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682节

杜兴拍手称呼道:“难怪陛下对夫人赞赏有加,甚至夜不能寐,今日一见,果真是国色天香。恐怕这世上能媲美夫人的并没有多少了。”

“杜将军这句话若是皇后娘娘听见了,恐怕就不大妙了。”李氏嘴角上扬,露出一丝讥讽之色。她暗自警惕,李璟居然到现在都没有来找自己,说明对方心智之坚定让人震惊≡己的姿色她是知道的,可李璟有如此的自律,自己真的能迷惑李璟吗?真的能挑动李璟诸子夺嫡之争吗?李氏这个时候忽然对自己没有了把握,一个十分好色的男人,在这种情况,还能坚持自己不动摇,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自己真的能动翌璟的决心吗?

“夫人可以起驾了。”杜兴不在意的说道⊥算这句话传到兰蔻耳中又能如何,兰蔻生性大度,岂会在乎这句话。

“走吧!”李氏领着绯红等宫女朝远处的一辆马车走去,脑海之中,却是想着如何面对即将见面的李璟。

杜兴望着李氏的背影,面色阴沉,招过身边的暗卫,说道:“派人监视岳家府邸,前段时间居然有人来祭拜岳飞,后来居然没有发现对方的身份,这是一件古怪的事情,不要到时候,这个女人服侍陛下不成,还会害了陛下,告诉高湛,这个女人服侍陛下的时候,一件衣服都不能穿,暗卫时刻守护岳家两个孩子,让她有所忌惮。”

“是。”暗卫听了连连点头,这些暗卫都是为李璟服务的,岂能让人害了李璟,眼见着大唐即将统一天下,暗卫的职能将会有所变化,从对外转向对内,大唐刚刚消灭诸路兵马,有不少的前朝遗老遗少,都会对大唐产生敌对的情绪,在杜兴看来,暗卫的权力不仅不用削弱,还用增加。但是那些文官们却不会这么想,他们时刻想着削弱暗卫的权力,甚至还想着废除暗卫。

这是暗卫绝对不能允许的,实际上,杜兴这个时候已经和内侍、军方联合在一起,用来抵挡文官集团的压力。进献美人也是一种方式。这些都关系到暗卫自己的权力,任何人都不敢怠慢。

“陛下,臣听说陛下准备纳李氏为妃?”马车之中,李甫装作不在意的询问道。

“恩。高湛说李氏不放心朕会厚待岳飞的两个儿子,所以才会有所表示。”李璟面色微红,这句话就算是他自己都不相信,但好歹也是一个理由不是。

李甫听了不经意中的看了李璟一眼,眼前这个皇帝什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好,或者这是一种嗜好吧6杀最强大的敌人,然后抢夺他们的财产,占据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女人☆璟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历朝历代的胜利者都是如此,秦始皇、汉高祖,包括唐太宗等等也都是如此,前朝不远的赵匡胤、赵匡义不都是如此吗?只是这个李氏,李甫总感觉有些不对。高湛、杜兴此举更是有些不妥。

“陛下,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即将安居乐业,朝廷当以治理天下为主,只是,唯有官员灸尽力,才能勤于王事。”李甫斟酌了片刻,方低声说道。

“李卿是想让朕鸟尽弓藏?”李璟笑呵呵的从一边取出一本奏折来,说道:“李卿说的可是这些。”

李甫望了过去,赫然是一本“裁撤暗卫”的折子,面色陡然变的凝重起来,不仅仅是关注到此事,朝中也有人关注此事,只是,皇帝是怎么一个态度最重要的,谁也不想自己身边总是有一双眼睛盯着。

正文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农商

“陛下。 .”李感些不好意思。

“你们的心思朕明白,但有些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你看看这个,这是暗卫传上来的。”李从一边的奏折中又选出一本来,丢了过去。奏折的封面是红色的,和其他白色奏折不一样。

李甫打开看了一眼,顿时面色一变,忍不椎道:“一个小的县令就贪污了银币十万,,这,这?”上面的奏折是暗卫副统领陈龙递上来的,写的是陈留县令刘智贪污银币十万枚,这让李甫心惊胆战,陈留并不是一个大县,就这样的县城,一个县令就贪污这么多。足见这里面的问题。

“看见了吧;个小的县令而已,就是因为要修筑黄河堤坝,接受商人的贿赂就这么多,大的朕都胆战心惊,朕一年的消耗才多少银币。”李指着眼前的奏章说道:“现在天下即将一统,中原承平多年,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朝廷鼓励经商,这些商人都有钱了,想法也就变多了,而朝廷的俸禄只有那么多,有些官员一年的俸禄还不如一些商人的一顿饭,这些官员心中如何甘心,接受受贿也就变的很自然了,李卿认为呢?”

