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78节

  陈允不再耽搁,他的车队直接到了驿馆休整。

  入城之前,没有人注意到,一名骑士翻身下马,混入人群。

  须臾,县令到访,陈允拿着官腔糊弄了一番,并未表态。

  县令悻悻而归。

  陈允知道自己的使命,巡察不法!

  甘陵的百姓如此贫苦,县令责无旁贷。

  如果陈允拿了县令的好处,与其狼狈为奸,那才是不知死活。

  钱财虽好,也得有命来享。

  陈允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做什么。

  眼下,甘陵出了问题,他需要查出究竟是谁的责任。

  不过,未曾查明真相之前,陈允不想枉做决断。

  半个时辰的功夫过去,乔装打扮的侍卫回到了驿馆。

  “如何?”

  “小人已经打听清楚了,蝗灾确实影响到了甘陵,城外有千亩良田被蝗虫糟蹋一空,乡下百姓存粮无多,只能到城中买粮,可是,粮价却一路飞涨,寻常百姓根本买不起米粟,只能吃树叶充饥,据说,有的地方连树叶都被蝗虫吃光了”

  陈允眼皮急跳,他没想到情形竟然恶劣到这种程度,“城中不是有粮仓吗?县令为何不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临行之前,陈允做足了功课,他知道,甘陵有一座粮仓,常年储备着十万石以上的粮秣。

  只要开仓放粮,百姓何必如此煎熬?

  谁曾想,侍卫的答案完全出乎陈允意料:小人听说,甘陵县令与斥丘县令不和,甘陵县令担心开仓放粮,会把斥丘的百姓引来。

  陈允觉得无比荒谬,“所以甘陵县令宁愿百姓饿死,也不愿放粮赈灾?”

  “据说,斥丘县令也曾下令,不准一粒粮秣流向甘陵”

  陈允勃然大怒,“该杀,斥丘县令该杀,甘陵县令也该杀,坐拥粮仓,却让百姓吃树皮,这样的县令早该杀干净了”。

  “使君息怒,当务之急是搜集罪状,禀明大将军”

  陈允表情狰狞,道:“不,来不及了,此地没有飞鸽,无法通讯,只能快马传书,如此一来,起码要耽搁六七日的功夫,不行,百姓耽搁不起”。

  “使君意欲何为?”

  “开仓放粮”

  “可是,没有大将军的命令,贸然开仓,只怕会为宵小所趁呀”

  陈允也知道自己太急躁了,他深吁几口气,道:“也罢,是我太过着急了,当务之急是稳住县令,不能打草惊蛇,否则的话,一旦他狗急跳墙,那就没有证据了”。

  “使君所言极是”

  陈允思虑再三,终于有了决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甘陵也好,斥丘也罢,这两个地方的县令做了这么久,却一直没出事,上头一定有人帮他们悟盖子。

  如果不能揪出那只硕鼠,就算杀了县令,也只能造福一方,不能摒除后患。

  那么,如何行事呢?

  当天夜里,陈允的信使趁夜离开,甘陵县令大为惶恐。

  看来,东窗事发了!

  这可如何是好?

  一直以来,甘陵县令都在偷偷贩卖军粮,纸面上看,库存粮秣应在十五万石以上,可实际上呢,存粮连十万石都没有。

  缺额的五万石都已经发卖出去,换成了各种名贵物品。

  这时候就算补救也来不及,一时之间,甘陵县令去哪里找五万石粮秣?

  往日里,甘陵县令打点得当,几乎没有人来找茬。

  即便有人肩负巡察职责,他们也只是围着库房转悠一圈,从未有人详细数过。

  由此一来,库房缺粮一事,从未泄漏出去。

  于是,袁归的胆子越来越大,他认为三五万石粮秣根本不是事儿。

  谁曾想,天不遂人愿,冀州竟然出现了蝗灾。

  蝗灾一出,粮秣必定短缺,如果是称职的官员,会在第一时间拿出粮秣,平抑物价。

  可是,袁归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

  蝗灾初现之时,袁归也曾想开仓放粮,可是,当他打开粮仓之后,他才意识到,缺额的粮秣无论如何也糊弄不过去。

  一旦开仓赈灾,朝廷必然知道甘陵缺了五万石粮秣。

  这可不行!

  为了封锁消息,袁归只得打消了赈灾的念头,任由粮价飞涨。

  冀州长史国渊懂农事,却不知道官场之黑暗。

  袁归夸大了受灾面积,又以军粮不可擅动为由搪塞了国渊开仓赈灾的请求。

  国渊忙于灭蝗,无暇东顾,只能听之任之。

  本以为事情就此过去了,谁曾想,陈允竟然来了。

  陈允是后台是谁?

