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第101节

  像郭嘉这种对自己女人毫无防范的家伙,简直就好像闭着眼睛在山崖上走路,却不知道两边早已是万丈深渊了。

  当然,在曹操还没死,在曹丕还没当皇帝,在曹溪还没有成为所谓的清河公主之前,她应该还不敢做出那么夸张的事情来。郭嘉就算迎娶了曹溪,暂时也还是安全的,他的脑袋暂时还能安稳的寄放在他的脖子上。。。。。。

  ......

  “哈哈哈哈!”这时候曹操终于抱着一个婴儿走了出来,婴儿不停的张嘴大哭着,声音嘹亮,应该非常的健康,“你们来看看,这小子像不像我!”

  曹操笑着,还故意把婴儿的小鸡鸡的露出来,好像不让人亲眼看看,就不知道这是儿子一样。众人凑近了一看,卞夫人这一胎确实生得不错。

  郭嘉点头评价道,

  “看这眉清目秀的样子,未来必然是个大帅哥啊。我说,这真不是女儿吗?”

  “滚开!”曹操笑骂一声,今日正值他大胜归来,这个儿子恰好降世,而且还生的这么好,曹操自然是高兴不已。古人可是很信这些东西的,之前曹操说郭嘉是福将或许有些客套,但如今曹操的这个儿子,真称得上是应运而生的福子了!

  “不知道小公子叫什么名字?”荀彧在旁边开口问道。

  “刚刚已经想好了,就叫曹植!”曹操直接回道。

  郭嘉在旁边瘪了瘪嘴,哎,干嘛不让他来帮忙取呢。开玩笑,你以为杀伐果断的曹操会是辛毗那样拿不定主意的人啊。况且这种事,除了特殊情况,或者一些没有学问的人,通常哪里会让其他人代劳的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23章 再次出征

  

  曹植的出生,为整个东郡都添了一丝喜庆。在如今这个时期,曹操家里还是比较和谐的,远远没有任何争权夺利的存在,就跟普通家庭一样。

  也就是这时候出生的孩子,在相对淳朴的家庭环境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远远不像后期那些那样的冷漠。就好像清河公主管教小曹丕一样,这何尝又不是侧面证明了曹操如今家中关系的和谐?

  不过曹植出生才没几天,满月酒都还没来得急准备,陈宫就回来了!

  而与陈宫一同回来的自然还有兖州治中万潜与济北相鲍信,这个消息曹操早就提前得到了,所以根本就没有一点惊讶,在刚刚带兵凯旋回到东郡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在准备着下一次的出击。

  曹操本不是拖沓的人,在万潜和鲍信提出请曹操出任兖州刺史之时,曹操只是稍微客气一下,当场就答应了下来。如今青州黄巾还在兖州境内肆掠,哪怕耽搁一刻,都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众人只是休息一夜,就在第二天,曹操就再次领兵出击。

  万潜和鲍信也是刚刚到东郡,连屁股都没有坐热,连忙又跟着曹操一同返回,毕竟遭青州黄巾军攻打的,可是他们的大本营啊,他们可以说比曹操更加心急。不过看到曹操能够当仁不让的立马出兵,万潜等人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虽然此事要是成了,对曹操是非常有利。但曹操也不排除会跟当初刘岱一样,不仅落败。甚至还送命啊。任谁都知道,青州黄巾军是个难啃的骨头。这一次,万潜他们都感觉应该是找对人了。

  另外,不用说,这一次跟着曹操一同出击的军师,显然还是荀彧。对此,郭嘉只能在后面干巴巴的看着。这不科学啊!不行,不能再让曹操这样“执迷不悟”下去了。

  或许荀彧确实是个变态。咳咳,确实是个全才。不仅是战术家,战略家,还同样是个厉害的管理人才。但他郭嘉可不是这样的全才啊!这一点,郭嘉很有自知之明,想想当初在洛阳的时候,玩闹一般的演绎法;再想想之前边让亲戚的那件事。郭嘉也完全是弄巧成拙,搞了个大乌龙,只不过他最后将错就错,弥补了回来而已。

  别人不知道,以为郭嘉很厉害,但郭嘉自己可非常清楚。事情的进展压根就不是他一开始预料的那样,郭嘉是完完全全的失算了。

  所以,郭嘉很清楚,他自己没有那种维持稳定的管理能力,他有的只是奇思妙想。还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粗浅了解。

  如果用游戏里的说法来看。那郭嘉就是标准的智力高而政治不高。相比较之下,诸葛亮还有荀彧这样的人才,是智力高,政治同样高的。那么,把这两个人,随便放到哪个位置上,他们都能做得很好。可把郭嘉这个明显“偏科”的人才放在政治上,那绝对是浪费啊!

