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645节

“末将拜见大将军,末将追击伊卜拉欣百余里,斩其首级而还,特来交令。”延陈看见骑在战马上的高宠,脸上顿时露出欢喜之色,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地上,手上却是拎着一个首级,首级面色狰狞,双目圆睁,一副死不瞑目的模样,不是伊卜拉欣又是谁。

高宠也露出欢喜之色,翻身下下马,亲自将延陈搀扶起来,说道:“我中原有句话说的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可汗深明大义,下次觐见陛下的时候,陛下必定会厚赏可汗的。”总算是斩杀了伊卜拉欣,高宠准备消灭黑汗,到现在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延陈脸上顿时笑开花了,没想到高宠对自己居然是如此和颜悦色,顿时说道:“这都是赖将军虎威,才能取得如此战功。”延陈说着赶紧从身后亲卫手中取过佩剑,双手递给高宠。

高宠笑呵呵的接了过来,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说道:“高某这次奉陛下之命征讨西域,原本是和英国公一起剿灭回鹘的,但既然高某已经击败了毕勒哥,并且将其击杀,这就意味着,回鹘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抵抗的力量了,林国公一人就能消灭回鹘,某若是再去,就会和英国公一起分了功劳,这不是高某的为人,所以才会想着进攻黑汗。”

延陈心中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自己等人在草原上肆虐的时候,大唐居然派遣军队进攻回鹘,根据时间推算,这个时候,大唐军队恐怕已经杀到了高昌,回鹘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挡之力。他也附暗自庆幸,若是跟随伊卜拉欣逃回黑汗,就算是现在逃得性命,下一次,大唐军队两面夹击,黑汗仍然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现在归顺大唐,就等于是大唐的将军,进攻黑汗也是战功,延陈赶紧说道:“黑汗帝国以伊卜拉欣为首,葛逻禄人和康里人在黑汗帝国中有些势力,现在伊卜拉欣被末将所杀,康里人也是群龙无首,有末将做前锋,很快就能平定黑汗。”既然已经出手杀了伊卜拉欣,索性就干脆背叛到底,直接将黑汗帝国都给卖掉,延陈甚至还愿意自己做前锋,好结好高宠,日后在大唐朝廷也能获得好处。

高宠听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用赞许的眼神望着延陈,说道:“我大唐最喜欢的就是忠臣良将,你虽然是葛逻禄人,但只要效忠我大唐,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像现在我大唐将军之中,伯颜将军出身蒙古,萧巍哥将军出身契丹,在政事堂中,耶律大石也是出身契丹,现在这三人都已经被封为国公,至于异族之中,封侯者更多,某希望下一个封国公的人是将军。”

延陈听了心中很高兴,最起码表面上还是很高兴,赶紧拜谢道:“无论结果如何,末将都希望能追随将军的脚步,平定西域。”

“很好,很好。”高宠哈哈大笑,说道:“等收拾了战场,大军立刻启程,直接杀入黑汗帝国,将军为先锋,荡平黑汗。”

“末将一定会夺取八剌沙衮,荡平整个黑汗。”延陈连连点头,他心中却是在盘算着自己荡平八剌沙衮之后所得,黑汗回鹘人居多,但在黑汗帝国中,以前真正的主人却是葛逻禄人,葛逻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一带,黑汗回鹘也是因为一部分高昌回鹘在和西夏人作战的时候,迁移到葛逻禄人的领土上,壮大后,反客为主,成为黑汗帝国的统治者,反而将葛逻禄人和康里人压在下面。

延陈准备借了这次机会,彻底的改变葛逻禄人在黑汗帝国的待遇,这样一来,就算日后大唐的势力已经笼罩整个黑汗帝国,可在黑汗帝国做主的还是葛逻禄人,这一点延陈可是看的分明,这也是他决定归顺大唐的缘故。反正当年葛逻禄人的先祖就是这么干的。甚至在大唐最关键的时候,狠狠的给了大唐一刀,大唐也没有任何办法。延陈认为自己不一定比祖宗差上许多。

高宠却是不管这些,大军收拾了行装之后,就浩浩荡荡的朝黑汗帝国杀了过去,眼下情况如此,黑汗帝国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已经被消灭,剩下的力量根本不能动以己分毫,可以说,黑汗帝国已经为自己敞开了门户,就等着自己去接收了。

他命人派人沿途发生的事情,写成了文书,让人快马送给李,或许,他唯一附有些惋惜的恐怕就是不能参与灭宋战争了。

汴京政事堂,赵鼎等人纷纷云集在一起,脸上都露出一丝欢喜之色,秋收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凭借各地送上来的消息,足以证明,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去年就是因为没有粮草,才会出现朝廷用兵困难的情况,现在有了粮食,就意味着大唐即将发起统一战争。

“建康虽然丢了,但吴最后一下,可是让岳飞出了大亏了。偌大的建康城,连城墙都没有,下一次又如何能抵挡我们的大军呢?”耶律大石也换成了中原的衣服,紫色的官袍穿在身上,倒是显得有几分气势,他笑呵呵的说道:“若是岳飞这个时候还在修建城墙,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南宋的军事势力将会削弱许多。”

“我听说,还有御史言官说吴丧师辱国呢!”赵鼎忽然低声说道。

众人听了顿时面色一变,这句话可不能乱说,众人都将目光望着一边的张孝纯,他为人刚正,几乎可以说是清流的代表,那些御史们若是没有他的许可,恐怕是不会说出这样的事情的。

“诸位看着下官做什么?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官员,可不是下官的官员,下官哪里能管到那么多。”张孝纯苦笑道:“建康丢不丢,实际上早就预料到,吴将军能支撑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下官又岂会让人去参奏他?”

