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708节

“陛下。”虞允文是带着一肚子疑问离开的,高湛望着虞允文离开的背影,低声说道:“恐怕这位虞大人心中还在想着陛下为什么会允许此事呢?”

“那是他想不到,实际上这种事情,在民间早就有了,大唐的船只到达哪里,哪里的青壮都会被带到大唐来。”李璟不在意的说道。虞允文猜测的不错,李璟的绝对是容易滋生捕奴队,他更加不知道,实际上捕奴队早就存在,无论是李朝、高丽等国,甚至西域一些昆仑奴等等也被捕捉,运到中原来,或是作为修路工人,或者是用来挖矿的,否则的话,大唐也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大唐百姓的劳役也不会如此之轻松,只是因为那些苦力都已经被奴隶干了。

“陛下所言神甚是,大唐百姓能得陛下这样的君主,乃是他们的幸运。”高湛由衷的佩服道。实际上,这些苦力在前朝是被成为劳役,老百姓有义务服劳役,但却没有权力得到报酬,现在李璟征召百姓,是要支然定的费用。

可有些地方气候恶劣,就算是得到了金钱又能如何?最后连性命都丢掉了,丢了性命,这不是金钱能买回来的,但现在用这些劳役就不一样了,朝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顶多就给这些人弄些吃的,甚至这些人连吃都吃不饱,还要干重活,有些人还是生存在暗无天日的矿山之中,能活下来的人很少。这些做苦力的就是从那些商人手中得到的奴隶。

李璟虽然知道民间捕奴队的存在,实际上根本就不在乎。甚至有些皇商也有人参与其中,为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些捕奴队最大的后台不是别人,正是李璟,没有李璟的默许,这些军队谁敢松口。虞允文并不知道这些。

“将这些青壮都给捉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样日后才能维持大唐的稳定,才能保证大唐移民的安全,只有众多的女人,才能吸引更多的男人和士兵前往。”李璟拨弄着一边的云子,说道:“不然的话,有这些青壮留在原地,日后只能会给当地带来不安,我大唐日后将会占据更多的地方,只能先用这种方式削弱敌人。”

高湛听了心中暗惊,没想到大唐皇帝早就有了腹案,原本他以为李璟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节署钱,为老百姓减轻负担,现在才知道,大唐洪武天子在事情实施之前,就已经考虑的很清楚,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以后占据地方,眷的接收当地势力而准备的。

失去青壮的李朝、高丽等,只有一些老弱妇孺,如何能和大唐的军队相斗,到那个时候,只能是大唐同化当地百姓,而当地百姓不能同化大唐,潜意识的,不过数十年,就能将当地彻底的变成大唐的领土。这远比用刀枪杀戮更加简单,更加方便。

虞允文自然是不懂这些,回到办公地点之后,心中还是存有一丝疑虑,他不明白,大唐天子对待百姓是何等的仁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要知道,按照大唐军队的勇猛,恐怕不久之后,就会重新踏足这些地方,无论是高丽也好,或者是李朝也好,这些地方日后都是大唐的,这些地方的子民日后都是大唐的子民,现在就这样,自然是没有事情,但日后呢?

虞允文看着一边的礼单,顿时感觉到礼单一阵刺眼。上面的奇珍异宝好像都化成了一阵阵怒吼声。只是又能如何呢?这是大唐皇帝下达的圣旨,他相信随着这一道圣旨之后,整个大唐遍地都会出现各种捕奴队,海外诸国将会掀起血雨腥风。

让他感到讽刺的是,这些国家还来进贡,难道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大唐皇帝远比前朝赵匡胤更加的霸道,真正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刺囚

运河之上,李朝的船只缓缓而行,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领着使团望着周围的一切,随着船只北行,周围的城池已经是越来越繁华,等到了汴京的时候,两人都被汴京的繁华所震惊,只是入了北方之后,暂时的还有一些慌乱,两人的心却是越来越沉重了,大唐王朝夺取北方没多久,但北方的发展是看得见的,随处可见有人在挖渠,在修建道路。

