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06节

  “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占据泽幕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必要再出城冒险”

  “也好,袁绍抵达之后,冀州军力占优,骑军出城,粮秣补给不易,与其冒险巡弋,倒不如老实待着”

  “用不了多久,使君兵马一到,骑军就可大开杀戒”

  赵云深以为然。

  于是,袁绍、张谋划已久的“诱饵”行动,尚未实施便宣告失败。

  城外,张等了许久,一直没等到赵云骑军出城的消息,他不禁疑惑起来:“辎重营的行踪难道没有泄漏出去?赵云被蒙在骨里?”

  “将军,城中守军已经得到了辎重营的消息,这一点,我可以确认”

  “那他们为何不出兵?”

  “兴许是畏惧我方军势,不敢出城”

  张微微懊恼:“却是我失策了,我只以为赵云胆大包天,却没想到,他竟然也会畏首畏脚”。

  “将军,赵云久不出城,使君哪里如何交待?”

  “照实回禀便是了,即便使君怪罪,也有我担着”

  “喏!”

  没能将青州骑军一网打尽,固然有些遗憾,可是,坐拥八万大军的袁绍,却有信心击败任何敌人。

  冀州军兵锋之盛,举世闻名,而相较之下,李贤的青州军却一直走精兵路线。

  先锋军与开阳军、背矛军合起来也不过四万兵马,即便算上赵云的骑军,天子的两千亲军,也不过四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与袁军对比,少了接近一半。

  悬殊的兵力意味着青州军不可以犯错,一旦犯错,青州、徐州便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今时不同往日,公孙瓒已死,除了顶住公孙度的数千骑兵意外,袁绍得以抽调八成的主力南下。

  数年来,袁绍一直谋划南征,只是多次未能如此,这一次,袁绍誓要灭掉李贤,为冀州军洗刷落败之耻。

  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青州,李贤所领大队兵马往北而行。

  沿途间,一座座直立竖起的坞堡代替了之前的庄园。

  有的坞堡已经燃起了炊烟,而有的坞堡却在热火朝天地建设。

  天子刘协在马车中憋闷的久了,他忍不住探出头来。

  此时,引路的屯长志得意满地笑道:“使君厘清黄巾之后,青州已经许久未遭匪患了,便是泰山贼寇都不曾过来叨扰”。

  刘协很是纳闷:“既无匪患,何必劳民伤财,建造这些坞堡?”

  屯长看了刘协一眼,抱拳道:“陛下有所不知,使君常言,居安思危,眼下,青州虽无战事,亦无贼寇,可是,谁能保证青州永无贼寇?此时,建造坞堡,便可有备无患”。

  左一个使君,右一个使君,刘协听得很是不爽,他忍不住追问道:“建造坞堡所耗钱粮从何而出?”

  “使君轻徭薄赋,境内乡民很是感激,这坞堡是大户出资出粮,百姓出工出力打造而成”

  世上竟有这种事情?

  在关中的时候,刘协听多了官府征收重税,百姓苦不堪言的事例,到了青州,以为李贤也不例外,现在看来,却压根不是这样!

  李贤轻徭薄赋,百姓投桃报李,这若是传出去,岂不是一段佳话?

  刘协本想揪住李贤一个小辫子,谁曾想,竟然听到这般说辞。

  由此可见,李贤在青州拥有极高的声望,若想扳倒他,须得从长计议。

  不该是这样呀,天子尚未掌权,百姓便过的如此滋润,这岂不是让百姓只知州牧,不知天子?

  一时之间,刘协的心情极差。

  

第550章 议事

  

  一直以来,刘协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大汉天子。

  身为天子,必须掌权,否则的话,奸臣弄权,百姓肯定过不上好日子。

  刘协认为,过去的几十年,正是因为天子大权旁落,权臣操弄朝纲,所以才使得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其实,州牧割据也好,暴民谋反也罢,这一切的一切,只要他重掌大权,一定可以彻底扭转。

  取代李贤,刘协有信心让麾下臣民过上好日子。

  可是,徐州、青州的乡民却让颠覆了刘协的观感。

  官府轻徭薄赋,百姓感恩戴德。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李贤做的足够好。

  刘协甚至有一种自叹弗如的念头。

  不过,在董承的长期吹捧下,刘协早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点:李贤是窃权之贼。

  既然是贼,李贤做的再好,也都是枉然。

  刘协很是纠结,如何才能扭转局势,让百姓对李贤生出厌弃之心,转而崇尚天子?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无比。

  待在封闭的马车中,刘协额头生汗,他脑中冒出无数个念头,可是,不及片刻,又被他自己全部推翻了。

  李贤可以冒险,可以失败,刘协却不可以。

  李贤败了,还有数万大军做依靠,刘协若是败了,能有什么凭仗?

  两千名亲卫军?

