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52节

  赵云略为讶异,却也没有表露太多情绪,他将马匹交给门口的卫卒之后,抬步跨入了都尉府。

  在府内军卒的指引下,赵云很快便见到了李贤。

  甫一见面,赵云便说道:“骑卒作战最重要的便是能有一手看家的骑射本领,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威力无匹,那是因为军卒们与马匹同吃同住,熟悉了马的秉性,而他们在马上又能射无虚发,这样的军马若不是公孙将军过于轻敌,中了鞠义的埋伏,三千精锐又怎么会一朝丧尽?”

  “子龙言之有理,我军中骑卒良莠不齐,实在是有劳你费心了”

  赵云笑道:“我此番前来可不是来诉苦的,我是想来讨要些军械的”。

  李贤很是惊讶,在过去的时间里,赵云从未主动讨要过什么东西。

  有时候即便是李贤特意赏给赵云一些东西,他都会坚辞不受。

  眼下,赵云究竟是为了什么才破了自己的惯例?

  想归想,李贤嘴里还是要应诺的:“子龙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回禀使君,我想要些短矛”

  “短矛?”

  “没错,就是背矛士使用的那种短矛”

  “你该不会是打算把短矛搬到马上去吧?”

  赵云险些一惊而起,他没想到李贤竟然与徐庶不谋而合,“都尉一语中的,没错,我军中骑卒的骑术还有把握在数月只能精进些,可他们的射术我就无能为力了,骑射的本领,没有三五年的苦练别想拿得出手!”

  “嗯,所以你就想到用短矛来代替长弓?”

  赵云尴尬地笑道:“这主意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元直先生告诉我的”。

  李贤笑道:“这主意不错,短矛投掷简单,杀伤力大,比长弓实用的多”。

  赵云点出了短矛的弊端,道:“短矛的造价可比箭矢要高得多”。

  李贤挥了挥手,“无妨,只要能够让骑军形成战力,耗费些银钱又算得了什么?”

  赵云就喜欢李贤这股直爽,他应道:“如此,那便谢过都尉了”。

  “哎呀,子龙何须多礼,这一揖应该由我来做”

  赵云急忙搀住李贤,道:“都尉切莫如此,我还有一事相问”。

  谈到正经事,李贤脸上换了副神情,嘴里道:“喔?什么事?”

  “听说都尉对于操演军卒很有一套,我训练骑卒半个月,不知道都尉可否指点一二?”

  赵云麾下骑卒的动向,每日都会有人前来回禀,对于骑卒的进步李贤可以说了如指掌。

  不过,当着赵云的面,李贤自然不能流露的太过迫切,不然的话,只会寒了赵云的心。

  其实对于骑卒的训练方式,李贤真的有些想法,他记得,后世里篮球、体育考试都有些绕杆运球这一项,而在骑军的训练当中如果能够增加这一项目,肯定会提升军卒的骑术。

  轻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机动,这就要求骑卒拥有高超的驾驭技术。

  像直来直往那种纵马狂奔的低级马术,到了战场上根本排不上用场。

  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李贤还是打算将想法说出来:“我有一点愚见,如果子龙觉得不妥当,那便当我说错了话,可好?”

  “没问题”

  “那一日,我在外头张望,发现骑卒的训练方式太过单一,我想给他们增加一个项目,那便是在骑卒的前军路线上增加障碍、再竖起木桩”

  这就是障碍越野的古代版本!

  赵云眼睛一亮,他笑道:“都尉高见,这样以来骑卒们便接近实战了”。

  李贤摇了摇头,道:“过些日子我打算让他们相互讨教一番,步卒对骑卒,看看谁强谁弱,你看可否?”

  赵云显得跃跃欲试,道:“那自然是极好,不过若是有了误伤那又该如何是好?”

  “若是连这等程度的厮杀都能被误伤,那我们东莱军岂不是无颜见家中父老?”

