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也没多惊讶,要知道,王语嫣可是练了北冥神功和小无相功。
逍遥派的武功,只要真气不散,就长春不老,体内蕴含无穷的生机。
李秋水生李青萝的时候,就已经五十多岁了,生完李青萝几年后,又生了李乾顺,现在照样活蹦乱跳,一口气上八千楼不喘气。
甚至慕容复怀疑李秋水现在都能生孩子。
为什么说小无相功是神功呢?
因为它善?!
当然不是,是因为它神!
王语嫣如此年轻,武功修为如此之高,生个孩子,对她还真没多少损耗。
尽管如此,慕容复还是一脸怜惜的说:“表妹,辛苦你了。如今天下初定,我即将登基称帝,皇后之位,我专门为你留着。我们之间的感情,也会青史留名,就像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成为一段佳话。”
“能为表哥生孩子,本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王语嫣笑道,“表哥,把孩子给我。”
慕容复轻拿轻放,将孩子递给王语嫣。
王语嫣看着孩子,露出慈爱之色,说道:“表哥,这孩子的脸型像你,眉目像我,长大之后,一定会非常俊逸。”
“那当然,那可是继承了你我优点于一身的孩子。”慕容复笑道,“我会把他培养成才,把帝国交到他手中。”
慕容复说着,轻抚王语嫣的秀发,动容道:“表妹,我之所以能够复国成功,建立伟业,固然有我本身雄才大略以及一个叫姓深的朋友的小小帮助之外,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啊!你对我的付出,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忘记。”
慕容复说的也不是虚言。
后来帮助慕容复的女人很多,比如李清露,比如慕容燕。
但是慕容复的第一桶金,始终是从王语嫣那里得来的,第一桶那个啥,也是灌输给王语嫣,慕容复得以联络那么多关系,王语嫣也是重要的纽带。
而且王语嫣的付出,是全心全意的,为了慕容复,她说是倾尽家产,曼陀山庄都被她掏空了,用来支持慕容复的大业。
这份心意,是难得可贵的。
慕容复不是没有良知之人,表妹如此情深义重,他又怎能不感动?
所以他字字句句,都在保障王语嫣和他们孩子的地位,不让王语嫣昔日的付出白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正是:美人赠我暖心语,温柔恩,我赠美山河锦绣,日月星辰。
“表哥,你能够这样说,我很欢喜。”王语嫣道,“我们的孩子取什么名字呢?表哥你是一家之主,这件事,还得让你来定夺。”
“大明朝就要建立了,我决定为他取一个‘明’字,就叫慕容明。”慕容复道,“明者,日月也。日月是光明,寓意他此生光明。明还是英明,开明,明智。我是开创之祖,他将是盛世明君!”
“好,就叫慕容明。”王语嫣自然知道慕容复的言下之意,这一个“明”字,可不仅仅是什么英明和光明,更是承载大明的江山,是无限的期许与一切美好愿望的寄托,也表明了慕容复的心意,王语嫣自然很开心,“明儿,你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慕容复道:“明儿现在还太小了,等他长大点,我便立他为皇太子。表妹,你可要好好管教他,让他成为一位明君。”
“我一定会做到的。”王语嫣被慕容复确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自是满心欢喜,整个人无限幸福。
稍后,慕容复的一众长辈,都来看望王语嫣母子。
当他们得知这孩子叫慕容明的时候,便清楚这孩子在慕容复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慕容复自己就是明尊的化身,民间称呼他为“大明王”,所建立的国家,必然就是大明。
为嫡长子取名“明”字,这寓意之深,期许之高,寄托之重,都非同小可。
“明儿,这小家伙,就和你小时候一样调皮。”王青青终于抱上孙子,四十六岁的她,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变老了,反而更加青春,活力四射,逗弄着孙儿,很是开心。
便连李青萝这个没心没肺的草包丈母娘也来了。
段正淳变成了段公公,李青萝彻底心灰意冷,便整日闷在曼陀山庄里面做女红,人也消瘦了一圈,憔悴了不少。
不过见到自己女儿如此幸福,李青萝心中隐隐有些嫉妒,但终究是为女儿感到高兴的。
