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慕容复只想复国 第165节

  这样的教主,岂能不拥护?

  明教众高层一看,便知道,慕容复的教主地位是彻底无法撼动了。

  反抗慕容复的人心,瞬间减弱到极致。

  因为抛开他们的个人成见不谈,慕容复作为教主,实力冠绝当世,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六层,而且他表演的明尊降世,是别人所无法复刻的神迹,并且也纠正了明教的错误,让明教回归到造反的正轨上,还肯给明教弟子发好处。

  这样的教主,何止是合格,简直就是优秀。

  只是

  “圣公,我们明教,怕没那么多现钱啊!”宋宇上前提醒道,“我们的钱都购置装备粮草了,现钱并不多。”

  “无妨!”慕容复故意很大声的说,“明教的钱不够?我慕容复自己出钱就是了!我姑苏慕容,富甲一方,断然不会让兄弟们吃亏!”

  说着,慕容复心想,是时候开启连城诀宝藏了。

  连城诀宝藏虽然是在清朝时候才被武林人士发现,但是宝藏秘藏的时候,是南梁,比大宋可早得多。

  把连城诀宝藏一发掘,造反的时候,就暂时不缺现金流了。

  何况东南那么多地主豪商,慕容教主要伐宋,他们要不支持,那肯定就是赵宋的同党,是要被砍脑袋的。

  慕容复已经是抓住了统治的真谛,知道怎么才能搞到钱,怎么把钱花出去。

  “教主万岁!”

  “慕容教主万岁!”

  听到慕容复不惜自己掏腰包,也要给大家发钱,明教弟子们只觉得今天是真见到了神迹。

  这一刻,明教底层的人心,尽归慕容复。

  哪怕是慕容复杀了厚土旗的掌旗使韩静元,厚土旗的弟子,也瞬间把掌旗使之死抛在脑后。

  毕竟林教主也罢,韩静元也好,一没明尊降世,二没给他们发过钱。

  而在做出了发钱的决策后,慕容复又开始人事任命,说道:“在之前的浩劫之中,本教多位高层不幸牺牲,有的则投靠了敌人,被诛伏法,空出来大量位置。现在,我决定进行新的任命,补充这些位置!”

  “兹委任,巫行云为明教光明左使!”

  “李秋水为明教光明右使!”

  “鸠摩智为明教护教法王之宝象王!”

  “灵秀禅师为明教护教法王之麒麟王!”

  巫行云三人都没什么意见,他们本就是慕容复的人,此事慕容复也提前和他们打过招呼。

  但是灵秀禅师就很错愕了。

  他不是明教的人啊!

  灵秀禅师正要说明这一点,但看着慕容复似笑非笑的表情,无奈接受了这个任命。

  明教的光明使者也好,护教法王也罢,因为这四位绝顶高手的加入,含金量直接飙升,恐怕这是明教有史以来阵容最豪华的法王和使者了。

  “兹委任,公冶乾为明教厚土旗掌旗使,执掌圣火令!”慕容复又任命公冶乾为厚土旗掌旗使,怕他权威不够,还给了他两枚圣火令。

  公冶乾激动万分,连连感谢圣公的大恩。

  做完人事安排,慕容复来到了五行旗的几位掌旗使面前。

  “参见圣公!”

  五位掌旗使现在个个心服口服,不敢有丝毫不满。

  “方腊!”

  “陈怀云!”

  “出列!”

  慕容复道。

  方腊和陈怀云对望一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队列,跪在慕容复面前,齐声道:“不知圣公有何吩咐?”

  “你们二人骨骼惊奇,嫉恶如仇,我很喜欢你们。”慕容复道,“我决定收你们为义子,如何啊?”

  天龙白胡子慕容复,再度出击!

  看到年轻的人才,他总忍不住收为义子。

  这方腊就不用说了,除了运气比较衰之外,确实是一个人才。

  而且他慕容复打算建元洪武,洪武给永乐当爸爸,这是天命。

  而陈怀云,因为母亲阿云的事情,对大宋朝廷恨之入骨,脑袋上是有反骨的。

  这种坚决反宋的年轻人,慕容复自然大大欢迎。

  年龄其实不是什么问题。

  父子名分,其实是按照地位决定的。

  方腊和陈怀云犹豫了一下,只能答应:

  “孩儿参见义父!”

  “很好,很有精神!”慕容复拍了拍方腊和陈怀云的肩膀,“身体很结实嘛,是个武将的好苗子!晚上来我房间一趟!”

  夜晚。

  光明顶经过了一天的混乱,到了夜晚,一切都平静下来。

  林教主的尸体被火化,神奇的是,也不知道林教主是不是有结石,居然烧出了几枚舍利子。

  慕容复这个带资本家,自然要狠狠宣传,已经命人在光明顶建“林教主升天塔”,供奉林教主的舍利子了。

  林教主哪怕死了,都要被慕容复把剩余价值给剥削干净。

  哈桑萨巴赫则被慕容复关押起来,打算日后处置。

  光明左使天山童姥和光明右使李秋水,还有宝象王鸠摩智,都已经在慕容复的支持下,在光明顶主持工作。

  接管各种权力,资产,准备列一份清单,给慕容复。

  此刻,慕容复的房间内。

  方腊和陈怀云一起拜见慕容复。

  “平身吧!”慕容复颇为礼贤下士,用无形真气扶起二人,“我是有些事情,要和你们说。”

