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370节

“太傅,官家真的愿意将皇位传给太子殿下,这里面莫不是有什么问题吧!”钟中阴森森的说道:“下官怎么听说这里面问题很多啊!”

梁师成面色一愣,紧张的说道:“怎么可能,再说,天子就是天子,和太子截然不同,天子是皇帝,太子是臣,皇帝要臣子去死,臣子不得不死,殿下若是不去垂拱殿,郓王就会去,甚至康王也会去⊥算是有什么危机,最起码也要将占据大义再说。殿下,进一步有可能生,但是退一步绝对是死。”

赵桓面色一变,就是钟中也是面色苍白,作为昔日的太子,若是不能登基称帝,那面对的是什么,只有一个死亡。梁师成说的有道理,虽然前面或许有些问题,但是绝对不会死,但是自己若是不前进一步,那就是必死无疑。梁师成说的不错,自己不去,郓王、康王肯定会去的,甚至其他的王爷也会去的。

“多谢太傅提醒。”赵桓深深的吸了口气,十分恭敬的朝梁师成拱了拱手。

正文卷 第九百八十九章 赵桓心中的苦

垂拱殿内,赵桓面有忐忑不安之色,他跟着梁师成进了大殿,却见大殿内,赵佶正面色祥和,俊脸之上露出一丝笑容,只是这种笑容在赵桓看来,是如此的恶心,是如此的怪异。

“儿臣拜见父皇。”不管怎么样,赵桓还是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

“起来吧!”赵佶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叹了口气,只听他叹息道:“你也是当了十年的太子了,父皇也已经来了,大宋江山需要一个身强力壮的君王才能更好的治理它。”

“父皇龙马精神,现在正是壮年,正是治理江山的最佳时机,想来,大宋在父皇手中肯定能蒸蒸日上,大宋江山万万年。”赵桓听了赶紧说道。谁也不想当亡国之君,若这个时候,大宋江山太平,外无强敌,内无叛乱,赵桓或许很想着迫不及待的接受大宋江山。

赵佶心中一阵苦笑,若是在年轻的时候,自然是没有赵桓什么事情,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办起来也是束手束脚的,而且他也听出赵桓心中的拒绝,只是事情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不是他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归根结底,他才是皇帝,最起码现在还是皇帝。

“父皇老了,江山迟早都是要交到你手上的,这些日子,朕想去江南走一走,趁着腿脚还能走的动,这个时候不走,以后恐怕是没有机会了。正好可以将皇位禅让给你。”赵佶迫不及待的抛出了自己的决定。

“儿臣无能,岂敢僭越大宝,还请父皇收回成命。”赵桓赶紧拜倒在地,连赵佶这个掌控江山二十多年的人物,都不敢说自己能够解决眼前的一切,他赵桓又哪里有这样的本事。

“既然朕已经决定了,那就不用改变了,你回去等着禅位诏书吧!”赵佶忽然心中一叹,说道:“这件事情暂时不要传出去,否则的话,你用知道,你的那些弟弟们都是一些什么人。”

“父皇。”赵桓如同天打五雷轰,双目垂泪,望着赵佶,却见赵佶面色冰冷,顿时知道事情已经不可为,只得拜了下来,在梁师成的搀扶下,出了大殿。

“殿下,既然事情不可为,那就只能是继承大位,然后再想其他的办法了。”梁师成看着左右无人,低声说道:“最起码,生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什么都好。”

“太傅,外有强敌,内有叛乱,如之奈何?”赵桓苦笑道:“李璟的兵马都已经到洛阳了,随时逼近汴京,童贯的兵马能抵挡尊人的进攻吗?”

梁师成听了默然不语,最后想了想说道:“这些蛮夷人要的是钱财,殿下何不派人去金人那里谈一谈,就算是送上一些钱财也是可以的。先过了这一关再说。金人虽然厉害,但是老奴认为金人只是数万大军南下,后继无力,未必能攻下汴京。事情,还大有可为∠奴是一个身残之人,见识短,殿下何不召集公卿大臣们商议此事?”

