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日耳曼人刚刚从氏族制度过度到宗族制度,顺手还尝试了几次君主制度。
虽说最近日耳曼人数次尝试尽皆失败了,但是有这种情况,足够让塞维鲁头大,一旦一个种族真的建立国家,不再流窜,那再要对付难度系数就会大增,所以塞维鲁打算一口气解决日耳曼。
结果打到英伦三岛,日耳曼蛮子居然还不怂,但罗马这种举动却让另外两只蛮子都感觉到唇亡齿寒了,反正三家都和罗马干过,看罗马架势是玩真的,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至于塞维鲁到了现在那真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何况这货心理极其坚毅,到了这个程度既然蛮子都拼命了,他们罗马人还有什么怕的,对于他来说不能安内,如何能跨出国门?
加之罗马人比起汉室这边放的更开,他们的本土民众只有两千万左右,其中公民,也就是吃铅没有死,反倒还在这个有内气的时代变强的那些人有个八百万,至于蛮子有个两千七八百万。
也就是说罗马的人口构成,蛮子比国民多,所以罗马人都习惯了在罗马城遇到那些金发碧眼仰慕罗马化的妖艳蛮子。
因此塞维鲁在踏上英伦三岛之后,生出了一个特殊的想法,这三种蛮子这么能打,要是将他们征服了,变成了自己人,变成自己的蛮军,将那些人垃圾的武器换成自己这边的精锐的武器,他们罗马是不是能变得更强!
罗马征服过很多蛮子,将很多蛮子变成了自己手下的蛮军,这一点和中原差不多,都征召过蛮军进行过战斗,不过和中原不同的一点在于,中原的蛮军因为汉朝那种疯狂的行径,基本都是炮灰。
罗马这边的蛮子有不少诸如条顿,盎格鲁之类的其实非常能打,武装起来,只要武器装备和罗马公民一样,他们的战斗力并不逊色罗马公民。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原因,罗马吸收了这些愿意给他们战斗的蛮子,而这些蛮子也因为优渥的生活在几百年间越来越多,最后变得比罗马本土人还多。
汉朝这边,北方蛮子对于汉室基本就等同于菜鸡,有价值国家才会给他们待遇,而对于汉朝来说北方的蛮子基本没啥价值。
所以罗马的蛮子能有个接近三千万,而汉朝的蛮子撑死几百万的原因就在这里,对于罗马来说这些蛮子可以用来组成蛮军,而且是战斗力相当不差的蛮军,对于中原来说,北方的蛮子,俩字呵呵!
加之双方思维模式的不同,汉朝这边基本上就是大报仇思想,十世之仇犹可报,所以血仇就是血仇,不砍到你全家死光,不闹到天下有我没你的程度,这件事就不算完。
而罗马这边虽说同样是血仇,但却不至于像汉朝那样玩命干掉仇人,罗马这边讲究征服,将敌人变成自己手上的咬人的恶犬。
当然其代价就是汉朝巅峰时候本族人口五千六百万,甚至更多,而罗马巅峰时候本族人口只有两千万,然后两家蛮子爆发问题的时候,罗马跪了,而汉朝勉强挡住了。
总之罗马这边比较稀奇,不打算死磕蛮子,反倒更多是征服,因而塞维鲁在提出这一个计划之后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对于罗马人来说强大的敌人变成自己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当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同化对方失败了会有多惨,也并没有想过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有多大。
总之塞维鲁亲上战场之后,罗马人士气近乎爆表,但是战线却稳住不动,等待着所有蛮子的到来,准备一战结束北方几百年来的战争,将所有蛮子纳入他们罗马的体系之中。
当然罗马这边也不是没有收到关于安息那边的情报,不过罗马人到现在基本上是发自内心的小视安息,对于安息是否会来攻打两河流域并没有放在心上。
在罗马人看来,且不言两河流域从两百年前开始就摆着的三个鹰旗军团,单就说安息人的胆量,被罗马人按着打了一百多年的安息,怎么可能有胆量来撩拨罗马。
至于汉室,在罗马看来还是太远,虽说塞拉利等从汉室回来的罗马使臣,已经将汉室的繁荣和富裕告知了塞维鲁,但是这并不能动摇塞维鲁的决心,甚至在塞维鲁看来,如果打掉安息,他们还有余力的话,他们是不会介意继续往东打的。
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内部矛盾
顺带塞维鲁也得知了一个比较好玩的消息,那就是汉人和他们一样都是黑发黑眸,和那些金发碧眼的妖艳蛮子完全不同,所以相对来说,就从外表上双方对于对方的接受力就会远高于蛮子。
毕竟相较与金发碧眼的蛮子,他们双方混到一起时间长了,居然还挺像的,加之双方身高都挺高,从这一点来说的话,貌似他们两家比起其他妖艳的家伙来说,更有和谈的基础。
当然这对于塞维鲁来说只是一个添头,双方都是一个模子的话,至少交流起来不是太困难,双方如果人种差距太大,从外表上都能看出来双方巨大的不同,那要谈谈就有些困难。
至于塞拉利带回来的那一车车的绸缎,相比那些商人贩卖过来的丝绸,官方赠予的绸缎水平更好,说是蜀锦就是蜀锦,绝对没有水货,而且价格之便宜,让塞维鲁额头的血管都爆出来了。
如果说之前塞维鲁对于安息的感觉是可恶,现在的感觉差不多就是要将安息那群混蛋的先祖全部挖出来鞭尸,有你们这种不要脸的中间商吗?涨价是这么涨的吗?
