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07节

  三五日,足够步骛做些准备了。

  元皓的登基大典是不可能草草将就的,在没有击退或者说是收服来袭大军之前,城内人心不稳,即使元皓登上大王之位,也不会有多少人认可这个大王。

  况且,元皓的王位需要得到汉庭的认可,否则的话,名不正言不顺。

  只有击败了来犯之敌,向天下子民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元皓才有可能坐稳宝座。

  一张一张的安民告示张贴在大街小巷,这是告慰城内百姓,大汉官军不会肆意妄为,滥杀无辜。

  新罗还是那个新罗,王城依旧还是那个王城。

  不过,但凡被人举报有杀害汉军将士嫌疑的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官军控制起来。

  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只要事情属实,步骛答应给予举报者十抽一的巨额奖励。

  也就是说,倘若步骛查抄了一名富商的家产,那么,举报他的人就可以得到富商家产的十分之一。

  贫富差距自古便有,步骛如今要做的就是在城中制造冲突,进而拉拢一部分人、分化一部分人,这样的话,城内的百姓才不会在大军压境之前团结一心,给汉军制造混乱出来。

  豪门大族的势力自然不容小觑,可是,在王都,占据人口八成的子民,依旧只是贫民百姓。

  陡然听闻步骛这个蛊惑人心的赏格之后,那些饱受压迫的穷苦百姓顿时跃跃欲试。

  

第648章 荆州士族的选择

  

  谁不想一夜暴富?

  豪族之所以成为豪族,自然少不了成年累月的积累,若是能有骤然而富的希望,百姓都愿意去尝试。

  然而,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家伙举报钟姓豪族杀害汉军俘虏的消息传出之后,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在翘首以待。

  结果如何?

  真相很快就查明了,钟姓一族果然有虐杀汉军奴隶的经历。

  听闻此事之后,步骛当机立断,斩了钟氏满门三十八口,抄没其万贯家产。

  那名举报者也得到了近千贯的赏赐。

  一夜暴富!

  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在线,城内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举报行动……

  再坚实的堡垒也扛不住由内到外的破坏,步骛攻下新罗王城之后巧用“劫富济贫”之策,成功转移了大部分百姓的视线。

  剩下来的权贵虽然人人自危,可是,他们却也从元皓那里得到了保证,只要缴纳定量的“赎金”,汉军便会既往不咎。

  为了保住家人老小的性命,新罗权贵纷纷慷慨解囊!

  钱财只是身外之物,若是没了性命,空有钱财又有什么用?

  新罗王都,突如其来的大水,冲毁了不少房屋院落,也破坏了大量的财物钱粮。

  如果不是城内新罗将臣们及时归顺,单是恢复王都的秩序就要耗费步骛极大的心思。

  甘宁的援军正在往都城而来,可是,即便两军合力,也不过万余人马,相对于新罗军的数量,这个数目还是有些小了。

  大水给新罗王都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可城内的百姓却侥幸存活了下来,只有极少数倒霉鬼被大水卷走,了无音讯。

  得到甘宁与步骛的许可之后,新罗的官吏们开始组织民众清扫杂物、修缮城墙。

  只要参加劳役,每日里就可以得到份量不少的米粟。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新罗百姓很快抛弃了所谓“愚忠”的念头,转而走出家门,加入到了清扫街道的行列中去。

  新罗王都积攒了几十万石粮秣以备不时之需,大水,只不过把粮仓最底层的粮食浸了水,其余的大多数依旧可以留存许久。

  有了食物,王道在第二日便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不过大街小巷持械巡逻的军卒却让宵小之徒不敢妄动。

  青州军军纪严明,入城之前,步骛又特意三令五申过,不得滥杀无辜、强抢财物,这样一来,那些投靠元皓意图烧杀劫掠的老卒们也不敢随意妄动了。

  即使心中如猫爪一般瘙痒难耐,可众人都明白,立下这场泼天一般大功的步骛,回国之后定然会加官进爵,而他们这些落魄军卒的命运都还掌握在汉人手中。

  若是这时候触怒了此人,那就等于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只不过,元皓军中的军卒良莠不齐,每日里总是有三三两两的家伙知法犯法,等待他们的,无一例外的全都的枭首示众的下场。