赵桓闻言,双眼一亮,连连点头,一下子连走路都有精神了,按照梁师成这么一说,事情还真的有可能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当下说道:“我若是能继承大统,护卫大宋安全,都是太傅之功也{日必有厚报。”赵桓这个时候也算是静下心来,总算是从梁师成的言语中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

“不敢,不敢。”梁师成听了脸上顿时露出笑容,他等得就是这句话,皇位更替,皇帝身边的人将会换上一批又一批,但若是能得到新皇的信任,将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像梁师成这样,最起码性命能得到保证。

赵桓离开皇宫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召集身边的亲信大臣和幕僚,他有些兴奋的说道:“官家准备近日内禅皇位于孤,众卿都是孤的左膀右臂,今日召集诸位,主要是想询问一下,孤继位之后,如何面对金人南下,李璟东进的问题,不知道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李纲等人面色一变,这个消息还是让众人吃了已经,这显然是一件大事,谁也不会想到赵佶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内禅,好半响才反应过来,纷纷恭喜赵桓,就差山呼万岁了。众人都是赵桓的亲信,赵桓登基也意味着众人水涨船高了。

“殿下,金人虽然厉害,但是不一定能击败大名府的军队,更不要说,还有一个黄河天险抵挡,金人绝对是过不了黄河天险的。”吴敏摸着胡须得意的说道。

“殿下,就算是过了黄河天险如何,朝廷兵马也不知道多少,我大宋的义士也不知道有多少,殿下登基为帝,只需要一道勤王诏书,天下的有识之士都会来到汴京,保护大宋江山的安危。”李纲更是不在意,说道:“得道多助,朝廷乃是天下的朝廷,天下的汉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岂会害怕数万金人?”

赵桓听了面色一愣,顿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原本是想着让人前往金人大营,商谈和谈的事情,没想到眼前的这两位,居然建议要打,还号令天下人勤王。这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心中的话,一下子说不出来。毕竟是即将登基称帝的人,还没有当皇帝,就说出和谈这样没有气势的话来,赵桓还是有一些羞耻感。

“嗯,不错,我大宋有无数仁人志士,岂会害怕一个小的金人?”赵桓心中一阵憋屈,但是口中还是说的大义凛然,说道:“李纲,马上准备勤王诏书,等金人击败了童贯,立刻传下诏书,令天下人勤王。”

“殿下英明。”李纲等人纷纷点头称是,心中也生出了一丝斗志,最起码,眼前的这个太子还是有点志气的。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实际上,心中却是生出一丝苦闷来,剧本不是这么打开的,和金人开战,难道真的靠这些勤王大军就行了?花点钱,让那些金人退兵,以后相安无事,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他望着李纲等人的神情,只能是将心中的想法收了回去。

或许,还真的能行。

正文卷 第九百九十章 刻薄寡恩

“殿下登上大宝,但是时机不对啊!”钟中等李纲等人离开之后,才慢悠悠的望着赵桓说道:“殿下,您可准备好了?”

“郑卿,赶鸭子上架,不得不为之!”赵桓目光闪烁,冷哼哼的说道:“梁师成说的有道理,我若是不接受,有人会接受,孤的那些弟弟们巴不得能夺仁位,然后将孤斩草除根。所以明知道前方有万丈深渊,孤也不得不前行。”赵桓拳头捏的紧紧,心中有恨,却没有任何办封决此事。

“手中无刀,心中当有刀。”钟中看的分明,忍不住劝说道:“殿下,这个时候不得不忍让啊!大局未定的情况下,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皇位已经定下来了,孤也只能是认了,只是登基之后的事情,却是很麻烦,不知道郑卿可有办法帮助孤?”赵桓看着钟中,他很想知道钟中能在这个时候,给自己帮助。

“一个忍字就行了,就是不知道殿下可愿意?”钟中想了想,说道:“对金人是忍,对李璟也是忍。”

“忍?”赵桓面色阴沉,望着远处的天空,忍不椎道:“郑卿,你可知道朱琏实际上并没有死,而且是李璟那里,你让孤忍下去?”

