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后,一副近乎完整的真武荡魔图,随着银色星光流转,如同海市蜃楼一般隐隐若现。
“难道真武大帝显灵了?”
“青书这孩子该不会真的得了仙缘吧?”
几人看傻眼了,纷纷望向张三丰,希望他能解惑。
“嗯,传闻张道陵当年得道,有龙虎出现。
难不成青书这孩子真的得到了真武大帝庇佑?”
张三丰也有点懵逼啊。
他创的功法有这么厉害?
他自己怎么不知道。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真正绽放光芒的是,宋青书脑海中的那枚蚕豆模样的星核。
如同中继器一般,与天穹之上的那枚北极星搭上线了。
星光涌入残破星核中,识海亮如银月当空。
这一刻宋青书的意识无比的清晰凝练,所过之处,直接于识海中刻画出了一副真武荡魔图,悬空而立,如同道家所说的元神一般。
尽管瞬间迸散,却已经在他的精神世界刻下了坚实的烙印。
宋青书的悟性也在星光锤炼下,激增了20。
原本一些不太明白的武功关节,一刹那在真武荡魔图的梳理下,尽数融会贯通。
武当基础剑法和基础内功,境界直接大成。
黑暗的识海也仿佛刚通了电的农村夜晚,北斗星化作一道亮银虚影遥挂。
从此,宋青书、残破星核、倚天世界的北极星便形成了完整回路。
等星光散尽,识海平复,睁开眼眸的宋青书,看到的是张三丰的欣赏,武当七侠的羡慕关怀。
“太师父,父亲,几位师叔,你们怎么了?
干嘛这么看着我?”
宋青书都被盯的浑身不自在。
难道他是穿越者的事情,被发现了?
“青书,你没事吧?”
宋远桥作为父亲,第一个担忧的还是自己儿子的安危。
“没事啊,儿子好的很。”
“那你是不是顿悟到什么了?”
莫声谷一脸好奇,他还是第一次见人顿悟呢。
“啊?顿悟?没有啊,我就是想通了武功的一些关窍!”
经过几人叽叽喳喳的询问,宋青书这才松了一口气。
至于星核的事情,那自然是谁都不能告诉了。
“你且把你参悟的东西,展露一番!”
张三丰捋了捋胡须,他倒要看看,这顿悟有多大效果。
”是,太师父!“
宋青书当即在山岩之上,拔剑起舞,八步赶蝉的步法在他脚下,灵巧生动。
武当基础剑法舞动起来,行云流水,不落窠臼。
一套剑法耍完,宋青书长身而立,等待点评。
“嗯,剑法飘逸,多了几分灵气,已经大成了!
气息绵长,内功根基扎实,这一番顿悟,直接将青书这孩子的实力,往二流高手的边缘,狠狠送了一步!”
张三丰的眼睛多亮,一下就看出了宋青书前后的不同。
一朝顿悟,省了这孩子五年苦功。
“回头便让你父亲传下武当九阳功和武当梯云纵吧,再配上你这剑法,江湖也可以闯一闯了!”
“多谢太师父!”
“对了,那观想图青书你能观想刻画几分?”
“徒孙悟性不足,只能观想真武大帝真身,那玄天宝剑和龟蛇神像都无法参悟,让太师父失望了!”
宋青书从真武签令上,知道自己只是中人之资。
却不知道,这个江湖,其实大部分连中人之资都不是。
“哈哈哈哈,你这份悟性,已经在你诸位师叔之上了!
往后多加修行,能守正辟邪!”
“是!”
宋青书很开心,不仅是因为可以学更加高深的功夫,更因为他识海中的星运值,终于满了1。
要想扭转张三丰百岁大宴的闹剧,他的实力需要短时间内增强。
身为武当三代嫡传首徒,他需要的不是武功,而是时间和奇遇。
当天,宋青书就紧追不舍的跟在宋远桥后面,学到了武当九阳功和梯云纵。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宋远桥也不藏私。
而宋青书发现在观想真武荡魔图的时候,他的头脑会变得十分冷静,记忆力和悟性都有不小的加持。
短短三天时间,内功就转修成功。
反正武当基础内功与武当九阳功本就一脉相承,递进十分顺畅。
而梯云纵也在这几天,至少施展自如了,虚空瞬间飞渡20米做不到,但5米还是没问题的。
在星核世界,放了一些金银干粮,甚至还偷偷弄了一副软甲在身。
自觉做好了准备的宋青书,留书一封,就准备开启诸天荡魔之旅。
新人新书,求支持!
第4章 荡魔首站怒晴湘西世界
星核武当上,破旧荡魔殿中。
依旧是那座文案,不过如今那枚签令,却闪烁着星光。
手握签令,念头一动。
1点星运扣除,签令化作一道流光,包裹着宋青书,直奔无尽混沌虚空中。
时空流转,等宋青书再清醒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古城。
“这是哪?”
那签令并不会说话,只是给他留下了一条任务。
荡魔瓶山,积攒功德。
修复星河,可得长生!
而且倚天世界一天,星空世界一年,随时可返回,看来是不会耽误张三丰的百岁寿宴了。
“瓶山?难不成,这是鬼吹灯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谈不上安全,清末民初,正是内忧外患的混乱时代。
各地军阀割据,手上可都是有枪有炮有团伙的。
他一个江湖三流,还真不敢到枪林弹雨中浪。
进城一问,这还真是民国湘阴地界。
正遭遇着百年难逢的大旱。
天灾之下,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好在民国时期最大黑道势力“常胜山”的总把头,盗墓世家第三代盗魁,天下群盗之首,卸岭力士魁首陈玉楼出手了。
下令打开自家粮仓,救济灾民已有月余,可谓活人无数。
这常胜山控制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十几万响马群盗,绿林中有字号者皆听常胜山调遣,且暗中扶持三湘四水若干股军阀势力。
宋青书进城,便看到城门楼子山,一个手握折扇,一身白袍的翩翩公子,看着赈济的灾民,忧心忡忡。
此人,正是卸岭魁首陈玉楼。
瓶山可不是一个人就能荡平的,正好要借助其力。
当即,宋青书就运转梯云纵,拔身而起,直奔城门楼。
“早就听闻常胜山陈总把头义薄云天,仁义无双,今日所见,果真名不虚传啊!”
毫不遮掩的行踪,飘逸如仙的身姿步伐,顿时惊呆了众人。
“高手!”
“总把头小心!”
只见陈玉楼身旁,一个身穿红色长裙的干练姑娘,连忙挡在他的身前。
“红姑不用担心,我看来者没有敌意!”
陈玉楼眼眸中闪烁着精光,仔细打量着飞身立在城墙垛子上的宋青书。
十六七岁的少年,精气神饱满,与那些流民截然不同。
身上月白色的长袍,材质不比他这个卸岭魁首差,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
“感谢这位少侠抬举,不知如何称呼?来自哪座仙山?”
陈玉楼姿态放的很平,拱手行了一礼。
当今绿林之中,不乏奇人异士。
但能一跃两三丈,踏空如御风的手段还真是少见。
“不敢当陈总把头大礼,在下武当宋青书,下山历练,途经宝地!
听闻陈总把头威名,又见这广布仁义之举,特来结交一二!”
花花轿子众人抬,宋青书侧身避过这一礼,以表谦逊。
怀抱长剑,回了一个江湖礼节。
陈玉楼见他本事在身,却如此谦逊,心中已十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