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赞许的看了博洛一眼,“本王掌握朝廷事务,去岁朝廷消耗甚大,许多地方都在打仗,还丢掉了淮南的粮仓。今岁朝廷肯定缺粮,要是战争拖延下去,我大清不打也输了。因此,本王只能找高蛮子决战,全力一搏,就像太祖在萨尔浒一战时一般,击溃魏贼主力,才能彻底瓦解魏贼的进攻,扭转天下大势!”
博洛已经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这仗继续打下去,今年肯定会饿死人,大清国必然元气大伤。
“摄政王,臣明白了。这一战我们必须要胜,而且要大胜,否则即便击退魏贼,不把他们重创,等休整几月,魏贼必会再来,而我们根本耗不起了!”博洛沉声道。
现在的清军并不是一个游牧政权,多尔衮要选择退回关外,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可是好不容易入关,怎能轻易放弃。
现在清军和西魏比的不仅仅是兵力,更是两方的整体实力,清军兵力上不输给西魏,可惜后勤乏力,所以只能找魏军决战。
“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多尔衮拍了拍博洛的肩膀,脸上露出赞许之色,然后道:“孔有德死后,本王重整了汉军正红旗,给他们装备了最新的自生火铳,还有铜炮。他们在宿迁时与明军的神机营交过手,正面击溃了明军的自生火铳阵。这说明,西魏的铳阵,确实是有些优点。本王看以往的战报,我大清的步军总是远距离上被动挨打,被魏军步军压制,连累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只能被动的去冲阵,现在我大清也有了这么一支步军,就能用步军打乱魏军阵线,然后骑兵冲击与魏贼一较高下。”
在魏军使用自生火铳后,清军便开始大力的仿造,在汤若望等西夷的帮助下,造出了燧发枪。
不过虽然有西夷的指点,但是清军的燧发枪与西魏的自生火铳相比起来,依然有些欠缺,他们工匠没有经验,生产出来有些粗糙,而且发火率不及魏军的高。
在南征前,清军已经装备了四千五百杆自生火铳,在宿迁又缴获了两千多杆,在加上一个快炮队,组成了一旗的火器军。
多尔滚原本与黄台吉唱反调,不太重用汉军,但是他对这支火器军却十分上心,常常观看他们操演。
说到这里,多尔衮看向博洛,郑重地道:“你一直在前线与魏贼作战,应该是我们满人中,最了解魏贼的人。本王想将这支人马,交给你统领,你可有信心,发挥他的用处!”
清军有强大的骑兵,而魏军以步军为主,每次交战时,清军的难题是怎么扰乱魏军的步阵,给骑兵制造收割的机会,但是魏军火器众多,让清军骑兵无法用过去的办法骑射乱阵,引以为豪的满洲重步,在火器面前也只有吃弹丸的份。
这样一来,清军就没法子克制魏军步军,所以多尔衮很重视火器军,觉得有火器军的加入,必然可以为清军创造机会。
博洛闻语,心头顿时大喜,不过脸上却波澜不惊,行礼道:“喳!臣定不辱使命!”