“不忍不行啊,殿下,想要击败金人,只能是李璟出手,除非能有办法彻底的击败金人。”钟中叹息道。实际上,他的情报来源丝毫不下下赵桓,自然知道朱琏已经去了太原,甚至连带着赵谌也在太原,只是这里面郑家曾经出手,所以有些事情不好对赵桓说出来。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赵桓面色阴沉,向自己的情敌求助,这是需要多大的忍耐,赵桓心中好像是被刀割的一样。

“我们的兵马不能抵挡金人的兵马,也不能抵挡李璟的兵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两者相互厮杀,两败俱伤,从而我们可以从中塞。所以臣以为应该忍。”钟中解释道:“唯独如此,我们才能休养生息,最后解决两个强敌。”

赵桓点了点头,钟中有些意见和自己是相同的,那就是忍,就是求和。只是自己想的显然没有钟中想的那么多,他已经将李璟和金人两败俱伤的事情都算了进去。但是这里面仍然是有一些问题。

“殿下,现在我们手中并没有太多的胜算,只能是采肉样的办法,无论是李璟也好,或者是金人也好,都是野心勃勃,都想着一统中原,所以两人之间必有一战,但是双方都在克制,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间,双方都不会厮杀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两者提前厮杀。”钟中又解释道。

“想要李璟出手,恐怕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他肯定能看出金人的强大,也能看的出来,这里面的危险,否则的话,他大可不必让出幽州。”赵桓曳,迟疑道。

“那就给出李璟难以拒绝的报酬,逼得他不得不出兵。”钟中又说道:“只是就看殿下可愿意了。”

“什么代价?”赵桓曳说道:“李璟富有四海,身边女人众多,他还有什么是不能拒绝的?我们恐怕很难有吸引李璟的地方。”

“整个河北之地。”钟中面色阴沉,说道:“也只有这个报酬让李璟难以拒绝,他若是放弃了河北之地,就等于放弃了河北之地的百姓,任由金人肆虐,河北之地的百姓又怎么可能心向李璟,日后想要夺褥下将会变的极为困难。”

“他若是不放弃河北之地,就意味着和金人相互厮杀,最后必定会两败俱伤。”赵桓点了点头,不得不说,钟中还是老奸巨猾的,一下子就看出了这里面的问题,让李璟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出手。

和李纲的坚决抵抗的想法不一样,赵桓比较倾向钟中的计策,能够不动刀枪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那自然是好事,他没有任何把握,自己能够击败李璟或者是击败金人,若是能花一些钱财就能解决眼前的紧张局势,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现在就算是割让一些土地,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最起码,按照钟中给他描绘的蓝图上,最后李璟和金人是两败俱伤的,大宋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这样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赵桓想到这里,脸上顿时露出兴奋之色,忍不宗大殿上走来走去,说道:“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只是何人可以前往金军大营和李璟那里。”

“秦桧倒是有些口才,曾经去过幽州,殿下可以让秦桧出使金人,宇文虚中曾经见过李璟,传闻李璟对他的态度还不错,殿下可以让宇文虚中去见李璟。”钟中想了想,还是说道:“不过这件事情不能泄露出去,要在暗中进行。”

“这是自然,这件事情若是泄露出去,恐怕李纲这些人心中就有些不痛快了。”赵桓也不是傻子,这样的事情毕竟是有损国体的事情,无论是赵佶也好,还有自己的那些弟兄也好,都在一边看着自己犯错误,这种有损国体的事情,岂能传出去。

钟中听了赵桓在担心赵佶等人会找他的麻烦,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相比较赵佶或者是赵楷等人,钟中更加担心的是那些百姓和读书人,这些人对大宋还是有些感情,一旦传出去,朝廷的声望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可笑的是赵桓不知道轻重,想的居然是赵佶等人的反应,钟中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平静的说道:“这样的事情,殿下不能出面,还是老臣出面的好,若是出现什么意外,也不会嵌到殿下的身上,有损殿下的威名。”

“多谢老大人。”赵桓脸上的喜色更多。他这个时候才想起,这件事情若是传扬出去,将会有损自己的名声,这个时候钟中能够站出来,让他心中更加的高兴,就算是出了事情,也是钟中来承担。

钟中心中暗怒,更是一阵悲凉,刻薄寡恩到如此程度,还一点担当都没有,钟中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疡。只是赵桓登基在即,他想后悔都迟了。

首节上一节370/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