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92节

  陈武三言两语便将适才的不快驱散一空,而且看这架势,竟然还取得了老卒的好感。

  李使君果然好眼力!

  

第370章 陈宫又至

  

  兴平二年四月,太史慈领军突至平原郡,得此强援,背嵬军、背矛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连破平原六城。

  河北军一败再败,锐气尽失,若不是逢纪阻拦,丢城失地,损兵折将的高览已然自刎身亡。

  出征时两万兵马,数月时间便挥霍一空,连黄河以北的平原郡都丢了,战事如此,高览明白,等待自己的,一定是袁绍的滔天的怒火。

  淳于琼兵败的时候,河北军将大多不以为然,便是袁绍都认为李贤实力寥寥,高览虽然一再小心,却无奈天意弄人,谁也没料到青州军战力竟然如此之强。

  同等数量下,河北军对上青州军尽然不占优势!等到太史慈大军突击的时候,勉力维持的高览再也支撑不住,于是,兵败似乎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亲历战事经过的逢纪一再承诺,会在袁绍面前详述败因。

  败于青州军,非战之罪!

  两万兵马应对三万青州军,数量上根本不占优势,况且,自始至终还有一个打秋风的宋宪。

  三姓家奴着实可恨!河北大军不去招惹他,他却来滋扰,逢纪打定主意,见了袁绍之后定要将吕布的威胁大肆渲染,无论如何也要报复对方落井下石之仇。

  逢纪的想法,吕布自然不晓得,便是罪魁祸首宋宪都不曾知晓。

  换句话说,即便宋宪知晓了,他也不会当回事,战场厮杀,各为其主罢了,真要是觉得丢了面子,战场上找回来便是!

  太史慈万余大军突至平原郡之际,宋宪所部人马正在搜刮战利品。

  自从周仓、胡庸所部兵马渡过黄河以来,宋宪已经劫掠了十多座乡堡,所获钱粮无数。

  好处已经得了,是时候回返兖州了。

  温侯吕布已然飞骑传书,命令宋宪即刻返程参战,宋宪不敢怠慢,他将步、骑分开,骑卒先行,步卒护卫辎重在后头追赶,这样以来,既可以确保战利品的安危,又不至于误了战机。

  高览败退之后,青州北方战事渐歇,短时间之内,青州军无疑扩大战果,三万大军在平原郡徘徊不前。

  渡过黄河,青州军已经失去了地利优势,一旦袁绍全力来攻,势必是一场恶战。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李贤并不想与袁绍提前决战,那样的话,只会让曹操等人渔翁得利。

  也幸亏曹操没有闲着,不然的话,他是一定不会放过李贤的。

  兖州,曹操与吕布激战正酣,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卧薪尝胆的曹军一显强军本色,打的吕布节节后退,若不是吕布凭借个人勇武,硬生生斩杀了数名曹军大将,说不定战事已经结束了。

  消息传到都昌城,李贤凝眉不语。

  比起强大的吕布,一个强大的曹操显然更令人忌惮。

  不过,吕布终归是烂泥扶不上墙,即便有李贤大力相助,可他治下民心尽失,不少乡民、猎手更是主动向曹军通风报信,这种情况下,吕布想胜都难。

  “曹孟德终归不可小觑!”许久之后,李贤感慨一声。

  “使君高瞻远瞩,我等佩服!”

  原本李贤资助吕布对抗曹操之际,不少人还认为李贤是在虚耗钱财,在他们开来,曹操大势已去,不足为惧。

  谁能够想到,仅剩下三座城池的曹操在经历连番打击之后竟能这么快扭转乾坤。

  在青州军身上丢失的信心,曹操都从吕布身上加倍找了回来!

  吕布麾下依旧有数万兵马,可是,失去民心的他只能坐吃山空,连取得补给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宋宪劫掠的钱财虽然可以化解燃眉之急,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吕布缺粮的困境。

  这时候,李贤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李贤执意出手相援,吕布势必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反之,若是李贤趁火打劫,吕布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如何抉择?