正文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李定北治国

张孝纯的话让众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堂堂的政事堂相公难道还掌控不了御史,大战在即,这样的话传扬出去,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这里是大唐,不是前朝,大唐兼容并蓄,无论是武将也好,或者是文官也好,在朝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今天子乃是圣明之君,仅仅靠着文官就能治理天下,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陛下也是不允许发生的。”赵鼎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

众人顿时不再说话,前朝总结五代十国时期的经验,遏制武将,以文御武,但最后造成了赵宋的懦弱,李璟轻松就解决了赵宋,现在李璟治理天下,也是如此,总结了前朝的经验,认为武将就是武将,文官就是文官,各行其道,相互监督,但实际上,前朝被消灭才数年的时间,有许多文臣们仍然向往以前的岁月。想来这次弹劾就是因为前朝的遗毒。

“御史风闻奏事,本来就是定制,就算是陛下也没有办法更改,这个时候跑过去说这些恐怕有些不妥,日后还有御史上奏吗?堵塞言路,这样的罪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常的起。”张孝纯心中很赞同这些话,但想到御史的作用,微微有些为难道。

赵鼎不经意间眉头皱了一下,张孝纯的话也不是没永理,但这些话让赵鼎心中生出一丝不满,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大唐马上要发起统一战争,每一个武将都是有自己的作用,吴玠还是一名帅才,御史固然能风闻奏事,但也要分什么时候,按照规矩,任何官员遭遇弹劾,就要暂时丢下手帜任何事情,闭门思过,等待事情的处理结果。吴玠能闭门思过吗?

“诸位先生,建康城丢失是在诸位先生的意料之中吗?”这个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众人面色一愣,纷纷站起身来,朝上首行了一礼。无论是赵鼎或者是张孝纯等人,都忘记了,在政事堂中坐镇的还有一个秦王李定北。

这些人忘记也正常,李定北基本上是带着耳朵来的,他年幼,监国也只是一个样子货,一旦李璟出了什么事情,李定北就以监国的身份即位,但现在他仍然是监国,长期以来,也无人将他放在心上,政事堂的几个人处理一下国事,象征性的告诉他一下就行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对方居然说话了,让赵鼎等人顿时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但还是十分恭敬的说道:“殿下,因为粮草的问题,建康守军一直不多,甚至一直用的是轮换制度,调遣各路大军轮番和岳家军作战。吴玠将军能抵挡这么长时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既然诸位相公都知道建康城丢失是意料之帜事情,都认为吴玠将军已经灸尽力了,那为什么还要追究他的责任呢?”李定北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赵鼎等人顿时露出一丝苦涩,他不可能告诉李定北,文官为了压制武将们,所以才会找了一个借口,这将会让李定北对文官的芋变的恶劣,要知道,李定北为监国,就意味着,很大可能性,日后大唐的天子就是李定北。

“回殿下的话,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吴玠将军也是如此,虽然建康城已经丢失,但毕竟战败也是一个事实,既然如此,就需要受到惩罚。当年汉武帝时期,面对匈奴人,汉武帝主动出击,他明知道将军出战匈奴会失败,将军们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仍然去了,最后战败之后,汉武帝仍然处罚了那些将军,以钱赎之,这不是因为将军无能,而是因为向天下有一个交代。”张孝纯出言说道。

“赵先生,吴玠将军这次大战算是失败吗?”李定北点点头,忽然说道:“学生听说吴玠将军灭敌无数,还锻炼了不少军队,将其训练成精兵,就算是撤出了建康,也是留下了一片焦土♀算是失败吗?父皇曾经告诫过学生,地存人失,人地皆失。人存地失,人地皆存。吴玠将军敝大军有生力量,让出一个连城池都没幽建康城,这难道就是这个御史口帜失败?”

