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732节

完颜宗弼也忍不住点点头,相比较大金江山社稷,这种奢侈的生活现在还真的不能享受,久了之后,完颜宗弼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雄心壮志,还能不能冲锋陷阵,和李璟对阵疆场。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普闻之死

“普闻和尚如何是好?”完颜晟又询问道,双目中闪烁着一丝阴冷,虽然金人好奢华之物,很早以前就有了,但完颜晟认为,普闻和尚到来之后,金人追求更多了,甚至他还知道许多金人贵族居然向普闻和尚请了佛像,放在家里日夜跪拜祈祷。

这些家伙难道不知道掌握自己命运的不是佛祖,而是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吗?佛祖若是能睁开双目,赵宋和契丹人也不会灭亡了。

“陛下准备杀了普闻和尚?”完颜宗弼听了面色大变,普闻和尚来到东北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在金人之中,还是享有声望的,若是这个时候杀了普闻和尚,恐怕会让那些老百姓心中不满。他可是知道民间有不少人都是佛门教徒。

“自然是如此,不杀了他,我金人的黄金恐怕都只能是塑造佛像了,如何能整顿军队,朕看这一些的根源就是佛门,就是这个普闻和尚,若不是他,我大金上下还会保持勇武之状,日后岂会担心李璟?”完颜晟眉宇之中多了一些戾气,恶狠狠的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斩杀普闻和尚,然后送到中原,让李璟知道,他的阴谋诡计没有任何用处,朕已经看透了他。”

宁可上错,也不能放过。这就是完颜晟,不管怎么样,他都决定杀了普闻,普闻和尚在民间的声望很高,一旦有了野心,如何了得?只是到底是有声望的人,完颜晟自然是不能动手,完颜宗弼在军中威望很高,正好让他动手,这样可以铲除普闻和尚,还能让完颜宗弼的威望降低一些。

“臣遵旨。”完颜宗弼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应了下来,他征战到现在,一路上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现在再上一个大和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算他威望很高,难道他完颜宗弼会怕了一个和尚吗?

完颜晟见状,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会冒一些风险,但相比较江山社稷,这点风险并不算什么,更不要说承担大部分骂名的将是完颜宗弼。

会宁府外,新建的大慈恩寺,普闻和尚穿着一身金色袈裟,宝相庄严,坐下有数十名弟子,还有一些居士、信众等等,聚集在大雄宝殿之内,听着普闻和尚讲解经文,不时的传来一阵佛音禅唱之声,檀香缓缓升起,笼罩着整个庙宇,使得大殿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阵杂乱的脚步声,普闻和尚睁开双眼望了过去,只见无数金兵闯了进来,为首之人虎背熊腰,面色阴沉,不是当初引领自己来到金国的完颜宗弼又是谁。这个时候的完颜宗弼已经没有当初的和煦,更多的是阴沉和冰冷。普闻和尚化成了一声长叹,他知道自己的劫难来了⊥然之间,他想到李璟写给他的信件,让他赶快回国,可惜的是,自己为弘法所累,一心弘法,岂会回到中原。

“阿弥陀佛,劫难已至,贫僧要西归极乐了。我佛慈悲。”普闻和尚化成了一声长叹,大声说道:“佛法无边,回头是岸。完颜施主,你这是要老僧的性命吗?”

“大师来我金国,鄙国上下无一不高兴,大师弘法,鄙国上下无一不钦佩,可惜的是,大师身在鄙国,心却在大唐,你为大唐传递情报,难道鄙国就不知道大师留恋的吗?”完颜宗弼一脸的惋惜之色,大声说道:“此事关系到大金的江山社稷,某虽然敬重大师,但此事也不得不为之,还请大师孙。”完颜宗弼可不是傻子,在这么多人面前,想要带走普闻和尚,将其斩杀,自己的名声将会在金人内部臭到大街上了,所以一上来,就给普闻和尚带上奸细的罪名,这样就算是金人反驳,也不会阻拦自己。

“阿弥陀佛,完颜施主想要杀贫僧,何故如此,贫僧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弘法而来,何时向大唐传递情报消息了,将军动手吧6僧为弘法而死,日后自然会西登极乐世界的。”普闻和尚一脸的慈悲之色,面色平静,面对杀戮,他毫不畏惧,阳光照耀下,隐隐可见佛光缭绕。

“阿弥陀佛。”下面的僧侣看的分明,纷纷紧随其后,喊了一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下面的居士、信众们也纷纷双手合十,面对完颜宗弼,这些人没有办法反对,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恭送他们的祖师,他们的引导者。

“和尚,听说你们和尚死后会西升极乐,自己也会化成舍利子,不知道可是真的?”完颜宗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却是闪烁着阴沉,他可是知道,并不是每个和尚死后都有舍利子出现,非大德高僧不能有之,在他看来,面前的普闻和尚绝对不会有舍利子出现的,一个敌国的奸细怎么可能成为大德高僧呢!

