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第85节

  “那奉孝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依我看,袁大人现在缺的就是树枝啊!树上的树叶还是像以前那么多。但在整个树干上,如果只有有限几根树枝的话。这样一来,树干就能更容易看清楚正确的成长方向!”郭嘉直接说道。

  既然袁绍最大的问题就是优柔寡断,那么,按照郭嘉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决策团去做,就像是皇帝把大小事都交给宰相去做一样。当然,如今袁绍还没有找到像诸葛亮之于刘备那样的人才。所以。郭嘉就退一步,宰相不成,那就三公嘛。不管怎么说,像现在这样,如同百官上朝,人多事杂,在袁绍这里。绝对不是长久之道。

  如果袁绍能够听从郭嘉的这个建议,那么未来,在官渡之战之前,按照郭嘉的计划,能够爬上这所谓“三公”之位的,应该是他郭嘉。荀彧或者荀家人其中一个,那么最后一个就算不是田丰,在那种情况下,郭嘉也有很大的可能扭转乾坤!

  或者往前说,如果袁绍能够不优柔寡断的话。那么历史上那种官渡之战的局面都不会形成了,袁绍完全能够在曹操还没有灭掉吕布。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就攻出来,一战定乾坤。在这么早的时期就能一统北方的话,剩下的孙权等人还完全没成气候呢,之后的扫荡肯定是势如破竹!

  或者再往前去说,迎天子估计也轮不到曹操去迎了。

  只是,郭嘉的话固然有些道理,但在袁绍听来,他看到的更多还是郭嘉的私心和权欲!

  树叶确实是没有减少,但树叶从以前长在树干上,变成了现在长在树枝上,这不是平白给了树枝很大的权利吗?!

  董卓都知道要平衡手下,袁绍怎么可能还故意去送给手下那么大的权利?现在如果有人想造反的话,那不过就是一片树叶而已。但以后,要是树枝想造反了,随便一枝上面会有多少树叶啊?!

  所以,袁绍就算知道自己的问题,也绝对不会听从郭嘉的这个意见。他没有那个魄力,也对手下的人没有那种信任!当然,袁绍同时也是有些自大的,在他看来,优柔寡断也是深思熟虑,不仅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后果,相反还可能会是他成事的关键。

  于是袁绍摇头说道,

  “人多固然好像混乱了一些,但集思广益嘛,这点小问题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况且,很多时候,决策是需要当场就定下来的。如果真这样一层层的把问题传达下去,然后等到下面讨论完毕,这才一层层的传回来,最后又再讨论一次,这得浪费多少时间啊。”

  郭嘉听得一阵无语,时间确实很重要,但决策的正确性,显然要比时间更关键!而且你怎么不考虑一下,那么多人的召集时间,聚在一起争论的时间和你袁绍犹豫的时间呢!就算有急事,需要当面定下决策,难道郭嘉这几个就是傻子了?单凭他们就提不出计策,做不出正确的判断来了?

  这一刻,郭嘉已经彻底对袁绍死心了。没错,他郭奉孝确实有私心,而且私心还不小,但这种事对袁绍的帮助更大,要是不能让袁绍当皇帝,那郭嘉在袁绍手下权利再大又有什么意思?

  袁绍只会看到别人的问题,而无法正视他自己的问题,不思改变,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

  不管袁绍的最终结局会不会如同历史一样,按照郭嘉当初想的,既然他在袁绍这里看不到位高权重的希望,那就要转投曹操了。

  送走袁绍后,郭嘉终于开始认真思考起了如何安全脱离袁绍的问题。

  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郭嘉却是又想起了荀彧来。

  说起来,还是当初逢纪的那件事,给了郭嘉很大的提醒。既然逢纪能够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想出特定的计策来,那么,不用郭嘉去说,如今荀彧本身应该也已经有了离开的打算了吧。

  既然历史上荀彧不仅离开了袁绍,而且还安全的离开了袁绍,那么郭嘉是不是可以找荀彧商量一下,顺便借鉴一下呢?

  想到此处,郭嘉果断的主动拜访荀彧。郭嘉知道,曹操想要成事,绝对少不了荀彧帮助。那么,在荀彧自己还没有决定之前,或者还没有做出行动之前,由郭嘉拉着荀彧一起去投靠曹操。就算不会是明面上的功劳,曹操心里肯定也会非常感激郭嘉的吧!

  “郭大人亲自登门造访,还真是难得啊。”荀彧亲切的把郭嘉引到了屋内。

  郭嘉板着脸,故作嗔怒的说道,

  “文若兄,你什么时候跟我也这么见外了啊!”

