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254节

这让高义欢心里很不高兴。

这时,高义欢锁眉问道:“王佥事,东林党人怎么有实力左右朝政,莫非是高巡抚站在他们一边?”

“将军还不知道高阁部被挤出南京,去徐州督师的事情么?”王世琮叹气道。

这个消息到是让高义欢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高名衡居然被挤出了南京,他不应该是定策问题上,最大的赢家吗?

太子登基,改元建章,高名衡出力最大,怎么还是被挤出朝堂呢?

“这是怎么回事?”高义欢不禁问道。

他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南京的政治格局,只有了解这些,他才能分析出南京为什么不招抚他,进而做出应对的办法。

王世琮又叹了口气,“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因为朝的“顺案”和“逆案”!高阁部见南京立朝后,不筹划加紧布防,清理赋税,准备收复失地,而是整天为两案争论不休,至使朝廷一事无成,隧即便上本,提出禁党争,练精兵,清理江南赋税等八条策略。这一下,高阁部便得罪了人,被东林弹劾失地、结交顺案罪臣等事,马阁部也借力打力,便把高阁部挤出了朝堂!”..

南京朝廷原本三派势力,其东林党的大本营在江南,掌握朝野的话语权,马士英的势力则在江北,控制南直北部所有州县,还有大批武将投靠,高名衡则是山东巡抚,在南方并没有根基和班底。

东林党人掌握朝政多年,有几十年的政治斗争经验。

他们在定策问题上的失误,使得东林党人,在政治上十分被动。

他们没能抢到先机,权利被人瓜分,所以一直再寻找重新掌权的机会。

虽然高名衡功劳最大,又深得皇帝的信任,但是在南京没有什么根基,所以对东林的威胁并不大。

东林一开始并未将他视为政治上的敌人,而是希望能够借着他的力量去打击马士英。

谁知道,高名衡与东林这些只会吟诗作赋、饮酒、品茶、狎妓,以及争权夺利,也不干实事的嘴炮派不同,高名衡是个实干派,对他们的争斗兴趣不大。

南京朝廷的争斗,就变成了东林和马阮之争,而因为高名衡的存在,分去了马士英一部分实力,所以马阮和东林之争,胜负难分。

高名衡见两派闹得过分,便出来调节,并提出八条策略,欲重振明朝。

只是这八条策略,最关键的一条,要清理江南的田亩和田赋、商税,却一下踩了东南士绅的尾巴。

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在玄武湖的一艘画舫内一合计,现在反正拿不下马士英,不如先挤走高名衡。

他在朝没有多少人,只有一个兵科给事王彦,是他从山东带来的班底,其他几个人官位也不高,对付起来不难,不如就拿他开刀,先把他挤走。

这样一来,天子就没了依靠,肯定就只能亲近他们这些臣,来制衡马士英等人。

下定决心后,东林党人便发动谏台官员,对高名衡进行弹劾。

有高名衡在,皇帝就只亲近高名衡,还有那个兵科给事王彦。

这让阮大铖也十分不爽,于是也落井下石,弹劾高名衡不思为先帝复仇,同情顺案官员,是心无君父。

在东林和马阮的攻击下,高名衡只能离开南京,练兵避祸。

高义欢听了王世琮的话,心到高名衡还是太老实,没有想到南京朝廷的情况居然这么复杂。

这时王世琮继续道,“现在朝,主要是马阮和东林两派。将军之前是走马阁部的门路,东林诸君子便把将军视为阉党,怕马阁部又多一强援,所以群起反对招抚将军!”

高义欢只是想投靠明朝,却不想居然卷入了党争。

高义欢嘴里像吃了一把苍蝇,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娘个批的,老子怎么就成阉党呢?”

(求书单推广,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288章人头送给老李

高二哥觉得很没意思,心里不禁自嘲,“老子这是给南京做条看门狗,他们还嫌弃老子出身不好。”

他这次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毛好处没捞到,还混了个“阉党”的称号。

一句“娘个劈!”高义欢不得不讲。

得了,那咱也不能那么不要脸,老子自己送上来,你们瞧不上,那就等你们来求老子吧。

到时候,条件可就不是那么简单,封侯封王不说,还得将长平公主送来,让南京反过来高攀他。

这个消息到来的时机,对于高义欢来说,也不算太坏。

如果是清军大兵临近,南京再突然给他来这一下,恐怕会军心动摇,但是他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军心士气正盛,南京不招降,他到也不是很心虚。

片刻间,高义欢心念急转,他在南京没啥关系,东林这个腐朽的士绅集团,要弄他,老马又摆不平,那他瞎操心也不顶啥用,归降明朝的事情,便只能暂时放一放。

高义欢呼出一口气,“现在南京党争这么激烈,归降一事,马阁部与东林不分出一个胜负来,看来短时间是没戏了。对吧!”

“在下有负将军之托!”王世琮站起身来,一脸惭愧的作揖。

他看了高义欢一眼,又道:“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转机,以将军之能,朝廷迟早能够认识。”

高义欢摇了摇头,他没那个耐心,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这见事情我知道了。”

他现在也算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倒贴上去,别人根本不正眼看你,也不把你当人。

忽然高义欢又想起一事,南京朝廷这么痛恨闯军,连他这个半道入伙的也被拿出来说事,那南京对待满清是什么态度?

想到这里,高义欢不禁问道:“王佥事,你在南京时,可知道南京对待东虏是什么态度?”

南京朝廷建立之初,无疑还是一件让天下振奋的事情。

在这个人心动荡的时刻,太子能来南京延续国祚,江南百姓还是欢声雷动,心喜不已。

当初太子到江边,南京绅民聚观,生员及在籍官员都沿途恭迎。

其史学家谈迁,就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之,并作了《甲申五月迎銮》一诗。

诗词“永嘉建武狥遗迹,虎踞龙蟠踵旧风。好上新亭休洒泪,夷吾江左有诸公。”意思是说晋怀帝、光武帝皆成遗迹,就看今日南京朝廷的作为了,以及对南京武收复河山,抱有很高的期许。

这也是南京朝廷建立之初,大多数人的想法,不过王世琮此次前往南京,却没有期许,只有心痛和失望。

明朝的灭亡,是各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并非一个简单的方面出了问题,上到皇帝,下到士绅都有问题,没个十多年,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首节上一节254/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