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世无慕容,此人当灭辽灭宋,以两千五百人起家,灭掉当世两大国,建立金朝。
只可惜,既有慕容,王精忠的辉煌,也不过是慕容复这个太阳之下的小小萤火虫罢了。
“成国公,我常听燕龙渊提起你,你果然英武,你为大明立功不小,契丹人的元气,都是打掉的。”慕容复称赞道。
“这都是仰赖陛下神威,若无陛下相助,精忠岂能有今日?精忠对大明,对陛下,唯有忠诚!”王精忠很懂人情世故,“唯有精忠报国,才能报答陛下啊!”
慕容复笑道:“不错,我会给你们安排一个不错的待遇的。我大明对自己的子民,一向是优待的。你们是琅琊王氏的遗民,琅琊王氏是朕之姻亲,你们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说罢,慕容复看向慕容博,说道:“燕龙渊,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苦,不苦!”慕容博兴奋道,“臣为陛下之伟业,情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这就将自己的部众都上交给大明朝廷。”
几人正说着话,那耶律仁先却组织自己的部曲,朝明军这边而来。
却是困兽犹斗,做殊死一搏。
慕容复道:“不意契丹人之中,也有如此勇士!火枪兵,出阵!”
随着慕容复一声令下,命令被军官层层下达,明军红衣的火枪兵,组成线阵,徐徐前进。
他们手里拿着的燧发枪,此时的辽军和女真人都不认识,不知道这是什么。
耶律仁先也有些茫然,但还是下达命令冲锋。
而直到两军相距五十米,慕容复的士兵,才骤然开枪。
砰,砰,砰!
燧发枪的白烟弥漫,弹丸疾驰而出,打在契丹精锐士兵的身上。
这异动,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等白烟散去,耶律仁先的部队,已然减员了五百多人,如此惊人的战损,让契丹士兵一下士气垮了,四散而逃。
就连耶律仁先,也中了枪,倒在地上,躺在血泊之中,双目无神的看着天空,看着那一抹即将消失的残阳,低声道:“这是契丹的落日,这是大辽的黄昏,我们,亡了”
说罢,耶律仁先闭上眼睛,死去了。
而契丹兵乱成一团。
“这是什么武器?”王精忠惊呆了。
“燧发枪。”慕容复道,“等会再和你们谈这个吧,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契丹的军心已经动摇,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不是吗?”
“是的,陛下,臣愿为陛下亡辽国!”王精忠道。
当下,慕容复的龙象铁骑和王精忠的铁浮图一同出击,绞杀四散而逃的契丹士兵。
萧峰无奈,只能挺身掩护,但面对势如潮水的溃兵,面对气势如虹的龙象铁骑和铁浮图,萧峰一人之力,又怎能扭转乾坤呢?
如果萧峰在大明没人的话,萧峰大概率就要殉国。
然而萧峰朝里有人。
“峰儿!”却见萧远山快马赶到,对萧峰喝道,“尔即是辽国南院大王,难道此时还不知道怎么做吗?天下岂有不灭的王朝?当年册封我们契丹人的大唐都没了,当年我们契丹人效仿的突厥也没了,我们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难道可以千秋万代吗?一个国家,气数已尽的时候,最好就体面的退场!”
“峰儿,代表契丹投降吧!洪武大帝他宽宏大量,一定可以既往不咎,也不会杀戮我契丹子民!因为他善!他仁爱!”
萧远山在长春谷之中亲眼看到了慕容复的神威,只觉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未见得是慕容复的对手。
为了儿子,为了契丹人,萧远山必须力劝儿子投降。
萧峰道:“洪武大帝他真能不杀吗?”
“能!”
“那我代表契丹人,投降!”萧峰说。
随后,辽国南院大王萧峰请降,慕容复允。
契丹主力悉数投降,慕容复果然没有杀俘,而是收编,整编。
至此,继宋朝和西夏之后,盘踞在中华大地百年的北朝辽国,也灭亡了。
三国一统,天下归一。
洪武二年,洪武大帝慕容复,一统华夏,威震寰宇!
“辽史也可以修了!”骑在马上,看着跪了一地的契丹兵,慕容复微笑道。
此时此刻,他与一众将领都是意气风发。
萧峰多少有些垂头丧气,带着投降的契丹将领,为慕容复带路,把慕容复带到了上京城下。
不等众人叫开城门,那上京城的城门,就自己洞开了。
却见宰相耶律乙辛押送着皇帝耶律浚,太后萧观音等大辽宗室,跪迎慕容复。
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耶律乙辛开始主动交代,却是他见大势已去,于是连忙劫持了太后和皇帝等人,向慕容复投降。
无视一众辽国旧臣对自己的怒目而视,耶律乙辛恭维慕容复道:“天生我大明洪武皇帝,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气吞寰宇,一统华夏。陛下如日月光耀,大明山河永固,千秋万代,雄立东方!臣愿为大明效犬马之劳!”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愿意带头投降,朕自然会给你出路。”慕容复不喜欢耶律乙辛,却也要用,又看向萧观音母子,“辽国的太后,皇帝,你们投降不投降?”