  “哈哈,我还以为奉孝你当了大官就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了呢。”荀彧笑道,这话相当委婉的捧得郭嘉非常舒服,因为荀彧明显还认可郭嘉是司空啊。

  “我这不是怕人误会我们结党营私吗。”郭嘉若无其事的说道,坐下来,上了茶,随意寒暄了两句,郭嘉冲荀彧打了个眼色,荀彧知道,郭嘉肯定是有事情要谈,于是立刻挥退了左右。

  

第181章 拉荀彧

  

  “文若兄觉得袁绍此人值不值得追随?”郭嘉开门见山的问道。

  面对郭嘉如此直白的话,就算是荀彧,也不由被惊到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郭嘉笑了笑,说道,

  “文若兄不会觉得我是来试探你的吧?”

  荀彧摇头苦笑一声,

  “奉孝,你还是一点没变啊,就不能先来点铺垫吗?换成其他人,估计会被你吓出病来的。”

  “古人有一字千金,我郭嘉,怎么也该一字一两吧,说多了可是要把我说穷的。”郭嘉玩笑一句,然后正了正脸色,重新问道,

  “文若兄,你觉得袁绍这人如何?”

  荀彧也是认真起来,他相信郭嘉不可能是来帮袁绍试探他的,直接答道,

  “袁绍喜欢繁文缛节,外宽内忌,多谋少决,嗜好虚名,不像是成大事之人。”

  说到这里,荀彧看向郭嘉,

  “我想奉孝今日来找我,想必也是有同样的看法吧。”

  郭嘉心中一喜,暗道果然是这样,连忙也点头承认下来,

  “没错,我已经是决定要离开袁绍了。不知文若兄可曾有什么打算,兄弟我想借鉴一二。”

  荀彧却是摇头叹息一声,回道,

  “就是一时还不知道该如何打算啊,要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止步于此了。”

  郭嘉微微一愣,顿时明白过来,荀彧不是没下决心离开袁绍。而是不知道该去投靠谁!

  一点没错,无论什么事。工作或者买东西,都是要亲自试过才知道好坏。想想历史上,既然荀彧、郭嘉都认为袁绍不行,为什么一开始还要去跟袁绍?不就是袁绍那时候名气很大,被人吹得很厉害,而且还一副海纳百川,广纳贤才的样子,所以很多有名的文士都跟风跑去投靠了袁绍。

  等到郭嘉和荀彧跑到袁绍手下来一看。这才发现,原来袁绍并没有外面传的那么好。所以荀彧已经在心里想离开了,但他却对其他诸侯更不了解,特别那些人名气还没有袁绍大,万一相比起袁绍来,都远远不如呢?

  难道荀彧要一个一个的,每个诸侯手下都去混一段时间?那不是白白浪费青春是什么?!当然。跟袁绍相比孰强孰弱是一回事,荀彧更需要的,还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荀彧并不是胡昭那样的隐士,并不是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人值得自己效忠,所以就隐居一辈子。荀彧想要真正做一些事情,并且荀彧也相信。只要能给他舞台,让他发挥,就算那个主公本身不如袁绍,他也能让那个阵营发展得像模像样。

  所以,袁绍的个人缺点只是一方面。真正让荀彧离开的原因,还是在袁绍这里。他不得志,不受重用。

  “不知奉孝心里可已有了打算?”荀彧反而问道,既然郭嘉已经决定要离开了,那么他心里应该有比袁绍更好的去处。这时候,反倒是荀彧想要借鉴郭嘉的决定了,至少荀彧还是挺相信郭嘉的眼光的。要是郭嘉没有那个眼光和魄力的话,可能会在这个时间段离开袁绍?而且如果否认了郭嘉的眼光,岂不是也否认了他荀彧自己的眼光!

  “我准备去投靠曹操,文若兄一起去如何?咱们兄弟俩一内一外,一文一武,配合之下,天下什么事做不成啊!”郭嘉拍胸口邀请道。

  荀彧听了一阵好笑,他们两个文弱书生,一内一外也就罢了,居然还一文一武?谁是文,谁是武?至于郭嘉口中的曹操,荀彧了解不多,而且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知道,郭嘉和曹操关系很好。

  那么,郭嘉去投靠曹操,很可能是出于情义的;而且凭借两人的关系,郭嘉也很容易受曹操的重视。这个选择,对郭嘉来说,或许没错,但对他荀彧来讲,可能就有些不适合了啊。谁知道去了曹操那边,曹操会怎么对他荀彧呢?

