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81节

  一千五百多名百战老卒哪怕四面皆敌,却还是展现出了百战精锐的实力。

  “杀、杀、杀!”

  “虎、虎、虎!”

  若不是势若疯狂的曹休被赵云拦了下来,这伙绝境中的虎豹骑卒说不定还真能够突围出去。

  即便如此,在外围负责围堵的东莱骑卒也还是觉得压力倍增。

  厮杀至今,双方都已经杀招频出,再也没了所谓的杀手锏出现。

  曹军士卒渐渐找到了对付东莱军卒的办法,重甲步卒虽然防护周全,可脖颈、面部、关节依旧是脆弱的要害部位,只要成功命中,击倒军卒的可能性极大,赵云统领的骑卒虽然在马背上超乎寻常的灵活,可欠缺厮杀经验的他们在面对决意死战的虎豹骑卒的时候还是露出了怯意。

  真正的精锐绝不是朝夕可成的,不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历练,东莱骑卒不可能强大起来。

  今日,曹仁的虎豹骑就给东莱骑军好好上了一课。

  冲阵时气势如虹,哪怕前方是铜墙铁壁,依旧不曾退缩半步,绝境时,杀气凌云,就算陷入重围也不曾惶恐绝望。

  远远望去,亡命搏杀的虎豹骑卒好像渔网中的大鱼,它在竭力的撞击渔网,摆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模样。

  如此精锐,如此战力让李贤赞不绝口:“若是东莱骑卒如此,我有何惧哉!”

  熟读史书的李贤明白,任何试图凭借单一兵种纵横天下的想法都是幼稚的。

  若想所向披靡,攻城拔寨,离不开骑卒跟步卒的竭力配合。

  后世里,蒙古铁骑、后金旗兵是何等的勇猛?他们的骑卒无敌,可真正遇上城高池深的城池,他们也还需要强有力的步卒支援。

  眼下,李贤麾下步卒装备精良,厮杀经验丰富,可以说是当世强军,只可惜数量堪堪过千的骑卒缺乏历练,不曾有过辉煌的战绩。

  骑卒和步卒就好像行路的两条腿,一条腿再长,另外一条腿如果短了一截,这人也不可能走出太远。

  李贤早就发现了不妥,所里才竭力说服赵云,让其训练骑卒。

  眼下,借助马镫、马鞍、马蹄铁等马具的便利,东莱骑卒可堪一战,甚至能够与虎豹骑一较长短,只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验方面的匮乏无可弥补,尤其在对方亡命搏杀的时候,东莱骑卒很容易慌了手脚。

  不过,在这处角落,东莱军毕竟占据了数量优势。

  哪怕虎豹骑如何凶悍,每时每刻他们当中都会有人坠马身亡。

  “杀!”紧追慢赶,曹仁还是及时赶到,他身后的生力军努力为虎豹骑凿开了一条生路。

  东莱军卒竭力修缮豁口,却还是在曹仁面前败下阵来。

  “文烈,我来助你!”

  杀退东莱军卒之后,曹仁第一时间便看到了陷入苦战的曹休。

  当胸中的那股悍勇之气消耗殆尽的时候,无边无际的痛楚、疲惫便席卷而来。

  赵云的武力毕竟高过曹休,之所以没能早早地结束战事,不过是不想拼个两败俱伤罢了。

  现在,曹休力竭,正是将其生擒活捉的大好机会。

  哪曾想,半途间竟然杀出个曹仁出来。

  与曹休相比,曹仁可以说是赵云的老对手了,两人厮杀数阵,每次赵云都能占据上风,可每一次曹仁也都能够全身而退。

  如今,曹仁、曹休合力战赵云当即拼了个旗鼓相当。

  战场上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曹仁统领五千兵马救援曹休自然引得战局大乱。

  太史慈麾下的七千兵马在努力向铁甲军靠拢,而曹军各部也在竭力往曹仁所在的位置厮杀。

  东莱军凭借优良的武器盔甲,折损程度远远小于曹军。

  成功救得曹休之后,曹仁再无战心,他知道,兖州情况有变,曹操仅仅统领四万兵马回援,能否堪用还是个问题。

  若是在这里与东莱军对拼过后折损太多,绝对无法向曹操交待。

  如今的战况就是如此,曹军绝对没有把握斩杀李贤,而东莱军也没有把握大获全胜。

  曹军小胜一场,除了耽搁时间之外,毫无益处,若是再败一阵,对军心士气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念及此处,曹仁且战且退。