这萧观音还真是我见犹怜,想到她的身份和才气,慕容复也是心中一动。
耶律乙辛在历史上,就是个大奸臣,是萧观音母子的克星,利用耶律洪基的昏庸,先后害死了萧观音母子。
直到要害皇孙耶律延禧的时候,才让耶律洪基警觉起来,毕竟皇孙一死,耶律洪基就绝后了。
天龙与正史不同,皇太叔造反延迟了,耶律乙辛作妖也延迟了,并且因为大辽风雨飘摇,他也没机会作妖。
不过,他终究是萧观音母子的克星,到了还是把这两人给卖了,虽然没什么意义。
“妾愿意投降!”萧观音五体投地,梨花带雨道,“但求大明天子怜悯我母子,容我们活命.”
随着太后萧观音投降,辽国在各种意义上,彻底灭亡。
此时中华,唯有大明!
慕容复完成了自己的伟业,但是征程仍未结束。
请假一天
休息一天,明天恢复更新。
第292章 万族归汉,确立主体,忠诚!
慕容复自然表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只要辽国皇室好好配合,自己并不会大肆杀戮。
毕竟宋朝宗室他也没杀干净,只是杀了几个有罪的宗室,以儆效尤。
甚至还把赵佶封了个宋王,这可是王爵。
他自己,最多不过是凌辱了一下宋朝的皇后,把宋朝的宗女赏赐给自己的功臣罢了。
这种事人家赵家自己都没说什么,欣然接受。
赵家如此,老刘家自然也不会赶尽杀绝。
只是,慕容复在心中补充:海外地方那么大,该流放还得流放,宋王去澳洲看袋鼠,要不把老刘家,安排到南美雨林里面和美洲狮四目相对?
不过萧观音等人想起了宋朝皇室的待遇,却是松了口气,连忙谢恩。
虽然有传言说洪武大帝慕容复和小周后有亲戚关系,为了给当年的小周后报仇,效仿当年的宋太宗,侮辱了宋朝的小孟后,给这位孟子后人输送了大量的洗面奶。
不过,都已经亡国了,被人家玩弄一下也正常。
好歹不是丢进军队里面当营妓,不是丢进教司坊里面公然接客,就已经蛮人道了。
萧观音甚至都考虑是不是该讨好一下慕容复,把自己另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儿送给慕容复,吹吹枕边风什么的。
她却浑然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大辽的亡国太后,那也是风韵犹存。
慕容复当下带着众人,有说有笑的进入上京城。
明军早有经验,迅速封锁府库,收拢档案资料,招降纳叛。
有耶律乙辛这昔日的辽国实权宰相当带路党,这一切进行的要多顺利就有多顺利。
而明军确实没有杀戮,没有骚扰百姓,这让萧峰也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投降的对了。
慕容复确实仁义,是一个仁爱的君主。
他却不知道,慕容复实际上极度双标。
辽国的地盘是他眼里的华夏核心地带之一,是以后大明统治的基本盘,自然要好好对待,不能妄加杀戮。
大唐当年在河北搞得一塌糊涂,还杀了河北深得民心的窦建德,又长期从河北吸血,导致河北离心离德,为后面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这让慕容复吸取到了教训,那就是对自己统治的任何一个地区,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自己人去对待。
华夏一体,神州一体,这是既定方针。
华夏之外的蛮夷,交趾李朝就是榜样,那是全部残酷杀戮,暴力镇压,绝不留情。
大明对待自己的百姓,要像春风一样温暖,让他们沐浴慕容大帝的太阳光辉。
对待异族的蛮夷,却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而要塑造这个共同体,需要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记忆,相互的通婚融合。
最重要的,是塑造一个外部的敌人。
因此,慕容复建立的,便是以汉人这个主体为国族,与异族蛮夷对立起来的体系。
要强调异族的野蛮,落后,残忍。
要强调华夏的优越性,先进性,文明程度。
如此,才可以千秋万代,无往而不利。
上京的繁华程度,自然是远不及汴梁的。
又经战火,就更添几分萧索。
但这里毕竟是辽国权贵云集之场所,修建的还算是豪奢,皇宫也没有逊色东京多少。
再苦不能苦领导,再穷不能穷皇上。
慕容复来到皇宫之中,坐在辽帝的皇座上,接收辽国契丹,汉人官员的投诚。
辽国大势已去,这些官员自然都是见风使舵之人,马上向慕容大帝表达忠诚。
慕容复却把萧峰和王精忠叫到跟前,这两人才是如今契丹和女真的代表,而要搞定北方,就得搞定契丹和女真,
“上京之战,是很惨烈的,许多英勇的战士都不幸牺牲了,许多妇人,都失去了他们的丈夫,许多孩子,都失去了他们的父亲,这是一场悲剧。”慕容复的发言,是很有高度的,“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大悲剧。”
王精忠一脸木然,他是从刀枪火海里面杀出来的,属于是“闻战则喜”。
他有点像隔壁艾泽拉斯的格罗姆地狱咆哮,认为战争为这个世界带来活力,他终身作战,战争即是他生命全部的意义,是孕育不出什么反战思想的。
除非有惨烈的战败,但那也是大概率反战败,不反战。
萧峰却动容了。
萧峰虽然是天生的战神,但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并不喜欢战争,这也是原著之中他阻止了耶律洪基南下,又自刎的原因。
这接近一年的战争,让萧峰觉得战争是如此残酷,对于百姓是那样的不幸,他内心深处很想终结战争,可惜没有那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