝廷削职,让他立功赎罪,不过对他其实影响不大,他照样打着原来的旗号。

左良玉到了襄阳后,害怕朝廷追究,收拢败军和流民,共计二十余万,他们说是官军,其实他也可以算是个流寇。

首节上一节77/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