“虽然如此,这也不能成为受贿的理由,这些人读圣贤书,岂能做如此有辱朝廷的事情,臣以为此事应当严查。”李甫想也不想的说道。

“严查严办那是自然,但朕说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李敲了一下桌子说道:“朝廷有御史台,这些监察御史都分了各州,但这些人也没有查到,就是暗卫查到了,李卿不觉得很有趣吗?”

李甫听了顿时不说话了,李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暗卫不能撤,就算是在太平时期,这些暗卫仍然是有作用的,看看这些官员们,没有暗卫的监视,如何能成?只是他总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偏偏说不上来。

“江南大战之后,民生凋敝,想要恢复,又要一段时间了。”李并没有理会李甫心中所想,说道:“江南原本就是一个膏腴之地,这些年江南并没有被完全开发,这是不合理的,这次大战之后,朕恐怕要将力气倾向于江南。”想在历史上,江南就在南宋手中,每年的赋税就达到一亿贯,这是什么概念,只能说明江南有钱,但偏偏后来,历朝历代,全国上下的钱财也不过几千万,只能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陛下还是准备兴商?”李钢询问道。

“不错,江南靠近大海,是海贸的重要窗口。”李想也不想的说道。南宋之所以能得到这么的赋税,不就是靠着大海,发展海洋贸易,才有这么多的钱财,而后来的明朝、清朝,虽然地大物博,但闭关锁国,自给自足,依靠人头税等各种赋税,一年就也就几千万两。

“陛下,世人都认为商人能赚钱,还有人耕种粮食吗?”李甫认真的说道:“这些年,朝廷都会花巨额钱财从外面购买粮食,一方面是因为中原民生尚未恢复,陛下体恤百姓,粮食征收很少,才会从占城、高丽等地购粮,但同样的,还不是因为一些百姓放弃耕种土地,改种桑树,这样一来,粮食减少才会如此,臣听说江南一带适合种植蚕桑,实际上,大军南下,已经不少商人也同样南下,他们鼓励百姓改农为桑。导致农田大量减少,常年下去,朝廷能收上来的粮食就越来越少,这如何是好?”

李听了面色一变,他看了看外面,然后敲了敲窗子,马车顿时停了下来☆率先走了下来,务农不稳,千古如此,后世粮食堆积如山,那是袁老先生的功劳,但是在现在不一样,粮食自给自足都很困难,更不要将农田改成桑田了,粮食进一步减少,对朝廷的稳定就更加困难。

李鼓励商业,忘记了商人逐利,工厂丛生,连种地的百姓都少了,更不要说土地了,朝廷收的粮食少了,一旦灾年到来,李拿什么来赈灾。要不是李甫说这件事情,李恐怕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农商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陛下。”李大牛飞马而来。

“换上便装,领几个人跟朕下去看看。”李面色凝重,摆了摆手,这个时候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进入江淮之间,江淮仍然是中原的产粮大地,同样的,这边因为靠近长江,商业发达,瓷器、盐业、丝织品等等,都从这里流入四面八方,甚至海外诸国,李很想看看这边的情况,是不是像李甫所说的那样。

“绯红,你去看看怎么回事?”后面的一辆马车之中,李氏感觉到大军停止,心中好奇赶紧让绯红去查探一番。

“回夫人的话,陛下准备白龙鱼服,看看民情。”半响之后,才听见绯红熊了过来。

“哦,那就一起下去吧!”李氏想了想说道。

李看见李氏一身白色,并没有说话,美色当前,李心中有事,只是领着几个人朝远处走去,隐隐可见远葱一个小村子,村庄秀美,哪怕是在冬天的时候,秋天的时候,仍然能依稀的让人看到村庄的和谐。

村口活水一方,村口周围有许多的农田,按照道理这个时候已经秋收完毕,但田地里应该还泳草根留在田里面,但李并没有看见这些,而是看见了一颗颗桑树,上面的树叶枯黄,幽已经光透透的,没有任何东西,相信春天的时候,这里面又是碧绿的一片。

李弯下腰,打量着土壤,土壤帜气息比较浓烈,说明土壤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旁边就是水沟,连接村头的活水,这是一块上等的水田,此刻却成了桑田。

“一片好农田啊,可惜了。”李微微叹息道。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若不是因为丝织品在市面上卖的比较好,海外诸国特别喜欢中原的丝织品,导致商人主导,农民改变了这种种植方式,眼下还好一些,长此以往,如何了得?

