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83节

  眼下,曹军退出徐州,众人都觉得是李贤的功劳,所以,无论是乡民还是豪族,他们全都愿意拿出钱货米粟来劳军。

  对此,李贤并没有照单全收,他只是根据需要置换了些草药、酒水之类的稀缺品,至于粮秣,大军跋涉,不易运输,李贤只收下了少许。

  之前在北海国的时候,东莱军秋毫无犯的行径就传到了琅琊国,那时候,琅琊百姓还觉得传言不足为信,世上哪有不扰民,不爱财的将军?

  可现在,真正面对东莱军的时候,乡民们才知道传言非虚。

  百姓豪族劳军,原本应该却之不恭的事情,可李贤偏偏坚辞不受,即便收了些米粟、药物,可他却都拿出了收缴的军械置换,这等行径让人大为惊异。

  直到李贤再三解释,乡民们才相信位高权重的李都尉不是拿话诳他们,而是真心实意不想白拿他们的东西。

  仁者之师!

  就这样,东莱军走走停停,一路上赢得了无数交口称赞。

  就好比革命军队沿途间洒下了革命的种子一样,李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取了民心。

  两万大军全副武装跨境行军,李贤既展示了硬实力,也彰显了软实力。

  等到进入北海国境内的时候,这里的乡民的热情程度反而不及琅琊国。

  毕竟,曹操名义上是要征讨徐州的,在等闲人看来,这与北海国干系不大。

  李贤不会与百姓斤斤计较,大军出行一切如故,并没有迥异与常的地方。

  大军回返,自然要向孔融通禀一声。

  孔融可不像寻常百姓一般鼠目寸光,他知道,东莱军出征徐州,其实同样是为北海国而战,因而,论功行赏是避免不了的。

  不过,如何犒赏,这是需要好生商议的地方。

  李贤在安丘休整的时候,孔融的使者就到了。

  信使带来了孔融的书信,信中让李贤、太史慈联袂赶回郡城,至于他们麾下的兵马,各自归返驻地就可以了。

  东莱军的驻地在剧县,北海军的驻地在朱虚。

  接到信后,李贤与太史慈不曾怠慢,他们将兵马安置妥当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路,五日之后,两人连同六百名护卫一道抵达都昌城下。

  月旬未见,都昌城似乎越发繁华了。

  偌大的城门挤满了入城的乡民,间或有乘坐车马的豪族不耐烦地敲着木窗,催促前行。

  闻久了战场上的血腥味,再度回到熟悉的郡城,李贤与太史慈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不容易啊,李贤深深地吁了口气。

  这时候,不需要特意派人通禀,四下里的乡民便为李贤等人让开了道路。

  这伙风尘仆仆的骑卒身上都有着一股难言的气息,是杀气!

  有识得李贤的百姓当即叫了起来“是李都尉回来了”。

  “哪个李都尉?”

  “北海国还有几个李都尉?当然是李贤李三郎!”

  “啊,李都尉不是去徐州了吗?”

  “没听说吗?曹操连败数阵,连夏侯渊都折在了我们都尉手下”

  “我早就说东莱军天下无敌,区区曹军何足道哉!”

  在乡民的议论中,李贤与太史慈来到城门之前。

  轮值的军卒抱拳施礼,道:“见过李都尉,见过太史将军!”