“阿弥陀佛。”普闻和尚面色祥和,只是静静的回了一句,真正的到了最后关头,他心里面也变的平静下来,唯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弘法大业,恐怕会随之中断。

“师尊,弟子空寂愿意跟随师尊脚步,继续弘法。”这个时候,前面的一个中年僧侣仿佛看出了普闻和尚的遗愿一样,上前说道。

“如此甚好。”普闻和尚将手中的念珠丢了过去,又解下身上的袈裟,站起身来,亲手披在空寂身上,这才对完颜宗弼说道:“不知道施主如何疵老僧。”

完颜宗弼静静的看着普闻和尚完成这一切,才冷笑道:“听闻大师不仅仅为大唐传递消息,还是一个荒淫无道之徒,不知道火化之后,会不会有舍利出现,某很好奇〈人,架起柴堆,本将军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大德高僧。”杀人要杀心,仅仅凭借着一个理由杀人还不行,完颜宗弼决定要将普闻和尚彻底的钉在耻辱柱上,他刚才看的分明,一开始那些信众脸上都有愤怒之色,现在都变成了狐疑,若普闻和尚死后没有舍利子出现,那就说明普闻和尚是一个假和尚,这对于刚刚信佛不久的人,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那个时候,消灭普闻和尚的影响将会变得轻松,而他完颜宗弼也不会受到别人的责骂。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佛学大昌

普闻和尚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淡黄色僧袍,也不让金兵押着,就朝殿外走去,他面色祥和,双目中闪烁解脱和慈悲之色,他赤脚而行,风轻云淡,不见有丝毫的畏惧之色。

大殿之外,完颜宗弼静静的坐在一张椅子上,望着缓缓而来的普闻和尚,见他面色平静,心中也极为佩服,只是最后还是惋惜的曳,在他的面前数丈之外,一个巨大的柴火堆出现在那里,一把梯子搭在上面,普闻和尚看着面前的柴火堆面色平静。

“普闻大师,只要你承认你是大唐的奸细,本将军做主放了大师一条生路,任由大师返回中原,我大金以礼相送,毕竟大金皇帝对大师还是很敬重的。”完颜宗弼嘴角顿时露出一丝笑容,笑呵呵的说道,看上去好像很真诚的样子。

“阿弥陀佛,贫僧乃是方外之人,来到金国也是为了弘法而来,大唐和金国之间的恩怨并非贫僧能管的,贫僧也管不了,贫僧与大唐皇帝也不过数面之缘,若是说贫僧是奸细,贫僧绝对不会承认的,出家人不打诳语,让贫僧如何承认?”普闻和尚抬头望着天空,叹息道:“贫僧感到可惜的是,再也不能钻研佛学,再也不能弘法天下了,阿弥陀佛。”普闻和尚抬脚而上,瞬间就上了柴火堆,盘坐其上,双手合十,面色平静,口中念念有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阵阵佛音从柴火堆上传了过来,声音先是低声吟唱,最后声音越来越来,而柴火堆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些和尚,这些和尚纷纷盘坐在地,口中也是念念有词,跟在普闻和尚身后念诵着心经,不光是这些和尚,就是那些居士也是如此。

完颜宗弼看的分明,嘴角抽动,面色一阵阴沉,双目中闪烁着杀机,挥了挥手,就见几个金兵将手中的火把扔在柴火堆中,柴火堆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众多和尚顿时一阵大悲,唯独柴火堆上的普闻和尚面色祥和,对点燃的火焰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样,仍然念诵着心经。

火焰包裹着普闻和尚,火焰之中的声音逐渐消失,只有一阵阵檀香传来,却不见任何焦臭之气,更是不见任何惨叫声,好像就只有火焰在燃烧,而不是在烧死一个和尚一样。

完颜宗弼已经站起身来,他已经睁大着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切,自己被火烫了一下,都感觉到疼痛,可是眼前的和尚被大火活活的烧死,却不见惨叫之声,更是没有焦臭之气,让他心中生出一阵不安,好像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一样。

“将军。”身边一个汉人官员走了过来,脸上还有一丝悲伤之色,不是蔡松年又是谁。只听他说道:“将军,大火已经燃烧干净了。”

“找找吧们汉人不是说,若是高僧死后火化之后,将会有舍利子吗?去找找看。”完颜宗弼心中还有一丝希望,若烧完之后,什么也没有,只有漆黑的一片或者烧成了粉末,他就能向天下宣布,普闻是一个假和尚,是唐朝的内奸。

蔡松年不敢怠慢,亲自让人将木灰扫干净,自己却在其中搜索,只是刚刚走进两步,顿时面色大变,忍不住拜倒在地,口中喊着阿弥陀佛。

“蔡松年,怎么回事?”完颜宗弼忍不卒哼了一声,大踏步走了上去,却见蔡松年面前闪烁着五彩毫光,各种模样的舍利扑在地上,落在木灰之间,大大小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完颜宗弼顿时面色大变,忍不转呼道:“佛门舍利子!”

