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418节

主和派的大臣,整天聚会,商议着怎么处理这个害人精。

不过高义欢风头正盛,明朝又没有节制他的手段,主和派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还是钱谦益老谋深算,说出一个办法,就是一个字,“拖!”

别小看这个拖字,这可是官场上的精髓,有什么款项要拨,当官的拖一拖,下面的人立时就明白了,有谁职位要升迁,也给你拖一拖,不给好处就不办,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军队要发物资军饷,也可以拖一拖,十万给个七万,层层克扣,那就更加正常不过了。

不过钱谦益这个拖字,却不是这些个用途,而是等着南京百姓的热情消退。

作为东林党魁,江南士林的大佬,钱谦益很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

江南人更喜欢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不喜欢打打杀杀,这次也就是赶个热闹,等时间一长,百姓热情一过,保准又开始听词唱曲儿,追逐哪位公子和名妓的风流韵事,不再理会家国大事。

南京城,礼部尚书钱谦益府邸,东林党的骨干们齐聚一堂。

今天是钱谦益请客,邀请从北京回来的北使团要员,了解一下北面的情况,还有清廷的态度。

毕竟东林党人虽然主和,但并不是要投降。他们主和的目的,是保住手的权利,还有江南的一亩三地,并不是想要将江南拱手相让。

清军大举进攻高义欢,他们心也是存在疑虑的。

钱谦益是东林大佬,坐在上座,陈洪范本来是没机会同他吃饭的,可是今天却破例坐在了钱谦益的旁边。

“东溟兄啊!你代表朝廷出使东虏,可晓得东虏对我朝到底是什么态度。要是有诚意议和,为何进攻豫南呢?”钱谦益端起酒杯问道。

陈洪范早就降了清,北使团主使左懋第等人,被多尔衮软禁在北京,放陈洪范一人回来,就是来麻痹明朝,顺便刺探消息,还有为清廷招降明朝军阀,为清军南下做准备。

陈洪范同钱谦益喝了一杯,笑道:“牧斋公不必担心,北面打高精忠,是因为这厮太贱,非要招惹北面,北面不打他,便有点下不来台,但牧斋公可以放心,北面绝对没有要攻打我朝的意思,而是希望按着宋金之例划江而治。他们诚意还是很足的,让我回来,就是解释这件事,以免我朝误会。”

钱谦益听了,心松了口气,笑道:“如此这般,那就在好不过了。不过不知道北面具体的条件是什么,要是要价太高,老夫也不好办,毕竟现在朝廷主战的声音很高啊。”

陈洪范摆了摆手,将酒杯放下,“牧斋公,北面毕竟灭了李闯,兵锋正盛,我朝要求和,肯定是要做些让步的。”

说着他压低声音,“北面的意思是划淮江、襄阳而治,朝廷每年还得给点岁币。”

钱谦益微微颔首,听陈洪范这么说,他心里有底,也就是明朝需要让出高名衡控制的徐州和山东南部,还有让出高义欢控制的豫州南部,横竖东林都不心疼。

陈洪范看了钱谦益一眼,叹息道:“这个和谈,本来早该定下来了,可是因为有高精忠在,便始终谈不下来。这个高精忠杀了代善的儿子满达海,把人头送到南京,让北面十分不满。现在朝廷又在商议出兵帮助高精忠,对抗北面,我看这个和谈怕是快要崩了。”

钱谦益闻语神色一变,“这个东溟兄大可放心,有老夫在,朝廷这边暂时不可能发兵支持高精忠。”

东林党掌控明朝的财政,钱谦益不点头,朝廷根本没钱打仗,兵马都调不动。

钱谦益正是靠着这一点,将是战是和的问题,拖到了现在。而情况也正如他所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百姓的热情果然慢慢退去,又开始过着自己的小生活,沉迷与江南的繁华之,没什么人再提开战的事情了。

陈洪范听了钱谦益的话,心欢喜,将酒杯端起,正色道:“牧斋公,我要敬你一杯!大明有牧斋公掌舵,真是万幸啊!”