  吕布虽然嚣张跋扈,更不懂得内政治民之道,可他领军打仗确实有一手,而且,麾下更有高顺、张辽这等绝世猛将,于情于理,李贤都打算与其结个善缘。

  思虑间,忽有亲卫来报,说兖州有使者求见。

  “让他进来”

  “喏!”

  须臾过后,一脸疲色的陈宫出现在李贤眼前。

  “陈宫见过李使君”

  “咦,没曾想竟是公台亲至,快快看座”

  面对李贤友好的态度,陈宫泰然自若,施施然行礼过后,他方才盘膝坐下,嘴里道:“曹孟德大占上风,温侯麾下粮秣无多,使君意欲何为?”

  李贤不动声色,道:“公台是来兴师问罪的吗?”

  “不敢,若非使君出手相援,温侯早已败退”

  “既然如此,公台还有什么可问的?”

  陈宫默然无语,片刻之后举碗自嘲,道:“是我失言了,使君言出必践,既然与温侯友善,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说罢,陈宫一饮而尽,以示自罚之意。

  李贤笑道:“好你个陈公台,你这是在拿话激我呀”。

  “不敢”

  “这世上就没有你陈公台不敢做的事情!”

  “使君说笑了”

  “也罢,不妨告诉你,我正打算传令徐盛、徐和,让他二人领军出征,策应吕布”

  徐盛的神策军战斗力极强,便是陈宫都有所耳闻,徐和麾下兵马虽然多是黄巾老卒,可陈宫却也不敢小觑,如果他们两营兵马出击,曹操势必不敢大意,那样以来吕布承担的压力一定会小上很多,说不定还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急公好义李维中!

  陈宫没想到李贤竟然没有漫天要价,这时候,为了援军、为了粮秣,吕布多数会作出极大的让步,可李贤偏偏什么都没有提,越是这样,陈宫越觉得李贤所图甚大。

  只是为了牵制曹操?陈宫总觉得不尽然。

  曹操虽强,可李贤已经接连击败他三次,败军之将罢了,又什么可怕的?

  既然如此,那么李贤不计成本的援助吕布,这动机就惹人生疑了。

  世上没有不求回报的烂好人,李贤自然不是烂好人,那么,他如此费心费力的帮助吕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第371章 无所畏惧

  

  陈宫,兖州东郡东武阳人,年少时便有才名,而东武阳陈氏势力颇大,在整个州郡都赫赫有名。【】黄巾肆虐之际,兖州刺史刘岱不幸身亡,恰是陈宫一力促成了曹操接任之事,毫不客气地说,没有陈宫,就没有今日的曹操。

  掌控兖州之前,曹操虽然声名渐显,然而却缺乏与之对应的身份地位。

  兖州刺史这个职位恰恰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成为他大展宏图的关键。

  吃水不忘挖井人,曹操虽然素有薄幸之名,但对陈宫却很是感激,行事多有借助,如果时间戛然而止,说不定曹操与陈宫之间会上演一出君臣和睦的戏码,谁曾想,后来发了一件谁也料不到的事情:曹操之父曹嵩死了。

  有道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早对徐州生出窥视之心的曹操不顾陈宫的反对,执意要出兵徐州。

  临行之前,曹操曾经放言,要在徐州大开杀戒,陈宫多次劝阻,曹操置若罔闻。

  隔阂越来越大,陈宫对曹操已经生出诸多不满,可曹操却一无所知。

  六万兵马开赴徐州之际,曹操对陈宫还是很信赖,授予其留守重任。

  接下来风云突变,曹操在小沛大开杀戒,陈宫也勾连张邈等人反叛曹操,迎立吕布。

  曹操在兖州虽有实力,然而怎么比得过陈宫这等地头蛇?毫无防备之下,兖州大部沦陷,若非程昱等人智计无双,说不定匆忙回返的曹操连个落脚地都没有。

  成也陈宫,败也陈宫,这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便是李贤都颇为忌惮。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层出不穷,然而,真正令李贤记忆犹新的却没有几个,陈宫恰恰是其中之一。