  好在李贤见好就收,没有死缠烂打的打算,才让曹军成功退了出去。

  战后,胡庸颇为不解,“主公,我军形势大好,为何鸣金收兵,放任曹军离去?”

  “曹军归心似箭,适才虎豹骑绝境之下迸发的战力你也体会到了,曹操既然已经退却,我们也实在没有必要再增加伤亡了,早日回转北海休整才是要紧事”

  “主公不是说过,放虎归山等于养虎为患吗?”

  “现在的兖州热闹的很,我怕曹操力有不怠,败下阵来,那会白白便宜他人”

  胡庸虽然依旧不解,却也不再多言,他向来懒于动脑,只管厮杀之事,之所以疑问出声,不过是心有不甘罢了。

  眼下,李贤既然给出了解释,胡庸自然再无异议。

  曹军阵中,曹休耷拉着脑袋,满脸颓色。

  两千名虎豹骑出阵,此番回转,只有一千两百人全身而退,缺额的八百人多数战死,只有极少数为敌所擒。

  如此战损比例让曹休自觉再无颜面,尤其在面对曹仁的时候,曹休更是觉得羞愧难耐。

  曹仁知道曹休难堪,却也没有再加撩拨,而是一门心思的调拨大军出行。

  适才那番征战,曹军又折损了三千多人,而且由于退的仓促,连亡者的尸首都没能带回军中。

  大军虽然退了出来,可军中还是弥漫着一股低沉的气息。

  兖州已有大事发生,偏偏身后的东莱军犹若附骨之蛆,让人不能全力奔袭。

  不少军卒开始疑惑,兖州到底怎么了?

  能够让曹使君放弃唾手可得的徐州,放过杀害夏侯渊凶手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第257章 徐州民心

  

  曹操率领大军奔袭了七八日,终于抵达下鄄城外。

  下鄄城、东阿城、范城三个郡县是曹操在兖州仅存的地盘。

  兖州的其余地方全都随着陈宫、张邈的叛乱改旗易帜,成了吕布的地盘。

  曹军率领兵马抵达的时候,下鄄城风声鹤唳,城头的守军大为紧张。

  锣声、示警声响彻全城,连曹丕、荀都惊动了。

  众所周知,如今陈宫、张邈奉吕布为主,一时之间,吕奉先实力大增,大有一举吞并兖州的态势。

  若不是荀、曹丕、满宠、程昱四人齐心合力共据吕布,曹操的势力说不定就要被连根拔起了。

  此时,陡然听闻城外大军来袭,曹丕与荀急忙登城观望。

  远远看去,旗帜招展,军卒铺天盖地,看上去足有数万之众。

  曹丕略一沉吟,道:“文若先生,若是吕布来犯,下鄄城可守否?”

  荀面色凝重,道:“下鄄、东阿、范城不容有失,我估摸着使君即将回返,只要我们坚持几日,吕布必退,再者,说不定来者非敌非仇呢”。

  曹丕眼前一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来的可能是自家军马?”

  荀微微颌首,“不错,下邳早已经为使君所破,按照时间推断,这些时日足够大军回程了”。

  曹丕松了口气,道:“希望如此”。

  话语间,一骑飞驰而来,他手中擎着一杆“曹”字大旗,嘴里呼喝道:“兖州牧曹使君兵临此处,城上何人?还不快快开城迎接!”

  曹丕闻言大喜,难道真的被荀猜中了?来的是曹操的兵马?

  只是,万一这信使是吕布派人假扮的,仓促开门,岂不是中了敌人的诡计?