  李贤笑道:“这些时日倒是辛苦了你们”。

  军卒受宠若惊,“啊,不辛苦,不辛苦”。

  李贤再不多言,他打马入城,直往孔融的府邸而去。

  沿途间,百姓对骑军指指点点。

  偌大的都昌城已经许久未有这等精骑入驻了,他们身上的盔甲虽然破旧不堪,可他们身上的精气神却令人称赞。

  无怪乎连虎豹骑都败在东莱军之手,有这等铁骑,自然胜算大增。

  太史慈、李贤刚刚入城,孔融就得到了消息。

  东莱军、北海军可以说是孔融麾下最为精锐的两支人马。

  虽说太史慈与李贤过往甚密,这偏离了孔融的设想,可眼下,两人都没有露出桀骜之意,孔融自然不好发作。

  其实孔融也明白,臣强主弱非长久之道,可如今北海国四面皆敌,孔融实在不敢冒险作出自毁长城的事情。

  估摸着李贤、太史慈差不多应该到了,为了以示重视,孔融亲自出府相应。

  远远看见孔融的排场,李贤与太史慈便翻身下马,他们没有托大,老老实实地施了一礼,道:“末将见过国相”。

  孔融不经意地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李贤、太史慈虽然打了胜仗,却还是恭顺依旧,这样以来,那不得已的计划就可以拖延一番了。

  “二位快快请起,力退曹操,你们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起来厅内详谈”

  “喏!”

  入府之后,各分主次落座。

  孔融坐在上首主位,李贤坐在左则,太史慈坐在右侧,三人面前都有一张木案,案上有酒有肉。

  拍了拍手,示意奴仆自行退下。

  孔融端起一碗,道:“来,此碗酒水我敬你们,满饮!”

  李贤与太史慈笑道:“应该我我们敬国相才对,满饮!”

  说罢,两人一饮而尽。

  “咕噜噜”,孔融也把酒水喝光,他抹了抹嘴,道:“爽快!”

  酒桌上是增进感情的最佳所在,接连几碗酒水下肚,孔融与太史慈、李贤的话都多了起来。

  借着酒劲,孔融问了李贤一句:“兖州大乱,我军可否挥兵击之?”

  看样子,孔融对曹操的威胁耿耿于怀,这一次,竟然甘愿冒着折损声望的危险也要围剿曹操。

  谁说孔融是君子!哪有趁火打劫的君子?李贤心中自嘲,他笑道:“兖州如今有吕布、刘备、曹操三股实力,如果我们横插一杠子,难保北方的袁绍会不会干涉其中,到时候可就是五家乱战的局面了,我军刚从徐州回转,我认为需要好生休整一番再做计较”。

  孔融也不恼怒,他平静地颌了颌首,又问太史慈:“子义以为如何?”

  “维中说的没错,曹军虽然折损了三万多人马,可手中依旧有六万大军,实力不容小觑,那吕布占据兖州多地,与曹操之见必定会分个你死我活,倘若我们这时候加入其中,只怕会吃力不讨好,胜了,兖州也不是我们的,可若是败了,那岂不是做了赔本的买卖?”

  太史慈生动的比喻触动了孔融,刚开始,他只觉得曹操是北海国最大的敌人,只要有机会削弱他的实力,孔融都不想放过,

  可现在经过李贤、太史慈这么一解释,孔融当即明白自己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据说如今东莱军、北海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人马,这与曹操动辄六七万大军的数目比起来相差甚远,真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北海国可就再无强军了。

  只为了出一口气,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便要作出这么大的赌注,孔融思虑再三,还是下不了决心。

  

第260章 回家

  

  孔融毕竟不是曹操这等枭雄,他优柔寡断,少有主见,很容易被人左右,眼瞧着麾下两员大将李贤、太史慈都不同意出兵兖州,他思虑一番之后也就熄了讨伐曹操的念头。【】

  不过,大军南征徐州,斩首三万有余,又斩杀了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俘虏了于禁、李典,这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捷。

  如今,面对功臣李贤、太史慈,孔融自然不会装腔作势,摆出主公的架子,相反他时刻要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这样才能确保李贤二人不会心生他念。

  都昌城,东莱军、北海军联袂大胜曹军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

  消息传来,北海国的百姓都觉得与有荣焉,他们在面对外地客商的时候显得更加自信、

  以往在面对各路豪强的时候,孔融总是担心他们会将战火引入北海国,那样的话,没有强力的军备,北海国只能任人宰割。

  好在并州、兖州、辽东战乱不休,各地军阀自顾不暇,这才给了北海国苟延残喘的机会。

  现在,孔融麾下有了声名在外的李贤,又有了新练成军的北海军,即便对上袁绍、曹操,孔融都有了充足的底气。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李贤,北海国能否存在至今还是个问题,孔融永远也忘不了管亥大军围城时候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他盼星星盼月亮等待援军,可寄予厚望的几个故交好友没有一人前来救援,最终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李贤拍马赶到,逼退了管亥。