  郭嘉不仅担心这样自己可能会难以出头,郭嘉更担心的是,曹操会因此而无法成事!郭嘉当初为什么把荀彧拉到曹操这边来?那是因为郭嘉非常清楚,曹操需要荀彧!可曹操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点包括曹操自己也很清楚,他需要的是帮忙坐镇管理大本营的人才!

  所以郭嘉才要找机会把曹操点醒,让一切恢复“正轨”,让曹操真正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

  ......

  另一边,陈宫立大功回来之后,并没有任何自高自大,得意洋洋的行为,而是认真严肃的找上了戏志才,说的自然是边让亲戚的那件事。

  陈宫很清楚,虽然他是帮曹操做成了大事,但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能够得意的时候。他陈宫确实是立了功,但难道荀彧和郭嘉就没有立功了?!反倒是戏志才,居然就那么不知轻重的把本地士族给得罪了。看看郭嘉呢,人家却是借着戏志才的这件事情为跳板,赢得了全国士族的支持!

  就像郭嘉当初想的那样,要是陈宫没有去兖州游说,要是他老老实实的呆在东郡的话,那么不用郭嘉亲自找上门去请,陈宫自己都会主动出面阻止戏志才的行为的。这不是陈宫跟边让关系好不好的问题,是陈宫认为曹操想要成事,就必然离不开本土士族的帮助!

  边让这些名门士族,本来应该是刻意讨好的存在,如今怎么可以反过去得罪那些人呢?!

  “志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本来只是一件很小的事,结果被你弄成什么样了?我说这里面是不是郭嘉有在背后搞鬼?”陈宫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和线索,但还是下意识的会这样想,毕竟这案子一开始明明已经定了下来,是戏志才重新审理的时候把人打死的。这无论从哪里来看,都很有问题吧,戏志才为什么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唯一能让人觉得可能的,就是当时很多人一开始都下意识以为的那样,戏志才之所以会重新审理那件案子,是对边让示好,是帮边让亲戚翻案的!可结果呢?戏志才居然是来加罪的,别人有惹到他吗?!

  至于为什么陈宫会怀疑到郭嘉身上,郭嘉有在这件案子中获利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应出来,郭嘉爱搞阴谋诡计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我的事不用你来关心!咳咳,况且我什么时候有说过是跟你一边的吗?!”戏志才冷淡的回道。

  陈宫一阵气恼,当然更多的还是无奈,因为陈宫很清楚,这并不是戏志才故意在针对他,而是戏志才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讨厌的性格,就像郭嘉说的那样,戏志才真的是一个朋友都没有啊。不过陈宫还是忍住气,语重心长的对戏志才说道,

  “志才,我们是不是一边的不重要,关键那个郭嘉和荀彧却是一边的啊。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不团结起来的话,照这样下去,你我都不会有什么好未来的。”

  “我知道我自己该做什么,你如果想要配合我,我没意见,但你要是想阻止我的话,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咳咳!”戏志才直接打断道。

  陈宫本就不是什么性格很好的人,这时候终于忍无可忍,破口大骂道,

  “竖子不可与谋!”

  骂完后气冲冲的转身离去。

  戏志才也是对着陈宫的背影,不屑的撇了撇嘴,

  “夏虫不可语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网网

  

第224章 谋青州黄巾

  

  戏志才虽然清楚,陈宫并不是那种以权谋私的人,之所以陈宫权势欲望会这么重,那是因为陈宫的掌控欲望很重,简单来说,陈宫就是那种非常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但陈宫的自我价值又不是那种治理型的,要不当初也不会只是一个小县官了。陈宫就好像一个纵横家一样,这样的人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吗?后来陈宫会跟吕布走到一起,从性格上来讲,也并不太让人意外,因为他们就是同一类人!

