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235节

第268章鞑子过河

高义欢微微沉思,不过他却并不能,说出谁优谁劣。

天下局势变化莫测,以后的事情并不好说,但眼下牵制东虏攻入关,却是他与陈名夏的共识。

先拿荆州,入川蜀,还是先入关,这可以以后再定,眼下还是要先抵挡多铎的南路大军。

高义欢站起身来,“先生教诲,我铭记于心。还请先生担任幕府书记一职,我还要多听听先生的教诲。”

陈名夏笑着拱手,“敢不从命!”

高义欢属下有不少臣,不过其不少人,心里对于明朝还是很有感情,让高义欢很不是滋味。

这个陈名夏的出现,无疑改变了现状,使他手下多了另一派人可以使用。

说完,陈名夏又道:“李自成入京师之初,不信任京大员,欲用崇祯十年的进士为官,因而在京同年,多被卷入顺案,不被南京任用。卑职可为将军写几封书信,邀请杨廷鉴、宋之绳等人过来,为将军效力。”

杨廷鉴是状元宋之绳是榜样,高义欢心一动,老子这是要齐聚三元啊!

高义欢也希望,陈名夏能通过同榜进士的关系,为他招募人才,于是笑道,“有先生引荐,我必然重用。”

是夜,两人谈了许久,高义欢才让人带陈名夏去休息。

次日一早,高义成从屋内起来,准备交代鲁义方,如何处理俘虏,以及在郾城、许州、襄城设官的事情之后,便要挥师北进,去荣泽,也就是古代官渡附近,同沿河布防的顺军会师。

时间到了七月底,关于北面的消息,已经十分清晰。

清军一路,由石廷柱、叶臣统帅,正攻太原,吴三桂、阿济格则攻大同,准备从陕北杀入关,多铎则率大军入河南,攻打潼关。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把刘宗敏等人都带回关,并未留下足够人马守卫山西,可以说是失算了。

如果山西顺军够多,那清军绝对不敢,南北两路包抄关,李自成将有足够的时间备战。

这归根结底,还是大顺朝廷对于满清的认识不够,没有将满清视为争夺天下的对手,战略上还没转过弯来。

因为大战略的失误,所以顺军频频出错,不过好在冤杀李岩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历史上李自成败回关后,李岩听说河南各地反叛,于是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州,震慑地方,使得各郡县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有一二叛乱者,也可以迅速扑灭。

这样大顺有关河南之地,战略位置上,还有很大的优势,不过李自成怀疑李岩有异心,加之牛金星推波助澜,说李岩见大顺失败,想脱离大顺,去河南称王,所以李自成将李岩和其弟李年一起斩杀。

李自成出身贫寒,大顺军的阶级属性,使得他对李岩这个名门之后,并不信任。

起初,他或许被李岩的才能折服,可随着李岩的威望提高,李自成心里便恐惧起来。

历史上李岩被杀,河南豪强人心一散,纷纷发动叛乱,多铎便乘机杀入河南,直驱潼关,同阿济格南北夹击李自成,最终攻入关,使得李自成沦为丧家之犬。

今岁年初,李岩被高义欢放回了河南,只要他不傻着自己回关,历史估计不会重演。

现在有李岩在洛阳,高义欢又镇压了叛乱,河南局面大体稳定,多铎这一路清军,便没那么容易打到潼关。

高义欢穿戴整齐,从房间内出来,准备在院子里洗把脸。

这时,高成威却急匆匆的进来院子,直奔高义欢的房间,当他看见高义欢不在房间,就在一旁水井边洗脸时,便又径直急走过来。

“大帅,洛阳急信,鞑子精骑于荣泽东面的孙家渡过河,然后迂回到荣泽后面,大破白大帅。现在鞑兵马已经迫近虎牢关,李节度让大帅迅速北上支援。”

高义欢方才还想,眼下河南的局势还不错,就被当头一棒,打得心肝一颤,“鞑子过河呢?”

高成威急道:“李节度的人,是这么说的。白大帅三万人,只有一万多人,撤到虎牢,人马损失成以上,怕是难以坚守虎牢。李节度让大帅北上,进驻郑州,从侧翼威胁鞑子,不让鞑子全力寇关。”

娘个劈的,高义欢听了,大为恼火。

鞑子在黄河北岸和在南岸,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据高义欢得到的消息,多铎的南路军,至少有四万众,且大部分都是真鞑,一旦过河,便是见谁灭谁的局面了。

高义欢将毛巾一丢,“快,传令大军收拾行装,一个时辰后,向郑州进发!”

郾城外,一场细雨不期而至,官道两旁的田畦和水沟都积满了雨水,远方的密林山峦一片朦胧。

在通往郑州的官道上,一队队的士卒,戴着斗笠,脖子上挂着鞋子,赤脚踩着泥泞,向北挺进。

士卒和骑兵们,走在官道两边,两旁的田埂上,也是一队队向北的大军。

在道路间,则是一辆辆遮着油布的炮车,装有麦杆和草料的大车,满载粮食的辎重车,在骡马和民夫的驱赶下,车轴吱吱嘎嘎地向北方挺进,声势浩大。

官道旁的一座小山丘上,近百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骑着健硕战马的骑兵,正目视大军向北。

高义欢一手握紧马缰,看着官道上的人马,心有焦急,多铎正寇虎牢,要是白旺再败,洛阳怕是不保。如此一来,清军攻击潼关,便没有阻碍了。

高义欢目视大军一会儿,他必须尽快赶往郑州,从侧翼牵制多铎,遂即对送行的鲁义方道:“鞑子兵渡过黄河,豫东以是一马平川。清军没有补给,多铎站稳就跟后,必然四处打粮。开封早已一片荒芜,鞑兵打粮的小股马军,极有可能南来。许州之地,我们守不住,便不要设官,尽快令百姓南下,坚壁清野,退守郾城,保住汝宁,暂避鞑子锋芒。”

(电脑出了点问题)

第269章百姓苦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决河灌城,水淹汴州后,在豫东造成百里泽国。

如今开封东南的陈留、杞县等地,人口锐减,已经成了一块方圆百余里的荒芜地带。

在嵩岳山,虎牢关以东的平原上,只有沿着山脉东麓,从北向南分布的郑州、新郑、许州等县,未受到河水冲击,还有大量的人口耕作。

豫东的百姓,在经历了李自成与明军争夺州的浩劫后,以为双方争出了胜负,便能安宁一段时间。

本来经过李岩两年来的治理,加上人口减少,掌握大量田亩的宗藩被打倒,河南无主之地增多,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百姓大多有地耕种。

他们辛勤的劳作,已经重新盖好了屋宅,置办了农具,逐渐从战争的创伤走出来,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看到了希望,却不想厄运又落在他们头上。

八月五日,郑州以南,新郑以北的梅山附近,有一个百十来口人的小村落。

这日清晨,村子里便一阵喧哗,百姓们匆匆收拾完家当,便推着小车,挑着箩筐,相互搀扶着往南走。

一百多口人,有老有小,且并不富裕,队伍没有什么牲口,只有一辆骡车,是村里地主周东奎的家当。

虽说是地主,不过也不富裕,全部的家底加起来,也就这么一骡车。

首节上一节235/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