“语嫣,你可比娘命好得多,娘也是万万没想到,你表哥竟然是个好男人,真是不可思议。”李青萝道。
慕容复瞥了李青萝一眼,心想:丈母娘哦,你要不会说话,就别说,要不是你胸大,我早就生气了。
整个苏州城都陷入欢乐之中,《江南日报》《东京日报》《天府日报》三家慕容复所垄断的重要媒体,也发布了慕容复长子慕容明诞生,大明即将在苏州开国的消息。
这一下,四海震动,天下震动。
无数的官员,士绅,武林门派,地方豪强都闻风而动。
甚至包括曲阜的孔家,龙虎山的张家等唯二的两个世家,都急匆匆往苏州赶,急于参加慕容复的开国大典。
衍圣公的爵位被宋朝改为了“奉圣公”,当代奉圣公叫孔若蒙,他带着孔家和山东的士绅,一起为慕容复修表,孔若蒙亲自写下了“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的佳句,以歌颂伟大的圣君慕容复。
世修降表的曲阜孔家,这一次纯粹是慕容复的冬季攻势发动的太快,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大宋就灭亡了,又一眨眼,慕容复已经统一宇内,除了辽国,天下尽归于慕容复。
这个时代,车马慢,消息就是传的慢,要不是慕容复的三大报纸发行量都不错,传递速度很快,这些消息,还要滞后几个月才能被地方尽数知晓。
要是慕容复早早打到曲阜,孔若蒙见慕容复兵强马壮,估计马上就得打开城门,跪迎天兵,送上降表,表示忠诚。
孔子本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是他的子孙,大部分都变成了无脊椎动物,这也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连孔家,张家都来恭贺新朝开国,可见这天下,确实是大局已定,大宋再无反扑的力量。
倒是有一些士绅,还在缅怀大宋朝,但缅怀归缅怀,和新朝作对,他们是万万不敢的,顶多是不在新朝当官罢了。
慕容复心胸却开阔的很,或者说,慕容复根本瞧不起这些士大夫,他们不肯出来当官,慕容复也没有小肚鸡肠到杀他们,只是一笑了之。
他自会建立新的人才库,放一条科学的鲶鱼,督促儒家进步。
儒家若能进步,那自然变得面目全非,适应了新时代。
若不能进步,抱残守缺,那就活该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召集群臣,筹备开国!”安抚王语嫣两天后,慕容复下达命令,“两个月后,便是我的生日,我希望在我生日那天,为大明开国。”
第263章 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慕容复的一干肱股之臣,大多已经汇聚在苏州。
这主要是因为慕容复在江南有明教这个基本盘,根基稳固。
且江南的各大门派,曾经与姑苏慕容或多或少也有联系。
如今慕容复大势已成,他们自然是更加与慕容氏勾搭的火热。
还有无崖子和逍遥派弟子的助力。
因此慕容复在东南的统治力,极度稳固,大量明教弟子都能看住投降官员,又在东南实行了均田,军队多,民心向,自然是一片铁桶江山。
零星的反抗是存在的,不过这就显示出武林至尊的好处。
中原武林对慕容复俯首称臣,慕容复一声令下,他们就主动帮慕容复围剿地方的土匪恶霸,土豪劣绅余孽。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送上这些人的人头,都能记功,功劳可以换武功。
这等于是武林版本的军功爵,大大激发了天下武者的劳动积极性。
慕容复却也不怕他们学会武功后私传,因为以后大明肯定是“真气朋克”的世界,新武功会源源不断的研发出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世界会迎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变革。
天下武者为了进步,就只能不断奋斗。
就像百姓丰衣足食之后,就想要住广厦,住了广厦就想要美娇娘,就想要多子多福。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而欲望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慕容复虽然知道世界资源有限,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比如一阳指落到大小武手里就是饺子喂猪,所以不可能实现什么人人如龙。
不过,他却非常大气的给予了所有人上升通道,要真有能化龙的,慕容复也会给机会。
