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31节

  齐国原本就兵力无多,神策军、玄甲军两营出击,已经颇有些杀鸡用牛刀了,如果背矛士再去抢果子,难免会让人心生不爽。

  万余兵马出击,自然瞒不过有心人。

  齐国国相闻听之后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派人前往下阿,恳求曹操发兵来援。

  然而,在曹军抵达之前,玄甲军、神策军便势如破竹,兵围临淄城。

  齐国国相距城而守,不愿投降,徐和、徐盛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强行攻打,谁知道,当夜竟然有大户开门接应。

  里应外合之下,子时之前,临淄城便易手了。

  此时,齐国的使者刚刚抵达下阿城。

  曹操看罢书信之后,嘴里道:“李贤小儿倒是好大的胃口,刚刚吞了乐安国,这边又想收了齐国,他就不怕撑死吗?”

  戏志才说道:“听说北海军征召两万多名新卒,这一次太史慈大胜而归,想必李贤胸有成竹”。

  “这齐国救还是不救?”

  “救,无论齐国沦陷与否,我们都不能置若罔闻”

  “何人去救?”

  “刘玄德不是到了泰山郡了吗?让他去齐国走一遭便是”

  曹操眼前一亮,这招借刀杀人计着实妙的很!

  “哈哈,好,就依先生所言”

  三个时辰之后,刘备接到了曹操的军令,看罢之后,他脸色阴沉,不发一言。

  张飞不解:“曹阿瞒说了什么?”

  “曹操让我领军东进,救援齐国”

  “李贤攻打齐国了?”

  “不错”

  “有多少兵马?”

  “据说人马过万”

  张飞啐了一口,“他姥姥的,这曹阿瞒太不是东西了,我们只有五千人马,他让我们去打一万人?还真看得起我们”。

  刘备叹了口气。

  “大兄莫恼,大不了咱们去徐州便是了,以后不必再看这曹阿瞒的脸色了”

  “唉,这些时日,如果不是曹操接济,我麾下兵马又怎么会这么快恢复实力?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一次,不去的话,只怕会为千夫所指呀”

  张飞翻了个白眼,“曹阿瞒肯定早就算计好了,真是十足的小人”。

  简雍倒是看得开:“无妨,成与不成,咱们去一遭就是了,如果北海军势大,咱们又何必与他们硬碰硬?”

  刘备眼睛一亮,是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这曹操还不算刘备的主将,到了齐国,如果有好处的话,那便谋划一番,倘若没有好处,大不了领兵南下,进入徐州,到时候曹操也无话可说!

  

第305章 大耳贼实在无耻

  

  曹操打算借刀杀人,利用刘备来对付李贤,偏偏刘备也不是傻子,他假意应允之后开始向曹操讨要粮秣军械。

  米粟一百石、长枪三百柄、箭矢两千支……

  世上没有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道理,曹操虽然不知道刘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不好拒绝刘备的要求,于是,大耳刘顺利骗取了粮秣军械。

  得了好处,刘备便领军前往齐国,行至半途间,前哨探马来报,说临淄城已经失守。

  刘备很是意外:“齐国国相不是说要严防死守的吗,这才几日的功夫就丢了城?”

  探马从溃卒口中已经问清了来龙去脉:“据说是临淄城内的大户与外勾结,献了城池”。

  刘备恍然大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北海军等于说是不伤一兵一卒就取了郡城,他当即问道:“北海军有多少人马?统兵大将又是什么人?”

  “徐和的玄甲军大约在五千人上下,而徐盛的神策军却足有七千人,如果算上辅兵,人马在一万五千人开外”

  竟然有这么多兵马!刘备吸了一口冷气,心中已经萌生退意,他向简雍问道:“宪和以为可否一战?”

  简雍连连摇头:“敌军数量三倍于我,又有郡城做屏障,实在不宜交战”。

  张飞有些不服气:“来都来了,总归要厮杀一阵,若不然岂不是白费了力气?”

  刘备有些犹豫:“云长以为如何?”