正文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萌芽

村子很热闹,鸡犬相闻,炊烟袅袅,一片太平盛世,李璟等人走进小村,顿时吸引了不少的童子前来观望,半响之后就见一个老者在几个青壮的搀扶颤巍巍的走了过来。毕竟村子里来了一群陌生的人,自然是引起了百姓的警惕。

“这位大官人从何处来?”老者打量着众人一眼,李璟身穿锦袍,面色英武,气势雄浑,李氏倒是温婉可人,身后的李甫、李大牛等人,要么相貌儒雅,要么孔武有力,看上去倒像是一家人。

“晚辈从建康而来,看见此地阡陌纵横,一片太平景象,故而前来见识一番。”李璟笑呵呵的说道:“没想到乱世之中,居然还有如此模样,倒是让人敬佩。”

“这位官人,若是在前几年,哪里有如此模样,也只有这几年,天子圣明,我们这些老百姓才有安生日子啊!”老者摸着白胡须哈哈大笑道:“您看看现在,家里虽然不能说余粮多少,钱财多少,但最起码日子还能过下去,赋税也不重,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人家,刚才我们来的时候,看见村头不少的田地都重了桑树?那田都是上好的良田,为何改种桑树呢?”李甫微笑道。

“这位先生说的,我们这边一亩田每年的收成才赚多少银钱,若是种上桑树,用来养蚕,用来种蔗,能得到更多。”老者旁边的一个青壮得意洋洋的说道。

蔗实际上就是甘蔗,甘蔗在周朝就已经出现,在宋代的时候,江南就开始大面积的种植,这是制糖的原料,随着商业的发展,江南种植甘蔗的人更多。商人驱利,同样也带动了百姓追求更多的银钱,去年风调雨顺,朝廷的赋税并不高,甚至粮食多是从占城、高丽等地进口。

李璟鼓励商业,国库充盈,才能减免百姓赋税,从外国进口或者抢夺粮食,国内丈量土地,虽然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同样的,产生的后果就是大家维持基本的粮食保障之外,然后大家都去赚钱。国内粮食将会大幅度减少,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不错,种粮食是比不上种这些东西。”李璟点点头,心中却是一阵沉重,在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增加粮食的数量,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大唐粮食缺少的局面。

“哎,以前我们这些人哪里会想到这一点,也只有当今圣上圣明,许多人都愿意去当个商人,能赚到钱,能养家糊口,有了钱就能让自己家的孩子读书,日后就能飞黄腾达,岂不是很好?”老者得意洋洋的说道:“所以说这一切都要感谢皇上圣明啊!”

李璟心中苦涩,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商业的繁荣能让自己快速的发展起来,但同样的,以后商业将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也将在以后继续得到体现,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一时间让李璟有些哭笑不得。

“呵呵,皇帝陛下自然是英明神武。”李氏忽然在一边笑吟吟的说道,虽然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但她看的出来,李璟此刻十分恼火,否则的话,也不会面色凝重。

“老人家,只要生活过的好,一切都好,大唐只是会越来越强大的。”李璟扫了李氏一眼,拍着大腿说道:“如今大唐已经击败了南宋,即将一统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对,对,大唐皇帝英明神武,都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福分啊!”老者连连点头,周边的青壮也都如此,现在虽然不能说是锦衣玉食,但总比以前要好得多。

“老人家,好好保重身体,以后这日子还会越过越好的。”李璟拍着老者苍老的大手说道。

“好,好。”老者浑浊的目光中闪烁着一丝惊讶,虽然李璟身着便装,但他还是能从李璟身上的气势上感觉的出来,眼前的这个大官人身份不一般,但是他绝对没有想过,对面这个人居然是当今天子,自己刚刚口中谈论的人物。

首节上一节682/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