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39节

在李过决定之后,第二日就对归德府进行了划分,共安排了个八都尉一个将军,七千余人,分守归德境内座城池。

其刘黑子被安排在了亳州东面、徐州西面的永城、陈宝平被安排在徐州西面的虞城,而高义欢则在亳州西面、颍川北面的鹿邑,商丘府城则调来威武将军赵应元来镇守。

李过这么安排,除了认同高义欢的话,觉得闯军应该有自己的根基之外,也是担心他从商丘撤兵之后,南直北部的官军,再次卷土重来,威胁开封大营的南面,闯军有必要留一只人马在归德府,监视南面的黄得功、刘良佐,所以他才有这样一个决定。

得知自己被分在鹿邑,高义欢心里有点意外,不过他对这个地方,其实比较满意。

回到营地之后,高义欢便将心腹们召集起来,蹲在营帐外的一辆大车周围,对几人道:“前不久和你们说过,我要弄块地盘,现在有了,在鹿邑县。”

“鹿邑?”赵大宪听后,开口道:“二哥,这地离商丘比较远吧。”

虽说是河南人,但这些老兄弟,连陈留都没去过几回,基本就在高家村附近生活,自是不晓得鹿邑在哪里。

鹿邑县在归德府西南方向,相比与商丘、虞城、永城等地,明显处于偏远地区,但是却相对比较安全,适合埋头发展。

“是比较远,算不上大城。”高义欢点点头,不过他其实比较看好鹿邑县,于是接着道:“商丘这个地方与开封一样,地处山东、河南、南直三省交界之处,可以称之为天下之汇,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个四战之地,但却无险可守。我们这点人,待在商丘不现实,鹿邑虽偏远些,但是比较安全,适合我们发展。”

高义欢毕竟只是个都尉,而且刚升不久,李过不可能让他镇守商丘。

其它各城的都尉,也不会听他的调遣,所以他准备把威武将军赵应元部调来商丘,节制整个归德府。

高二哥说完,见除了吴世昭外,其他兄弟对于他说的地理,并不太懂,脸上有些茫然,于是又道:“咱们要去的鹿邑县,靠近汝宁,也就是历史上汝南黄巾刘辟、龚都活动的区域。”

他这么一说,赵大宪等人明白过来,“就是那个投靠刘皇叔的刘辟和龚都啊!这个我知道,那刘辟后来死了”

高二哥白了他一眼,继续说道:“鹿邑南面就是汝南,这一带北面是许州,也就是许昌,往西则是南阳,也就是张绣的宛城,再往南边是大别山区,是荆楚之地,是个可进可退的地方。”

二哥换了种说法后,几人连连点头,这些人书没读过,也没出过远门,不过三国、水浒之内的评书演义,却听过一些。

高二哥不管他们明白没,继续说着他的规划,“眼下朝廷在南方的势力还很强大,东南士绅的力量,并没有因为北方的动乱,而削减多少。黄得功、刘良佐这些官军都在南直,我们这几百号人想向南扩张,估计不用黄得功、刘良佐的官军来打,地主武装就能把我们赶回来。向北则是闯王的地盘,我们也很难发展,所以这个鹿邑,其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高二哥说这么多,就是想坚定一下团队的信心,而他说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南直关系东南士绅的切实利益,他们不可能容忍流寇在此扎根,连张献忠都被赶走,高二哥要是打下一城,也必然迎来激烈的反扑。

北方则是闯军主力的地盘,李自成也是个小心眼的人,要不了多久,就该杀罗汝才、袁时了,也不可能容忍有人在他眼下做大。

这样一来,二哥想要发展,向北和向东南都很困难,那么只有先经营鹿邑,向西南攻下汝南,在闯军和明军两大势力的夹缝间寻求发展。

“二哥,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先到鹿邑,再打汝南和宛城、最后入荆州,怎么样?”赵大宪信口开河,他怕是把自己带入三国了。

吴世昭则问道:“都尉,既然已经决定去鹿邑,那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高二哥道:“这几日就走,不过临行前得做些准备。”

几人闻语,全都看向他,等他吩咐。高二哥遂即道:“制将军,罚了我五百两银子,不过同意给我三百套棉甲。兴豪,你等下带着人过去,把甲领回来。”..