  在严酷军法的约束下,各方人马秋毫无犯,让城内百姓大呼侥幸。

  三日,破损的城墙修缮完毕,扭曲的城门也得到了重新的加固,便是垮掉的水门也增加了六根儿臂粗的铁柱子。

  王都,再度恢复了往日里那副巍峨的气势。

  城内的大小府库都被甘宁使人看守了起来,粗略估算,有米粟八十万石、黄金三千斤、白银六千斤,珍珠二百颗、人参一百只、珊瑚三十株,另有军械、银钱无数。

  以上财物有一多半都是来自王宫内库,另有少数是步骛抄家所得。

  新罗的豪族毕竟比不得大汉境内的百年世家,步骛查抄了六户人家,也只不过得了六百多斤黄金、一千多斤白银。

  这可是新罗的王城所在呀,能够在王城占住跟脚的豪族在整个新罗都是数得着的。

  可在步骛眼里,这王城内的豪族实力兴许连青州郡城三大世家的实力都及不上。

  都说弱国寡民,真不知道新罗这些年是怎么在高句丽的兵锋下熬过来的。

  当心有不甘的步骛把掌管钱粮的新罗官员唤到跟前的时候,那官员当即大倒苦水:“大将军明鉴,在新罗逆王的旨意下,敝国全民皆兵,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废弃了,粮食越吃越少,成年的丁口也越打越少,长此以往,自然是收支锐减,再者,前几次我们与高句丽的战争,虽然侥幸获胜,可先王积攒的国力早已经消耗一空,而丁口更是折损了三十多万。三十多万呀,新罗比不得天朝上国,物资人丰、地大物博,这三十万壮丁几乎是我们举国丁口的三成!正是因为如此,新罗才肯与上国缔结合约,不兴战事……”

  步骛恍然大悟,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番典故,怪不得水淹王都的时候,新罗王麾下的那帮大臣倒戈的那么干脆利落,原来是新罗王的国策不得人心呀。

  之前,战事顺利也就罢了,没有人会不合时宜地指出新罗王的不足,可一旦战局逆转,众人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新罗王就不可避免地被人抛弃了。

  翌日一早,城外哨探的军卒便传来急报,说是在十里之外发现大股兵马调动的迹象。

  汉军将领也就罢了,跟着步骛成功占领敌国王城,又生擒了新罗王,他们都有一种说不出口的豪气。

  不过是几万大军罢了,他们青州军又怕得了谁?

  可是,元皓与一干新罗将领就没有这么气定神闲了,虽说新罗王已经被严加看管起来,可只要他一息尚存,城内城外便总是有人会抱着侥幸心理,由不得不防。

  “甘将军,不知道上国兵马何时赶来?我听闻来援的这三万兵马可是逆王的嫡系,劝降已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面对喋喋不休的元皓,甘宁只是微笑,等到对方说累了之后才道:“你怕了?”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好像被锋利的针尖刺到了屁股一样,元皓尖叫道:“开什么玩笑?我会怕他们?”

  甘宁摇摇头,道:“那就是你对我们汉军没有信心。”

  元皓生怕惹的甘宁不快,当即补充道:“没有的事情,我对汉军的战力钦佩非常!只是眼下来者兵马甚多,如果不能将其快速击败,只怕迟则生变呀。”

  甘宁紧紧地盯着元皓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我告诉你,我大汉在新罗只有我这一支军马,其余再无一兵一卒的话,不知道你会做何感想?”

  元皓目光呆滞了片刻,喃喃自语道:“将军莫要说笑了,事关重大,玩笑不得”。

  甘宁正色道:“我没有骗你,汉军只有万余人马”。

  元皓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甘宁是在攻占王城之前说出真相的话,那么元皓以及一众叛将最有可能作出事情就是逃跑……

  在正常人想来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孤军深入,独闯王城,这只是在演义小说中出现的故事,现实当中,如果真要人这么做了,要么他是个无可救药的疯子,要么,他是聪明绝顶的天才!

