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71节

  伏太后只是一个女流之辈,她只想母子平安,不想为了汉室皇位付出身家性命。

  刘协已经死了,连大汉天子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伏太后又能怎样?

  伏太后已经认命了,自从刘协暴毙,她便恨透了豪族权贵。

  若不是权贵争权,刘协又怎会毙命?

  相对于不择手段的各路豪强,李贤虽然揽权,然而,对待皇族却照顾有加。

  这样一个人,明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有碍于江山社稷,可是,伏太后却怎么也恨不起来。

  “敦儿,你觉得李将军如何?”

  刘敦眉飞色舞:“开疆拓土,造福一方,是大大的能臣!”

  伏太后松了口气,幸好,皇帝还小,权力**不甚旺盛,这样的话,只要善加引导,也能拖延一下君臣为敌的日子。

  想到这里,伏太后循循善诱:“李将军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自然是极好的,你觉得他对我们怎么样?”

  刘敦认真地想了想,笑道:“行宫的吃穿用度样样不缺,是个忠臣”。

  皇帝毕竟是个孩子,没有太复杂的心思,这样也好,省的多费口舌,伏太后拉着刘敦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敦儿,你是天子,日后要接触很多大臣,他们有的对你忠贞不二,有的对你心怀不轨,你要学会分辨,谁对你真心,谁对你假意,对你好的,你要记在心上,对你坏的,你也要虚与委蛇,切记,不可莽撞”。

  刘敦似懂非懂,“母后的意思是说,李贤对我们好,敦儿就要对他好吗?”

  伏太后心中黯然,她不敢宣扬君臣之道,只得颌首说道:“是这个道理,你是大汉天子,李贤是大汉将军,只有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社稷才能长稳”。

  “敦儿明白了”

  希望你能真的明白吧,伏太后心情低落,嘴里道:“琅琊突发地震,这是天灾,不是你的错,不过,如果群臣执意下诏,你也不要反对了,署名发诏便是”。

  刘敦心中不爽,“敦儿知道了,可是,母后,这时候不应该赈济灾民吗?难道这罪己诏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你不是让李将军负责赈灾事宜了吗?他一心为民,你就不要担心了”

  刘敦微微颌首,“我知道了,李将军有他的责任,我也有我的责任”。

  恍然间,刘敦好像长大了些。

  伏太后五味陈杂,“敦儿长大了,你以后会是个好皇帝的”。

  刘敦很是高兴,“母后,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703章 议事

  

  天子毕竟是少年心性,哭诉完毕之后,很快便与山阳王刘懿玩起了蹴鞠。

  蹴鞠也就是足球,是李贤带入宫中的玩具。

  刘敦觉得这游戏很是好玩,闲暇之于总是会刘懿比拼一番。

  伏太后虽然觉得皇帝纵情娱乐很是不好,可是,大势如此,她也不好强求。

  也许,对于刘敦而言,一个享乐皇帝,兴许能让他在王位上坐得更久些。

  伏太后经历坎坷,她只想母子平安,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念及往昔,如今日子,伏太后格外珍惜。

  数年前,董卓势大的时候,天子如猪狗,她在宫中度日如年,总是害怕董卓会突然冲进宫来。

  多少个夜里,刘协与伏太后手持利刃入睡,他们不求同归于尽,只想死的有尊严些。

  后来,苍天有眼,董卓死于吕布之手。

  初闻消息,伏太后与先帝大喜过望,他们以为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

  谁曾想,李催、郭汜把持朝政,互相攻讦,皇帝依旧名存实亡。

  好好的大汉朝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伏太后搞不清楚,她只知道,嫁给刘协之后,过的都是担惊受怕的日子。

  董卓死后,贾诩献出毒计,刘氏修缮了数百年的长安城毁于一旦。

  那时候,伏太后怕极了,她害怕桀骜不驯的西凉军阀会杀掉她们夫妻二人。

  天幸,李贤帐下赵云横空出世,他杀溃了西凉军,救出天子,只可惜,西凉军过于悍勇,赵云不能救出所有人,无奈之下,伏太后只好潜入乡下。

  在乡下生活了一年多,伏太后几乎绝望了,她以为天子已经忘了她这个人。

  没想到,又是李贤使人救出伏太后,使其与天子团聚。

  往昔种种,似乎,只有李贤带给伏太后惊喜,带给她希望。

  不管什么事情,好像只要交给李贤,他便可以做的妥妥当当,这一点,伏太后在刘协身上都没感受过。

  也许,大汉交给李贤,他能做得更好?

  伏太后急忙摇了摇头,她感到羞愧,自己明明是大汉的太后,却生出这般想法,真是无可救药。

  李贤没有那么多想法,他刚刚离开行宫,便见到陈宫一行人。

  众人齐齐行礼,李贤以为出了什么事情,疑惑道:“怎么了?城中出了事情?”

