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11节

  李贤已经不是昔日的李贤了,他麾下军将无数,哪会在一个降将身上耗费太多心思?

  眼下,李贤最挂念的事情却是袁术的去向。

  袁术奔逃之后,徐盛一直派人紧追不舍,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依旧没有动静。

  此时,终于有人来报:“回使君,袁术逃上船只后逆流而上,我们追了十多里,终归还是跟丢了”。

  李贤心中略有遗憾,不过嘴里还是说道:“丢便丢了,区区袁术不值一提”。

  军卒松了口气,原本他还怕李贤迁怒与他,谁曾想,对方压根就没生气。

  连袁术的死活都不放在心上,这样的胸襟气度,着实令人钦佩。

  

第394章 李贤赛马

  

  世上有一种人,即便单枪匹马,也依旧无人敢于小觑,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都是这样的人;也有另外一种人,即便兵败如山倒,屡战屡败,可却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刘备、曹操便是这样的人;当然,也有一种人,即便他坐拥数十万兵马,却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袁术、刘禅便是这种人。()

  眼下,扶不起的刘阿斗还没有出世,袁术便荣升为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如果跑了刘备,李贤一定会抓耳挠腮,心急上火,可跑了袁术,李贤并没有太过懊恼。

  没了地盘,没了军卒,袁术就像没了爪牙的老虎,只能任凭猎人宰割。

  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李贤没想到,徐盛竟然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喜。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满头大汗的徐盛快马奔驰而来。

  “主公,大喜”

  李贤不解:“何喜之有呀?难道捉了袁术?”

  徐盛摇头大笑:“非也、非也”。

  “那么喜从何来?”

  徐盛左顾右盼,忽而隐秘地纵马上前,嘴里道:“主公,咱们换个地方?”

  徐盛素来稳重,他从来不会故弄玄虚,今日这么失态,想必是真正遇到了大事。

  什么事情值得徐盛这么神秘?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贤颇为好奇,不过,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他策马上前,嘴里道:“去河边”。

  徐盛应诺一声:“好”。

  到了河边之后,李贤吩咐道:“相梁,百步之内不准有任何人出现”。

  “喏!”

  布置妥当之后,徐盛强忍住喜色,嘴里道:“主公,你瞧瞧,这是什么!”

  说罢徐盛将一块方方正正的物事递交到李贤手中。

  第一层布匹只是最寻常的样式,可第二层布的颜色却让李贤心头一跳,赤红色!先秦尚黑,汉朝尚红,赤红色布匹除了帝王之家,寻常百姓轻易不敢使用。

  布里到底包裹了什么?李贤深吁一口气,揭晓了答案:只见赤红色的布匹中包裹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印,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书大字。

  李贤一个哆嗦,险些将玉印失手跌落。

  娘的,这是传国玉玺啊!

  瞪大了眼睛,李贤低声道:“这是大汉玉玺?”

  徐盛也显得很是激动:“不会错,这是从袁术怀中跌落的包裹”。

  李贤又道:“这玉玺怎么到了袁术手中?”

  徐盛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了李贤一眼,嘴里道:“袁术登基为帝的时候便拿出了玉玺,主公不记得了吗?”

  李贤摇头。

  徐盛无奈之下只得从头到尾解释起来:“这玉玺琢自和氏璧,和氏璧的来历主公明白吧”。

  蔺相如将相和的典故,李贤自然知之甚祥:“明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用和氏璧刻出这枚传国玉玺,后来,高祖得天下,这玉玺便归刘氏所有,其后,王莽乱政,意图索要玉玺,却被高后掷之,摔坏了一角”

  说到这里,李贤看了玉玺一眼,果然,玉玺的一角有了破损,是用黄金补缀上的。

  徐盛缓了口气,继续说道:“董卓乱长安的时候,孙坚机缘巧合之下得了这宝贝,谁曾想,消息竟然泄露出去,狼子野心的袁术秘密拘杀了孙坚的妻子吴氏,得了这玉玺”。

  李贤犹在梦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就这么到了自己手上?

  “袁术呢?”

  “袁术落荒而逃,连玉玺丢了都不知道”

  李贤晃了晃脑袋,低声问道:“这玉玺有多少人看到了?”

  徐盛笑道:“只有我一人知晓,其余军卒只看到我捡了个东西,却不知道里面就是传国玉玺”。

  李贤松了口气:“如此便好,这宝贝可是块烫手山芋呀,如果我得宝的消息流传出去,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徐盛深以为然,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得宝之后,他没敢大声宣扬,第一时间便向李贤献宝。

  至于李贤得宝之后如何处置,那便是李贤自己的事情了,徐盛不愿多做干涉。

  “文向,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都不知道怎么赏你了”

  徐盛笑道:“主公这是哪里话,如果不是你,哪有我徐文向的今天?”

  昔日,徐盛在莒县被人逼债,连带他的未婚妻都险些为人掳走,幸好李贤及时出现,不惜与莒县县尉交恶也要救出徐盛家人。自从以后,徐盛便将李贤视为救命恩人。

  李贤没有居功:“你今天的一切都是你用自己的双手博出来的”。

  徐盛大为感动,他之所以愿意为李贤赴汤蹈火,便是因为对方从来不去计较太多。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之!