  赵云深吁了口气,道:“都尉说的没错,不仔细演练一番,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否上阵杀敌”。

  李贤不置可否,接下来,赵云提出要给麾下军卒装备有些轻便的皮甲,对此,李贤一概应允。

  轻骑兵要想保持机动性,须得尽量约束马背上负荷的重量。

  马匹终归是血肉之躯,要是把它们累坏了,没了坐骑的轻骑兵连步卒都比不过。

  如此以来,铁甲是肯定不能上马的,一副铁甲的重量在一百斤开外,这对于马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可如果是皮甲的话就不同了,冬天将要到来,皮甲既可以暖身又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对于骑卒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护具。

  两人又闲谈了一阵子,赵云便告辞离去。

  看着赵云渐行渐远的身影,李贤颇为犹豫,要不要把马镫弄出来呢?

  根据李贤这段时间的了解,马镫还没有出现,而骑卒都是靠着自身的协调性才在马上行进自如。

  提前把马镫搞出来,能够让赵云麾下的骑卒很快形成战力,可若是马镫的秘密泄漏出去,到时候,李贤要面对的敌人可就会强大数倍了。

  究竟该如何抉择?

  再三思虑过后,李贤咬牙切齿,自顾自地说道:“怕个鸟,老子本来就是个穿越客,如果下一次不能击退曹军的袭击,即便保留着马镫的秘密又能如何?这时候可不是藏着掖着的时候,有什么杀手锏都得使出来!”

  想到这里,李贤深吁了口气,他画了个图纸,然后亲自来到了匠工营。

  根据李贤的吩咐,匠工营中的匠工正在赶制军牌,徐和麾下的七千人,这就需要七千枚军牌,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贤入营之后,他找到了匠工营总管梁益,嘴里道:“我这里有一份活儿要交给你们来做,此事事关机密,一定不能泄漏出去,如果有人胆大妄为,可就不要怪我翻脸无情了”。

  梁益深吁了口气,连连保证道:“都尉尽管宽心,我们匠工待遇如此丰厚,绝不会有吃里扒外的家伙,如果有,不劳都尉动手,我们自个儿就把他处以家法了”。

  “喔?你们这里还有家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匠工营深受都尉重视,自然要竭力报答”

  “好了,你们的规矩我不管,反正只要你们能够帮我作出这马镫,然后再给我守住秘密就好了”

  “小人晓得”

  “你该自称下官”

  梁益干笑着,“说顺了口,一时片刻改不了口”。

  “改不了口也要改,你现在可是统领近千匠工的总管了”

  “若不是都尉就没有我梁益的今天,都尉的大恩大德,我此生也难以报答”

  “你好生做事,好生替我管好这匠工营就可以了”

  “下官明白”

  “嗯,图纸在这里,你们动手做做看”

  “喏!”

  都是熟练的老匠工,在李贤的眼皮底下,匠工们烙铁、捶打、锻造,没多久,一对马镫便成型了。

  从未见过这等物事的匠工们面面相觑,不知这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什么用处。

  李贤倒是显得颇为激动,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汉朝的第一对马镫,真要是搁到后世的拍卖会上,怕是卖个几千万应该不在话下。

  

第228章 马具

  

  时间在这时候过的分外漫长,刚刚锻造妥当的马镫不经过冷却是无法入手的,等待的时间里,李贤只能远远观望,脑中不停地将实物与记忆中的画面进行比对。【】

  老实说,真正的马镫李贤也不曾见过,他只是在网络上见过图片,究竟能否堪用这还需要一番试验。

  等待的时候,李贤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马镫是需要搭配马鞍使用的,而他整日里骑马,总是觉得胯下的马鞍很不舒服,与印象中描述的马鞍很是不同,这岂不是说,马鞍也有改进的余地?

  “来人呐,速速给我取一副马鞍过来!”