  “我知道文若兄你在顾忌什么。”郭嘉拍了拍荀彧的肩膀,开口道,“放心,我敢拍着胸口承诺,文若兄去了一定会非常受曹操重视,甚至比我还受重视的!曹操可是求贤若渴,关键他现在手下也没什么谋士啊!”

  正是郭嘉的这句话,打动了荀彧的心。不要忘了,当初曹操为什么会跟郭嘉关系那么好,两人性格相合,意见相近是一方面,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郭嘉是作为第一个主动跟曹操交好的清流文士!

  这个时代,很重视出生,作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天生就跟豪门之后的袁绍无法相比,所以那些士族名人大都投靠袁绍去了,就算不投靠袁绍,还有刘表啊,陶谦啊,怎么选也不会选择曹操的。

  于是也就导致了如今这么一个局面:最早举义旗的曹操,手下凶猛的武将倒是收了不少,因为这些人在世人眼中,是草莽人士,也就是曹操会毫不顾忌的收留重用他们;而其他有名有姓的名人文士几乎都看不起曹操,所以这个时候,曹操手下并没有几个像样的谋士。

  机会啊!

  荀彧眼睛一亮,经过郭嘉这么一提醒,且不论曹操这人到底如何,至少曹操确实是急需他荀彧这样的人才的。而且有了郭嘉这个曹操的亲近之人作为引荐,那么荀彧还真有可能在曹操手下大施拳脚!

  “奉孝啊奉孝,你什么时候也练就了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啊。”荀彧笑道,终于有目标了,不用像现在这样浑浑噩噩了,荀彧整个人也轻松了起来。

  郭嘉听了一喜,大笑道,

  “到时候我们可是要好好合作啊,对了,把公达也叫上如何?”

  荀彧点了点头,

  “公达早就跟我有同样的想法了,我想我跟他一说,他应该也会同意的。奉孝,我这可是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你身上了啊!”荀彧说道。

  “文若兄,你以后定然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的!”郭嘉肯定的说道。

  “对了,既然现在已经决定下来,那我们如何才能顺利的离开这里呢?我怕如果袁绍知道了我们要走,他会翻脸啊。”郭嘉终于才是说出了今日最重要的目的。

  荀彧眉头一皱,有些担忧的说道,

  “像我这样的小官,随便找个公务之名就能离开了。倒是奉孝你,如今刚给袁绍献了那么大一个谋,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走得掉的啊。”

  郭嘉无奈的笑了笑,他那时候还没有下决心要离开袁绍,自然是下意识的要找机会往上爬了。

  

第182章 荀彧之计

  

  郭嘉当初的跳槽思维固然不错,但当这个公司还没有垮的时候,可不是随便就能把重要高层放走的啊。正当郭嘉觉得估计要另寻他法的时候,荀彧突然眼睛一亮,

  “有了!”

  “哦?文若兄快说来听听看!”郭嘉连忙请教道。

  荀彧冲郭嘉一笑,嘴上说出了一个名字,

  “韩馥!”

  “韩馥?”郭嘉眉头一皱,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这个让冀州给袁绍的家伙能够帮到自己?好吧,就算韩馥还有些隐形实力,在冀州还有部分影响力,但这家伙前不久已经被袁绍给逼跑了啊。

  没错,虽然袁绍做的有些不厚道,但说实在的,郭嘉也挺有些能够理解袁绍的。如果袁绍有那个时间能够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慢慢的收复冀州的人心的话,那他不仅不会对韩馥怎么样,还会好好的重用韩馥,因为只有这样,以后别人才敢放心的投降于袁绍啊。

  但偏偏公孙瓒这时候突然打来了,袁绍本就没有站稳脚跟,要是这时候内部再乱了的话,那整个冀州可能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长久啊。

  所以袁绍也只能放弃怀柔,采取比较刚烈的手段,短时间内让整个冀州只有他一个袁绍,彻底消除韩馥的影响力。当然,袁绍不可能直接出手的,但他放任以前那些跟韩馥不友好、有仇的人,任由他们去欺负韩馥。那些人看袁绍没怎么出手干涉,最终。事情越演越烈,前不久。跟韩馥有仇的朱汉直接把韩馥的儿子给打残了。

  直到这时候,袁绍才跳出来,装模作样的把朱汉给杀了,并给韩馥赔罪。朱汉这自以为是的傻子死了也就死了,韩馥哪里看不出来在冀州已经呆不下去了啊。

  不消说,这个时候,韩馥肯定在后悔当初把冀州让给袁绍。没想到袁绍不仅没有重用他,反而连个安稳太平的生活也不给他。韩馥哪敢再留。难道还真等到来一个“病重而亡”?于是直接离开冀州投奔张邈去了。

  等等,张邈?!