“阿弥陀佛!”周围的僧侣再次发出悲戚之声,口中喊着阿弥陀佛,一些信众更是不堪,发出一阵阵痛哭声,一代高僧却被活活的烧死。这些人望着完颜宗弼,脸上都露出不满之色,就算身后不远葱无数金人士兵也毫不担心。

完颜宗弼哪里还敢在这里停留的,想也不想转身就走,他知道自己今天干了一件蠢事,普闻和尚若是普通的和尚也就算了,现在死了居然烧出了舍利子,说明他是有德高僧,这样的高僧居然被自己给烧死了,恐怕朝野上下都会有人说自己的,甚至民间也会流传着自己的名声,自己哪里敢在这里停留的。

只是他不曾想到的时候,自己刚刚出了慈恩寺,就听见街道上议论普闻和尚,都在说普闻和尚慈悲感动佛祖,死后火化出了一百零八颗舍利子,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成为佛陀。

“该死的家伙,我都不知道烧出了多少舍利,这些百姓是如何知道的。”完颜宗弼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精力会这些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慈恩寺从此之后,香火将会变的更加旺盛,更为恐怖的是,日后大金佛学更加兴盛,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学。

是不是信仰佛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佛家寺庙讲究的是奢华,讲究的是金碧辉煌,看看慈恩寺修建的是何等的金碧辉煌,恐怕引起民间争相效仿,完颜晟的计划能不能得到实现,完颜宗弼自己都不知道。

实际上也像完颜宗弼猜测的那样,普闻和尚火化之后,得到一百零八颗舍利子,飞升入极乐世界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会宁府,整个会宁府上下顿时佛家信众增多,佛学逐渐在会宁府兴盛起来,有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兴建佛寺,供养佛陀。

文武百官都会在闲暇的时候进庙烧香拜佛,佛寺之中需要的一切,土地、山林等等,都会赏赐给寺庙,从慈恩寺吹来的奢靡之风瞬间在整个大金国上下刮起,这是出乎李璟意料之外的』想到在中原发源之地受到约束的佛门,在塞外反而受到了重视。

而普闻和尚被烧死的消息传到中原,李璟也感到一阵惊讶,仍然下令为普闻和尚休朝一日,到底是为了大唐做了贡献的人☆璟还是很感激的。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改革科举

官道之上,李璟骑着战马,穿着便服,身边的秦王李定北以及政事堂的几位大学士,高湛领着几个内侍,生的孔武有力的护卫左右。

“北方不能种植水稻吗?”李璟看着一边的稻田,许多百姓都在种植小麦,想到今年的秋收,面色冷峻,说道:“这北方也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吧)学院的人可有什么方法?”

“回陛下的话,农学院的人正在实验,或许很快就有结果了。”张孝纯赶紧说道:“不过,本朝的稻米日后也是从中南半岛来,想来北方种植小麦问题不大。”

“虽然中南半岛适宜种植水稻,但中南那边日后还是要种植能赚钱的东西,朕只是想,在华北这个地方,实验一番,看看能不能种植水稻。”李璟曳,任何殖民地都是靠不住的,而且李璟打算分封,治理天下,中原这样的地方自然是留给子孙后世,谁知道,日后那些殖民地会发生什么事情,些经济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有些时候,还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回头臣写个劝农书,让华北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一片仁慈之心,相信这些人会试种水稻的。”王穆摸着胡须说道。他的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如赵鼎等人,但写一片劝农书还是可以的,相信一定能写的。

“王大人种过庄稼吗?”李璟忽然望着王穆说道。

王穆面色一僵,他是出自诗书世家,一生下来就读书,王家的佃户不少,哪里还轮到他到田里干活,不光是他如此,赵鼎等文人都是如此,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人上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时代,当官才是最好的出路,而读书才能当官,想江老爷子、刘明这样的人,能成为国公,能享受高官厚禄,可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更不要说,读书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大唐,不管穷人或者富人,只要有条件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至于种田更加是不可能的。

“古人强调的是六艺,那个时候,有些读书人都能佩剑,碰到敌人强盗的时候,奋勇向前,将其斩杀,就算是在汉代的时候也是一样,班超投笔从戎,仗着利剑建立功业,可是现在看看,那些读书人,有的人虽然不是手无缚籍力,但让他们仗剑行走天下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李璟扬鞭指着远方,众人望了过去,只见远葱一群读书人,正坐在河岸上,不时的可以听见一阵阵吟诗朗诵的声音传来,而让人感到怪异的是,在一边,一些民正在种植着小麦。

“一个书生意气,逍以在,指点江山,而另一个却是汗流浃背,截然相反啊!”耶律大石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汉家文化名扬天下,正是因为有这些读书人,才有了汉家的闻名,这人本身就是分了三六九等,各司其职,农民干着农民的活,读书人一心读书,陛下,若是让这些种田的农民去读书,让这些读书人去种田,岂不是颠倒了吗?”

王穆也笑道:“陛下,臣认为这些人适合耕种,那些读书人适合读书,若是颠倒过来,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就像曹大人,曹大人以前擅长于经商,所以赚的一个盆满钵满,但若是让曹大人去读书,曹大人未必会有今日的成就。”

李璟却是曳,说道:“朕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这些读书人连如何种庄稼都不知道,如何写出劝农书来?王卿知道这庄稼何时耕种,何时撒种,何时出芽,何时栽秧,何时锄草吗,何时浇水,何时收割?”

首节上一节732/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