“都是为了大明!”钱谦益端起酒杯,一脸正色。

陈洪范也感慨道:“对,都是为大明,为了江南和平。”

两人酒杯一碰,将酒喝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好得跟一个爹生的一样。

这时两人正说着,郑森却一脸振奋的走进房间,“恩师,学生刚收到消息,韩国公大败鞑子,奴酋多铎抱头鼠窜,国贼孔有德被俘,已经被送到南京。国子监的同窗们都沸腾了,好多人都去码头围观,学生特意来通知老师!”

钱谦益闻语,手里的酒杯,掉在桌上,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刚压下去一股风波,高精忠居然又送来个孔有德,东虏的大官他可以随便抓吗?这厮刚送来一个满达海,现在又送来一个孔有德,没玩没了,竟给朝廷惹事!钱谦益脸色瞬间涨红,险些气得吐血,心大骂高精忠这个惹祸精,怎么就那么能惹事哩!

郑森见此,以为钱谦益激动坏了,他现在已经彻底被高义欢征服,对高义欢满是崇拜,完全没顾忌钱谦益的感受,不停的称赞,“老师,韩国公真是国之栋梁啊!老师~老师~老师您怎么呢~”

(求书单,求订阅,推荐,月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467章朕觉得小高不错

因为高义欢把孔有德送到南京,南京城内的百姓,又沸腾了。

此前高义欢献上满达海的人头,就让百姓高兴了一阵,只不过朝廷不表态,拖着拖着百姓没了耐心,心失望至极,慢慢也就不关心此事了。

这次孔有德被送来南京,百姓们的热情被再次点燃,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热烈起来。

孔有德是谁?登莱之乱霍乱山东,此后又背明投清,帮着东虏进攻大明的国贼。是满清封的王爵,也是自辽事起,俘虏级别最高的鞑子大官。

当年说老奴死于明军大炮之下,可是毕竟明朝没看见,这次不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孔有德,送到眼前,任由明朝处置,百姓能够亲眼看见,并参与其,反应自然热烈。

事实上,不仅是老百姓激动了,这次就连小皇帝都坐不住了。

此前小皇帝只当高义欢是个朱全忠式的人物,对这个人,并不喜欢,可是这个高义欢,实在是很能打,却又让小皇帝矛盾起来。

一方面,他对高义欢有所疑虑,一方面,他又很希望高义欢能够,为他所用,帮着他重整祖宗的江山。

皇城,御书房内,朱慈烺听着臣下关于高义欢的汇报。

这次高义欢先送来满达海的人头,又送来孔有德,着实震惊了不少人,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他这么一号人物。

并科给事王彦,查阅了不少资料,找了不少人询问,打听了许多往年的消息,一双眼睛都熬红了,终于搞清楚了高义欢的发家轨迹。

御书房内,朱慈烺端坐在御案后,路振飞、陈子龙等帝党干员,则站在两旁,听着王彦说出他的成果。

“陛下,高精忠是河南陈留人,其父高祖荣是个生员,本来是陈留乡野一户小乡绅。先帝十五年时,闯贼攻开封,其父子为闯贼刘顺部裹挟,被迫从贼。当年高精忠从贼首李过攻归德,有功绩,做了闯贼都尉,外镇鹿邑。”

说道这里,王彦顿了顿,“陛下,这里有件事,臣觉得很有意思。”

朱慈烺道,“卿家请讲。”

王彦环视四周道:“高精忠在从李过攻归德之战,救下了归德知府梁以樟,本欲招降,不过梁以樟不从,执意要走,他便将梁以樟礼送出境。梁以樟后被朝廷锁拿,追究失地陷城之罪,此人在狱时,曾多次建言先帝让陛下南下。”

朱慈烺心一动,“这个梁以樟呢?”

王彦回道:“一年多前,从北京逃到江北,不过朝廷正兴顺案,他也在罪官之列,不能录用,所以又跑高精忠那里去了。”

朱慈烺微微一叹,“可惜了!”

首节上一节418/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