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55节

  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曹操咬紧牙关,嘴里道:“你且回去,告诉夏侯,我会让乐进出兵相助,若是这一次还不能救出伏皇后,让他提头来见!”

  “喏!”

  “滚吧”

  信使不敢多言,急忙退去。

  “来人呐,请奉孝先生”

  “喏!”

  没多久,郭嘉来到曹操府邸。

  连番噩耗,曹操头痛之疾隐隐发作,“奉孝,李贤挟天子,大势已成,我当如何自处?”

  “我有三策,可保主公无忧”

  “喔?快快道来”

  “上策便是找出伏皇后,立皇子为君”

  曹操皱起眉头,“天子尚在,另立新君,名不正,言不顺”。

  郭嘉目光清冷:“若是天子死了呢?”

  曹操打了个寒碜,弑君!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一旦失败,终将身败名裂。

  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曹操瞪大了眼,直视郭嘉,想要一个解释。

  郭嘉胸有成竹:“如果主公打算奴颜婢膝,当然不需要考虑太多,此时只要上表恭祝天子迁都一事即可”。

  曹操冷哼一声,让他修书上表可以,但是恭祝迁都却不可以。

  天下人都知道曹操与李贤是仇人,如果曹操这么做了,等于主动认怂。

  “我是不会上表的”

  郭嘉微微颌首,道:“天子初至青州,这是主公与李贤重归于好的最好时机,一旦错过了,将再无机会,主公可曾考虑妥当了?”

  曹操眯缝着眼,道:“我绝不与李贤善罢甘休”。

  “既然如此,天子便不可不除”

  “这是何道理?”

  “天子存在一日,李贤的声望便大过一日,世人皆知,李贤出身卑微,士人以投靠他为耻,可主公有没有想过,如果李贤以天子的名头招贤纳士,谁能拒绝?”

  曹操哑口无言。

  郭嘉分析的确实有道理,可是,现在就让曹操谋划弑君事宜,曹操真的有些下不了手。

  一直以来,曹操心中所想的都是如何匡扶汉室,这时候,郭嘉忽然指出来另外一条路,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弑君呀,无论成功或者失败,一旦选择了,曹操都将无法回头,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郭嘉不急不躁,缓缓道来:“李贤绝不是周公,倒像是王莽,天子在他手中不过是一个工具罢了,一旦没了价值,他会弃之如敝”。

  曹操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刚才你说有三策,我想听听另外两策”。

  “主公可以北结袁绍,西交刘表,他们都与李贤交恶过,与他们联手,就算李贤有天子相助,也奈何不得主公”

  曹操微微颌首,这一条是他目前正在做的。

  之前,在吕布、李贤的压力下,曹操曾经与袁绍合作过几次,他们联手赶走了刘备,杀死了吕布,唯独败给了李贤。

  失败的那几次,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损失惨重。

  李贤成长到今日,早已经不是那个小小盐丁,他麾下兵强马壮,对于曹操、袁绍来说单独对付李贤已经成了下策。

  如果能与他人联手,显然可以减轻压力。

  郭嘉明白曹操所想,他继续说道:“我听说袁绍长公子袁潭已然成年,主公可与其结为姻亲”。

  “嗯?”在曹操的心中,一个袁谭根本配不上他的女儿,可是,袁绍实力非同凡响,若非这种手段,根本不可能让其真心出力。

  “当然了,主公也可让义女出嫁”

  义女,也就是让曹操收几个干女儿。

  曹操眼前一亮,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且容我好生想想”。

  郭嘉没有催促,他缓了片刻,方才说道:“适才说了上中两策,我还有一下策,主公可要听听?”

  “但说无妨”

  “此计名为反间计,李贤帐下军将多为降将,主公可修书一封,乱其军心,到时候,再使人散布谣言,由不得李贤不忌惮”

  这才是惠而不费的妙计嘛,既不需要承担弑君的风险,又不用卖女儿,曹操大喜:“此计甚妙”。

  郭嘉摇了摇头,道:“反间计需要的时间太长,短期内难以见效”。

  曹操蓦然醒悟,是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一旦伏皇后进入徐州,与天子相会,除了弑君之外,曹操只有与他人合作这一个选择了。

  思来想去,曹操还是觉得弑君的风险太大,且不论弑君的难度,单是弑君的后果都让人难以预料。

  如果没有皇子,就算成功弑君,对曹操来说也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曹操麾下有很多人都是程昱这等忠君之臣,如果让他们知道曹操就是弑君之人,他们还会像之前那样认真辅佐曹操吗?只怕反目成仇者居多吧。

  曹操苦恼不已,荆州刘表与曹操有同样的苦恼。

  虽说刘表与李贤之间的仇恨并没有曹操那么深,可是荆州水师两战尽覆,这般大仇,绝不是轻易可以抹去的。

  就算刘表想跟李贤一笑泯恩仇,也得考虑麾下军将的意见。

  南阳蔡瑁一族伤亡惨重,他们原本是荆州大族,可是,因为徐州军的缘故,两次落败,已经从一流世家沦落为二流世家了。

  整个荆州,与李贤有仇的人并不少见。

  毫无疑问,荆州军不会轻易妥协。

  一时之间,刘表甚至没了宴请名士的兴致,他腹诽不已。

  天子怎么就到了徐州?

