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573节

“儿郎们,鞑子的对手是谁,是谁击败了鞑子!”旁边吴世昭,举起手来,不失时机的振臂大喊一声。

“大王!大王!大王!”城头上瞬间,响起无数激动的高呼声。

高义欢等将士欢呼一阵,才淡定的抬手压了压,“不要搞个人崇拜,这一战,是我大魏将士们,齐心协力的功劳,不能算在孤王一人身上。”

话虽这么说,但高义欢看向吴世昭的目光,却分明充满了赞许和欣慰。

“大魏!大魏!大魏!”城头上立时又响起一阵欢呼。

当下高义欢便再次派出斥候,出城查看,打探清军撤退的方向,不过却并没有打算派兵追击。

魏军的骑兵只有几千人,万一清军马军来个回马枪,那就得不偿失了。

骑兵现在就是魏军最大的短板,不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权就依然掌握在清军手中。

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胜了掩杀你,败了溜之大吉,魏军目前并未有什么好的克制手段,基本都是等他们来攻击,然后消耗他们。

这样一来,结果就是,即便打赢了,也无法扩大战果。

很快,不到中午,侦查的斥候便回来禀报,清军确实撤了,襄城已经没有了威胁。

至此,魏军与清军的这次对决,才终于告一段落。

这一战,魏军前前后后损失人马超过三万众,而清军至少损失十万以上,此外还有五万关宁军背叛了满清。

在版图方面,魏军占据了关中的广大区域,清军占据了魏军的汝宁府,还有开封府境内几个县。

这么一比较,魏军损失虽然不小,但相比于清军,无疑是此次大战的赢家。

不过放眼天下,损失最大的却不是清军,而是丢失江北的南京朝廷~

(感谢虚伪的月神的1500,曾经的香菜的1000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

第630章 西魏王

代善做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说撤就撤,事实上这也是他南下接替多铎的使命。

多铎已经打红眼了,损失这么大,还想着向满清朝廷要兵,完全不考虑大清的承受能力,有多少家底都得让他败光,让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的满洲贵族都动怒了。

此时,在多铎手上已经葬送了两个王爵、两个贝勒,这是大清立国以来,也没发生的事情。

现在三顺王就剩下耿仲明一根独苗,已经伤了汉军的元气,奴才不太够用了,就像是韭菜割了一波,必须要歇一歇了。

这次满洲贵族对多铎已经彻底失望,就连多尔衮的执政地位,也会因此动摇。

满清是从一个原始部落发展起来的政权,虽然吸收了汉族的制度,但是还是保留了许多原始部落的特色。

多尔衮是摄政王,不过并不是皇帝,他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出来的掌舵人。

如果他做的好,那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满洲贵族们,自然拥戴他,但要是做的不好,让诸王诸贝勒各旗旗主不满,那也有可能被拉下马。

上次汝南之战,众多满洲贵族就对多铎不满,这次多尔滚想压也压不住,为了平息怒气,他只能将多铎拿下,而多铎回到北京,估计王爵不保,今后也很难翻身了。

在代善接替多铎后,攻打南阳的清军终于后撤,高义欢让人探明清军真的撤退后,便也领着大军凯旋而回。

这一战魏军同样伤筋动骨,因此并为趁着清军退军的机会收复汝宁,而是与清军默契的保持现在的疆域。

四月初三,南阳城北的官道上,三万多魏军浩浩荡荡的而来。

在城外十里长亭,鲁义方等近百官员,出城迎接,南阳城的百姓也在官府的组织下,欢迎大军凯旋。

一时间,城中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十余万人齐聚北郊,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在北郊关道旁的一座山坡上,停着一辆马车,周围有腰配苗刀的汉子护卫左右。

马车的车帘被掀开,一个梳着双平髻的小丫头,伸出头来,往外面瞧了瞧,见到人山人海的场景,小嘴变成“喔”形。

她左右看了看,头又缩回车内,小脸红扑扑的,有些兴奋的对里面一名戴着面纱的女子道:“公主,驸马的威望好像很高哩!外面人山人海全是百姓,都是来迎接驸马地。”

此时高义欢的仪仗已经进入百姓们的视野,漫山遍野的人群中立时就发出一阵欢呼。

豫南是高义欢的老巢,经营近五年时间,百姓安居乐业,对高义欢自然是十分拥戴。

读书人或许还会想着什么正统之内的问题,普通百姓的想法却很实在,扯什么虚的都没有。谁保他们安宁,能让他们有地耕,有饭吃,他们就拥戴谁,其它都是扯淡。

从几年前开始,高义欢就安排人宣传满清的凶残,而几次豫南大战,南阳的百姓看见从汝宁逃来的难民,也都听说了许多清军的暴行。

这次魏军挡住了清军,保护了他们的安全,他们自然更加拥戴高义欢。

这时老百姓们乱哄哄围在官道两侧,手持长矛的魏军士卒,站立在两侧警戒,维持秩序,也是保护高义欢的安全。

三千多克胜步军,列队走在大军之前,一水的碟盔,黑色棉甲,自生火铳,连鞋子都是革靴,士卒衣甲鲜明,肩头的火铳随着脚步起伏,掩饰不住的彪悍之气,引得围观之人,发出一阵喝彩。

在克胜步军之后,穿着金漆铠甲,披着黑色披风,头上戴着漆金六神盔,骑着黑色骏马的高义欢,便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在他身后,是一面大纛旗,以及打着各种旗幡和礼器的盔甲骑兵。

高义欢骑马慢行,手倒拿着马鞭,不停的左右拱手,到是有点当初李自成进洛阳的意思。

这时马车内的小宫女,听见了外面喧哗,又把头伸了出来,很快目光就落在了意气风发的高义欢身上。

双平髻看了一眼,便把头收了回来,惊喜道:“公主,奴婢瞧见驸马了,长得不丑,就是胖了些。”

坐着的坤兴脸色却很难看,双平髻见了忙又安慰道:“公主,驸马虽然不俊,但很威武呀!”

政治婚姻往往都是不幸的。双平髻小丫头是坤兴公主的侍女,知道公主得知皇帝将她许给高驸马后,公主哭了好几天,不过为了大明朝,公主还是答应下来,但总是闷闷不乐。

现在婚事已经铁板钉钉,谁也不能改变,既然如此,双平髻便觉得唯有接受现实,而驸马爷不丑,也算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马车中坤兴公主,听了双平髻的话,终于用一支玉手,挑起了窗帘子,往外看了一眼,便正好看见一身金漆甲的高义欢,骑在骏马上,金光闪闪十分晃眼。

高义欢一路抱拳,接受着百姓的欢呼和爱戴,随着大军进入南阳城,并没有发现一对闪着复杂目光的美目,一路看着他进入城门。

高义欢回到府邸,翻身下马,未来得及去后院,王世琮就走上前来,行礼道:“大王,南京的使者到南阳,已经有几天时间了。”

“哦?”高义欢疑惑一声,将马鞭交给属下,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使者是来干什么的?”

首节上一节573/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