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46节

  太史慈这么一解释,李贤觉得也是这个理儿,历史上,陶谦可是把徐州交到了刘备手中。

  其中,刘备到底使了什么诡计,李贤不清楚,但想来,这时候的陶谦应该不是一个食言而肥的家伙。

  像袁绍、袁术、孔融、陶谦这样世家大族出身的豪强,他们不屑于用谎言来取胜,他们宁愿做一个伪君子,也要爱护自己的名声。

  唯一的例外就是曹操了,此人可以喊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个十足的真小人。

  如果对手的曹操,李贤可能要担心他出尔反尔,使得缓兵之计,可对陶谦,好像真的没有担忧的必要。

  不过,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

  “无论如何,平昌城的防守都不应该大意成那个样子,我得上奏国相,请他妥善处理此事”

  昌平是北海国的桥头堡,它若是失陷敌手,偌大的北海国就完全陷入了被动。

  李贤如此烦躁,徐盛颇为理解。

  “使君,要不然我们增派些兵马过去,外人问起来,就说是入城休整?”

  这么做,很容易引起孔融的不满。

  李贤思量再三之后,还是决定不管闲事。

  昌平若了丢了,日后再夺回去便是。

  可若是在孔融面前留下坏印象,日后想要补救可就困难了。

  想到这里,李贤问道:“子义认为如何?”

  面对李贤,太史慈涨红了脸,道:“此事怕是不妥”。

  胡庸正要反驳,却听李贤说道:“喔?如何不妥?”

  “眼下北海正与徐州商讨议和之事,如果因为兵马调动的原因,毁了议和大事,那你我便成了北海国的罪人”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可不是等闲人能够消受得起的。

  即便是大大咧咧的胡庸都有些无言以对。

  毕竟,相对于劳民伤财的战争,和平才是等闲百姓最期盼的。

  李贤不是个战争狂人,陶谦的徐州又不像曹操、袁绍那般非战不可,但凡有一丝不战的可能,谁也不想把大股主力摆放在这里。

  万一这时候曹军趁隙攻来,那又该如何是好?

  北海国位处边陲,四面树敌可不是上策。

  若是曹操、袁绍、陶谦三方人马齐齐攻来,就算李贤有通天之能也绝对招架不住。

  想到这里,李贤微微颌首,道:“子义的意思我明白,孔国相自有他的考虑,你我做好本分便是了”。

  太史慈松了口气,如果不是他从中说和,东莱军绝不会顺当地撤离平昌城,但是,东莱军毕竟是李贤的兵马,未经李贤许可,大军便后撤十里,若是换了斤斤计较的其他人,绝对不会与他善罢甘休。

  现在,李贤如此善解人意,很是令人感动。

  “维中!”

  李贤笑道:“子义就莫要多言了,来来来,你们看看,我在介亭新招了一千五百名军卒,你们瞧着如何?”

  这时候,介亭军卒们努力挺起腰杆,他们虽未经过训练,可那股精气神却是令人眼前一亮。

  太史慈打马绕着军阵转了一圈儿,嘴里道:“都是璞玉之才,都说维中领兵打仗有一套,在我看来,这遴选兵员,识人善任的本事才是首屈一指的!”

  人人都喜欢好话,李贤当然也不例外。

  太史慈是谁呀,能与孙坚大战几百个回合的猛将,能得他一句称赞,感觉自然不同凡响。

  李贤心情大好,他说道:“胡庸、周仓、徐盛,你们都听见了吧?兵可都是好兵,人数只有一千五百人,你们之间该怎么分配,自己拿个章程吧!”

  胡庸当即咧嘴笑道:“我要三百人!”

  周仓翻了个白眼,“据我所知,背矛士只缺额两百人”。

  胡庸反驳道:“背嵬军又缺多少?没看人家徐盛徐文向还没有开口吗?我们两个在这里吵个什么!”

  徐盛原本想坐山观虎斗,哪曾想胡庸竟然开了窍,眼见无法抽身,他只好干咳道:“这样吧,背矛士二百六十人,其余人马,我与背嵬军平分,如此可好?”

  胡庸虽然不乐意,却也知道这是折衷的选择,“好吧,我没有异议,你呢,周元福?”

  “就这么定了吧”

  脾气暴躁的胡庸跟周仓竟然没有打起来,这让李贤颇为意外,他笑道:“妥了?”

  三人异口同声,“妥了”。

  “营中的降军还在?”

  “都在,使君还是早些把他们处理了吧,省的白白浪费口粮”

  李贤笑骂道:“胡庸你个杀才,什么时候也知道节省粮秣了?”

  胡庸干笑不已,道:“我这不是为主公你考虑嘛,粮秣来之不易,且食且珍惜”。

  “滚犊子,咸吃萝卜淡操心,我留下他们自然有留下他们的用处,郡府的批文可曾下来了?”