  孔融之所以对李贤再三容忍,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顾及李贤的救援之功。

  厅内,三人闲谈了一阵子,话题不知不觉转移到了陶谦身上。

  对于这位老友,孔融颇有微辞,“陶恭祖教子无方,竟被逆子出卖,这就是养虎不成反被害呀”。

  话语间,孔融依旧对上一次陶应出兵讨要米粟的事情耿耿于怀。

  李贤正色道:“陶应狼子野心,陶使君却依旧被蒙在骨里,若是被这等阴险小人上位,只怕北海国永无宁日”。

  太史慈也插言道:“我听说下邳破城之前,曹军粮秣早已经告竭,若不是出了内贼,曹操是无法攻入城中的”。

  陶谦吸了口冷气,道:“陶应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贤与陶商交谈了一夜,对下邳城内发生的事情颇有了解,当下听他说道:“据说下邳城内世家大族分成两派,一派支持陶商,另外一派拥戴陶应,曹军破城那晚,亲近陶应的大族都逃出了城外,而支持陶商的那些家族伤亡惨重”。

  孔融连连摇头,道:“逆贼当诛,不行,我得写封书信告知陶谦,让其多加小心”。

  李贤乐见其成,反正他也瞧着陶应不顺眼,如果陶谦真能将陶应拿下了,这倒省了他很多心思。

  换言之,即便孔融的密信被陶应截留了,陶应若是报复也只会向孔融寻仇,而不是他李贤。

  又谈了一阵子,孔融允诺李贤、太史慈,让他们二人酌情扩兵,钱粮、军械事宜郡府会大力支援的。

  对此,李贤自然喜闻乐见。

  与曹军厮杀过后,李贤开始意识到兵马不足的问题,之所以没有草率增兵,就是顾及孔融的想法。

  眼下,孔融松口,李贤便决定大肆招兵,他打算增兵至两万人。

  在这乱世纷纭的年月,万余兵马真的不足以改变什么。

  要知道,李贤的敌人是曹操,是袁绍,他们可都是拥兵十多万的大军阀,有这样的对手,没有三四万兵马,难免会生出顾此失彼的感觉。

  眼下,虽说李贤手中掌握了不少先进的军械,可这些技术进步并不足以完全弥补军士数量上的优势。

  古代战争,总而言之还是拼的人海战术。

  这就好比聚众斗殴,自然是人多的一方底气更足一些,战场厮杀也是如此。

  孰强孰弱斗过才知道,可数量的多寡却是一目了然,是能够最先影响到军心士气的。

  李贤在府内赴宴的时候,他的亲卫也有人款待,毕竟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汉子,孔融也不想留下刻薄寡恩的话柄,所以对他们也很是照顾。

  从郡府中离开的时候已经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了,李贤与太史慈在孔融的陪同下用过了庆功宴,又婉拒了陪侍的舞女,后来,太史慈回家陪他的妻子去了,李贤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数月未见,孔黎似乎丰腴了少许,尤其是她胸前的玉兔颤颤巍巍的状似变大了几分。

  “夫君,黎儿今日好看吗?”

  “好看,我家黎儿最是貌美,为夫喜欢的很”,说到这里,李贤的呼吸已经有些沉重了。

  “真的吗?”孔黎虽然扭扭捏捏的,可她那惹人生怜的表情却分外动人。

  李贤哪里还把持的住,在外头,他不愿意沾花惹草,可回到自己家中,他顿时化身为禽兽。

  “嗷……”李贤只觉得自己头脑发热,接下要做的事情完全不由自己作主了。

  “夫君,衣服,等妾身服侍你褪了衣物再来可好?”

首节上一节18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