两人正在说话时,帐外隆隆的炮声响起,那是百门红衣大炮,齐齐开火,轰击着雁门关。
~~~~~~
太原府,高义欢每日都收到了不少关于战事的情报,魏军虽没有出击,但却积极做着准备。
随着时间进入1649年,西魏基本已经平定了晋南和晋中的一部分州县,派出了官员接手地方政务,帮助百姓返乡,准备进行春耕。
这时太原城被围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城中粮食消耗了大半,而魏军始终不攻城,摆明了是想围点打援。
这让阿济格无法淡定,加上他判断多尔衮应该已经来救,便开始时常出城,冲击魏军的防线,想让魏军无法安心对付多尔衮,意图将更多的魏军牵制在太原,以免多尔衮重蹈明军锦州之役的覆辙。
魏军意识到了与清军的大决战将不可避免,从几个月前开始,就不断将湖广四川的粮食,襄阳和南阳造的兵器衣甲,关中造的火器,源源不断的运到河东,已经堆满了几个仓库。
魏军各部也频繁的调动,并将缺额补冲齐全,磨合操演,准备迎战多尔衮的主力。
为了防备清军,魏军主力已经从太原之南,移营驻扎于城北。
这时在太原北郊的旷野上,大帐一座连着一座,整齐的蔓延,一望无际。
校场上,只见一支近千人的步军,正在操练,他们浑身都包裹在铁甲中,连脸上也带着兽面,正是高义欢的护军铁人军。
这支本该是郑成功护卫的精兵,被高义欢先搞了出来,抢占版权。
自从水力锻打技术得以应用之后,西魏军器监管辖的作坊,生产能力就上了一个台阶,盔甲和火铳的制造速度,都翻了几倍。
高义欢受此启发,还特意煮了壶开水,像他们展示了一下蒸汽的力量,并给大匠们布置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当然生产力的爆炸,是需要许多条件的,需要庞大的市场,还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没有这些,光有器械,特别是最初不成熟,问题频发,远比手工更贵的器械,是难以撑过最初的阶段。
此时铁人军正齐齐挥动手中的横刀,将身前手臂粗的木桩,齐齐斩断。
另一边,克胜军的铳手们正在轮番抬枪射击,校场上浓烟弥漫。
此时魏军的几部精锐,已经全部集结到了河东,准备一场大战,不过对此高义欢还是不太满意,总是希望准备能够更加充分一些。
毕竟这一战关系大势,乃是两国间的大对决,是兴衰之役,必须要谨慎。
高义欢与众将在校场上看了一会儿后,笑着对众人道:“这一战,俺们赢了,北京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要是输了,那就只能老实退回关中,几年之内别想出关。”
“大王,俺们准备这么充分,怎么可能失败。此战我们必胜!”白文选开口道。
“呵呵~说的不错!这一战,大汉必胜,大魏必胜!”高义欢意气风发,遂即道:“走,随孤去仓库看看!”
当下一行人离开大营,来到魏军的军需仓库,一片耸立的高仓,一个接着一个,每个都有四丈高,可以装数千石的米粮,还有数千件兵器衣甲。
高义欢与众将穿行在仓库之间,不时让侍卫拿出米袋,用战刀破开,漏出一枚枚白花花的稻米。
高义欢抓起来一把,见这些米粒圆润,又闻了闻,微笑道,“是常德的稻米啊。”
“大王,军粮和器械,兵部基本调拨齐全,大军绝对不用为粮食担心。”高兴豪笑道。
西魏手握两大粮仓,还种有玉米、番薯,可以说最不缺粮的就是西魏。
高义欢满意的点头,这时一名骑兵,却疾驰着奔来,“启禀大王,姜襄使者前来求援。”
高义欢接过书信看了看,中心就四个字“魏王救我”,他微笑着对身边人道:“姜襄告诉孤王,孤王再不救他,他就要死给孤王看。老姜这是要挟孤王哩。这种口吻,说明他还能坚持坚持嘛!”
李定国却道:“大王,姜襄既然这么说,那我们也不能大意啊!”
清军绕道晋北后,高义欢又把李定国调回了身边,不知怎么地,有李定国在身边,高大王就特别有安全感。
高义欢眉头皱了皱,“好,那诸位随孤回营,俺们商议商议!”
(感谢马小胖爱陈樱,小竹子哥哥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823章 姜襄弃关
高义欢与众人打马回到大营,一路走进中军大帐,他摘下头盔和披风,让亲卫挂在架子上。
这时他与众将一起,走到沙盘边上,注视着沙盘。
李定国道:“大王,姜襄的求援信上具体怎么说?”
高义欢将收起来的求援信掏出来,递给李定国,让他与众人传阅。
“姜襄的救援信很夸张,说多尔衮三十万大军猛攻关城,上百门红夷大炮日夜轰击,总之将情势表现的十分危机。”高义欢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