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89节

  一招简简单单的力劈华山却带着呼呼的风声,显然,高览已然用了十分的气力。

  厮杀数年,胡庸早已经过了莽撞的年纪,眼下他摸不清高览的气力,倒也不急着交手,他挥刀击出,险而又险地击打在高览的刀柄上。

  “铿!”

  刀背受力,自然变了方向,高览的第一击无功而返。

  “再来!”

  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好不热闹,不过,两者武艺都在伯仲之间,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又过了半柱香的功夫,高览久候的援军终于到了,而这时候,青州军已经压的河北军喘不过气来,溃败只在旦夕之间。

  有聪慧的河北军校大声聒噪“援军已至,青州军不足为惧,杀贼!”

  “援军已至,援军已至!”

  来援的这路人马足有四千多人,算上依旧存活的河北军,高览帐下已经有了八千多人马,然而,新来的军卒长途跋涉,却也算不上生力军,更重要的是,背矛营大占上风,两军对阵,背矛士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胡庸帐下军将却也不惧:“哈哈,瞧见没,高览知道咱缺军功,又好心送来这么多人头,兄弟们,大好头颅在此,谁取之?”

  “取之,取之!”背矛士放声狂呼。

  胡庸与高览又战了几十个回合,依旧不分胜负,这时候,他们自己倒还撑得住,可胯下的战马却有些撑不住了。

  换马!

  换马的空档,高览听到了一个噩耗:周仓竟然渡河了!

  一时之间,高览只觉得天旋地转,千万个念头汇集一处,只剩下两个字,退军!

  这时候果断退军,只要固守城池,青州军面对实力犹存的河北军,绝难讨得好处,可若是再心存侥幸,一旦周仓与胡庸合兵一处,高览认为自己难以抵挡。

  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哪怕大军聚集一处,高览也没有信心获胜。

  “鸣金收兵”

  “不可,万万不可!”出言劝阻的却是逢纪。

  “祭酒,周仓已然渡了河水,若是宋宪趁火打劫,平原危矣!”

  逢纪踌躇不已,可还是坚持道:“这时候若是退军,青州军挥军掩杀,那又该如何是好?”

  高览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会留下来断后,平原相应事宜便托付给祭酒了!”

  逢纪还待多言,高览却大手一挥,道:“祭酒不必多言,为今之计只有留待军力,以图他日”。

  逢纪只得叹了口气,道:“元伯好自为之”。

  “哈哈,杀我高览的人还没有生下来呢”

  

第365章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叮叮叮”清脆的鸣金声响起,诺大的战场上,河北军潮水一般退却。()

  背矛军本欲痛打落水狗,没想到高览却领着新到的人马竭力拦阻。

  新来的援军尚有锐气,一时之间竟与背矛军拼了个旗鼓相当。

  煮熟的鸭子哪能飞走了?

  胡庸冷笑着,大声疾呼道:“背嵬军已然过了黄河,河北军无处可逃,众将士听令,杀高览者,赏钱五百贯!”

  “杀,杀,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胡庸许诺的赏赐,背矛士宛若打了鸡血一般,更显勇猛。

  河北军卒跋涉而来,数量又落于下风,若不是高览身先士卒,死战不退,绝难抵挡住青州军的袭击。

  这一场厮杀从中午一直到日落,当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消失不见的时候,青州军的攻势终于停歇了。

  背矛士终归还是未能杀死高览,身为一军主将,高览周边护卫重重,所有的河北军卒都明白,高绝不能死,他要是死了,别说留下断后的三千兵马,就连率先后撤的逢纪等人也难以逃出生天。

  汉末年间,军法严酷,主将若是身亡,随扈的亲卫难逃一死,多重压力之下,高览身边军卒全都豁出了性命。

  无路可退,背水一战,河北军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背矛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却也没能彻底击溃高览的兵马。

  胡庸火冒三丈,然而,背矛士强渡黄河,斩杀渡口的军卒,这已然去了三分锐气,等到高览奔袭而来,一番苦战之后,背矛士的锐气又削减了三成,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面对悍不畏死的高览,青州军终归还是疲了。

  久战无功,天色渐晚,胡庸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趁着夜色,高览奔波十余里,重新与逢纪回合。

  在高览的掩护下,逢纪带着兵马退入了平原郡内的一座小城。

  城内粮秣不多,军械也少的可怜,短期休整还可以,长期驻守的话显然不堪大用。

  高览入城之际引起了一阵久违的欢呼,大家都知道,像高览这等军将实在是太少了,今日要不是他留下来为大家断后,说不定大军早已经溃退了,

  暂别之后再相逢,逢纪对高览已经没有任何嫉恨之意,到了这时候,摈弃前嫌,携手共度难关才是要紧事。

  青州军、兖州军很有可能尾随而至,如何应对?

  连番厮杀,高览浑身酸痛无比,受伤的几处位置更是锥心的痛,然而,他深深明白将为军之胆的道理,如果他在这时候倒下了,对于新败的河北军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而,自始至终,高览都努力挺直腰杆,他要让麾下军卒看到自己,看到自己还好好的。

  好不容易捱到与逢纪见面的那一刻,高览强忍着痛楚,嘴里道:“祭酒,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另寻他处再做图谋吧!”

  逢纪叹了口气,道:“云台,还有一个消息没有告诉你,你可知道宋宪也已经过了河水,看守渡口的三百军卒竟皆战死”。

  高览吸了口冷气:“吕布终于忍不住了吗?宋宪先在何处”。

  “宋宪奸猾,已然蹿到了前方三十里处的宛城内”

  大军囤积的粮秣、军械可都在宛城呀,真要是被宋宪偷袭得手,高览麾下的这万余兵马便只能饿着肚子打仗了。

  “宋宪可曾破城?”