他为天公,就是要万类霜天竞自由。
最终内卷出来的顶级人才,都会为慕容复所用,帮助慕容复研发更高层次的武学。
天龙是个低武世界,但未尝不能成为中武乃至于高武,这叫我与天地共进步。
慕容复已然是有这样的胸襟,格局。
眼下,慕容复看着自己的众臣,感受到醒掌天下权的滋味。
他手下的人,可谓是派系分明。
势力比较大的,是明教派,尤其是打回福州后,明教的人才库就实现了大爆发。
中低层官员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明教弟子,几乎可以和大宋旧官吏并驾齐驱。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方腊,陈怀云等人。
童姥和李秋水虽然是光明使者,不过这只是慕容复集权的手段,明教真正的代表,还是方腊,陈怀云。
而地位普遍比较高的,就是逍遥派。
主要是逍遥派顶级人才多,即便是旁门的星宿派,那也是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逍遥派的代表是无崖子,苏星河。
还有就是本土派,人少,不过在苏州树大根深,几代人追随姑苏慕容,代表人物是公冶乾,包不同。
小众派系,就是阉党,以司空玄,童贯等人为首,主要就是太监厂卫。
最后,就是投降派了,主要是宋朝的旧官僚。
在东南这边,他们的代表就是苏轼,黄裳等人。
几派人马泾渭分明,互不亲近。
“东坡居士倒也清健,这些年你被前朝贬来贬去,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朝却不搞文字狱,你可以享清福了。”慕容复说着,高度表扬了苏轼的弟弟苏辙,评价道,“你弟弟苏辙,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并且对本朝在北方各路的统战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本朝收回巴蜀的时候,你弟弟还写信去你们眉山老家,发动了不少当地官员,士绅,配合本朝的大一统。他对于大明,是有功的。”
苏轼有些绷不住。
他弟弟苏辙,现在人送外号“叫门宰相”,在文人圈子里面的风评,直追当年五代十国的宰相冯道了。
只是大明大势已成,大宋彻底灰飞烟灭,苏轼才发觉自己经过这些年的宦海沉浮,会做一些实事,会写一些诗词,会烧一手好菜,但真的挽救不了大宋。
“哎,燕王殿下,臣已经老了,臣想隐退,回眉山老家耕田。”苏轼兴致阑珊,表现出隐退之意。
慕容复看着白发苍苍的苏轼,也不为难这位老人家,说道:“你的私生子梁师成也为我立下大功,给我把西军骗到了东京,省了我很大的功夫。你弟弟和你儿子都有功劳,我便准许退隐,并且给你二品的退休待遇。不过退隐之前,我还要你做一件事。”
苏轼一阵无语。
梁师成的事情,他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
他当年把一怀孕的侍妾,拿去和人换马,那侍妾就进入梁家,生下梁师成。
没想到这梁师成居然主动阉割,成为宦官,并且为慕容复打开宫门,还诓骗了西军,现在是慕容复面前的大红人,名满天下,是阉党骨干。
关键是现在梁师成为了自抬身价,逢人便说自己其实是苏轼的儿子,体内有东坡居士的骨血,还动辄背诵苏轼的诗词,张嘴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话,引得周围人一阵笑声,然后溜须拍马。
苏轼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有个“叫门宰相”的弟弟和“开门宦官”的儿子,只觉得自己的人生,黯淡无光,失落道:“不知道燕王殿下有何吩咐?”
“我要开国,东坡居士你是个大学问家,帮我筹办一下登基大典。”慕容复说着,看向黄裳,“黄知州,你也一起吧!你们都是文官,懂这些。不过里面要新加一些内容。”
黄裳已经认命了,新朝对他很不错,而且明尊三藏真的对他有莫大吸引力,尤其是太极拳,他一练就拳不离手了。
“不知燕王殿下要新加什么内容?”黄裳道。
“除了传统的祭祀天地之外,还要祭祀炎黄二祖。黄帝是我慕容氏的直系祖先,也是我华夏的人文始祖,居功至伟。炎帝也有大功德,也要祭祀。我华夏子民,其实就是炎黄子孙。”慕容复定了基调。
如今都开国了,慕容复自然要解释自己的民族问题。
他却要比爱新觉罗家族好解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