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04节

在明朝时,这些伪君子就看不起他们这些丘八,芝麻大点的文官,也能给他摆脸色,现在投靠满清,这群孙子居然还是压他一头,让姜襄心里很不舒服。

不过感受到金之俊的目光,姜襄知道他已经快触及到清廷的底线了,如果再次拒绝,恐怕满清将会对他采取强硬的手段。

“呵呵~”姜襄正色道:“既然朝廷备好了粮草,那本将还有什么话说?金侍郎放心,我不日就调拨兵马南下!”

金之俊见姜襄答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姜军门能服从朝廷的命令,本官深感欣慰,来日定替军门向摄政王请功,届时山西提督军务总兵官,非军门莫属。”

姜襄眉头一挑,满清也开出价码了,不过要是满清能早点给他,他或许真的会为满清卖命,但现在却有些迟了。

当初老子为了支持清军攻入关中灭李自成,不仅派兵,还提供粮草,结果清军灭了李自成,就把老子踢到一旁,现在又想用个提督挽回老子,当老子是夜壶吗?

姜襄心中冷笑,脸上却兴奋道:“那本将就先谢过侍郎了。”

金之俊目光又在书房内扫视了一眼,才道:“那好,军门尽快发兵吧!本官就先回衙里办公了。”

姜襄同意发兵,那事情就好办多了,等将他的兵马掉出大同,然后便能找机会控制姜襄。

当下,姜襄将金之俊送到府外,两个各怀鬼胎的人行礼告别。

姜襄看着金之俊上了八抬大轿走远,脸色立时沉了下来,“有光,你将府上的人清查一遍,隐秘一些,把监视本将的细作找出来!”

“是,军门!”姜有光一抱拳,遂即又问道:“军门,咱们到底站哪一边啊?”

姜襄道:“本将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清廷已经怀疑我们,你通知众将,今晚来府上商议大事!”

……

蒲州府,吕梁山南路的山坡上,一阵呼啸,腾起一团团的白烟,二十多枚炮弹,砸向远处的魏军阵线。

阿济格骑马驻立在山头,身后大旗迎风猎猎,山坡上清军火炮轰鸣,山脚下,三千多绿营兵正集结着,准备冲击明军阵线。

这时阿济格看了看魏军阵线上的旗帜,一面写有“黄”字的帅旗,十分的惹眼。

对明的将领,应该是高义欢的心腹大将黄秉忠,军中诨号“神射黄三郎”,是最早追随高义欢的魏将之一。

据说魏军中,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还有二十四将“小尉迟、秦琼”之内的诸多诨号。

这个黄秉忠应该是魏军中第二梯队,是二十四将中的一人,他擅长防守作战,一直镇守蒲津渡和潼关一线,是魏军中难得的人才。

阿济格正观察着魏军防线,一匹战马爬上坡来,准塔大声道:“王爷,李本深的三千绿营为第一个梯队,已经准备好了!”

阿济格闻语,抬起马鞭,指着远处魏军的防线,开口道:“蛮子兵马分布在三条防线后,他们的防守面太广,兵力便比较稀薄。传令李本深,不要散开攻击,集中攻击一点,先拿下涑水边上的下阳堡,只要突破一点,蛮子防线就破了。”

准塔行礼道:“喳!卑职这就去传令。”

“等等!”阿济格却一挥手,“进攻前炮击半个时辰!”

西魏国 第771章堑壕战

战场上清军火炮轰鸣,炮弹呼啸着砸向魏军防线,打得泥柱飞溅,尘土漫天。

在魏军阵线上,黄秉忠拿着千里镜,观察着远处的清军,正好看见山坡上的一群人,放下千里镜对左右道:“阿济格一到,鞑子的攻击,应该快来了。”

五军都督府早就分析了清军面临的局势,知道多尔衮缺少机动的兵力,河南的十万人要防备潼关和豫南两个方向,只有能力自保,没有能力抽调兵力支援其它战场,两淮山东的十五万人马要防着南明趁火打劫,兵马也调不动。