高兴豪点了点头,二哥接着吩咐,“你领了甲之后,带上义成,再选几十个兄弟,拿五百两银子,直接去亳州,想办法买点粮食回来。那边看得应该很严,你们能买就买,买不到,就直接回来。”

高义仠至今没啥消息,高义欢估计他凶多吉少,所以嘱咐一句,不敢让弟兄太冒险。

“二哥,你放心,我晓得。”高兴豪保证道:“我一定把粮食买回来。”

亳州这边有南方的稻米,粮价大概也就两三两,要比从周荣华那里便宜很多,二哥甚至想,能不能做个二道贩子,反过来赚周荣华的钱。

明朝边军有倒卖军资的前科,辽东那帮人几乎都干过,南直这边的官军,应该也会有人愿意干,不过二哥现在还没有门路,否则或许可以指望这条路,积累一大笔钱粮,从而快速发展。

安排完这事,高二哥又道:“另外攻城前,我曾许诺过,夺了首功后,要把赏银平分,现在制将军那边不给了,但我不能食言。世昭,你等下拿五百两银子,给弟兄们分一分。”

提起这事,在场的兄弟,便一阵气愤,赵大宪后悔道:“娘个劈,那天我就该打死陈宝平这个龟孙。”

“等我们强大了,再找他算账不迟。”高义欢安抚众人一句,转头看向赵大宪,“大宪,我们现在也算是有了一块安身的地方,你去一趟开封,把营里的家小全都接过来。另外把那车银子,给我捞出来。”说到这儿,高义欢不禁问道:“你记得地方么?”

赵大宪挠了挠头,想了一会儿,才肯定的点头,“二哥放心,我记得。”

高二哥讹诈了刘黑子一千两,但是用来买米和给士卒奖赏,便全部花完了。他还要给军官发饷,便只能把那一千两捞出来。

吩咐完这几件事之后,高二哥便挥了挥手,让他们各自去办事,然后收拾一下行装,准备拔营。

几日后,李过匆匆安排之后,便领着大军北返,而高二哥从后营领了三百套甲,便也拔营往鹿邑而去。

虽说到了鹿邑后,他名义上归威武将军赵应元节制,但鹿邑与商丘相距比较远,他自然是军政一把抓,赵应元基本管不到他,也不会管他。

鹿邑是老子的故里,以前属于陈蔡之地,城池在涡水之南,地势比较平坦。

李过率大军南下,鹿邑同样被闯军洗劫了一遍,城官吏不是逃跑就是被杀,整个城池处于无主的状态,自然没有人来与高二哥交接。

这时二哥带着七百多人,推着几辆大车,渡过有些干涸的涡水,来到鹿邑城外,他不禁驻足在残破的城门前,打量了城池一眼,“这就是鹿邑,这就是老子的地盘。”

(感谢书友20722920375409的500,努比亚7最高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书单,推荐,收藏)

第44章初到鹿邑

高二哥领着人马停在城池外,打量着鹿邑城,周长大概十多里,城高只有两丈多,是个标准的小县城。

见过雄伟壮阔的开封城,攻打过归德府城,眼前的小城,自是显得有些寒酸。

高二哥看了看,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搞个土窑烧砖,把这里得改造改造。

自从高家村被打下之后,众人等于是无根之萍,随着闯军游荡,现在能有个安身的地方,二哥身后的众人看见城池,虽然没有想象那么好,但还是比较兴奋。

“走,随我进城。”二哥看了看,便一挥手,带着众人有些激动的走进城池。

一进入鹿邑城,街道却是一片残破,城四处都是被焚毁的屋宅,一些穿着麻衣、孝服的人躲在窝棚,神情有些麻木或是带着仇恨,看着高义欢一行人入城。

这让本来干劲十足的高二哥,热情一下凉了一半,意识到想要把地盘弄起来,怕不会简单。

居住在城的人,多是脱离了农业生产的人,要么时大户人家,要么是小商贩和手工业者,而他们便是流寇洗劫的重要对象。

鹿邑刚被闯军洗劫过一次,这些居民对于高二哥一行人,自然没有好感。

一行人感受到城内居民的敌意,二哥不禁走快了些,领着人马到了县衙前。

县衙外的栅栏已经被人推翻,匾额也掉在地上,被踩成两半,不过好在并没有被人烧毁。

“柱子,你带人在府衙附近扎营,不得扰民。”高义欢看着府衙,回头又补充一句,“扎好帐篷后,你进衙找我,我写个安民告示,你派人去张贴,再派人守卫四门,维持城内秩序。”

首节上一节39/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