  不只是元皓,听到甘宁说出真相之后,殿内的众将士脸上神情变幻,生动的很。

  谁也没想到,甘宁、步骛竟然真的是在孤军作战。

  之前,新罗王使人散播谣言的时候,众人还以为那是新罗王使出的诡计,没曾想,真正的真相远远比谎言更要荒诞……

  新罗王城面临着新的危急,据悉,黄巾巨寇管亥与新罗大军联手,正往王都而来,大战一触即发。

  下邳,步骛破城,掳获新罗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李贤耳中。

  新罗虽小,却也是辽东以南有数的三大邦国之一。

  步骛、甘宁能够取得如此战功,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大功已然立下,在青州援军的增援下,甘宁、步骛守住王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毕竟,前些时日李贤调派的援军足有一万人。

  两万大军,足以应付数倍于己的敌人!

  对这一点,李贤很有信心。

  王宫之中,刘协听到捷报,彻夜难免。

  开疆拓土,征服异邦,这可是刘协做梦都想做的事情,眼下,他这个天子未能完成的梦想竟然在李贤手中实现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吞并幽、并之地,又从曹操手中夺了半个南阳,李贤的势力范围快速膨胀起来。

  荆州,刘表暴亡,刘备接收了刘表的五成军力,剩下来的五成,刘表的两个儿子只继承了三成。

  荆州重地江夏为江东孙氏占据,襄阳落入青州手中,益州刘璋趁机出兵占了巫县,在益州军意图扩大战果之际,刘备出手了!

  相对于强大的青州军,一心复仇的江东军,刘璋的益州军显然是一个较弱的存在。

  刘备甫一上任,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益州军一头撞进来,正好适合刘备大显身手。

  益州军轻敌冒进,关羽设下埋伏,当场击溃一万益州军,斩首近千,俘虏三千有余,此役过后,刘备在荆州地位渐渐稳。

  其实,关于刘表的死因,荆州众说纷纭。

  有人说刘表是“箭伤发作”而亡,也有人说刘表是吃了毒药,被人害死,更有甚者将矛头对准刘备,直言刘备才是幕后主使。

  没有证据,所有的猜测都只能是猜测。

  刘备在荆州并无根基,又得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欣赏,这样结合,恰好符合荆州土著的要求。

  百年来,荆州已经形成了一股极强的地方势力,他们极为排外。

  刘表上任之初,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本地势力接受了他。

  眼下,刘备意气风发,自然也要征得各大家族的承认。

  庞、黄、蔡、蒯、马、习、杨,这七大家族在荆州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毫不客气地说,荆州可以没有刘表,但是,却不能没有他们。

  比起徐州的糜氏,荆州的七大家族并不以钱财、私兵见长,他们以子弟出名。

  如庞德公、庞统、黄承彦、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马良、马谡、习祯、习珍、杨虑、杨仪、杨这些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诺大的名头。

  单以子弟的影响而言,荆州冠绝天下。

  要知道,青州徐庶也曾在荆州求过学!

  水镜先生司马徽不曾出仕,却在士林之中拥有偌大的名头,荆州文风之盛也是世人皆知。

  刘备入主荆州,首先摆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

  “荆州风雨飘摇,诸位何以教我?”

  蒯良夸夸其谈,嘴里道:“行仁政,守礼法,抚百姓,兴文教,这是长久之道,只要使君按部就班,荆州当可平安无事”。

  蒯越提出了不同意见:“非也,仁政只是远水,难解近渴,使君,乱臣当用重典,青州、江东虽强,可我荆州却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要整个军力,荆州谁也不惧”。

  刘备来了兴趣:“异度有何高见?”

  蒯越意气风发:“使君可修书一封,传与刘琦、刘琮两位公子,直言孙策之害,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必两位公子定会摒弃前嫌,赴会而来,那时候,使君可以收编其部属!”

  刘备颇为意动,蒯氏兄弟二人意见相左,一个劝刘备徐徐图之,另外一个却让他当机立断。

  蒯良也好,蒯越也罢,二人都不是蠢人,他们此言,必有用意。

  只是片刻,刘备便醒悟起来,这定然是荆州大族对他的考校。

首节上一节607/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