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8节

  这家伙怎么也到了都昌?

  既然是熟识,那些寒暄客套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清退了厅内的闲杂人等,李贤单刀直入,道:“我想借些海船使唤,不知道九哥可否帮衬一二?”

  糜老九颇为讶异:“你要海船干嘛?嗯,就凭你我之间的关系,借个三五条海船的话,也不算什么大事”。

  李贤没有隐瞒,道:“我要运人,船自然是多多益善”。

  糜老九眯缝着眼睛,隐晦地眨了眨,道:“怎么?贤弟这是做起了大买卖?”

  大买卖指的自然是走私人口的生意,无论在什么年月,贩卖丁口的买卖都是有赚无赔的。

  糜老九还以为李贤从黄巾贼手中抢到了什么“好货色”,要急着出手,所以才有这一问。

  哪知道李贤一语双关,竟然真的应诺起来:“是呀,大买卖!”

  糜老九倾着脖子,低声说道:“多少人?要是人太多,我可得向三公子禀告,要知道我们糜氏是从来不做这项买卖”。

  李贤不动声色,好整以暇地说道:“人数起码在两万开外,嗯,向三公子通禀是份内事。”

  “啥?两万?你不是在说笑吧?”糜老九一惊而起,脸色再也没有刚才那种云淡风轻的神色。

  不管是谁,要想把两万人不动声色地运走,这都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李贤这么大张旗鼓地“做买卖”就不怕东窗事发?

  想到这里,糜老九又疾声问道:“这么大的买卖,你一个人吃的下吗?”

  李贤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嘴里道:“我李三郎什么时候做过不靠谱的事情了?”

  糜老九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在介亭的时候,身无长物的李贤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凑出一万斤的精盐,这便说明他有大本领。

  后来又听说此子一路过关斩将,杀伤数万贼寇,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便是做上这么一笔“大买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前途光明的李贤为何要铤而走险,沾染这等生意?

  要知道,在糜老九的印象中,但凡与人贩子勾连到一处的人,即便他腰缠万贯,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贤弟,你可要三思呀”,糜老九生怕李贤误入歧途,决意劝阻。

  哪知道李贤早有决断,“我意已决,九哥放心,这也是一件于糜氏大有裨益的事情”。

  “喔?此话怎讲?”糜老九在即墨城熬了十多年,一直没有长进,直到他遇见李贤之后,糜三公子似乎对他便高看一眼。

  若不然,都昌城的差事说什么也不会落到糜老九的头上。

  对于自己的斤两,糜老九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三公子给的,而三公子对李贤似乎多有照顾。

  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糜老九恪守本分,对李贤不敢有半点怠慢。

  换而言之,李贤似乎是糜老九的福星,每一次只要与他有关系,糜老九或多或少都能赚取不小的好处。

  因而,此番听到李贤所言,糜老九颇为心动。

  若是真的对糜氏有利,糜老九还真想搏一把。

  之前在介亭的时候,没有靠山的糜老九浑浑噩噩了大半辈子,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可自打被三公子赏识过后,糜老九逐渐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要是能够好生表现一把,倒也不枉三公子提拔一回!

  在糜老九殷切的目光中,李贤不急不躁,表情淡然地说道:“只要糜氏出船,我可以说服孔北海把盐货专营权交给你们”。

  “什么?此事当真?”糜老九真的惊讶了。

  “那还有假?”

  “如果是这样的话,十日之内,糜氏有能力凑出这么多的大船”

  李贤松了口气,他摸出怀中的玉牌,单手递出,道:“这是三公子交给我的信物,你可以把他交还给三公子,借船这件事情,还请他务必帮忙”

  糜老九拿着信物,脸色急变,他认得出,这玉牌是糜氏客卿才有的,整个糜氏也不过三块而已。要知道之前李贤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介亭,糜三公子就怎么看好他?

  想到糜三公子的真实身份,糜老九表情一阵抽搐,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了。

  要知道,不管是糜芳还是糜竺这两位公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第93章 糜竺的考虑

  

  是否帮助李贤凑船,糜老九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糜三公子手中。

  从都昌城到了徐州,快马奔驰需要三天三夜的功夫,可若是用飞禽传信,效率就高多了。

  这时候,介亭李贤跋涉数百里,义救都昌城的事迹已经广为人所知,便是在徐州城内都有人谈论这个话题。

  糜缳一身劲装武服,她脚步轻快,几乎是飞一般地冲入了糜氏书房。

  书房内,糜竺正捧书而读。

  糜缳稍稍放缓了脚步,嘴里道:“大兄,我有事情要跟你商量”。

  糜竺目不斜视,淡淡地说道:“喔?阿缳,有什么要事值得你这么心急火燎的?”

  糜缳梗着脖子,道:“大兄可还记得介亭李贤?”

  糜竺脸色稍变,嘴里冷哼一声,道:“一个小小游缴而已,怎么了,阿缳你又要给他什么好处?”