  徐庶这时候从袖中摸出布帛,道:“国相已经同意了使君扩军的请求,与此同时,犒赏也已经下达了”。

  “喔?这么快?”

  “长史如今已经是北海国都尉了,俸比两千石!”

  都尉可是位居郡丞、长史之上,仅次于国相的职位。

  与长史不同,都尉是执掌郡国内军事大权的官员,对辖境内的所有军队都有管辖权。

  换句话说,如今,太史慈也成了李贤的手下。

  李贤听闻之后很是惊异,他没想到孔融竟然这么舍得。

  要知道,自打中兴建武六年起,内地郡国便逐渐取消了都尉的职务,只在偏远的边陲留存。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如果郡国内出现紧急情况,国相是有权利奏请设立都尉的。

  眼下,为了安抚李贤,孔融就抛出了这大大的馅饼。

  李贤自然无可选择,只能笑吟吟地应诺下来。

  李贤往下,人人皆有封赏,太史慈得了长史的位置,算是顶了李贤的职位,胡庸、周仓、徐盛都有了校尉的官职,算是真正登记造册的官吏了。

  下面的普通军卒赏赐多以金银为主,与李贤发放的犒赏相比,虽然寒酸的很,却也是聊胜于无,多多益善。

  当天下午,徐州与北海国缔结盟约,应诺互不攻伐。不过,盟约要传回都昌、徐州,盖上双方主管的印玺才算生效。

  消息传来,李贤松了口气。

  军卒们南征北战了这么久,一直紧绷着弓弦,如今,好不容易得了空闲,李贤也不愿再做恶人。

  夜里,李贤一声令下,取消了禁酒令。

  许久未曾饮酒的军卒们放浪形骸,开怀畅饮。

  若不是李贤酒量极佳,险些被麾下的部将灌醉。

  糜缳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自顾自地喝起了酒。

  一碗接着一碗,看得李贤心头急跳。

  这几日,李贤腆着脸却跟糜缳搭讪,对方一直不屑一顾。

  如今,看着糜缳赌气的模样,李贤是在狠不下心,只得踱到她跟前,道:“不要再喝了”。

  糜缳翻了个白眼,道:“关你屁事?”

  “要是被你兄长看到你这副模样,怕是要把你绑回家去”

  “谁敢!”

  “好了,我的大小姐,你要如何才能不喝酒?”

  糜缳放下酒碗,恶趣味上来,道:“你喝”。

  李贤已经喝了六碗酒水,这时候走起路来肚子都一晃一晃的。

  有心一口回绝,可目光触及到糜缳的眼眸,李贤当即无力起来,道:“好,一言为定!”

  糜缳眼睛亮了起来:“一言为定!”

  “我喝!”话音刚落,李贤便夺过糜缳的酒碗,一饮而尽。

  糜缳没想到这厮竟然用了自己的碗,可恨!自己刚才还在用呢!

  有心斥骂出声,可看到对方那无辜的模样,糜缳又狠不下心来,只得发狠道:“再来!”

  “咕咕咕”,又是一碗就水下肚。

  “还行吗?”

  “男人不能说不行!”

  “还要?”

  “要!”

  “要不要?”

  “要!”

  “算了吧?”

  “别他娘的废话,让你倒你就倒!”

  说来也怪,听到李贤粗俗的语言,糜缳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有种异样的情绪衍生出来。

  “喝,喝死你!”

  咕噜噜,李贤又喝下一碗,抹净嘴唇之后,他大着舌头说道:“不是你要我喝的吗?”

  

第222章 糜缳心事

  

  浓郁的男儿气息扑面而来,糜缳虽然扮作男装,可却从未与人这么接近过,一时间,竟然有些手忙脚乱。【】

  李贤这时候又扯起嗓子吼起来:“来,快给爷满上!”

  这家伙还真会得寸进尺,竟然敢自称爷!

  糜缳真想大嘴巴抽过去,可瞥到四周的军将都在偷偷地张望,她只得按捺住了心中暴虐的想法,嘴里低声道:“这么多人看着,先给你留点面子,待会儿让你尝尝我的手段”。

  酒是倒了,不过却没有倒满,看模样,糜缳也怕李贤喝多了。

  “咕噜噜”,又是一碗下肚。

  这一次,李贤没有嚷着倒酒了,而是叫道:“咦,这酒杯怎么自己动起来了?”

  糜翻了个白眼,道:“来人呐,李都尉醉了,你们把他搀回去休息”。

  “诺”

  被人架起来之后,李贤犹在叫唤:“我怎么也动了,嗯?你们搀我干嘛?”

  “都尉,三公子让我们搀您回去休息”

首节上一节14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