  吕布以武力争天下,陈宫以谋略计天下,两人都是极端的在“享受”这个乱世啊!

  但陈宫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小道,显然没被戏志才看进眼里。世界上哪个人又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了?比如董卓,何尝又不是在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了?!只是陈宫的价值观还稍微正常点,没有去做坏事罢了。

  在戏志才眼里,这种自私的想法,跟为了实现普世价值的他相比,显然不止低了一个境界。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跟戏志才走的是一条道路。而唯一能够理解戏志才的郭嘉,却还是背道而驰,走了个截然相反的道路!

  “咳咳,青州黄巾,或许会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呢!”戏志才一边捂着嘴咳嗽,一边坐回位置上,提着笔开始写起了东西来。

  ......

  没有人知道,在这同一时间。戏志才和郭嘉这两个死对头,却是在想同一个问题。

  “青州黄巾。曹操起步的关键啊!”郭嘉喃喃自语起来。

  收编,那是肯定要收编的。如果不把青州黄巾收编了,如果曹操没有青州军,想要单纯从兖州就地募兵的话,军事实力的增长肯定会缓慢很多。

  可从前,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郭嘉都是事不关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曹操说收编,那就收编了,事情真的那么容易吗?就算曹操能把青州黄巾军击败,就算青州黄巾军缺粮少食无法维持生计。

  但黄巾军之所以为黄巾军,一开始就是这样形成的啊!青州黄巾军这么些年都过来了,吃的败仗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不见有谁把他们收编。他们有投降于谁呢?

  就因为黄巾军是造反的贼寇,所以只能灭杀,而不能招降?开什么玩笑!大家都是大汉的子民,黄巾军几乎全部都是一些无法维持生计,吃不饱饭的穷苦劳动人民。对付外敌的时候也没见这么狠,对付自己人反而不给人活路了?

  如果在以前。那当然另说,不过现在乱世已至,兵力可是称霸天下至关重要的一点,就算地盘小一点,只要兵多。那很容易就能扩张出去的。如今青州黄巾军,不也像蝗虫一样。压根没地盘,打到哪里是哪里的吗!

  青州黄巾军,号称有三十万军队,抛开杂兵不提,拥有正常战斗力的青壮估计至少也能有十万人。要是能把这么多人全部收编了,无论是谁,估计都能立马跻身一流诸侯的行列当中!那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招降青州黄巾军呢?包括去年的时候,正值冬季,粮食更是短缺,可公孙瓒等人为什么都只是把青州黄巾军击溃,而没有趁机招降呢?无论怎么看,那时候公孙瓒招降的成功率也绝对要比如今曹操招降青州黄巾军要大上很多吧。

  而且,其他黄巾军又不是没有出现过被人招降的情况,那为什么青州黄巾军就“无人问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谁都想招降青州黄巾军,不过就是养不起而已。这就好像在现代的时候,很多人都买得起好车,但就是养不起而已。青州黄巾军,人多势众到了过于庞大的地步,三十万军队只有十万战斗力,如果只是平白养这么二十万人那也就罢了。可实际上呢,在这三十万军队背后,还有上百万的老弱妇孺!这些可都是那三十万黄巾军的家人们,如果不能维持他们所有人的生计的话,青州黄巾军是不可能投降于任何人的!

  所以任何诸侯,对这么一支青州黄巾军,想啃又啃不动,都是很头疼。只能选择击溃和驱赶,赶到其他人的地方去,只要不在自己的底盘上撒野,那就了事。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曹操为什么能够养得起这突然多出来的一百多万人?那是因为曹操屯田了。然后历史上还说,因为多年动乱的原因,到处都是闲置的荒地,曹操从青州黄巾军中抽了一批精锐出来,是为青州军。剩下的所有人,都给他们安排耕地,让他们种田为生,官方还帮忙派发耕牛和工具,如此一来,不仅养活了这些流民,多出来的部分还能供养军队,曹军一下子就不缺粮了。。。。。。

  这时候,郭嘉直想大骂一声,说的真tm简单!开荒屯田能养活这么多人吗?所谓的黄巾贼本就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如果真有那么简单的话,他们还会吃不饱饭?他们还会起义?他们还会每年都出来到处抢粮抢钱?而且不是空了那么多地吗?他们怎么不随便找些地方来耕种,光是兖州这么一块地方就足以养活全部一百多万人了,那整个中原空的地难道还不行?难道黄巾军就缺了那几头耕牛,缺了那几个工具?难道其他诸侯就想不到这么明显的办法了?

