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18节

  “呸!”尽管双手被缚,可侥幸未死的黑衣人头目依旧不曾退缩。

  李贤前行一步,道:“说罢,是谁指使的”。

  早有卫卒上前掀开黑衣人的面巾,可看罢之后,李贤皱起了眉头,这百十名男子都已经毁去了面容,让人分辨不出原来的模样。

  黑衣人大笑道:“想知道是谁参与此事?做梦吧,我死也不会告诉你的”。

  说罢,黑衣人意图咬舌自尽。

  只可惜,咬舌头是死不了的,黑衣人满嘴是血,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依旧活着。

  李贤叹了口气,道:“真是好汉子,原本我还打算给你个痛快,现在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嗯,打道回府,先从魏县尉家中搜起”。

  黑衣人正是魏记之弟,他想不出哪里露出了马脚。

  眼瞅着大队大队的兵卒原道回返,魏亮目眦欲裂,他含糊不清地吼道:“为什么,为什么你什么都知道!”

  李贤懒得应答,昨夜里,尤三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被人监视住了。

  之所以隐而不动,为的不过是引蛇出洞罢了。

  今日,蛇已经出动。

  刺史遇袭,有了这个借口,李贤便可以大举寻仇。

  去而复还的徐和连同徐九一道统领三千兵马突然出现在都昌城外。

  城内心怀叵测之辈大惊失色,他们有心逃出城外,然而,城门已经被玄甲军把守住了,等闲人不得出入。

  引蛇出洞,关门打狗!

  今日,李贤打算将反对自己的势力连根拔起,省的日后里掣肘自己。

  第一个遭殃的便是魏记的县尉府。

  徐九统领兵马叩门而入的时候,遭遇了强烈的反抗。

  杀死顽抗之辈过后,徐九恼怒地发现魏记不见了。

  线索自然不能就这么断了,若不然,李贤的行为就成了打草惊蛇!

  幸好昨夜里,盯梢的军卒有所发现。

  军卒一家一家的叩门而入,如果有人顽抗,一概杀无赦,若是束手就擒,便依着李贤的吩咐,暂且羁押下来。

  有一就有二,魏记成了杀鸡儆猴的“鸡”。

  魏府老幼七十八口尽数死亡,无一生还。

  消息传出之后,不少人闻言色变。

  谁也没想到,往日里“妇人之仁”的李贤竟然也会有心狠手辣的这一天。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君侯一怒,流血千里,李贤不大不小也是一个刺史,麾下有北海一郡,他发起怒来,整个都昌城便永无宁日。

  血淋淋的大清洗足足持续三个时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紧闭房门的乡民们惊恐地发现,街面上的军卒不见了,连同地上的尸首一道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不是地上尚未干涸的血迹,乡民们甚至觉得昨夜里的一切都不过是南柯一梦。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

  昨夜里,玄甲军诛杀叛逆的时候,街头的呐喊声响斥了一夜。

  官差告诉百姓,只要待在家中,不出门,便绝不会有事,而宵禁之后,胆敢出现在街面上的家伙,一律视为草寇,杀无赦。

  大半年的功夫过去,温儿儒雅的李贤待民和善,轻徭薄赋,不知不觉间留下一个“妇人之仁”的名头。

  无论是乡民还是商贾豪族只记得李贤的善心,却忘记了他也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一名杀神。

  卞喜兄弟,夏侯渊,哪一个不是因为李贤的缘故才死不瞑目?

  只有屠刀举起的时候,有些人才想起害怕为何物。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潍水城外的黑衣人那般视死如归,很快就有人招供。

  徐和按图索骥,很容易便将涉事者一网打尽。

  翌日一早,一份名单出现在李贤手中。

  都昌城内,参与此事的大小官吏足有十八名,他们的职位涉及到库房、巡捕、城防等各个方面。

  难以想象,如果李贤一直放任自流,谁也不知道这帮家伙会猖狂到何种地步。

  当然了,真正令李贤皱起眉头的,却是一份得到确认的供词。

  叛逆者的大本营竟然在下密城,那里竟然已经训出了千余人的私军,真他娘的大手笔。

  怪不得北海豪族有胆子跟曹操勾结,感情他们确实有谈话的资本。

  可以想象,一旦曹操远道来袭,下密城的私兵暴起发难,那时候,腹背受敌的玄甲军又能坚持多久?

  好在徐和抵住了曹操糖衣炮弹的诱惑,向李贤坦白了一切,如若不然,等待徐九的三千兵马离开了北海国,那时候,一旦下密城的私兵反叛,李贤拿什么来镇压他们?

  都昌城虽然有两千名郡兵,可用他们来守城倒是勉为其难,若是指望他们野外厮杀,攻城拔寨,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了。

  忙碌了一夜,徐和脸色却不见一丝疲惫。

  抄家,这可是一件肥差。

  昨夜里,玄甲军的三千名军卒人人都发了一笔横财。

  虽说抄家所得的大头依旧是郡府的,可具体的过程中,谁能保证洁身自好,不取一物?