“那些人不出意外都是我们大越的人。”苏宪诚面色阴沉,在运河岸边有许多修建道路的苦力,这些人身材矮小,脸上厩沟壑,苏宪诚脸上并不好,在汴京的时候,他曾经询问过,这些人口音就是大越的口音,虽然离开了汴京,沿途北上,但苏宪诚却很有把握断定这些人都是大越李朝的人。

李公信默然不语,就算是大越的人又如何,来到中原之后,这些人只能是做苦力,大越的人都是很擅长吃苦的,既然疡了这条道路,那只能是走下去,期盼着修路的事情很快就能结束,然后带着中原的银钱回家。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人并不是自愿来中原的当如何?”苏宪诚低声说道:“这些人都是被中原的商人强行运到中原来做苦力的。他们采熔骗乃是强行掠夺的方式,才来到中原,每天只是吃上几个烧饼,然后就被人当做畜生一样使用,有些人死后,只是随便挖个坑埋起来,连一副棺材板都没有,所谓的赚大钱回家,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还有这样的事情?”李公信震惊了,他在民间的时候曾经听说,有不少大越人,跟随大唐的商人来到中原,这个物华天宝的地方进行淘金,他们都说大唐遍地是黄金,在这里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所以有很多人都会来这里。

实际上,大唐的富饶的确是出自李公信的意料之外,虽然沿途都看见自己的族人受苦,但他认为,只要努力,都能赚到钱,最起码,在这边受累,离开的时候就能赚到大笔的银钱,只是没有想到,这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在大唐,寻找苦力的人,被称为捕奴队。”苏宪诚面色狰狞,繁华大唐下面,到底有多少黑色的身影,那宽广的道路下面,有多少大越百姓的尸骨,这一切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偏偏苏宪诚明知道这一切,他还没有任何办法,自己和自己的好友不是乖乖的来大唐进贡吗?甚至还献上了庆源的地图,祈求大唐能够派出军队,帮助朝帜有识之士击败杜英武。

捕奴队?李公信浑身一阵震动,面色苍白,双目中厩恐惧之色,这三个字是何等的血腥,他好像看见了许多大越子民被这些捕奴队所擒获,然后送到中原来,修路、挖矿做着苦力,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李公信双目中一片赤红,拳头捏的紧紧,恨不得现在就冲到燕京去,找洪武天子弄个明白。

“我还听说,这件事情并不是仅仅在我大越发生,在高丽、扶桑,甚至麻逸一带都有发生,大唐的商人太厉害了,他们的舰队很厉害,在茫茫大海之中,只要不遭遇大风,就能行使到很远的地方,他们的商队拥有护卫,这些护卫骁勇善战,随便一个沿海的地方登岸,然后突袭附近的村庄,抢夺金银财宝乃至青壮,虽然苦了一些,但能得到大量的钱财。”苏宪诚到底是李朝的名臣,在不经意间就将捕奴队的事情查的一清二楚,这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强大的大唐并不可怕,他们会讲究礼仪,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传闻在以前李朝每次来进贡的时候,送来的东西很少,但每次从中原带走的礼品却是进贡物品的数倍乃至十几倍之多,所以一些小国经炒天朝打秋风。

但现在苏宪诚相信,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了,强大的大唐还是一个没有面皮的大唐,若这些人甘愿来大唐,他都不会说什么,现在大唐的商旅居然出现捕奴队这样灭绝人性的东西,那苏宪诚心中就极为愤怒了。

“不满又如何,这个时候,你认为我们若是提出来,大唐会打击这些贩奴之人吗?”李公信低声说道:“这件事情若是没有大唐朝廷中某些大臣的许可,那些捕奴队会完成这件事情吗?这上下不知道要嵌多少人啊,而且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大唐可以支持我们,也能支持杜英武。谁给的越多,大唐就会支持谁。”