  就算一开始没有想到,看到曹操实行屯田制了,为什么其他诸侯不跟着学习呢?而且准确的来说,屯田制也并不是曹操发明的啊!

  曹操给这些收编过来的黄巾军土地,给他们派发耕牛和工具,而与此同时,曹操又不是不要回报的!这些人不仅要上税,而且这税还超过了一半,成熟后要上缴足足六成的粮食给曹操!

  可就算是这样,就算自己只剩下四成粮食,这些黄巾军都足以养活自己了。不觉得奇怪,不觉得有哪里不对吗?莫不是曹操这里土地肥沃,而且种的还能是杂交水稻,产量要比青州那边高上个很多?

  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如今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面临这些问题,郭嘉又正好在内政的职位上,他才发现了事情的关键之所在!

  没错,因为战乱的原因,如今各地确实都空了不少地,但那些土地是无主的吗?别看现在没有人管,一旦你在这里安安生生的种起田来,那很快就会有人“从石头里蹦出来”把地契拿到你面前,说自己是“土地公”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高考啊,有高考读者吗?加油吧

  

第225章 土地的根本矛盾

  

  土地是国家的?没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过土地实际上掌握在谁手中呢?自然是掌握在那些本地世家大族手中了!这群人,通俗点的说法,那就是地主。要不然怎么能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安安心心的静下来读书呢。所以在这个时代,读书什么的通常都是有钱人才读的起的啊,话说郭嘉本身显然也是属于地主阶级的一员,虽然家道中落,但也从来没有面临过什么吃不饱饭的生计问题。就算戏志才那所谓的寒士,其实也是小地主。

  这段时间,郭嘉利用职位之便,好好的研究了一下当今世上的税收问题。农民种田那不叫上税,因为他们本就是给世家大族打工的,而地方政府则是从这些世家大族手中抽税。

  普遍来看,最终会是二四四分成,种地的农民只拿两成,世家大族和地方政府各拿四成。不过因为常年战乱的原因,有些地方政府还会拿得多一点。由于地方政府是从世家大族手中抽取的粮食,所以有些无良的世家大族就会把这一部分转移到底层农民身上。导致一些农民甚至只能拿一成,正常情况下都饿一顿饱一顿了,要是再遇到什么干旱、洪水、蝗灾,那肯定是民不聊生!被逼成黄巾军那都不错了,总比易子相食要好吧。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相对算是例外的地方。像刘表管辖的荆州,税收就稍微温柔一些。另外还有陶谦的徐州,因为富庶的原因。就算税收的比例稍微小一点,整体收到的粮食也比其他地方多很多。其他自然也少不了天府之国益州。益州不像中原这边,那里几乎少有什么战乱。加上现在的这些诸侯,一个个都不会把钱交给朝廷了,所以这些地方,无论上下,都过的比较舒坦。

  反观献帝所在的长安,那边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之地,如今各地又不上供了。搞得人们生活惨淡,就连皇帝都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了。

  所以现在问题应该很明显了吧,曹操屯田所谓的四六分,压根就是把世家大族排除在外面了!用当今世上普遍的眼光来看,曹操是联合农民抢了士族的饭碗,把本该属于士族的那四成收入,一分为二。各自拿了两成平分了!

  底层农民高高兴兴的拿到了四成,再也不愁生计,不怕饿死了;曹操也高高兴兴的拿了六成,可以说比其他任何诸侯都拿的多,再也不愁养军了。结果却苦了那些士族啊,曹操居然一成都不给他们留。

  大概曹操也很清楚。如果给士族留个一两成,他们同样会满腹怨言,而且实际上也不好操作,你能保证这些士族不会去抢农民的粮食?所以曹操还不如干脆点,直接把地给收了。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当然,曹操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绝。他只不过把“有主”的空地编制成“无主”的空地而已。那些还有人在耕作中的土地,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看起来曹操好像并没有影响到士族们的收入,因为他只是安置利用了外来人口而已。

  可实际上呢?那些土地明明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固定资产,只不过是暂时没有租出去而已,你曹操居然就这样给没收了?!而且不单单是这些被直接影响到的士族,那些没有土地被曹操没收的士族,他们原本手下的农民也完全可能受到诱惑,跑到曹操那边去帮曹操种地。

  曹操这种不道德的“恶性竞争”,肯定是要把整个兖州甚至还有附近的世家大族都给影响到啊!简单的说,曹操这个外来人,瞬间变成了兖州最大的地主,不仅土地是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而且还不用上税!