  “探马来报时尚未如此,不过城内守军不多,只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可曾调派兵马救援?”

  “已经排了一千骑前往宛城”

  “祭酒意欲何为?”

  “我想听听云台你的意见,事到如今,如何保住平原才是要紧事”

  高览叹了口气,深以为然。

  连番大战,高览帐下已经折了六名大将,损失了六千多兵马。

  出征时,两万兵马意气风发,好不自在,谁曾想,到头来竟然落到这般下场。

  “吕布与曹操纠缠不休,宋宪应该不会在平原滞留太久,李贤则不然,占据徐州之后,他的胃口变得很大,我相信,他一定对平原垂涎万分”

  “云台的意思是不与宋宪纠缠,一心应对青州军?可若是双方合流的话,那又该如何是好?”

  “宋宪只为求财,绝不会血拼到死,青州军就不同了,周仓、胡庸锐气正盛,麾下兵马战意高昂,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等机会的”

  “青州军兵马足有一万五千多人,如此实力,我们只有踞城而守才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不错,只有耗尽敌军锐气,我等才有胜机”

  “周仓、胡庸都非易与之辈,须得快马通秉主公”

  “主公若是怪罪下来,可由我一力承当!”

  逢纪连连摇头,道:“青州军太过奸猾,非战之罪,若论失责,我也有份,若非云台,河北军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高览叹了口气,语气颇为萧索。

  一番商议之后,河北军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翌日一早,大军便出城而去。

  扬州,刘备率军出征,兵锋直指徐州。

  留在徐州的徐庶等人闻听之后,急忙调兵遣将,意图拦阻刘备。

  经过数月的休整,卷土重来的刘备誓要争一口气。

  出征之前,袁术对刘备寄予厚望,军械调拨了许多。

  刘备、关羽倒也争气,他们连下两城之后,攻势方才停歇。

  张飞尚在李贤手中!这口恶气无论如何都得出了,否则的话,刘备有何颜面?

  下邳城外,宗元正在训练新卒。

  自从曹豹率军离开之后,宗元的地位便水涨船高,李贤一声令下,他便统领五千名新卒,甚至成了徐州本地军将中仅次于臧霸的一号人物。

  蛇无头不行,李贤虽然不想让麾下兵马拉帮结派,可下属之间的明争暗斗却怎么也避免不了,李贤能做的便是尽力将这股争斗转变成良性有序的竞争,这样以来,非但不会影响战力,反而会督促大家奋发图强。

  刘备寇边的消息传来之后,李贤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刘备所部兵马只不过是前哨罢了,若是其攻势受阻,说不定袁术还会犹豫不决,可现在,刘备连胜两阵,顿时让袁术看到了攻下徐州的希望。

  

第366章 袁术出征

  

  江东富庶,袁术占据九江郡之后,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恢复了实力。

  若是袁术肯偏安一隅,中原的战火三五年之内不可能烧到这里来,然而,袁术心中却有着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自打从孙坚手里夺了传国玉玺之后,袁术便梦想着号令群雄,成为至高无上的帝王。

  然而,袁术的实力一直与他的野心不成匹配,一年之前,数万大军败给曹操,若不是李贤横空出世,分担了曹操的注意力,说不定袁术早已经被曹操灭杀了,一年之后,陶谦禅让徐州,本是袁术夺权的最佳时机,可惜的是,袁术畏惧李贤的实力,不敢越雷池一步。

  大好时机失之交臂之后,袁术懊悔不已,加上刘备、陶应等人再三蹿啜,他一直对徐州报有窥伺之心。

  如今,李贤北上青州,徐州空虚,正是大举北上的最佳时机。

  与帐下文臣武将商议一番之后,袁术三万大军兵出钟离城,对外诈称十万大军。

  李典、于禁接到情报之后并不惶恐,新军未成,徐州郡兵不堪大用,但他们相信,徐州郡南部密集的水网会成为袁术大军北上的最大障碍,再者,李贤北上之前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过,只要袁术出兵,九江必定后院失火,那时候,徐州兵马只要咬住刘备麾下兵马便可大获全胜。

  李贤从不妄言,既然他言之凿凿,李典、于禁二人也深信不疑。

  心中有谱,行军布阵自然井井有条。

  原本打算扳回一城的刘备愣是没找到破绽,考虑到自家兵马来之不易,刘备不敢折损太多,只得偃旗息鼓,等待袁术大军抵达。

  北方,青州军将战事转移到了平原郡境内,宋宪趁火打劫,袁军退守平昌城;南方,数日之前,于禁、李典联手,故意示敌以弱之后在曲阳设下埋伏,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丢下千余军卒性命之后,刘备不再贪功冒进,而是稳扎稳打,等待援军抵达。

  兖州,吕布得了李贤的粮秣之后,再度发起了针对曹操的攻势。

  陈宫明白,时间拖得越久,曹操反败为胜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兖州的民心全都站在曹操那一边。

  吕布倒是没有那种迫切的危机感,他只是觉得曹操一日不除,自己在兖州就无法彻底站稳脚跟。

  天无二日,兖州只能有一个主人!

  短时间之内,曹操自顾不暇,没有精力滋扰李贤。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河边,硕大的水车“吱嘎嘎”昼夜不停地运转着,将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到田间地头;田间,壮硕的男丁挥舞着鞭子,驱赶着黄牛在耕地;地头,三五成群的孩童在追逐玩耍。

  无论是青州还是徐州,一点也感受不了战争的氛围。

  青州的百姓相信,无往不利的青州军依旧能够带来最后的胜利,眼下背嵬军、背矛军不就是杀到了平原郡吗?

  长久以来,战神一般的李贤已经在青州百姓心中种下了不败的影子。

首节上一节28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