  相对于战争狂人张飞,关羽显得冷静多了,“齐国地处青州、兖州边界,夺之无益,不如归去”。

  刘备松了口气,如果关羽、张飞一心求战,他也不好忤逆二人,现在,只是张飞一人的话,情况就不同了,“云长言之有理,即便我们攻下齐国,也无非是为曹操做嫁衣罢了,更何况,北海军力强盛,我们还是避其锋芒吧”。

  张飞又嘀咕了几句,便再也不言。

  于是,曹操寄予厚望的刘备兵马在齐国境内转悠了一圈,然后便往徐州而去。

  临行间,刘备倒是派出骑卒向曹操通禀了一声。

  “什么?尚未交战就退了?”曹操明白真相之后气的破口大骂,“大耳贼焉敢欺我!”

  戏志才也没想到刘备竟然如此无耻,借刀杀人的计策是他出的,现在有了纰漏,他自然要请罪:“刘备空有仁义之名,却行小人之事,是我大意了,误了使君大计,请使君责罚”。

  曹操心情虽然不爽,却也知道这也不是戏志才的过错,毕竟,临淄城失守在先,就算刘备与北海军厮杀,重新夺回齐国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而相对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戏志才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先生此言差矣,我用些许粮秣便试出了刘备脾性,也算是物有所值,下一次若是遇上刘备,我一定要好好招待他!”

  言语间,曹操对刘备充满了恨意。

  之前,吕布夺取兖州的时候,刘备便多次趁火打劫,曹操忙着对方吕布,没有与他计较,这一次,刘备败走兖州,惶惶如丧家之犬,又是曹操不计前嫌为其提供粮秣军械,本以为刘备能够感恩戴德,谁曾想,他竟然不告而别!

  这等无耻行径着实为人不齿!

  如果意念可以杀人,刘备早已经被曹操千刀万剐。

  大耳贼实在可恨。

  缓了一会儿,曹操的怒火渐渐平息下来,他对戏志才好言宽慰了一番,方才问道:“李贤北占乐安、西进齐国,据说又在郡国内招兵买马,训练新卒,此獠图谋不小呀”。

  戏志才吁了口气:“使君还要提防李贤出兵兖州,眼下,袁本初分身乏术,一旦李贤、吕布两军合流,我军危矣!”

  一个吕布奈何不了曹操,可如果加上李贤呢?

  答案显然意见,李贤麾下兵马的战斗力甚至超过了吕布兵马,如果两者狼狈为奸,曹操的压力必将成倍增加。

  他奶奶的,大好局面怎么演变成这个样子,曹操又有些暴躁起来,如果刘备安安稳稳的待在兖州,李贤绝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倒好,刘备去了徐州,兖州只剩下曹操一支兵马,数量虽然不少,足有六万人,可这六万人却分布在三座城池,一旦吕布、李贤合兵夹击,任何一座城池都有破城的危险。

  强忍住心头的怒火,曹操问道:“先生有什么法子防患于未然吗?”

  “李贤不过是皮癣之痒,吕奉先才是心腹大患,只要击败吕布,李贤便不以为惧”

  这么一分析确实是这个道理,眼下李贤只有这几万人马,每占一地,他都需要分兵把守。

  从威胁程度上讲,吕布远远超过了李贤,最起码,李贤不可能大肆占据兖州的地盘,夺取曹操的根基,仅仅是青州之地就够他折腾的了,可吕布就不同了,他占据兖州,夺取了曹操的大本营,无论曹操有什么宏图大志,都必须先把兖州夺回来,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分清楚轻重缓急之后,曹操不再急躁:“先生有什么妙计可以对付吕布?”

  “吕布横征暴敛,倒行逆施,对部下军卒很是苛刻,使君可以收买各地军将,联络郡县大族,等到时机成熟,覆灭吕布只在旦夕之间!”