  真正的历史上,吕布败于曹操,陈宫也为曹军俘获。

  曹操不计前嫌,想说服陈宫投降,谁曾想陈宫竟然慨然赴死。

  有能耐,偏偏又不按套路出牌,这等谋士,李贤做梦都想收入囊中了,只是苦无机会罢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陈宫胸中有丘壑,这一点,被文士当枪使的吕布深有感触,因而,吕布初入兖州之际,对陈宫言听计从,那时候,吕布两败曹军,打的曹操轻易不敢出城。

  不过,吕布却有一个骄傲自大的毛病,连胜两阵之后,吕布自信心高度膨胀,他认为曹操不过寥寥,有这般想法,吕布对陈宫渐渐冷淡起来。大事偶有所问,只是陈宫的想法已经很难影响到吕布了。

  吕布的变化,陈宫早有察觉,不过,向来智珠在握的陈宫却耻于在吕布跟前献媚。

  反正曹操已然回返,不可能做出屠城之事,吕布真要是败了,也只能说他技不如人。

  无人劝谏,于是,吕布行事越发偏激起来。

  近年来,繁重的税赋压迫下,吕布渐失民心。

  兴平二年,吕布兵马败于曹军麾下,局势危急,若非装备铁甲的步卒在关键时候顶住了曹军的进攻,说不定吕布兵马已然全军覆没。

  大败之后,吕布又想起了陈宫这根救命稻草。

  以往,每一次出事,只要陈宫出马,所有难题定会迎刃而解。

  这一次,吕布害怕李贤中途变卦,悔不认账,所以竭力说服陈宫前来试探。

  陈宫原本不想再为吕布出力,可思来想去,这正是一个难得的脱身之机,因而,当吕布恳求的时候,陈宫应诺下来。

  从兖州进入青州,直至都昌城,一路行来,诸多变化让陈宫感慨不已。

  吕布治下,兖州的百姓食不果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青州民众却安居乐业,一点也没有经历战事的恐慌。

  都说李贤军力无双,然而,在陈宫看来,李贤在内政民事上也有大才,否则的话,青州百姓绝不会活的如此自在。

  至于吕布心急如焚的求援意图,陈宫压根没当回事。

  像李贤这等枭雄,如果他觉得吕布可以救,一定不会婆婆妈妈,反之,如果李贤认为吕布无可救药,就算陈宫说的天花乱坠,对方也定然不会上当。

  因而,与李贤碰面之后,陈宫只是隐晦地提了一句吕布粮秣不多的事情,若是李贤置若罔闻,那便说明青州根本没有援助吕布的意思。

  谁曾想,李贤竟然摆出一副竭力相助的事情,这比袖手旁观更让陈宫惊讶。

  斟酌片刻之后,陈宫嘴里道:“听说九江袁公路已然挥军北上,号称十万大军,使君不怕徐州有事?”

  李贤大笑,自信十足地说道:“不妨事,李典、于禁二人足以应付他们”。

  “听说李典、于禁二人麾下俱是青州新卒,使君就不怕托大吗?”

  “公台拭目以待便是,十日之内,必有捷报传来!”

  李贤说的如此斩钉截铁,倒是让陈宫更加好奇了。

  兵马数量少于袁术的情况下,李贤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这时候,普天之下,除了李贤之外,谁也没有将孙策放在眼中,便是孙策名义上的上司袁术也是如此。

  陈宫智谋无双,可毕竟不是穿越者,不知道江东孙氏的厉害,而这时候,李贤与孙策结盟的事情只有寥寥几人知晓。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了李贤的大力相助,孙策注定要名扬天下。

  “使君如此自信,想必另有后手,只是,同时招惹袁术、袁绍、曹操这等敌人,使君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首节上一节29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