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622节

沙盘周围的徐黑虎、虎大威、郝摇旗、马宝、王屏藩、高起隆等将,认真听着,魏军众将都摩拳擦掌,王屏藩等人脸上却有些惊骇。

自从萨尔浒后,中原的军队,已经很少主动出击关外,他们还有些不习惯。

高义欢环视众人道:“历代王朝解决边患,最好的手段,就是主动出击,防守只能被动挨打,一点点被蛮夷蚕食。汉逐匈奴,唐击突厥,都是如此。蒙古早已经日落西山,而我大魏正如朝阳东升,岂能让他们欺凌?徐黑虎、虎大魏,你们准备一下,大军明日出发,抢在蒙古动手之前,先将河套的部落横扫一遍。“

高义欢并不清楚,多尔衮用什么条件,说动漠北蒙古,但他知道漠北蒙古南下的原因肯定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有利可图,二是觉得西魏国可欺,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要求,蒙古才会南下。

想清楚这一点,高义欢和西魏国就能据此来制定应对的策略。

徐黑虎、虎大威等将闻语,立时肃然抱拳,“臣等领命!“

两日前,高义欢已经提醒了虎大威,众军早就做好了准备,高义欢一声令下,大军收拾一下后,便立刻向北挺进。

此时的蒙古,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是已经投靠满清,被满清控制住的漠南蒙古和漠东蒙古,另外两部主要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

在满清逐渐强大的情况下,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都采取了与满清修好的政策,很早以前,喀尔喀三部,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便遣使向清纳贡,表示名义上的臣服。

两年前,漠北蒙古入寇山西,被清军击败,便使得漠北蒙古,对清更加恐惧,再次表示臣服。

不过这种臣服,并不像漠南蒙古和东蒙古,完全与清紧密结合,而是依然保持独立。

十一月,河套平原上,覆盖了一层白雪,大地一片雪白。

这时黄河已经冰冻,在河边一处旷野上,密密麻麻扎着数千顶白色的帐篷,一些蒙古牧民正在给羊圈里的牲畜喂着枯草。

营地里,脸颊红扑扑的蒙古女人,则正煮着马奶酒和奶茶,准备着早饭。

数里地外,一支充满了杀气的军队正无声无息藏在一座山坡后,俨如一柄将要出鞘的利剑。

魏将马宝抽出千里镜,看着远处升起的炊烟,将千里镜收入怀中,然后“噌”的拔出战刀,怒吼一声,“杀!”

三千马军奔驰,马蹄踏在地面上,溅起一片片白亮的雪花和黄色的泥土,选虎马军的骑士们,战刀出鞘,战槊横握,仿佛一群恶狼扑向数里外的羊群。

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见到过南面的军队出现在草原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

清晨,部落里一片宁静而祥和,在部落中心的一座大帐内,部落酋长正召集着几名汉子,用蒙语说道:“这次喀尔喀三部南下关中打草谷,我们漠南蒙古,也要抽调勇士做向导。扎萨克多罗郡王让我们部落出三百人,阿米泰你今天就带人出发吧。”

营地外,马军已经隐隐看见远处的营帐,马宝将长刀向左右一指,身后骑兵立刻分成三队,一路直接扑向营地,两路向左右包抄,杀向千顶帐篷组成的部落。

“冲!杀鞑!”魏军的怒吼,马蹄的践踏,惊动了蒙古人,营地里的很多牧民纷纷上马,拿起兵器迎击上来,帐篷中男女老幼仓皇奔出,乱成一团。

一个小部落,人丁不足,迎出来的蒙古牧民,纷纷被斩落下马,空中血雾弥漫,尸体遍地,雪地被染得猩红,场面惨不忍睹……

魏军猛然撞入营地内,战刀翻飞,满营都是被砍死的牧民,到处都是头颅、残肢和血肉模糊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鲜血汇聚成一团,营地中四处都是惨嚎之声~~~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和书单推广。)

第688章这是我带的最差的一届

杀戮很快就进入尾声,千顶帐篷被马蹄践踏得东倒西歪,白色的帐篷,被鲜血染红,被泥土弄脏,殷红的血液从一具具尸体中流出,汇成一条条粘稠的小溪流,不断冒起一团团的泡沫。