  刘协自己明白,相对于青州军主力而言,两千人的规模太小了。

  既然不能冒险,那么只能从长计议。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午,蓝蓝的天幕像一个巨大的罩子,淡淡的云雾点缀其上。

  打马奔驰在原野上,李贤好像看到一朵奇特的云儿由南向北拉成了一道长长的白线,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喷气式飞机,所有的一切绝对是原生态的。

  “看,使君,神龙向北,尾扫天际!”陈登忽然出言叫道。

  李贤仔细一看,那云朵确实像极了一条长长的尾巴。

  只是看了一眼之后,李贤并没有多想,然而下邳城中的徐庶却笑道“白日见长虹之气,如蟒蛇白蛟贯天而过,祥瑞呀”。

  陈宫幽幽一笑,也是叹道“神龙由南往北,岂不正是与使君行踪一致?蟒蛟之像原本就是极其富贵的象征,应该是上天见到大汉中兴有望,这才降下福祉,以护佑我等”。

  糜竺是个直性子,他哈哈一笑,“天降神迹,正好利于我等大收人心,一会儿传将出去,好让百姓知晓,这大汉是有上天护佑的”。

  徐庶击掌笑道“妙极妙极!”

  下邳城内发生的一切,李贤自然并不知晓,策马奔驰了两个时辰,他终于在日落之前来到了青州武阳城。

  如今,城内有人口三万,是青州地区有数的大城。

  李贤此次出行,与胡庸的背矛军同行,臧霸的开阳军紧跟其后。

  距离武阳城城不过三里地的时候,城头就吹响了示警的号角。

  一队队手持弯弓的军士迅速的立在城头,紧张的望向南方。

  南方,是李贤出现的地方。

  骑军速度极快,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三里的路程便是转瞬即逝。

  此时武阳城门紧闭,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作为青州刺史,这种叫开城门的任务自然不需要亲自施为,稍一示意,胡庸便纵马向前,大声唤道“某乃大汉平北校尉胡庸,城上何人,为何不开门迎我入城!”

  城上噪杂许久,片刻之后才有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大汉站出身来,回应道“我等为武阳守军,自然要为武阳安危负责,除非拿出天子手诏,否则一概不得入城!”

  胡庸大怒,正待喝骂,却忽然听到李贤平静的说了一句,“青州刺史,这个地位够吗?”

  那络腮将军一脸惊讶,他迟疑一番,当即利落的说道“原来是使君亲临,恕小将冒犯,还请使君稍待片刻,末将这便使人开门。”

  李贤不置可否。

  到了李贤的地位,如果任何一桩事情便勃然大怒,到头来只怕累死也没有尽头。

  须臾,吱嘎嘎,吊桥升起,武阳城的南门缓缓打开了。

  此时,城中守将满头冷汗,快步上前,嘴里道:“使君恕罪,刘杨他不知轻重,不识使君,还请使君莫怪”。

  李贤摇了摇头,道:“刘杨尽忠职守,何罪之有?”

  守军擦了擦冷汗,愣了片刻,又连连颌首:“使君胸襟宽广,末将佩服”。

  “嗯,起来吧,天子车驾正在后头,快快使人准备一些解暑之物”

  “喏!”

  李贤一行在青州武阳休整,兖州,曹操却面临着抉择。

  袁绍信使款款而谈,道:“使君,李贤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忠不义,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没有擅做评价,嘴里道:“袁本初现在何处?”

  “使君应该正在泽幕城下”

  “依你之见,泽幕城几日可下?”

  使者伸出三根手指,道:“三日足矣!”

  曹操一拍桌案,嘴里道:“好,三日之内,只要泽幕易主,我便与你同去!”

  使者眉飞色舞,他说的口干舌燥,终于等来了曹操的承诺:“如此,使君且敬候佳音!”

  曹操不置可否。

  须臾,袁绍使者告辞离去。

  曹操将麾下文武大臣唤到跟前,嘴里道:“袁绍想诱我出兵,讨伐李贤,你们认为如何?”

  荀旗帜鲜明地反对:“使君不可出兵,天子正在下邳,出兵徐州,我们岂不是成了乱臣贼子?”

  曹操皱起眉头,一言不发。

  每一次,荀都会因为天子刘协的事情与曹操争辩,今日,依旧不同。

  幸好,曹操早就学会了装聋作哑,他置若罔闻,仿佛没有听见。

  曹仁摩拳擦掌,道:“主公,李贤主力北上,徐州空虚,正是大好时机呀”。

  “高顺、张辽所领兵马正在徐州,若想进击下邳,须得与人马过过招”

  曹洪不屑一顾:“手下败将而已,何足挂齿?”

  “话虽如此,可是,高顺、张辽强悍,又得李贤相助,若是硬碰硬,我方定会有所折损”

  “哪有全无折损之战事?”

  “好了,别嚷嚷了,奉孝,你有何高见?”

  

第551章 密谋

首节上一节50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