“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发作,哼哼,等灭了杜英武,然后再来和大唐算账,我相信这件事情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是我们一家,还有高丽、扶桑等等都是受害者,到时候,我们可以请他一起出手。反抗大唐。”苏宪诚捏紧了拳头。

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背后,不仅仅有大唐的臣子,更是有大唐的皇帝在背后支持着,若是知道这些,恐怕苏宪诚也不会如此天真了。当一件事情涉及到天子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新情了,除非苏宪诚能够解决大唐洪武皇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船只很快就进入了海河河口,这是江海交界的地方,苏宪诚看见许多大型的船只出现,这些船只运送着各种东西,最让苏宪诚愤怒的是,船只上有无数的人类出现,这些人类,身材矮小,脸上丘壑纵横,分明就是李朝土著的模样。

这些人刚刚一下船只,就见数百大汉将这些人巍,这些大汉手执大刀、长矛,威风凛凛,可怜这些土著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一个个壮汉抓住,这些壮汉不管这些人的反抗,将土著送到一个汹屋,虽然隔的比较远,但仍然听见一阵阵惨叫声,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土著遭遇什么样的折磨,他恨不得立刻就冲进去,一看究竟,但看见码头上的壮汉之后,只能是将心思放在心里,火红的眼睛看着码头上的一切。

半响之后,就见一个个土著出现,各个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一个偶然之间,他才发现一个囚犯脸上有一个烙印,顿时知道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了。

刺囚!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还是太天真

李公信面色阴沉,面前的一切繁华在他眼中变的十分刺眼,这些繁华的背后,弄不好就是李朝百姓累累尸骨堆积而成的,在李公信眼中是如此可恶。

“我决定一定要禀报大唐洪武天子,赫赫大唐,威名传播远方,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传扬出去,难道不怕成为万邦的笑话吗?”李公信浑身颤抖,他忍不椎道:“大唐皇帝统治四方,圣光照耀苍穹,没想到,也有大唐皇帝看不见的地方,苏兄,你我用联合四方使者,一起禀告洪武天子,让洪武天子彻查此事,给我们一个交代。”

苏宪诚也点点头,有些惋惜的说道:“大唐是何等厉害,可惜的是,才这么短的时间,治下就出现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恐怕这个大唐帝国也支撑不了多久。”他认为能做到大唐的皇帝,用是英明神武之人,但眼前的一切让他认为,在太平盛世之下,居然有如此黑暗的事情发生,居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动用捕奴队,对大唐周边邻国百姓进行肆无忌惮的捕捉青壮,这若是传扬出去,整个大唐的名声就会臭到大街上了,这些属国各个都会反叛大唐。

只是他哪里知道,李璟原本上就是商人出身,这些人一出世,连毛孔都是冒着鲜血的,整个人都变的十分的贪婪,掠夺青壮不仅仅能给大唐带来免费的劳动力,还能削弱敌人的力量,为以后分封打下基础,这样的好事就算是不能上台面的,李璟私下里也会让人去做的。

很快,苏宪诚闭上了双眼,眼前这一切他是没有办法干预的,索性就闭上了眼睛,反正是看不见了,总不会有什么烦心事了吧!

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苏宪诚发现面前多了一座大城,君是用硕大的青砖建造而成,青砖和青砖之间几乎都看不见缝隙,也不知道是如何建造而成的,相比较升龙城,眼前的这个大城就好像是巨人一样,威严耸立在云端之上,让他看的心惊胆战。

“这就是燕京城?”苏宪诚嘴巴张的老大,忍不庄问道。

“不错,正是我大唐京师燕京城。前方可是越国使者苏大人?”这个时候,不远处的码头上站着一个穿着浅绿色官袍的官员,正笑眯眯的拱手说道:“礼部张哲奉堂官之命,前来迎接苏大人。”

“苏宪诚李公信)见过上官。”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虽然心中十分不满,但这个时候还是正容还了一礼,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大越。在这个时候,就算心中再怎么不舒服,也只能是忍着,更不要说,大越还需要大唐的帮助。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虞大人已经让我等准备好了酒水,请诸位随我前来。”张哲笑吟吟的拱手说道,身边的几个书办和燕京府的衙役们赶紧引导苏宪诚等人上岸。

