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347节

“陛下,高义欢兵精马壮,屡败东虏。他虽然投明,但是通过周将军传信,只要陛下提供饷银,他便愿意北上牵制清军。”牛金星眉头紧皱,却继续说道:“现在情况紧急,朝廷府库银钱充足,臣以为不如答应他的条件,给他二百万两白银让他出兵。这样潼关的十万大军,就能腾出手,我们还有一战之力!”

帐众将,听了微微有些骚动,似乎看到一线希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虽说高义欢投靠了明朝,但凭良心讲,并未与顺军为敌,反而为顺军输送了不少粮食和火器。

这些粮食和火器,顺军是给了钱,可没有高义欢卖给他们,他们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义欢不仅没害他们,反而是给了不少帮助和支持。潼关就是靠着高义欢提供的火器在支撑。

因此不少顺军将士,并不像李自成一样痛恨高义欢,只是对他投明,感到有一丝失落。

那么强一支人马,屡次击败清军,居然背离大顺而去,难道是大顺真的气数已尽。

李自成听了牛金星的话,脸上却阴晴不定,他堂堂大顺天子,而高义欢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小喽喽。现在叫他去求高义欢,接受他的勒索,让李自成心无法接受。

不过眼下局势又是如此,清军势大,顺军连战连败~~~

李自成一张脸狰狞着沉思良久,众将都屏住呼吸,等他决定。

忽然李自成在众人的目光站起身来,然后走到地图前,又看了地图半响,最后声音变冷道:“好,高义欢要两百万,朕给他二百五十万。”

李自成转过身来,赤红的眼睛变得有些残忍,他扫视众人一眼,最后盯着牛金星,切齿道,“丞相,你立刻返回长安,把银子送去,让高义欢出兵!”

帐将士见李自成答应,不禁一阵私语,眼多了些神采。

毕竟高义欢几次打败清军,只要有他加入,就能提升顺军的士气。

牛金星见李自成答应,心也有些高兴,“陛下英明!如果高义欢兵发洛阳,使得河南东虏回援,我们或许能够组织兵力,在渭水南岸诱敌升入,打个伏击。”

李自成却摇了摇头,冷哼一声,连连摆手,“清军势大,还打什么伏击?朕的意思是,等高义欢主力北上,给朕让出了一条南征的通道,朕便趁着高义欢与清军在豫北缠斗之时,走商州出关,借道空虚的豫南,打襄阳入湖广,将清军甩在身后,在南方重开基业!”

连续的失败,李自成已经没了继续与清军作战的勇气,南面的明军比较好欺负,他决定避难就易。一时间,他打不过就跑的流寇属性,又战胜了他坚守关守卫基业的信念。

李自成说完,双目炯炯的看着众将,似乎是再等众将赞叹他的妙计,不过大帐之内,从牛金星到诸多将领听完,却都是一脸愕然~

d

第389章野战铜炮

十余月底,南阳府进内,三万余高军精锐,驻扎在城外的旷野里。

放眼望去,一顶顶的军帐蔓延,营盘内旌旗猎猎,喊杀声整天。

这时校场上列成队形的魏军士卒,一手持刀,一手拿盾,在将官的督促下,“嘿嘿哈嘿”的连劈几刀,近千人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另一边的校场上,火铳手熟练的抬铳射击,长枪手奋力突刺,战马来回疾驰,冲高坡,跃战壕,各营士卒训练十分火热。

在拿下夷陵后,高义欢留下三万人马分守湖广各地,而豫南则集结了近七万大军。

这七万人马,四万人分守各险要关隘,三万精锐则集于南阳,加紧训练,以观时变。

高义欢从荆州出发后,不几日就快马奔到南阳,一面督促士卒训练,一面等待关的消息,顺便视察南阳新建造的兵器作坊。

现在随着高义欢的地盘扩张,汝宁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魏武军的心。

相比汝宁,南阳地处盆地,四周山脉环绕,易守难攻。

除此之外南阳盆地,良田众多,周围的山脉又矿场丰富,物产丰富,又联通湖广,所以比汝宁跟适合作为高义欢的老巢。

为此高义欢便将新建造的火器作坊,还有一些其他的兵器作坊,设在了南阳和襄阳。

时下汝宁、南阳、襄阳都有不少作坊,而根据位置的不同,还有获取资源的不途径不同,作坊的分布便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襄阳因为靠近明朝,汉水又同长江相连,方便从南方获得,棉布、精铁等物资,所以建造了不少衣甲、被服、军鞋、旌旗等工坊。

汝宁还再造炮造铳,不过不再增加工匠,很大一部分产能,被转移到南阳。

南阳府周围多山,桐柏山区,有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眼下除了金、银的矿品太低,难以开采之外,铜铁都有了一定的产量。

南阳有矿,平顶山有煤,在南阳设立作坊,也便于运输,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

此前高义欢因为资源不足,所以主要铸造火铳和铁炮。

现在工匠在桐柏山脉找到一个铜矿后,高义欢用汝州一战时,俘虏的绿营兵进行开采,然后派工匠入山冶炼,再用骡马将铜锭运出大山,便逐渐积累了一些铜锭。

高义欢在南阳造的火炮,并不是汝宁造的铁炮,而是更为轻便的铜炮。

清军开始使用震天雷,让高义欢吃了一惊,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到南阳不久,便领着一群人来到工坊进行视察。

现在清军的地盘广大,人口众多,高义欢必须要发挥他在器械方面的优势,才能抵消清军的一部分优势。

这时一群人骑马离开营盘,飞驰着来到位于卧龙岗的铸炮坊,隔着老远便见几排红砖房,还有几个巨大的高炉耸立着,冒出一道道滚滚的浓烟。

十月底,天气已经转凉,高义欢望见那烟囱,不用人引路,便一路驰骋,黑驹儿健步如飞,直跑得耳畔生风,冷风刮的脸颊生疼。

他一骑当先,身后数十骑,趋之如骛,紧随其后,不多时,众人便到了烟囱耸立的铸炮坊。

这个作坊,虽然是刚建不到一年,不过规模却比汝宁的作坊,还要大许多。

整个作坊占地近千亩,包括铜、铁的精冶和提纯,火炮的铸造,炮弹的制造,还有一个试炮的靶场,以及火药工坊。

高义欢对工匠进行等级的划分,从学徒开始每提升一级,待遇就不一样,激励了工匠的积极性,使得他在三年间,便拥有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工匠。

正是在这种激励下,高义欢手下的工匠队伍,已经扩充到了一千余人,学徒则有五千余人。

现在南阳的这片作坊,便有二百多名工匠,一千多名学徒。虽说工坊内人员,还比较缺乏,但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招满人,并没有问题。

高义欢一行人,在铸炮坊外勒住战马,陈汇廷领着几个大匠已经在外等候。

“卑职,参见大帅!”陈汇廷领着作坊的小吏和大匠恭敬的行礼。

高义欢从马上跳下来,将马鞭丢给亲卫,笑道:“本帅来看一看作坊的情况,还有了解下新造的铜炮。”

“回禀大帅,工坊按大帅的要求,已经造出三门样炮。最近工匠门反复实验,发现效果还不错。”陈汇廷一边伸手请高义欢进入工坊,一边汇报。

高义欢微微颔首,有些期待的笑道:“走靶场,拉出来给本帅看一看!”

首节上一节347/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