  曹操难道是聋子,是瞎子?

  郭汜、李也真是蠢到家了,竟让赵云劫走了天子!

  这倒好,除了李贤之外,天下人都受惊了。

  原本就乱成一锅粥的世道,又热闹了。

  忽而,一阵脚步声传来,“使君,蒯主簿、刘别驾联袂而来”。

  “喔?快快有请”

  须臾,蒯良与刘先入内拜见刘表。

  一番客套之后,蒯良嘴里道:“听说天子诏书已至,不知使君意欲何为?”

  刘协在沛县祭祀高祖之后便诏告天下,让各路诸侯前去拜见。

  当然了,诏书只是说的敞亮,眼下刘协在李贤的地盘,其他人根本不可能长途跋涉的赶去拜见天子,就算与李贤交好的孙策与公孙度都不可能。

  若是按照惯例,就算各路诸侯自己不去,却不能少了进奉的礼物,否则的话,便会被视为不臣之举。

  往日里,董卓乱政之时,各路诸侯视其为仇寇,压根不去进奉,直到换了郭汜、李掌权,才有少数诸侯略表心意。

  现在,李贤又想从大家口袋里掏钱花,这伎俩谁不明白?

  明白是明白,偏偏无法指责,谁让天子在李贤手中呢?

  蒯良一言既出,刘表当即叹了口气,道:“我正心忧此事,天子有诏,我不敢不从,可是,我与李贤素有仇怨,这时候进奉天子,只怕会被李贤视为服软之举”。

  刘先呛了刘表一句,道:“使君此言差矣,当今天子大权旁落,使君身为宗室子弟,又身居高位,理应为天子分忧才是”。

  一听这话,刘表就有些头大。

  没错,刘表是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按照辈份还是天子的皇叔。

  可是,刘表能够当上荆州刺史,与刘协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凭啥天子落难,就得刘表分忧?

  当了,心中所想自然不能宣诸于口,否则的话,一定会让臣下心寒。

  刘表麾下这些谋士,一个比一个孤傲,若是被他们看穿,往后刘表必将步履维艰。

  “始宗所言极是,身为臣子,我理应为天子分忧,可是,当今天子为李贤裹挟,我有心无力呀”

  “使君此言差矣,李贤脾性如何,谁也不知,至于天子的想法,我们也不曾知晓,使君何不派人出使问询一番?”

  

第496章 水淹灌阳城

  

  天子刘协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长安到徐州,刘协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

  对于各路诸侯来说,刘协的态度直接干系到他们的谋划布局。()

  如果刘协与李贤形同陌路,是受李贤的胁迫而来,那么,各路诸侯定会组织联军,共讨李贤,他们会拥有充分的理由:清君侧嘛!

  反之,如果刘协与李贤如胶似漆,君臣和睦,那么,众人就需要早做谋划了。

  刘协毕竟是大汉天子,他虽然没有实权,但在乡间却有不弱的影响力。

  李贤得天子,如虎添翼!

  曾几何时,一个董卓已经让各路诸侯焦头烂额,伤透了脑筋,现在,又冒出一个李贤出来。

  不行,绝不能让李贤独揽大权,李贤可比董卓年轻多了,他若是号令群臣,结党营私,谁人能敌?

  谁也忘不了嚣张跋扈的董卓,这位西凉黑汉给大汉朝的百姓带去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后来,吕布争风吃醋,袭杀了董卓,为世间除一大害,继承的郭汜、李无论手段还是能力都与董卓相差甚远,各路诸侯也才松了一口气。

  本以为日子浑浑噩噩的也就混过去了,谁曾想,李贤竟然使人救出了大汉天子

  眼下,李贤比董卓更年轻,麾下更有青州、徐州两郡之地,他若是顺势而起,谁能拦得住?

  与心腹谋士商议过后,各路诸侯不约而同都往徐州派出了使者,他们打算一探究竟。

  兖州,灰头灰脸的夏侯终于等来了援军:乐进的三千先锋。

  “文谦,你终于来了”

  文谦是乐进的字号,听得夏侯所言,乐进环顾四周,嘴里道:“我来得晚了些,错过了一场好戏”。

  夏侯脸色一变。

  乐进视而不见,他直起腰,清咳一声,道:“传使君口谕!”

  夏侯急忙躬身以待。

  “夏侯听令”

首节上一节45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