“这大唐的官员倒是很客气的,没有因为自己身为大唐上差而轻慢我等。”苏宪诚心中一动,忍不纂道:“只是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唐皇帝或许真的不知道贩奴的事情。若是如此,此事或许还真的有转机。”

管中窥豹,在燕京之下,官员都是如此客气,足以看见大唐皇帝是一个极为开明的皇帝,只是大唐太大了,从南到北,他走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王朝,皇帝哪里能照顾到一些边角嘎啦。

“这燕京城还真是宏伟,恐怕要耗费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吧!”李公信、苏宪诚跟随张哲上了一个一辆马车,众人随着人群朝燕京城而去,李公信看着越来越近的城墙,他忍不仔些惊叹的询问道。

“哈哈,不过两年的时间而已。”张哲很得意的说道:“大唐耗费了无数心血,也不知道动用了多少劳力,才兴建了这样的燕京城,我听说,就青壮就动用了二十万人,啧啧,工部耗费了不少力气啊!”

“二十万人?”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忍不谆声惊呼。

“呵呵,陛下一方面鼓励百姓参与兴建燕京城,也从各大邻国招募青壮参加,呵呵,大唐的商旅贡献了不少。朝廷耗费大量的钱财,从四方招募青壮,一起来兴建燕京城。这样可以减少中原百姓的压力,二来也能让兴建燕京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张哲很得意的说道:“当然,燕京城的城墙还没有建成,现在建成的只是南面城墙和北面城墙,东面和西面正在兴建中,我们都在猜测,这燕京城将建成多大,谁也不知道。”

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顿时不高兴了,心中更是一阵愤怒,他们总算是听出来了,大唐上下都在使用异国的青壮,从张哲的语言中可以看的出来,大唐上下根本就不在乎这些青壮来源如何,只需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该死的商人,都是这些该死的商人。”苏宪诚顿时面色阴沉,若是按照张哲这么一说,这里面最可恶的就是大唐的商人,大唐皇帝仁慈,想用钱财来招募邻国青壮来修建城池,夯筑道路,都是这些该死的商人,贪婪无比,为了贪图大唐更多的钱财,硬生生的用掠夺、屠戮、抢劫等手段,从邻国掠夺更多的青壮,来到大唐换取更多的钱财。

“大唐的商旅可是活跃的很啊,下官在大越,也经常看见有无数的商旅出入大越。”苏宪诚忽然笑呵呵的说道。

“大唐能够如此富裕,就是这些商旅的功劳,当年我们的皇帝陛下就是商人出身,所谓无商不富。当年我大唐面对赵宋,实力处在弱势,也只有这些商旅,为大唐带来了充足的钱财,才使得我大唐拥有了无穷无尽的粮草,最精良的器械,最勇猛的将士,最后才能击败赵宋,一统天下。”张哲得意的说道:“看看这些青壮劳力,若是没有商旅,哪里能出现如此雄伟的燕京城?”

苏宪诚右拳在手袖里颤抖,他很想告诉眼前的官员,这些青壮劳力都是那些该死的商人捕捉而来的,根本就不是花钱招募的。可是一想到眼前的官员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黑暗,就算是自己说出来,对方也不会相信的,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决定等见到大唐皇帝之后,才会哭诉这件事情。

太和殿,虞允文行走在其中,看着大殿上布置,不时的对一边的内侍说着什么,明天就是李璟诞辰之日,李璟要在太和殿之中接受文武大臣和属国的使臣朝拜,这是大唐帝国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宴会,作为李璟最信任的大臣,虞允文亲自举办此事。整个礼部都闻这件事情运作起来。

“大人,李朝的使者已经进入馆驿之中。”大殿之外,张哲走了进来,禀报道:“不过,沿途上,李朝的使者关心我们的商旅情况,询问了一些事情。”

首节上一节708/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