这是选虎马军玄字营,偷袭的第一个蒙古部落,将士们骑马驻立在躺满了尸体的营地里,环视四周,没想到鞑子居然这么脆弱。

不少关宁军,都有点不敢相信,当看见同伴在收割人头,才反应过来,纷纷开始抢夺首级。

以前鞑子入寇,来的都是青壮,都是各个部落挑选的勇士,明军面对时,自然觉得他们难以战胜,不敢与这些从小就会骑马打猎,弯弓射大雕的汉子野外交战。

关宁军在辽东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也是躲在城中,不主动出击,渐渐成为了一个习惯。

鞑子认为他们天生就该进攻,南下打草谷,抢得到,部落得到发展,抢不到就回来放羊,反正没啥损失。

这样一来,鞑子每隔一段时间,便南下一次,给了边军巨大的压力,认为就算挡住他们这次,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再来,行成一种鞑子无法战胜之感。

这次魏军突袭河套,轻松血洗一个部落,让关宁军的将士,突然之间,无法适应这种反差,原来鞑子也不是没个都强,他们也有妇孺和老弱。

营地里,魏军士卒跳下战马,拿刀哄抢着人头,再帐篷中寻找着财物,形象宛如土匪一般。

马宝骑马驻立在营地中,看着乱糟糟的士卒,他一手勒住打转的战马,一手提着刀,眉头紧皱。

一旁训导官赵思平,已经博然大怒。

赵思平是个生员,不过才能比较一般,没有进入行政体系,成为了教授魏军训导官识字的先生,没想到读过高义欢几本手册后,把自己带沟里去了,成了魏军中第一个有功名在身的训导。

他资历老,跟随高义欢多年,训导经验很足,高义欢收编关宁军后,点了他的将,让他来主持收编关宁军的训导工作。

这时赵思平连连训斥,周围的士卒却没人鸟他,气得他脖子都红了起来。他带过那么多部队,这一营兵,军纪绝对最差。

这时,一名关宁军砍下一枚人头系在腰间,看见前面一具尸体,忙提刀走过去,附近两名关宁军,却先一步赶到,为了抢夺首级,居然扭打起来。

那名关宁军见此脚步停住,四下张望,忽然听见身后有妇孺的求饶声,他转过身来,便见几名关宁军手持明晃晃的战刀,正要对妇孺动手,他脸上顿时露出狰狞之色,提着刀向妇孺走去,想要分一杯羹。

西魏军中,以军功授爵,一枚首级可换五亩军田,五枚首级就能获得最低级的锐士爵位。

在关宁军眼中,这些都不是人,都是他们的资产。

一声惨叫,引起了训导官的注意,他回头一看,一名老妇倒在血泊之中,立刻就拔马过来,一鞭子直接抽在,一名翻身下马,拿刀割老妇人头的关宁军脸上,留一道长长的血痕。

“都给我住手,魏军不是明朝官军,可以用老幼冒功!”赵思平大声怒吼。

那名关宁军却怒目圆蹬,然后向没听见一样,继续杀人割头,赵思平又是一鞭子抽过去,“本官让你们停下!”

“你他娘的再抽一个试试!”那关宁军脾气也暴躁,军中尊敬强者,他早看不贯眼前这个瘦不拉几,整天叽叽歪歪的训导了。

赵思平一愣,抡起鞭子就要在抽过去,周围的关宁军却围了过来。

关宁军士卒对于这个屡次约束他们的训导都比较厌烦,整天用些大道理来说教他们,听见就让人心烦,现在居然又来阻拦他们发财,顿时就有数十人围了上来。

“都停手!”就在局面要失控的时候,马宝催马赶了过来,拉了拉赵思平,然后对士卒们怒吼道:“大魏军中老弱妇孺不计军功,冒领军功着杀!”

马宝历史上也是个猛人,他又叫马三宝,一生跟过李自成,随永历抗过清,累功封为淮国公,后又降清做了总兵官,吴三桂反清时,他又成了宝国公,衔为铁骑总管将军,最后甚至成了周军的兵马大元帅。

最关键的是,在吴三桂反清失败后,他用替身领着百余残兵向清军投降,替身被杀,他却隐姓埋名逃过了一劫,一生可以说是传奇。

关宁军不服训导,对这位都尉,还是很服气的。

刚才冲入营盘,他一人就杀了十多个鞑子,还砍死一个比较厉害的敌酋。

首节上一节622/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