  李贤一声令下,很快就有匠工取来一副刚刚做成的马鞍。

  这副马鞍的鞍长十公分,宽约九公分,前鞍桥高七公分,后鞍桥高四公分,鞍下两侧有近似方形的皮具,是用来搭配在马背上的。

  前高后矮,高桥马鞍?

  李贤记不清楚大名鼎鼎的高桥马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也没见过所谓的高桥马鞍是副什么模样,可他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具装”重甲骑兵所向披靡,那时候,高桥马鞍就已经大为流行了。

  东汉在三国魏晋之前,按理说,这时候真正的高桥马鞍还没有出现。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儿,可指导改进又是一回事儿,李贤琢磨了半晌,愣是没发现可以改动的地方。

  脑中关于马鞍的知识寥寥无几,李贤搜肠刮肚都没能找到有用的东西,就在他一筹莫展,准备放弃改良的时候,忽而他想到了一个关键词“舒适!”

  穿越之前,李贤的大学专业课程里有一门叫做“人体工程学”科目,这科目存在的意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好地服务人群,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感觉更舒服。

  这马鞍说穿了就是提供给骑卒使用的物事,舒适与否,骑卒最有话语权。

  李贤也是骑过马的人,他骑马的时候总是觉得前面的鞍桥过矮,速度过快的时候,巨大的惯性会不由自主地把人往前推动,若是骑术不精的兵卒很容易被抛下战马,而后方的鞍桥又过于直立,后背靠近摩擦的时候总是有种硬硬的感觉。

  根据上述的感觉,李贤提出了两点改进,第一增加前鞍桥的高度,使其高而直立,改变后鞍桥的弧度,让它保持一定的角度向下倾斜。

  外行指导内行向来是行家大忌,在匠工行业尤其如此。

  能够进入东莱军中的匠工或多或少都有些拿手的本领,在加入匠工营之前,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家乡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

  如果别人对这些匠工指手划脚,一定会被无视,可李贤就不一样了。

  匠工营上下对搞出长弓、搞出鸡公车的李贤颇为敬佩,他们知道,自家都尉在军械研究上向来有一套,因而,听闻李贤指点之后,匠工们俱是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

  几人分工协作,没用多久,在马镫冷却之前,一副改造完毕的马鞍便出现了,李贤笑道:“来人呐,牵马来”。

  “喏!”

  军卒牵来了军马,在李贤的示意下,马鞍披到了马背上,而冷却完毕的马镫也装载上了。

  “嗯,我上去试试!”

  李贤不顾他人劝阻,执意要上马试骑。

  匠工、护卫无奈,只得连连叮嘱:“都尉多加小心”。

  李贤笑着踏蹬上马,有了马镫的借力,上马的时候足足节省了一多半的气力,催马小跑,在高低起伏间,李贤觉得身体的稳定性、舒适性相较于之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这马鞍、马镫果真有效。

  大喜之下,李贤眉飞色舞:“成了,速速照着马鞍、马镫的模样给我作出一千副出来”。

  匠工营的总管梁益迟疑起来:“那其他军械怎么办?”

  “一概延期,先给我把这些马具鼓捣出来再说”

  梁益再不废话,他应道:“喏!”

  成功搞出了两件物事,一时之间,李贤觉得灵感如泉,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一拍脑门,道:“啊呀呀,我险些把这事情给忘了”。

  梁益不解,“什么事情?”

  “我把图纸画出来,你照着模样做出来就是了,尺寸嘛,就按照马掌的尺寸来”

  梁益强忍住心头的好奇,他看到,李贤在布帛上画出了弯月形状的东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李贤自然不会敝帚自珍,他解释起来:“这玩意儿叫做马蹄铁,是用来钉在马掌上的铁片,你们应该知道,在硬石路上,马蹄的磨损极快,但是,有了这马蹄铁就不同了,军马如履平地!”

  梁益身边的老匠工俱是眼前一亮,这劳什子马蹄铁虽然还没有做出来,可仅仅是凭借李贤的叙述众人就可以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

首节上一节15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