  借机中饱私囊,这是官场的惯例。

  李贤对这等恶习有所耳闻,可考虑到玄甲军的特殊情况,他也就懒得理会了。

  背嵬军、北海军都在寿光杀敌立功,玄甲军却只能留在郡内,李贤不好无凭无据的赏赐他们,可借助抄家之利,让他们略为发上一笔小财,这却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徐和一直提心吊胆,他生怕麾下部众的小动作触怒了李贤。

  众所周知,李贤一直对因私废公的官吏深恶痛绝,而对麾下军卒,他更是要求的颇为严苛。

  如果有人触犯军令,轻者逐出军中,重者还要牵连家人。

  成为官军之后,安生的日子让人乐不思蜀,没有人再想过之前那种到处流窜,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麾下军卒借着抄家之举,上下其手的时候,徐和看在眼中,却急在心里。

  有心制止军卒,却又怕引起他们的不忿。

  其余军马都已经征战在外,凭什么玄甲军就要留在北海国?

  向李使君和盘托出?

  万一李贤勃然大怒,强令军卒吐出不法所得,那徐和岂不是里外不是人?

  一夜过去,平安无事,徐和终于松了口气。

  思虑再三过后,徐和还是打算向李贤说明一切,倘若李贤要处罚军卒,他会一力承担。

  谁曾想,甫一见面,李贤便开口说道:“下密城有贼军近千,玄甲军可战否?”

  虽说一夜未睡,可军卒们都亢奋的很。

  徐和尴尬地应道:“对付曹军精锐可能略为勉强,但是对付私军的话,应该不在话下”。

  “那好,大军休整一个时辰之后即刻出发,都昌城出事的事情想必隐瞒不了多久,万一下密城的贼人逃之夭夭,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徐和见状急忙颌首应喏:“使君放心,玄甲军绝不会误了你的大事”。

  “嗯,那便好”

  “使君,末将还有一事相告”

  “喔?何事?”

  徐和咬牙踌躇,犹豫再三才说道:“是关于昨夜抄家一事”。

  李贤大笑,道:“水至清则无鱼,昨夜之事我已知晓,下不为例便是了”。

  徐和大喜:“使君英明!”

  

第293章 下密城

  

  下密距离都昌不过七八十里的路程,稍作休整之后,徐和的玄甲军只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便赶至下密城外。

  虽说一夜未眠,然而,玄甲军卒却战意高昂,他们在昨夜的抄家行动中斩获良多。

  有道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军卒们得了好处,自然愿意卖力厮杀。

  听闻下密城中有千余私军意图作乱,玄甲军非但不怕,反而跃跃欲试。

  窝在北海国内这么久,本以为寸功难立,谁曾想,陡然间柳暗花明,天上竟然掉下这么大的馅饼。

  比起刘备、袁绍、曹操的兵马,下密城的私军肯定差了不止一点半点,然而,战后论功行赏,可不会管他们是不是私军,不同的脑袋,同样的计算方法,除非斩获敌方军将,如若不然,军功是按照同一标准计算的。

  对于玄甲军来说,下密城的私军就是一个个诱人的军功。

  之前在都昌城内,玄甲军上下虽然私藏了不少钱货,可在军功上头却少有斩获,此番进军下密城,军卒都已经卯足了气力,要立功受赏。

  众所周知,在李贤麾下,军功的多寡直接干系到军功牌的等级,而相应的,军功牌的等级越高,军卒可以享受的福利便越多。

  背嵬军、神策军中的很多军卒都已经换上了铁牌,可徐和的玄甲军中却只有寥寥数人装备了这等稀有的军牌。

  普通军卒杀死二十人才可以换上铁牌,换上铁牌之后,每名军卒可以享受一贯钱的月俸,这等于普通军卒的十倍!

  听闻城中只有私军一千人的消息之后,徐九等人都显得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叛军的数量太少了,还不够三千人马平分的。

  大军行至下密城,玄甲军先锋却惊讶地发现城门紧闭着,即便他们亮出身份,城头的卫卒依旧不动分毫,若不是军卒闪的快些,险些便会被城头的弓矢射死。

  徐和闻讯之后快马奔至军阵之前,他指着城头,嘴里道:“我乃青州刺史李贤帐下校尉徐和,城头何人值守,还不快快开门!”

  城头一阵骚动,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一个底气不足的声音传来:“这里是下密城,不知道徐校尉所为何来?”

  “我奉的是李使君的军令,为何而来与你无关,再不开门,莫怪我不客气了”

  这时,忽然有一个公鸡嗓子的声音传来“你有什么本事使出来便是,咱们兄弟接着就是了”。

  “三弟,住口!”城头一阵呵斥声。

  徐和怒极反笑,他大声说道:“好,城头的守军听着,我不管你们打着什么心思,背后由何人指使,十息之内若不开门,我可就要强攻了!”

  下密城久居北海腹地,几十年没有经过战事了,即便是各地闹黄巾的时候,下密都没有经历过战乱。

  守军看到盔甲鲜明的玄甲军阵,原本就有些胆怯,此时听到徐和的通牒,不少人顿时窃窃私语。

  “大兄,速下决断呀,城下的徐和摆明了不是个善茬,他麾下这数千兵马个个都膀大臂圆的,咱这下密城如何守得住?”

  “二兄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你忘了孔使君待我等不薄吗?”

  “呸,不要跟我提孔使君,你收了何人的好处自己心里明白,眼下,李贤根基已稳,仅凭下密一城之地便想与其抗衡,无疑于螳臂当车,自不量力,大兄,识时务者为俊杰呀,切莫自误”

  不知不觉间,十息的时间只剩下了三息,四周的郡兵又惊又怕,他们都在等着下密县尉的抉择。

  就在城下的徐和渐渐不耐,徐九面露喜色的时候,城头的下密县尉叹了口气,道:“开门!”

  “大兄!”老三面带不甘。

  “好嘞!”老二兴高采烈。

首节上一节21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