  郭嘉心中一闪,终于抓住了关键点,张邈当初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不过在打完董卓之后,就已经不行了。而张邈跟曹操关系很好,张邈作为陈留太守。曹操当初就是在陈留起兵的!如今曹操初得东郡,张邈虽然还没有彻底投靠曹操,但已经是处于以曹操为主的依附状态了。

  “以韩馥为由,向袁绍请求出使张邈,然后就能顺势投靠曹操了!”郭嘉不禁说道。

  荀彧笑着点了点头,

  “估计袁绍怎么也想不到我们会离他而去。投靠曹操吧。这种行为在他人眼中,说不定会被当成傻子的。”

  荀彧果然不愧为荀彧,明明才刚刚决定要投靠曹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从各种相关事件中。想出这么好的点子来。一旦有了合适的理由,关键袁绍也绝对想不到郭嘉等人会抛弃身为冀州牧的他。而去投靠一个小小的东郡太守,那么,在袁绍毫无警觉之下,郭嘉等人也能够顺利的脱离袁绍阵营了。

  只要离开了袁绍,那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就算从道义上来讲,郭嘉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投靠过袁绍,也没有在袁绍手下任职,那么,袁绍就算想说郭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都没有办法。最多也只能骂荀彧两句,毕竟荀彧是真正在他手下当过差的。

  之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郭嘉就连忙离开了。

  郭嘉不仅要回去提前准备一下,另外也要跟郭图等人知会一声,好歹也是一直在一起的好兄弟,不可能一声不吭就离开的,而且郭图等人肯定也不会出卖郭嘉。在这段时间里,荀彧去劝荀攸一起离开的同时,肯定也会去跟荀谌等家人告别的。

  ......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三国志.郭嘉传》

  “什么?!奉孝你要走?!”辛毗惊讶的叫道,同时,脸上也有些犹豫。郭嘉跟辛毗因为年龄的原因,一向比较亲近,所以郭嘉知道,辛毗其实对袁绍这里也有些不满。如今听说郭嘉要走,辛毗自然也有些心动了。

  不过,以前就说过,辛毗的性格跟郭嘉截然不同。郭嘉有什么就说什么,属于自信过头的存在;而辛毗则有些内向,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碍于大哥辛评,也不会说出来。

  所以,辛毗估计是不会跟郭嘉走的,他大哥的原因是一方面,另外这些天辛毗的孩子也快出生了,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个时间段乱来的。于是,辛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奉孝,你是怎么想的?如今刚刚起步,正是扶摇直上的时候啊!”郭图忍不住说道,郭嘉的祸水东引计谋这次立了功,等到来年,只要袁绍击退公孙瓒,那么郭嘉肯定会大受重用的。

  要说郭嘉前段时间想走,那还好说,但郭嘉这时候突然想走,郭图实在是无法理解。

  郭嘉摇了摇头,他下定决心的事,可不是别人能够轻易改变的,

  “袁绍跟我理念不合,我感觉在他这里会把我给埋没了。而且,我郭嘉平生就爱冒险,喜欢出奇谋,追求风险大,但利益更大的事。喜欢以弱对强的诡道,而不是以强胜弱的王道。但袁绍的势力如今已经走上了正规,今后他不会听我的那些冒险主意,也用不着听我的主意。所以跟着袁绍,我只能像现在这样原地踏步了。”郭嘉解释道,他看得很清楚,就算以后袁绍当了皇帝,郭嘉在袁绍手下,最多也只是个二品官,而不会是一品大员。

  郭图等人也知道郭嘉的性格,他认定的事是劝不回来的,不由摇头感叹起来,

  “哎,本以为我们四兄弟同心同力,肯定能够在袁绍这里干出一番大事来的。只是,哎,人各有志,我也不多劝了。不过奉孝,你现在打算去投靠谁呢?刘表吗?”郭图直接问道。

  这一年中,整个大汉王朝,称得上是大事的。第一件,就是袁绍计取冀州,成为一州之牧;而第二件,则是刘表战胜孙坚,彻底拥有荆州,此役中,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也战死了。

  

第183章 月英解题

  

首节上一节85/2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