  李贤对徐盛信赖有加,徐盛自然要投桃报李。

  至于传国玉玺,徐盛明白,这东西价值连城,如果偷偷卖给其余诸侯,一定获得一个天价!可徐盛还是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便献给了李贤。

  事实证明,徐盛的选择没有错。

  李贤得到玉玺之后并没有欣喜若狂,除了刚开始的失态之外,他几乎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

  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贤心态平和,没有投机取巧的心思!

  如果换其他人,得到玉玺之后,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像袁术那般自立为帝!连传国玉玺都有了,这天下还不是我的吗?

  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可是,李贤却冷静的很,玉玺虽然珍贵,但对于他来说却意义不大。

  眼下,大汉朝廷尚在,自立为王,登基为帝,这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所以,与其做那出头的虱子,倒不如韬光养晦,“广积粮缓称王”,闷头发展实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一举平定天下。

  不过,既然玉玺到了手中,如果不好好加以利用的话,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等天赐良机?

  李贤心电急转,他开始盘算,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将玉玺的价值彻底发挥出来。

  曹操、袁绍都与李贤有仇,李贤自然不会热脸去悟冷屁股,那么,思来想去,李贤只有一个选择:大汉天子!

  既然玉玺是从皇宫丢的,那么由李贤送还到长安城,岂不是皆大欢喜?

  徐盛斟酌片刻,嘴里道:“主公,这玉玺你打算怎么处置?”

  李贤没打算隐瞒:“我想物归原主,将其送还长安!”

  徐盛先是大喜,须臾过后,却又忧心忡忡地说道:“主公连这宝贝也舍得?难道就不怕日后后悔吗?况且,真要是被青州军将知道了,怕是会懊恼不已吧?”

  李贤笑道:“这话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只要你不说,其他人怎么会知道”。

  徐盛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主公宽心,我必定守口如瓶”。

  承诺虽然效用不大,却可以取信于人。

  徐盛的为人李贤是清楚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正因为如此,李贤才相信徐盛表里如一。

  “好你个徐文向,我若是连你都信不过,这天下我又能相信谁?”

  徐盛谦虚不言。

  这时候,在战场上收敛伤卒、搬运尸首的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青州军大胜袁术兵马,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了。

  身为战胜方,青州军需要收敛尸首,清点武器、甲胄,这样才好论功行赏。

  李贤与徐盛打马回转的时候,周东昌快步而来:“拜见主公,参见徐将军”。

  徐盛应了一声,跟在李贤身边亦步亦趋。

  李贤倒是好脸相迎:“此役过后,收缴多少财货?”

  周东昌大大地吸了一口气,道:“不算武器盔甲,起码有五千多财货,多是军卒随身所带”。

  李贤心情愉悦:“真是件喜事,嗯,传我军令,论功行赏之后,没能上战场的文吏每人可以得到一贯钱的赏赐”。

  周东昌愕然失色:“主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呀,军士上阵杀敌,立功受赏这是规矩,可文吏们不能上阵杀敌,贸然赏赐,只怕会引起他人不满”。

  李贤仔细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军卒之所以肯卖力厮杀,只是因为李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可若是连寸功未立的文吏们都得到好处,那岂不是会寒了寻常子弟之人?

  “你的意思是,这些钱,不用分发给文吏?”

  周东昌连连颌首,他掌管库房,一向有进无出,长此以来,却也博了个周公鸡的外号!

  徐盛这时候听不下去了:“东昌此言差矣”。

  “喔,文向有什么建议?”

  “文吏虽不能上阵厮杀,可军情舆图,分发犒赏,哪一样离得了他们?军卒需要厮杀才能体现出价值,可文吏们无时无刻都在辛苦劳作,不赏他们,着实让人非议”

  徐盛的地位远远地高过周东昌,他作出这番表态,顿时让周东昌闭口不言,否则的话,那就是同时与李贤、徐盛交恶,这可不是美事!

  沉默的周东昌让李贤作出了决断:“这样吧,东昌呀,文吏也一并犒赏,就按照我说的办,不过,你回去之后须得好生解释,莫让军将与文吏生出间隙”。

  李贤做了决断,周东昌再无异议:“喏!”

  合肥城施水的河岸边,两侧是一片平坦的旷野。

  仲夏时节,浓绿的草木植被在旷野上肆意生长。

  能够挡着视线的只有稀稀疏疏的树木以及一些坡度不一的小山包。

  青州军大破袁术兵马之后,合肥城已经不攻而破,适才,臧霸快马来报,合肥城守将自缚出城,已经献城投降。

  李贤和徐盛、相梁等人在河岸上跑马,很是快活。

  打了胜仗,心情极佳,李贤甚至忍不住哼了几句歌曲。

  传国玉玺,李贤正紧紧地系在腰间,形影不离,这等宝贝可不能被人瞧见了,否则的话,李贤面临的压力要大上无数倍。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李贤那般看得明白,一旦得到这种超乎想像的东西,便是聪明人都有可能迷住心窍,作出傻事。

  李贤不想节外生枝,只好独自携带玉玺。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却是血染征衣的臧霸回来了。

首节上一节31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