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46节

孙可望看了十分欣喜,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仿造这两种器械,不过同时他又皱起眉头。

孙可望是个很会算帐的人,他虽然不了解这些东西的制造过程,但只要看看它们的材料和工艺,就知道要造这些东西,耗费必然惊人,小国根本造不了多少,最后比的还是国力。

高老二能够造出那么多火器,并不是简单因为有工匠,还是因为他有资源,有财力、物力、人力,能够造得起。

这让孙可望有些沮丧,不过随即却又振奋起来,高老二也不是一天时间就成为大魏王的,他现在所处的环境十分好,北面强敌相互牵制,无暇南顾,东面是大海,西面和南面都没有强敌,正是他发展壮大的好时机。

孙可望看了一圈,挑了一副完整的荷兰铠甲,一杆军官用的短管燧发枪,颇有些感慨的回到升龙城。

这时,十多名骑兵簇拥一名背插加急小旗的骑兵,疾驰着进了升龙城,他们一路穿过街道,来到安南皇宫前急停下来,为首的一名骑兵,急忙翻身下马,一手举着圆竹筒内装着的军报,急步上前,嘴中大喊道“加急揍报,军情十万火急。”

孙可望回宫后,没有沉醉于黎朝皇宫内女眷的美色之中,而是把玩着带回来的玩具,试射燧发枪。

这时徐以显却匆匆进来,脚步有些慌乱,“大王,广西有急报送来!”

孙可望心头一凛,“发生了什么事情?”

“艾能奇揍报,发现明军在南宁、桂州,还有湖广宝庆集结兵马,目标可能是我们!”徐以显急声道。

孙可望脸上有些惊讶,他接过徐以显呈上来的军报,快速看了一遍,是艾能奇向他陈述,明朝增兵西南的消息。

广西的南宁、桂州,湖广西南部的宝庆,这都是与西军相邻之地。明军向这些地方增兵,用以不言而喻,肯定是想对他下手。

“岂有此理!朱慈烺自己一屁股屎没擦干净,居然打起了本王的主意。”孙可望恼怒的将军报揉成一团,他本想休养生息一年,不想麻烦自己找上门来,破坏了他继续南进的策略,“西魏让本王攻击朱慈烺,本王没去,朱慈烺居然找上门来,他这是讨打吗?这个小皇帝真是愚蠢至极,他不知道高老二就盼着本王和他开战吗?”

孙可望心中忽然升起一股邪火,没想到高老二的算盘,居然还是打响了。

(感谢小竹子哥哥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820章 河东局势

河东战役是西魏挑起,不过此时的河东,却出现了一个怪相,挑起战争的魏军在一边歇息,清军却同姜襄杀在了一起。

十二月间,清军攻入大同,强攻三日没有攻下,多尔衮立刻下令锁城,然后大军迅速夺取了大同境内的其他州县,便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多尔衮得知大同城内的叛军并不多,留下三千骑兵,一万步军驱赶百姓筑墙困城,使得大同城内的叛军,无法威胁他的后路和粮道,便决定快速进军,向太原突去。

对于清军而言,河东之战的关键就是太原,只有大军突至太原城下,并且保持大军的粮道通畅,以高义欢的兵力,就不太可能夺下重兵云集的太原。

如此一来,高义欢只能退兵,魏军最多占据晋南,清军还能保住半个河东。

如果打得再好一些,或许还能里应外合,击败魏军,将高义欢赶回关中,使得局势回到开战前。

这也就是说,魏军要取得河东战役的胜利,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不让多尔衮靠近太原,围点打援,在路上就解决多尔衮,最后吃下太原。

另一个选择则是,在多尔衮杀到太原之前,就吃下太原,这样一来,以清军的兵力,同样不太可能夺回魏军重兵守卫的太原。

多尔衮骑兵众多,决定后立刻以博洛为先锋,大军向南猛突。

这时姜襄得到高义欢的许诺后,率领大军北上迎战,去救援大同,双方在山阴遭遇,姜襄的前军被博洛击败,大军退守雁门关,等待魏军的支援。

在开战之初,多尔衮控制的兵马原有四十余万人,兵力超过西魏,可是这一段时间的折腾后,驻防河东的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万人被困太原。