赵鼎等人听了之后,顿时脑袋低的更低了,脸上更是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说实话,这些事情这些人还真的没有考虑过,现在听李定北这么一说,还真的永理。

“还有这个御史,虽然风闻奏事是他的本职,但并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就胡乱的认为吴玠将军犯了错误,现在大军还没有出发,仅仅是在南下的准备,自己关闭府门,等待朝廷的疵也就算了,但若是在战时呢?岂不是坏了大事吗?”李定北看着眼前的奏章,露出一丝厌恶之色,嘘纪不知道朝中大臣私下里的勾当,仅仅凭借心帜一点正义处理事情,可偏偏让人无话可说。

“殿下放心,若是在战时,这些人绝对不敢如此的。”王穆赶紧出言说道。压制武将,这是文官集体的心思,众人虽然感觉到御史的言辞有些不妥,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既然武将们办错了事情,需要处罚,哪怕是象征性的也无所谓,这位御史呢?此举又是为了什么?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或者真的想教训一下吴玠将军?难道不应该受到处罚吗?御史言官掌握弹劾大权,是不是可以胡乱使用的?”李定北稚嫩的小脸上涨的通红。在他眼中,吴玠在前面元奋战,可是背后还有人拖后腿,这让他十分不满。

“这?”众人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李定北说的话没永理吗?很永理,可若是按照李定北这么做下去,日后又有哪个言官敢痛快的说话了。要知道,这个时候,受前朝影响,文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史言官更是清流帜主力,是朝中任何奸臣的大杀器。

“殿下说的极是,任何人犯了错误,有应该受到处罚,言官也是如此。”赵鼎想了想,只能苦笑道。

“诸位先生,这只是学生的一点浅见,学生年幼无知,诸位先生若是认为有些不妥,可以不必放在心上。”李定北小脸上顿时露出笑容,站起身来,朝众人行了一礼,吓的众人只能还了一礼,心中却是一阵苦涩,这么大年纪,居然被一个童子给教训一顿。

正文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矛盾

政事堂外,赵鼎等人聚集在一起,相互望了一眼,赵鼎才叹息道:“到底是陛下所重,嘘纪,已经有王者之风了,这是大唐的幸事啊!”

众人也纷纷点头,众人刚才虽然被李定北教训了一顿,但众人都没有放在心上,李定北虽然是皇子,但实际上,也是众人的学生,被自己的学生埋怨了一番,众人也不好说什么,至于那个御史言官更是没有放在心上,言官虽然重要,但哪里有江山社稷重要。牺牲一个小的言官,能让众人看见一个明主出现,也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

“四王爷来了。”张孝纯正待说话,忽然王穆低声说道。众人望了过去,就见远处走来一个小人,粉妆玉琢,不过四五岁的样子,身后更是跟着两个汹侍,不是三皇子李定国又是谁。只是和李定北不一样,李定北早早的就被封为秦王,当做大唐的继承人来培养,其他的皇子,比如皇三子李定边、皇四子李定国、皇五子李董、皇留子李定萧、皇七子李定边等等都没有封王,甚至就算是朱琏所生的孩子虽然改姓,甚至还是皇长子,但是也没有封王,李璟好像忘记了这一切一样。

皇四子李定国乃是柴二娘所出,相貌酷似柴二娘,双目流转,充斥着一丝灵性,这一点和李定北截然不同,李定北虽然年轻,但因为众人的培养,年轻轻轻,多了一丝稳重。

“定国见过各位先生。”李定国也发现众人,小脸上顿时露出兴奋之色,雅小大人的模样,拱了拱手,称呼众人为先生。

“臣等见过四王爷。”赵鼎等人也不敢怠慢,朝李定国行了一礼。

“王兄事情忙完了吗?我想去找皇兄玩耍。”一番之后,李定国很快就恢复了稚子的模样,雄睛望着背后的政事堂。

“四弟,你不柴姨娘哪里呆着,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身后传来李定北清朗的声音,就见李定北身上穿着浅黄色衮袍,面色清秀,唯独一双眸子黑黝黝的,不可见底,让人不可酗。

“王兄。”李定国看见李定北,小脸上顿时绽放出笑容,拉着李定北的袖子,说道:“母妃去母后那里去了,那里不好玩,所以我就来找你了。”

“走吧!”李定北眉头微皱,微微曳,然后朝赵鼎等人拱了拱手,牵着李定国的兄,就朝后.宫而去。兄弟两人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众人面前。

“倒是兄弟情深啊!”赵鼎忍不仔些羡慕,像这种情况,在皇室可是很少见的,皇室没有亲情可言,为了那张椅子,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兄弟也没有兄弟的模样。

“珍惜眼前吧!等两位王爷长大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记得今日的局面。”王穆忽然叹息道。周围的众人瞪了王穆一眼,这个家伙实在是可恶,不过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如此,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模样,大唐帝国越来越强大,皇帝至高无上,偏偏只有一张椅子,谁都想。现在儿时尚且如此,等到年长的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王穆的话也不是没永理的。

“只要有陛下在,皇后和柴娘娘之间的关系比较好,想来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赵鼎忽然笑呵呵的说道:“走吧,走吧!陛下快要回京了,我们也应该准备迎接事宜,等陛下回京之后,恐怕就是大军南下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恐怕又要忙起来了。”

张孝纯等人听了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自己等人能讨论下去的,若是传到柴二娘等人耳中,还以为众人想挑拨离间,赵鼎这个时候转移话题,正是时候。众人也笑呵呵的点点头。

“听说赵宋准备迁都临安,看样子是准备避开襄阳一线了。”耶律大石说道:“这样一来,我们想要行斩首计划,一开始就夺儒阳,或者将赵桓困在襄阳,其他军队从容收拾赵宋的计划就行不通了。”

首节上一节645/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