  糜缳展颜一笑,她说道:“大兄不会忘了吧,李贤北上救援都昌之前,我可是与你打过赌的”。

  糜竺眉头紧蹙,他想起来了,之前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那时候张饶人多势众,又横隔在北上的必经之路上,而李贤麾下兵马满打满算不过千把人。

  以一千对一万,怎么看都是一个输字。

  北上都昌,救援孔北海,在多数人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

  几乎没有人想到李贤竟然真的可以冲破贼寇的阻挠,成功抵达都昌。

  糜竺也不例外。

  现在,李贤用一连串“目不暇接”的大胜回击了那些小觑者。

  “嗯,是有这么一回事,怎么,阿缳想要什么赌注?”糜竺贵为糜氏族长,在东海数郡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可就是这样一个权势显赫的人物,偏偏对糜缳言听计从。

  糜缳是糜竺的妹子,自小就没了双亲,是糜竺兄弟二人把她抚养成人。

  这样的环境下,糜竺对糜缳自然有些异乎寻常的溺爱。

  听到糜竺肯认账,糜缳嘴角咧起一个小小的弧度,道:“我要船,我要糜氏所有的船”。

  “你要船干什么?”

  这时候虽然是海贸的淡季,但糜氏所有的船只加起来,数量也在三百艘开外。

  如此规模的船队,一旦有了折损,开春之后糜氏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糜竺疼爱糜缳,却也不想拿家族的生意来冒险。

  “不是我要用,是孔北海要用!”

  “什么?孔融要用船,他要船干什么?”

  “不过是运些人罢了,不用这么大惊小怪吧”

  糜竺没好气地瞪了糜缳一眼,道:“快说,孔融是知礼之人,绝不会无缘无故要用我们的船,你一定有什么瞒着我”。

  糜缳翻了翻白眼,道:“没错,孔融答应我们,事成之后会把北海郡内的盐货专营权交给我们”。

  “竟有这等事?”

  “那还有假!”

  “也罢,孔融此人极好脸面,这一次要是回绝了他,只怕糜氏在北海的日子就难熬了,嗯,既然是双方各有裨益的事情,那就把船借给他使唤吧”

  糜缳没想到自家兄长这么好说话,他心里准备了很多的说辞,一时之间都没了用武之地,“大兄,你就不问问孔融想做什么?”

  “孔融如果想让我们知道,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让我们知道,那么我们还是什么都不要知道的好”

  绕口一般的措辞,让糜缳大为佩服。

  兄妹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决定立即抽调船只前往北海郡。

  都昌城内,李贤的兵马休整了两天两夜便再度开拨了。

  临行之前,刘备毛遂自荐,也想跟随李贤出征杀敌,却被孔融好言相劝,稳了下来。

  开玩笑,刘备身上可是有个“皇叔”名头,要是让他知道孔融与黄巾勾连到一处,只怕孔融马上就会身败名裂。

  李贤就不同了,土生土长的介亭人,只要运用妥当了,就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

  这一次大军出征,光是运粮的队伍就在三千人开外。

  当然,孔融与李贤对外封锁消息,只说是诱惑贼寇来攻的手段,其实运送的是“假粮”。

  饶是刘备想破脑袋,也绝不会想到孔融已经与管亥达成了协议。

  第一日,贼寇果然来“攻”。

  李贤设伏,以“假粮”为诱饵,杀的管亥“大败”。

  缴获旗帜、盔甲、金银无数,黄巾溃逃。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官军一路追击,黄巾“望风而逃”。

  消息传出,天下人震惊,其中都昌百姓都是欢欣鼓舞。

  李贤李游缴麾下不过两千人马,竟能追的两万人马的管亥不战而逃。

  难道李贤真的是当世良将?

  与此同时,李贤是天下星君下凡的消息也散布开来。

  在蒙山,李贤以一千尚能大破张饶一万贼寇,如今在都昌,两千人马追击两万黄巾,按理说也在情理接受的范围之内。

  第五日,黄巾已到潍水北岸,这里背靠大海,已是绝境。

  糜氏的海船已经有半数到位,李贤应允的粮秣也有多半抵达。

  踏上船舷,管亥深深吁了口气,这一次灰溜溜的离开,几乎可以说是无奈之下的绝望选择,若是有可能,下一次他要卷土重来。

  北上高句丽,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有的贼寇想另立山头,逍遥快活。

  这几日的功夫,在管亥的配合下,李贤杀死的贼寇全都是这些桀骜不驯的倒霉鬼。

  第八日,一万八千名黄巾离开了。

  临行之前,管亥拍着李贤的肩膀,道:“之前是我小觑你了,能够捣鼓来这么多大船,这么多粮食,我服你!”

  李贤不动声色:“此去高句丽,渠帅可放手施为,番外化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要渠帅下定决心,区区高句丽,不足挂齿”。

  管亥叹了口气,道:“我真是搞不明白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就不怕他日我卷土重来,找你的麻烦?”

  李贤眨了眨眼睛,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如我们打个赌好了”。

  “什么赌?”

  “倘若下一次你兵临城下,我依旧能够打败你,到时候你便要听我号令!”

首节上一节5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