  陈宫低声说道:“市井中有宵小散布流言,说这天灾是将军乱政所至”。

  李贤不屑一顾,“老生常谈,还有其他流言吗?”

  “也有人大将军要征召民夫,疏浚河流”

  李贤微微颌首,“河川逆流,疏浚河流是题中之义,对了,琅琊可有消息传来?”

  “报,大将军,小人接令后在琅琊附近转了转,除了琅琊受灾严重之外,其余各地并无大碍”

  此人满身灰尘,头上俱是汗水,看得出,这一趟他遭了不少罪。

  李贤心中不忍,“好,知道灾情,我才能及时作出决断,这一趟辛苦你了,接下来,你且好生休息”。

  “大将军,救灾刻不容缓,小人熟知道途,可以头前带路”

  李贤略一犹豫,也就应承下来,“也好,待会儿你便与医工营一道出发,对了,医工营准备的如何了?”

  “使君,医工营抽调五百人手,他们已经带上了足够的药品,随时可以出发”

  “嗯,这就让他们出发吧”

  “喏!”

  “粮秣准备的怎样了?”

  “按照使君的吩咐,五千石粮秣已经先行运出,不会让灾民们饿肚子”

  提起粮秣,李贤不得不关注粮价,灾荒之年,向来是奸商囤积居奇的日子,“城中的粮秣涨价了吗?”

  糜芳笑着摇头,“使君三令五申,这时候,没有人敢发国难财”。

  “如此便好,新君继位,我可不想手染血腥!”

  众人相顾凛然,他们知道,李贤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如果真有人触了霉头,李贤绝不会轻易放过。

  小沛,一名中年男子面色憔悴,却居于主座,在他下首,一名黑衣人恭谨跪立。

  许久之后,中年男子冷冷问道:“事情办的如何?”

  那黑衣人很是恭谨:“小人已经把李贤的打算传到了市井之中,民怨沸腾,百姓们自顾不暇,不想去琅琊!”

  中年男子锊了锊胡须,恶狠狠地说道:“数年前,下邳可是陶氏的地盘,李贤雀占鹰巢,自然会有人不满,这一次,恰逢天灾,如果能够趁机生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站起来”。

  黑衣人只是倾耳聆听,并不做声。

  “王子服回到长安也有些时日了,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没有?”

  “王子服门前车水马龙,入府送礼的人员趋之若鹜,小人粗略一算,他这些时日的收获只怕不下千金”

  中年人嘿嘿一笑,不大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嘴唇抖动,蹦出俩字:“甚好!”

  先帝刘协为了谋夺大权,征得李贤同意之后,以王子服为将,练出一营新军。

  如今,刘协暴毙,新军却留了下来。

  一开始,董承等人试图拉拢王子服,劝说他对抗李贤。

  谁曾想,王子服只遵皇后诏令。

  伏皇后属意刘敦为帝,王子服第一时间上表附议。

  五千新军,对于李贤来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王子服如此配合,李贤很是欣慰。

  后来,为了表彰王子服识时务的行为,李贤特意赐给他一座庄园。

  正巧,王子服不想卷入朝政,便借机视察庄园去了。

  不过,王子服毕竟是大汉将军,庄园只能暂避,不能久留。

  如今,却是回到了下邳。

  王府之中,王尧看着堆积如山的礼物,很是不解,道:“父亲,粮秣之事自有府库支付,咱们收了这么多礼物,不会多事吗?”

  王子服摇了摇头,道:“我若无欲无求,李维中怎会甘心?”

  “可是,收人钱财便要与人消灾,父亲想好了吗?”

  王子服不屑一顾,“只要遵纪守法,便是帮衬一番又如何,若是祸国殃民便是金山银山也救不了他们”。

  “父亲!”

  “无妨,李贤势大,只要刘氏一日是君,咱们便与他井水不犯河水”

  “孩儿明白了”

  

第704章 毒计

  

  徐州琅琊发生的地震造成了近千人的伤亡,震后,李贤第一时间调派粮秣赈灾。

  随同粮秣一同抵达的还有天子免税的诏令。

  免税意味着未来,及时运抵的粮秣意味着生存,而大批的军卒抵达灾区,意味着秩序。

  李贤三项举措一出,受灾的百姓顿时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在以往的岁月里,真正夺人性命的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灾害之后的**。

  官府赈灾不力导致百姓无法生存,绝望之下,百姓揭竿而起,成为四处流窜的流民,蚁贼一般的流民烧杀劫掠,造成了更多损失,这便是古人“闻灾色变”的恶性循环。

  李贤穿越而来,自然不会让悲剧重演,于是,琅琊地震成了李贤彰显手段的表演。

  在此之前,军队、官府从未配合得如此默契。

  灾民有了奔头,自然不愿生事,这让心怀叵测之辈大失所望。

  琅琊地震,兖州也有震感。

首节上一节67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