  曹操眼睛一亮,是呀,吕布虽然军力强盛,可却根基不稳,只要用心谋划,肯定可以找出弱点。

  钱粮算什么?如果能够用钱粮去解决的问题,那对曹操来说都不是问题!

  戏志才所言让曹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时,南下徐州的李典、于禁二人已经回到下邳。

  按理说,赶走了袁术,北海军只要打道回府就可以了,可出乎意料的,陶谦竟然打算让北海军常驻徐州,为此他还特意派出使者,表明态度。

  李贤听罢之后很是疑惑,陶谦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他就不怕北海军像根钉子一样钉在徐州吗?

  想想看,两千兵马虽然不多,又没有后勤补给,却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只要统兵大将小心谨慎,完全可以在徐州夺取一城一地,据城而守。

  

第306章 分兵把守

  

  陶谦想干什么?

  干系到两千兵卒的身家性命,李贤不敢大意,他将徐庶、徐干唤到,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徐庶听罢之后也觉得匪夷所思,徐州兵马虽然被曹操打的落荒流水,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凑个三万人马应该不在话下,陶谦将北海军留下,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徐干第一次参与议事,他没有草率地发表观点。

  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李贤实在有些不擅长,他把智囊团招来,就是想讨个主意的。

  好在徐庶没有让李贤失望,半晌之后,他说道:“李典、于禁两位将军可有书信传来?”

  李贤微微颌首,他将书信拿了出来。

  徐庶看罢之后又递交给了徐干,他冷静地分析起来:“出了这种事情,首先要确认李典、于禁的心思,如果他们心向徐州,那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清楚了,而现在,从书信上看,两位将军也摸不清陶谦的想法”。

  李贤有些明白徐庶的意思了,如果李典、于禁叛逃徐州,那陶谦有这种要求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李贤相信,李典、于禁二人应该不至于作出这种没脑子的事情。

  再者,就算陶谦见猎心喜,欣赏李典、于禁的才能,他也不至于冒着得罪李贤的风险留下二人。

  两千兵马、两名大将而已,至于吗?

  这几次徐州危急,如果不是李贤仗施援手,陶谦这刺史早就做不下去了,就算他昧着良心,却也得顾及天下悠悠之口。

  徐干不发一言,只是盯着李贤的一举一动。

  李典、于禁会叛变吗?

  陶谦能够给他们什么好处?

  思虑一番过后,只见李贤“哈哈”一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李典、于禁不会让我失望”。

  徐庶不置可否,“既然使君对他们有信心,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陶恭祖兴许是被曹操、袁术的兵马打怕了,所以才想借力打力,留下那两千兵卒”。

  这个解释倒也靠谱,不过,李贤还是没有放松警惕,“两千兵马孤军在外,我还是觉得过于危险了,万一徐州生乱,两千兵马不足以安身立命”。

  徐庶笑道:“使君可以试探一番,摆出三千兵马再赴徐州的样子,看看陶恭祖有何反应”。

  李贤击掌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如果陶谦问心无愧,再给他三千兵马,他理应求之不得,否则,便是心中有鬼!”

  徐干虽未出言,却也觉得徐庶的分析很有道理。

  这时候,李贤又说道:“袁术败退,曹操自顾不暇,近期来看,徐州应该没有战事,这时候抽调兵马前往徐州,只怕他们会闲置许久”。

  李贤采取的军牌制度极大地激励了军卒的上进心,他们不再畏惧厮杀争战,而是人人奋勇争先,以杀敌立功为荣。

  倘若让军将开赴徐州,这等于变相剥夺了他们立功受赏的机会,一不小心就会滋生怨气。

  闲置,对于其他兵马来说可能是件开心的事情,可对于北海军卒来说显然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

  一个月,两个月还可以忍受,时间再长的话,军卒肯定会滋事生非。

  李贤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徐庶却也有应对之策:“使君不用过于担心,如果徐州没有战事,使君可以定下轮戍期限,每隔两月轮换一次,虽然军马开拨,势必要消耗不少粮秣,却也让军卒们有些盼头”。

首节上一节23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