在见到了如此大量而且珍贵的丝绸之后,塞维鲁对于汉室兴趣更是大增,又准备了一个千人团前去汉室进行磋商。
顺带命他们回来的时候多多购入一些丝绸,按照塞维鲁的想法,等到明年这个使节团回来的时候,他们绝对将安息打死了。
然而塞维鲁并不知道,安息正在酝酿着自己的大招,就等着让罗马感受一下深沉的痛苦。
另一边西域的道路上,诸葛亮一行人不紧不慢的朝着目的地进发,三方大佬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差不多五万人的大军,在这干燥的气候中缓缓前行。
“哼,这里除了沙子就是戈壁,子明,你不觉得很烦吗?”孙权看着吕蒙心中抑郁的说道。
自从孙权兄长突然通知孙权,他不用回荆襄了,转而交给他了一支万人的军队,让他前往西域,孙权莫名就觉得自己被舍弃了。
或者不应该说是舍弃了,而是他的兄长在他继承了乌程侯的爵位之后,要和他分家了,很不幸,偌大的一个孙家,他孙权就只分到了吕蒙,潘璋两个将校,以及一万人的士卒。
更让他不爽的是,仿佛他的兄长孙策,根本不管他乐意不乐意,也没有给他辩解的机会,便送他前往西域,孙权很想质问孙策,凭什么,可惜看着他兄长那锐利的双眼,孙权什么话都不敢说。
可是那一腔的怨念却憋在孙权的胸中,不知道该如何发泄。
“因为还没有达到地方,到了之后就好了。”吕蒙神色平静的看着孙权,虽说他看起来呆呆笨笨的,但是能觉醒精神天赋怎么可能是蠢材,这一路从孙权说话的口气,还有神色之中是不是隐现的抑郁,吕蒙早就发现了孙权心中的怨气。
吕蒙完全不知道孙权有什么好怨的,弄丢了玉玺,他哥不仅没有追究,西域听说有一个磨练的地方,知道后面可能会是中原大战,赶紧将自己的弟弟送出来,结果孙权居然一肚子怨念。
吕蒙很是无奈,孙策在孙权这么大的时候肩负着孙家的生死存亡,依旧能积极的面对,去拼搏,去努力,白手起家,最后创下了偌大一个基业。
这么多年孙家从老到少没有一个人吃过苦头,说白了不就是孙策高大的身影在前方遮风避雨,孙权现在居然还有怨念。
原本在荆襄的时候几次接触吕蒙还觉得二公子为人不错,现在的话,吕蒙只能说他果然是接触的太少,甚至若非孙策和周瑜都多加叮嘱吕蒙要照看孙权,现在吕蒙说不定已经和孙权默默疏离了。
这家伙不记人好,还不动脑子,不去深思熟虑一下,吕蒙实在无奈了,果然孙权不仅仅长得不像孙坚,性格也完全不同。
“到底要多久才能达到地方啊,而且我们到底去那里啊,之前都经过了西域的小国了,甚至连戊己校尉府都经过了,为什么还要一路往西。”孙权略带焦躁的说道,越往西,他就越有一种自己被流放的感觉,干旱,戈壁,风沙,这是为我好?
“大概还需要十余天,以我们的速度大概还需要十几天。”吕蒙不紧不慢的说道。
“嗯,有说过吗?那我们到底去什么地方?”孙权一脸狐疑的看着吕蒙,为什么他完全不知道。
“诸葛军师之前一一给于了解释,也给通知了此行的目的。”吕蒙平静的说道,孙权当时因为不满意诸葛亮根本没有去参加。
毕竟说起来这一路大军除了陈宫,张辽,高顺那一路其他人基本都是年轻人,年长的如魏延,潘璋现在也才不过二十岁出头,年轻的如孙权现在才十六七。
而且除了孙权和曹真相对弱了点,其他诸如魏延啊,潘璋啊,吕蒙啊,尽皆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至于诸葛亮,司马懿这种基本上都相当于同辈之中最强者,所以就算心有傲气,也都知道收敛。
唯有孙权在这群人之中能力偏弱,心气又高,颇有些看不起其他人,所以诸葛亮通知众人,甚至二请了一次孙权,孙权没给面子之后,诸葛亮很淡定的就再也没通知过。
对于诸葛亮暂代三军之首这种事情,就算是陈宫,张辽等人都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虽说诸葛亮现在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诸葛亮的谨慎,就连陈宫都佩服不已。
再如张辽,高顺,乃至更下的成廉,郝萌,都在北方战场上见过了诸葛亮能力,因而诸葛亮虽说年弱,倒也无人不服。
倒是孙权自负身份,又没参加北疆战事,不知道诸葛亮是如何在和他同样年龄的情况下封侯拜相,觉得诸葛亮不过比他略大一岁,凭什么指挥三军,心中多是不满,所以双方闹得有些不太开心。
当然这群人闹不开心的还有曹真和魏延,只不过相较于孙权,曹真虽说看到魏延就想起关羽,但毕竟知道自己的弱小,所以一直在努力加强自己,或是学习兵法,或是操练士卒,非常的努力。
也正因此曹真虽说每次见到魏延都怒目而视,也并没有和魏延见个高下,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劝说,而当前因为两人的互补,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非常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