山东和两淮的十五万大军,早前在明军北伐时望风而降,只剩下五万多人,不过在清军击败朱慈烺后,清军收编了左镇,还有一些明军,挽回了一点损失,大概又得到了八万兵,以及大批的器械和粮草。

可以说,这次朱慈烺北伐,是给多尔衮当了一回运输队长,将明朝近几年的积蓄,三十万大军的军械物资,大都丢给了清军。

现在多尔衮掌握的兵马,大约还有三十万大军,而这三十万兵力的分部是,洛阳原本只剩下两万,多尔衮令耿仲明带回去二万,共计四万大军镇守洛阳,继续与金声桓对持,牵制湖广和潼关方向的魏军。

剩下的人马中,阿济格带领两万人坚守太原,河洛会率领三万人驻防徐州、山东一线,监视明军动向,尼堪率领六万大军,坐镇北直隶,并防备固关、壶关等处关隘的魏军攻击河北和北京。

多尔衮则率领十五万大军,杀入晋北,然后向南杀来,救援太原。

河东,西魏国募集十万新军,加上出征河东的十万大军,魏军兵力有二十万,姜襄和李率泰号称有十五万大军,只看表面兵力,联军的兵力有三十五万,而清军只有十七万人。

这样的话,河东战役应该打的相当轻松,可事实上,魏军的新军完全做不得数,只能维持下地方治安,协助精兵守守城池,在决战中根本指望不上。

另外,大同军的水分也非常大,姜襄手中的家丁大概也就三千多人,另外还有两三万人可以一用,剩下的士卒便都是一些摇旗呐喊充充门面之辈。

这么算来,十万加三万,联军兵力上其实并没有优势。

如果算上魏军需要围困太原,需要防备壶关、固关,多尔衮能动用的战兵,其实要比魏军多得多。

1649年的春节,高义欢是在河东过的,中间他还抽时间,接见了彭措多伽,固始汗的使者,以及黄红等派别的活佛。

这宣示着西魏国恢复了中原王朝对乌斯藏的统治,乌斯藏名义上归属大魏,使得大魏的版图,瞬间扩大将近一小半。

当然乌斯藏早已不复吐蕃帝国的神勇,大魏版图增加,可是实力却并没因为乌斯藏的臣服而增加,只是得到一个名义上的属地而已。

虽然乌斯藏的臣服,短时间内无法给西魏带来好处,可是高义欢心中依然很高兴。

万邦来朝是历代帝王的一个追求,也是王朝兴盛、强大的一个标志。

高义欢对此只是高兴,觉得很有面子,可也没有别的想法,但是西魏藩府中不少大臣,却憋不住了,觉得这件事情很不一般,是周遭对大魏的认可,已经出现了请求高义欢称帝的声音。

这种声音,在得知朱慈烺北伐失败后,更是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态势。

西魏毕竟是个造反起家的政权,而这样的政权,通常不具备合法性,高义欢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可是不少文官却很在意。

眼看着西魏必然走向造反的道路,推翻大明建立新朝已是必然,文官们心里便急了,绞尽脑汁给高义欢找合法性。

现在他们大致的思路就是争夺驱除鞑虏的功绩,然后似乎就没什么可说了。

现在有乌斯藏臣服,便给他们开了条思路,获得周围蛮夷和藩属国的进贡,同样是被认为是正统的一个表现,所以他们便高潮了。

对此,当事人高义欢,立时下旨喝斥,不过对带头官员,却并没有进行惩罚,反而请他喝了个茶,并一起共进晚餐,嘱咐他不要再提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高义欢这个太度,很快就被一部分喜欢钻营投机的大臣认为是默许,他们便更加放肆的开始劝进起来。

高义欢确实是想称帝,不过他现在与皇帝无异,所以他并不急,准备先放出风去,等今后拿下北京,一切便是水到渠成。

现在他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拉拢朱慈烺,虽然从得到的情报来看,已经不太可能,但是他还是想挽留挽留。

希望在河东战役结束之前,甚至是夺下北京之前,大舅子不要给他添堵。

首节上一节746/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