北京到是还有五万人马,可是得提防着豪格,而且作为京畿不能不放大军镇着,所以同样不能动。

因此满清现在的问题是摊子太大,人马不够,最多还能从外藩调个一两万人马,多尔衮已经没兵。

现在清军在山西有十万大军,其中三万人还不太可靠,清军便不可能放魏军冲入河东。

因为满清毕竟是异族政权,对山西百姓又没什么恩惠,一旦汉人武装杀入山西,恐怕局势会更加不稳,出现望风而降的局面。

因此按着五军都督府的判断,清军最好的选择是全力攻打魏军,在魏军主力没有过河之前,将魏军赶出河东。

此时清军只是被豪格,被魏军东征,明军北伐搞得有些手忙脚乱,但清军其实实力依旧可观,只要挡住外部的威胁,那内部肯定就能强压下来。

“都督,看清军旗号,有镶白旗的真满洲,还多了几个汉军旗,几只绿营兵,人马相当混杂。”赵明冲指着远处列阵的清军道。

黄秉忠笑道:“看来鞑子真是日落西山了。他们这是东拼西凑,才拉出这支人马吗?”

“情况紧急,估计他们也没办法,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赵明冲回了一句,又看向清军炮击的方向,低声道:“都督,鞑子集中炮击下阳堡,必是准备从此突破,我们需不需要从新布置?”

黄秉忠摆摆手,“维持原来的部署,不过可以将马军调道第二道土墙后,适当的时候打个反击。第一道防线的目标是消耗清军,挫敌锐气,敌军就算突破也没关系,等鞑子攻击第二道线时,第三道防线上的臼炮先轰击一轮,然后第二道防线的士卒,趁势反击,将第一道防线夺回。”

黄秉忠顿了顿,笑道:“当然,最好是第一道防线,都不让鞑子突破。这次五军都督府的计划是,先用防守消耗鞑子,等鞑子士气衰竭,再转入进攻,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的杀伤清军。”

赵明冲点了点头,“那卑职建议,第一道防线不破,臼炮就先别用了!”

明军在攻打四川的时候,用了臼炮和开花弹,军队觉得此物不错,便开始大量生产,并衍生出多种型号,有巨大的攻城臼炮,也有小一些,用来防守的臼炮。

黄秉忠笑道:“赵将军,第一道防线就交给你,你可不能轻敌哦。据玄衣卫的情报,鞑子如今也是鸟枪换炮,仿造了不少我们大魏的器械!”

“都督,末将不是轻敌,是自信!”赵明冲却一脸正色道:“末将就想告诉鞑子,我们磐石军,不是那么好打,准备给他们留点深刻的记忆,让鞑子知道师傅永远是他们师傅,别以为仿造点器械,就能和我们叫板。”

“好!”黄秉忠不禁赞叹一声,“那本督就看赵将军的了!”

~~~~~~

魏军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直面清军的攻击,第二道防线是预备队,第三道防线则是臼炮阵,每道防线间隔七十五步左右。

臼炮与青铜炮和红夷大炮不同,他的弹道是抛射,所以放在后面,刚好能够吊射攻击魏军阵线的清军,并且他能够发射开花弹,是魏军的大杀器。

此时,因为防御面太广,魏军的火炮比较分散,下阳堡的火炮并不占据优势,正被清军火炮压着轰击。

清军从襄城大战后,开始仿造魏军火炮,二十门小炮,还有六门红夷大炮,正猛砸魏军阵线,炮弹击中土墙,顿时炸开一朵泥花,将土墙砸出一个缺口,尘土漫天。

魏军士卒却不在土墙后,而是一个个抱着火铳蹲在防炮坑里面,不时挥手驱散弥漫的黄尘。

魏军早料到会遭受大炮的轰击,所以在墙后挖了一些大坑,坑低于地面,直射的火炮无法击中,所以相对安全。

土墙后,只有少数观察手,注意着清军的动向,以及魏军的炮手,操纵这两个大轮架着的铜炮,进行还击,炮声一响,大炮猛退,腾起一团白烟。

这时李本深部清军三千人马已经集结完毕,清军各汛的军官们,一边看着炮阵与魏军炮战,一边吩咐属下。

把总孙茂盛看着自己属下士卒,大声道:“都别看了。等会儿军令一下,大家就跟着盾车冲锋。我们是火器队,不用去填壕攻墙,到时候躲在盾车后,放铳射箭就行。”

首节上一节704/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