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316节

接下来,高义欢又询问了他几句明军的情况,张先壁不敢半点隐瞒,高义欢问一句,他便答一句,而等高义欢问完,张先壁也绝望了,知道何腾蛟和湖广明军,这次估计惨了。

这时魏军已经将战场清理完毕,高义欢遂即令赵大宪、吴世昭两部人马乘船过江,拿下公安,然后西进阻击赶来支援张先壁的人马。

高义欢则稍作整顿,便让民夫拉着三十多艘大船,率领人马望荆州而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王光泰、王光恩等人,率领三十万众,轻松夺取荆门州,鼓噪喧天地往荆州推进。

魏武军沿途张贴榜,声明,此次南下并非劫掠,而是求抚、求饷、顺便给何总督助战,结束湖广混乱的局面。大军所过之处,凡事配合魏武军者,魏武军不杀人,不抽丁,保全田地和资产,凡事敢阻拦大军者,则定斩于军前。

马维新按着孙可望之令,率领人马,虚张声势的回到荆州后,担心明军来攻,于是一边安排城防,一边打探消息,只是望南探查的人马却并没发现明军追来,反而是北面传来些消息,说有人马漫野而来。

这让马维新一阵惊疑,有些不解,北面怎么会有人马过来?

次日,天方亮,天气不如正午那般炎热,西军士卒趁着早上清凉,正加紧在城头布防。

荆州守军和城民夫,正忙碌的将箭矢、擂木、石块、火油等物,搬上城墙。

城上城下,正忙碌之际,北城城楼顶上,一名士卒却忽然拿起一个铜锣,叮当当的敲响,口惊惶的大喊:“有敌情,有敌情!”

忙碌的士卒和民夫,纷纷直起身子眺望,一个个瞬间愕然。

几里地外,那一大片跟地毯似的东西是什么?怎么还在向城池移动。

今日天气极好,站在城上能够看得很远,涌到城墙边的士卒和民夫,定睛一看,顿时哗然。

他们只见入目俱是一片人潮,往荆州方向而来。

“有多长?”城上一名西军将领,脸上愕然。

旁边一名将领,则脸色有些惨白,摇了摇头,“说不准,一眼望不到头,至少十余里,怕有好几十万!”

这时城头上的西军士卒正朝北眺望,惊呼连连之际,马维新已经上了城墙。

亲卫帮他分开一条通道,马维新凭城远眺,发现敌军铺天盖地时,才看一眼,就把自己吓一跳,顿时诈呼起来:“敌兵如此之众,莫非是李自成发举国之兵而来?”

第355章备战荆州

城头上的西军士卒一片愕然,连守将马维新,也说不出话来。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满山遍野的人马已经推进到距离城池三里处。

什么人山人海,滚滚如潮,都不足以形容人影之多。

西军士卒站在城头,放眼去看,大地就像是被块灰色的布匹覆盖,入目俱是一片人头攒动,

在这片人海,一面面的旌旗飘动,人群还耸立着飞桥、长梯等物。

马维新见敌军停在三里外,听见嘈杂声如浪而来,神情瞬间凝重。

而就在这时,东城方向,忽然又是一阵“当当当”的警钟声响起,城楼上的西军士卒,一边敲锣,一边探出半个身子,大声疾呼,“敌袭,东面也来了!”

荆州东城外,数千马军卷起滚滚黄尘,疾驰着望荆州而来。

城头守军,听见疾呼,纷纷抬头东眺,不禁变了脸色。

西城外刚来无数人马,城池东面,又杀来万余大军,让荆州守军立时人心惶惶起来。

马维新急忙又赶来东城,便听见旷野上,尖锐而嘹亮的号角声回荡,选虎马军风驰于前,后面万余大军在后,滚滚杀向荆州。

“将军,现在怎么办?”部将们内心惶惶,完全没了注意。

马维新心里叫苦,面对漫野而来的敌军,他能有什么办法。

“派人去通知大王,咱们仅守城池!”他沉默半响,一拳砸在城头上。..

这时疾驰而来的马军,并未在远处停下,而是耀武扬威的冲到城下,不时还向城上射出几箭,另守军脸色发白。

高义欢骑在黑驹上,则停在远处,在数百骑兵的簇拥下,抽出千里镜观察城防。

荆州城,城高三丈以上,护城河环绕四周,周长近二十里,确实是一座比较难打的大城。

几名将领一边控制着战马,一边观察城池,赵柱子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大帅,这城不小,不好弄啊!”

打着样的城池,确实很有难度。不过大也有大的缺点,高义欢马鞭向城头一指,便谓左右道:“这城虽大,但并非没有缺点。围攻这样的大城,至少得几十万众,现在我们不止这个数。同样,这么大的城池,周长近二十里,防守起来压力也大,守军兵力也必须要充足,才能站满城墙。现在孙可望不在城,荆州守军只有数千人,咱们先招降,不降再蚁附攻城,本帅不信守军能兼顾这么长的防区!”

听了高大帅的这话,众人立时觉得这荆州也没有多难打。

“大帅这么一说,俺心里就有底气了。”赵柱子当即憨笑道。

“这次本帅率领三十万众,必定要踏破荆州城。若得荆州,湖广一高官江之北,武昌之东,便尽入我手。我魏武军的版图,将扩大一倍,几乎等于独占一省。”高义欢看着荆州,大声说了句,便一拔马缰,喝令道:“走,回去准备攻城!”

众将听了高义欢的话,便知道了他拿下荆州的决心,众人精神立时一振。

当下,魏军便从城下暂时退去,高义欢先让人给城上射去招降书信,令其一日之内投降,然后派遣斥候,监视周围动向,防止有兵马忽然赶来荆州,影响他攻城,最后命令各军连夜多备器械,要是守军不降,便准备攻打荆州城。

夜晚,营地,魏军士卒大都在休息,养足精神准备攻城。

流民的营地,却是灯火通明,汉子们正忙碌的赶造更多的器械。

荆州之战,高义欢十分重视,鸭子不吃进肚子,他就难以安心。

这时高义欢穿着铠甲,按在腰刀,在几名将领的陪同下,来到流民的营地。

“登城梯前头必须要装上钩子!”高义欢一边看着流民忙碌,一边吩咐道:“告诉弟兄们,不要怕麻烦,一个小细节,或许关键时候就能保命。”

许多人做事,大多都是差不多就行,明朝的火器为什么那么烂,除了官僚**之外,也是因为许多人,都有这种差不多的心态,没有约束,便不会严格的要求自己。

“大帅为了弟兄们,真是操碎心了!”王光恩忙开口说道。

高义欢道:“不操心不行啊!兄弟们跟了本帅,本帅就得对兄弟们负责。”说着他指着一架长梯道:“这样一架长梯,还是容易被掀翻,可以让弟兄们将两架并排钉在一起,做成排梯,这样兄弟们登城时,攀爬和躲避都容易些。还有飞桥也要造宽阔一点,不要怕现在累,等攻城时,弟兄们就晓得本帅的苦心了。”

“大帅放心,卑职这就吩咐下去!”王光恩连忙抱拳躬身。

高义欢看了看,又吩咐查看了一阵,便打马离开了流民大营,然后便往下一处而去。

在荆州下游里处的长江边上,近千民夫和工匠,连夜改造二十艘大船,其一艘,还是何腾蛟的坐船。

首节上一节316/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