  想到这里,郭嘉终于有些明白过来,为什么历史上陈宫一倒戈,整个兖州除了曹操的嫡系,几乎全部都反了曹操。是曹操的掌控力不够,暗地里被陈宫偷偷夺权了?还是曹操治理得不好,失了民心,导致全部都要反他?

  显然都不是!曹操要是没有那个掌控力,要是没有那个治理能力,可能会成就霸业吗?!曹操是直接影响到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才使得“众叛亲离”啊。

  不知道为什么,刚刚一理清头绪,郭嘉脑海中居然浮现出了戏志才那张苍白的笑脸。那个家伙,这一次估计要兴奋了吧!就是不知道戏志才会不会有那种跳跃性思维,能够去详细思考招降青州黄巾军这个被世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能。

  不过就算戏志才没有想到那方面,这种事郭嘉也是会主动提出来的。所以,那张笑脸,挥之不去了呀!

  ......

  这一日,是曹植的满月酒,虽然曹操不在,但时间可不会因此而改变。满月了,那就是满月了,曹府也还是要请客喝酒的。

  当然,在郭嘉眼里,说穿了就是闲得蛋疼。想想现代,不仅有东方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西方节日,不就是找个理由大家玩一玩,聚一聚吗!就好像对那些年轻男女来讲,每个节日都是情人节一样。

  曹操和卞夫人两边的一些亲戚朋友,还有郭嘉等一些留守大臣,自然都是有被邀请的。主事的人,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不过,虽说是有被邀请,但毕竟曹操这次没在,那么曹植的满月酒完全就是曹氏家族的内部宴会了。因此,像陈宫等人,都是以政事繁忙作为推脱,派人送了份礼来,以示祝贺。唯独只有郭嘉,毫不顾忌的就跑来了。不是习惯性的蹭饭,而是郭嘉真的闲得蛋疼,当然,更关键的大概是八卦味十足吧。

  这可是那个才高八斗的曹植的满月酒啊!这种场合,郭嘉可能缺席吗?而且这里面还有曹丕、曹昂等人呢!况且,郭嘉也不完全是外人吧,他现在怎么也是半个曹家人了吧,他未婚妻都在这里呢,参加曹氏家族内部宴会,合情合理!

  “呀,这不是郭大人吗?!您怎么亲自来。。。。。。咳咳,郭大人到~~”曹府门卫显然没有想到郭嘉居然脸皮那么厚,真的跑来了。差点就说漏嘴说成‘不就是送个礼吗,怎么劳烦您亲自跑一趟’。

  郭嘉一脸正经的点了点头,开口问道,

  “陈宫和戏志才他们到了没有?”

  “额,那个郭大人,您先进去坐一会儿,我想其他几位大人应该也很快就会到的。”门卫一脸纠结的说道,他总不能直接当面对郭嘉说其他人都不会来了,那不是扫郭嘉的面子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26章 和曹昂

  

  “嗯,戏志才他们让我来参加放鸽子比赛,寓意小公子能够展翅高飞,当然,无论飞得多么高,也永远不会忘了家的。我觉得这种活动很好嘛,没想到他们叫我来,自己却反而迟到了,哎,人心不古啊!”郭嘉感叹一声,摇了摇头,走了进去,不过这里估计没有人能够理解郭嘉的冷笑话。

  只是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放鸽子这个词,但门卫显然是想到了同样的意思,哎,这个郭大人实在是太年轻,太天真了点啊,被人耍了还完全不知情。今天戏志才他们人都不会到这里来,更别说还有什么活动了,估计这时候不知道呆在哪里正在看着郭嘉的笑话吧。

  不得不佩服郭嘉的恶趣味,他居然又为自己出现在这里找了个“合理”的解释出来,连陈宫和戏志才这两个他的对头人物都能利用起来,果然,人至贱,则无敌!

首节上一节101/2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