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鞑靼二太子格鲁台。
接着,是三太子……
之后……是鞑靼丞相。
还有……
当然,鞑靼人承袭的乃是北元的法统。
而北元的法统又来自于元朝。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学习了汉制,弄出了许多的汉名官。
比如丞相、比如司马、比如太师、太傅之类。
不过他们显然对于这些官职,认识不深。
因而丞相、司马、太师、太傅很泛滥。
当时的元朝,那金贵的丞相,就分封了不少人。
而到了北元和鞑靼部,这丞相、太师就更多了。
譬如在这本簿子里,丞相的首级就有两个,太师一个,太保三个,其他各种显赫官职,这放在了大明,至少也都是一品、二品大员的人,在这里,出现了三十人之多。
再之下。
还有各部的王子六十多个。
有万户三人。
金子中看的心惊肉跳,眼睛都红了。
哪一个给自己,自己都发迹了啊。
以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啊。
想想看,人家一次性,就一万五千多首级,斩杀了这么多的鞑靼贵人,以后还让边军们吃什么,好不容易杀死了几个鞑靼人,这是大功吧,要知道,能得几个首级,绝对是可以去朝廷报功的,甚至可能皇帝都要亲自御批赏赐的。
在历史上,明武宗,也就是现在的太子朱厚照,曾在大同和鞑靼小王子作战,双方调动了十几万人,杀的昏天暗地,可当时明军的斩首记录是十六个。朱厚照因为亲手斩首了一个鞑靼人,高兴的不得了,四处跟人嚷嚷。
十几万的军队,打了几天几夜,是不可能单纯的杀敌十六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斩首十六人,这十六人是取了首级的。
就这,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认为是一场大捷。
至于边镇里寻常小打小闹的战斗,能拿多少首级,就可想而知了。
金子中心很痛。
因为他发现,飞球队让他们无路可走,往后,即便是斩首二三十个,还好意思去朝廷报功吗?
就算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斩首三百五百,怕也拿不出手了吧。
莫非在这大同都司,飞球队出击之后,再无功劳?
他继续朝下看过去,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官职,甚至还有许多较为熟悉的人名,有一些鞑靼人,因为常年在边镇袭扰,所以明军也听说过他们的名字,而这些人,俱都成为了一个个被斩杀的名字,不过几道笔墨罢了。
良久,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抬起头来,他发现额上大汗淋漓,身躯也不自觉的颤抖。
飞球队……真他娘的让人无路可走了啊。
他将簿子合上,看着前来奏报的书吏,沉默了片刻,才道:“这功劳簿子,还有所有的首级,统统装箱,捷报你来写吧,本官,就不动笔了……”
“立即飞马报至京师。还有,得记着,捷报里,除了飞球队,任何一个千户所,一个营,哪怕是一个大同都司的官兵,都不必写进去,这功劳,和咱们一丁点关系都没有,昨夜发生了什么,今日得了多少首级,该有多少报多少,如实即可,既不给飞球队吹嘘,也不可有什么遗漏。”
还吹?当然不能吹了。
再吹,这捷报都要成神话故事了。
…………
推荐一本大神的书《我真不是神仙》,刀一耕出品,是一本偏玄幻的都市文,文笔很不错,老作者,剧情也很精彩。
第五百四十五章:知音难觅
人的心都是肉长的。
总兵官金子中也是一样。
看着这么多功劳,不能据为己有。
他的心,便疼。
像扎心一样的疼。
可有啥办法呢。
唏嘘了一番,便不再去想这伤心的事。
而此时京师里,一场讨论却还在继续。
是否派京营前去驰援大同,这已成了所有人交锋的争论点。
现在众人各持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刘健等人认为,不应该驰援,事到如今,大同一但有事,驰援就迟了,甚至还可能,让驰援的大军,直接暴露在鞑靼人的铁骑之下。
这可能会使另一场土木堡之变重演。
可也有人振振有词,认为刘健等人,不敢与鞑靼人交战,不驰援大同,就是放纵鞑靼大军入关劫掠。
多少百姓将要颠沛流离,多少百姓,要死在鞑靼人的乱刀之下。
所有人为此,争论不休,朝中清流们,转而开始对当前的军政不满起来。
认为这一切,都源于朝廷对马政的疏忽,因而,兵部尚书马文升便又被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