  暗营陈宫!

  那可是刺探官吏**的密探组织,得罪了陈允,便意味着触怒陈宫。

  初闻陈允抵达,袁归带上份量足够的礼物,试图打动陈允。

  谁曾想,陈允竟然不屑一顾。

  根据袁归的了解,陈允素来贪婪。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贪婪之人抑制贪欲?

  仔细想来,袁归不寒而栗。

  陈允一定是起了疑心,他不愿趟这趟浑水!

  不行,绝不能坐以待毙,粮秣缺额一事一旦泄漏,袁归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袁归痛下决心,实在不行就来个鱼死网破。

  “来人呐,让黄业素来见我”

  “喏!”

  黄业是袁归的亲信,掌控府库。

  没多久,黄业闻讯而来,“县尊”。

  “深夜唤你前来,是有一事吩咐”

  “县尊尽管吩咐,在下在所不辞”

  “近日,你在库房多备引火之物,一旦上差巡视库房,你便使人点燃粮库”

  黄业浑身颤抖,“县尊,这可是抄家的大罪呀”。

  “怎么,你怕了?”

  “小人不敢”

  “你若后悔还来得及”

  黄业咬牙说道:“小人的一切都是县尊给的,此番顶多还给县尊!”

  “好,不枉我往日的栽培”

  

第710章 投机

  

  冀州,郡府手段尽出,在官差、百姓齐心合力的灭杀下,遮天蔽日的蝗灾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过,飞蝗虽然没了,可是,损失的粮食作物却无法挽回。

  再过一个月就要秋收了,大片田地荒芜一片,米粟颗粒无收。

  猖狂的飞蝗已经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百姓虽然极力灭杀,却还是有些晚了。

  没有收成,百姓连春耕的投入都收不回来。

  寻常百姓多以种地为生,他们唯一谋生的手段便是出售粮食作物。

  今年,受到蝗灾的影响,百姓几乎断绝了收入来援,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存粮消耗代价,百姓甚至拿不出多余的银钱来购买粮秣。

  物价飞涨,多地粮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尚书令陈允巡视冀州,为的就是打击不法,为民除害。

  李贤从后世而来,自然明白一无所有的百姓会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

  如果百姓无法生存下去,那么,他们便是铤而走险,让朝廷知道什么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甘陵,陈允入驻驿馆以来,每一日都有本地官员拜访。

  一开始,陈允摸不清来路,每一人都予以接待,可是,接待之后他才明白,对方压根就没有什么事情,多半是以拜访为名来监视自己!

  陈允大怒,他已经可以肯定,县令袁归必有贪赃枉法之事,否则的话,对方不必如此小心。

  袁归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甘陵蝗灾,袁归遮遮掩掩,不肯开仓放粮,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袁归所做的事情与军粮抹不开干系。

  陈允素有急智,为防不测,他动用权限,主动与锦衣营的联络,试图得到帮助。

  锦衣营的职责便是刺探情报,自从出了天子遇刺,锦衣营毫无防备的事情,他们人人背负军令状,一旦辖区出现重大事宜而他们未能及时禀告,锦衣卫会落得一个失察的考评,两次失察,锦衣卫便自动革名,再无任何优待。

  刘永是甘陵一带的锦衣主管,与陈允相见之后,他开门见山,嘴里道:“御使可是为甘陵县令袁归而来?”

  陈允一喜,道:“不错,此地百姓生活困苦,遭受蝗灾,官府却无动于衷,实在可恶”。

  “不瞒御使,袁归确有不法之事”

  “嗯?既然如此,为何不抓他?”

  “袁归身上的案子太大了,只抓他一人,并不能全部了结,可是,以我的能力,无法同时兼顾,如果抓捕袁归,走漏了消息,逃了他的同伙,我的罪责可就大了,所以我已经上报有司,想必近日将有回复”

  陈允似笑非笑,“是袁归贩卖军粮一事吧”。

  刘永颇为讶异,他颇为感慨地说道:“御使明察秋毫,下官佩服”。

  “锦衣营的事情我不好多问,可是,我总觉得袁归有可能狗急跳墙,我麾下虽有人手,却太过显眼,一旦动手,必将打草惊蛇,刘校尉,你有什么好法子吗?”

  刘永微微颌首,道:“御使宽心,我已谋划多日,不会让袁归阴谋得逞的”。

  “库房、县衙……”

  “御使是担心他焚烧账目,毁掉痕迹吧”

首节上一节67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