  处于这方面的顾虑,曹丕问道:“先生,可要等上一等?”

  荀深以为然:“稍缓片刻也无妨,如果真的是使君的兵马,他绝不会在意这点失礼之处”。

  曹丕当即有了底气,他唤来一名小校,吩咐道:“告诉信使,就说兖州局势复杂,吕布奸细甚多,而下鄄城不容有失,城门不敢擅开,若是使君亲至,守将自会负荆请罪”。

  信使也不恼怒,他朗声应诺:“好,我会转告使君,请他定夺”。

  没过多久,几十骑脱离军阵径自往城门而来。

  城头守军瞪大了眼睛,他们看到硕大的“曹”字大旗迎风飘扬,这是曹操的帅旗,绝不会有错!

  阵阵欢呼声已经从城头响起。

  坚守在下鄄城的曹军士卒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卒,他们对曹操忠贞不二。

  即便兖州遍地狼烟,各地纷纷改旗易帜,可这些老卒依旧不变本心,因为他们相信,曹操早晚会回转兖州,扫清宵小。

  正是凭借这些老卒,曹丕、荀、程昱等人才得以守住三座城池,为曹操卷土重来留下根基之地。

  大军跋涉而来,沿途间,曹军饱受缺粮之苦,若不是大军依旧有数万之众,说不定连蟊贼都要前来滋扰。

  曹操胸中一直憋着一股抑郁之气,每到发作的时候,他的额头总是隐隐作痛。

  进入兖州之后,触目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原本的曹字大旗都换上了吕布的旗帜。

  若不是得知下鄄城尚未失守,曹操说不定真的会气的吐血而亡。

  此番,听闻下鄄城守将没有贸然开门的消息过后,曹操非但不恼,反而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道:“若不是文若,鄄城已失矣!”

  快马行至城下,城头的曹丕当即大喜过往,他急忙使人打开城门,而他自己与荀一道下城迎接。

  吱嘎嘎,城门洞开,曹操顿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出征徐州之前,曹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时的他占据兖州,观望青州,实力强劲,可谁能够想到,自己仰以为臂膀的张邈、陈宫竟然降了吕布,一时之间,风云变幻,兖州数十城竟然只余三成归曹,此等惨况着实令人感慨。

  甫一见面,曹丕便请罪道:“父亲,孩儿丢城失地,有负所托,请父亲责罚”。

  荀略一躬身,施了一礼,不发一言、

  曹操瞟了曹丕一眼,并未作答,而是翻身下马,拉着荀的手说道:“有劳文若了”。

  “使君何出此言?我为别部司马留守陈留,陈留却为贼人所趁,失职之至,使君不罚我不足以平众怒呀”

  曹操大笑,道:“文若莫要说笑了,如果我责罚于你,那我才真的昏庸至极了,陈宫、张邈反叛,引狼入室,非战之罪,我怎能迁怒于你,你能及时转移粮秣出城,这已是大功一件,若不然,我这数万大军岂不是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

  说到这里,曹操又对曹丕说道:“起来吧,丢城失地不是你的责任,是我识人不明,好了,大军长途跋涉,需要好生休整一番,我们入城详谈”。

  “喏!”

  入城之后,曹军分营驻扎下来。

  徐州一行,曹军可谓收获良多,尤其是劫掠小沛、小沛的军卒更是意犹未尽,他们摩拳擦掌,准备横扫徐州,可谁能够想到,原本兴致高昂的当口,忽然闻听兖州有变的消息,这是何等的扫兴?

  曹操入府之后没有休息,而是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

  当听闻刘备刘玄德也从乐安国进入泰山郡之后,曹操勃然大怒,誓要斩杀刘备以除心头之恨。

  趁火打劫之辈历来为人所不齿,刘备这等行径与小人无疑。

  至于陈宫、张邈,曹操反而没有多少恨意。

  事已至此,思虑如何扳回一城,反败为胜这才是正经事,一律的追究责任,非智者之道。

  曹操深暗此道,他知道,这时候褒奖的效果远远好过于追究责任。

首节上一节18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