  两人齐声道:“义父请讲。”

  “我们明教一直是造反的急先锋,我查阅明教的档案,发现开国之初的时候,著名的王小波和李顺起义,就是咱们明教推动的。不过起义失败后,明教四分五裂了很久,一直不能把力量统一,没有掀起什么风浪。”慕容复道,“第五代石教主痛定思痛,决定与西域明教合流,以来自波斯的圣火来号召天下明教教众,实现明教的大一统。可惜大业未成而半道崩殂,令人遗憾。”

  “到了林教主,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结果阿萨辛教派篡夺波斯明教,利用波斯明教的虎皮在我教内部搞风搞雨,导致我教内斗不休,迟迟不能去做真正的大事业。如今本教主拨乱反正,明教内部一统,是时候造反了!要让明尊的圣火,焚烧这世界的一切罪恶!”

  陈怀云唯恐天下不乱,兴奋的说:“义父,早该这样了!对于大宋,就要灭了它,如此才能拯救苍生!”

  方腊也道:“大宋自开国以来盘剥百姓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也早有造反之心。只要义父你一声令下,我愿为马前卒。”

  慕容复道:“以我现在掌握的力量,灭掉大宋容易,可是灭宋之后,我们该如何建设新朝呢?大宋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不是宋朝皇帝自己能够决定的,皇帝要治理天下,天下之事何其之多,皇帝能够处理几件呢?自然要把权力分封给那些读书识字的人,让他们替自己管理天下。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避免之事。”

  “那些读书识字的人,大都出自地主士绅之家,我们灭了大宋,所能使用的官员,也就是这些人罢了。这些人出身地主士绅,自然要为地主士绅说话,也许一开始,我们还能照顾百姓,可是时间长了,谁能保证他们不欺上瞒下,鱼肉百姓?那我们打了江山,也不过是建立了另一个大宋罢了!”

  这个问题,是方腊和陈怀云从未想过的,两人一时愣在那里。

第193章 明教的政治理想和乾坤大挪移心法!

  慕容复深知,对于不同的人,想要收服他们的心,就要用不同的方法。

  底层的教众,是利益可以收买的,高层没有信仰的教众,是暴力可以胁迫的。

  但对于那些真正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就算暂时服从,但要让他们真正发光发热,还得有要打动他们的东西才行。

  对于明教的那些老登,慕容复不抱什么期待。

  人的年龄一旦过大,固有的三观就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了。

  但是对于明教的年轻人,慕容复还是有期待的。

  年轻人才是一个组织的未来。

  倘若老年人朝气蓬勃,而年轻人死气沉沉,那么一个组织,也就没有了未来。

  年轻人本该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并且热血沸腾,拥有改变世界的决心。

  这也是明教弟子千千万万,慕容复选择了方腊和陈怀云当自己义子的原因。

  因为他们足够年轻,足够热忱,充满改变世界的动力。

  方腊的家里有许多漆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并不缺钱花,他没道理去共情那些饱受压迫的穷人。

  但是他偏偏富有这样的同情心,见到穷人被朝廷压迫,因此义愤,加入明教之中。

  有这样崇高的理想,就不能单靠利益去收买。

  陈怀云出身要差一些,可他母亲阿云是受到宋王朝直接迫害的人,因此他大受触动,充满了对于朝廷的仇恨。

  把他的仇恨加以引导,便可以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

  所以,慕容复抛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发方腊和陈怀云的思考。

  两人从前都想过如何推翻朝廷,可是推翻朝廷后该怎么办,他们却从未想过。

  方腊暗想:倘若推翻大宋后,还照旧用那些官吏,以那些官吏的秉性,也就老实个几年,便会一切如旧。我明教那么多弟兄,成了王侯将相之后,还会念及那些穷苦弟兄吗?

  想到这里,方腊冷汗淋漓,只觉得自己从前想的确实不够深远。

  陈怀云也是一脸若有所思,表情逐渐纠结,很显然,无法从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慕容复却说道:“我读史书,见史书上以前的一之长官,叫州牧,比如三国的刘表,便是荆州牧。所谓牧者,代天子牧民也!牧民的含义,其实就是百姓不是人,是牛羊,天子是这些百姓的主人。官员,就是天子家里的佃户长工或者管家,帮天子放牧。”

  “隋朝时,隋炀帝为了彰显天朝风范,每月发民夫二百万人,修建洛阳城。雄伟的洛阳城,只用了十个月,便修建完成。这期间累死了多少民夫,隋炀帝一概不管。”

  “洛阳修建完成后,隋炀帝令人以丝绸缠树,让天下的艺人都到洛阳,通宵达旦的表演,当时调集的艺人就有一万八千人,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隋炀帝又在沿街的商店之中,设置琳琅满目的货物,彰显天朝物产之丰盈。让外来的胡商使臣可以免费大吃大喝,以让他们震惊于隋朝的富有和繁华。”

  “熟料,胡商却好奇的问,贵国的百姓衣不蔽体,为何不拿树上的丝绸,给他们做衣服穿?”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隋炀帝从未把百姓当人,而是当成了猪狗牛羊一类的牲畜。就像是一户人家,不管累死多少牲畜,杀了多少牛羊,只要招待穷邻居的时候有面子,主人便不会管牲畜的死活。”

  “自秦以来,皇帝者,天下之贼也,都是隋炀帝!无非是有的聪明,知道竭泽而渔的道理,有的不聪明,穷奢极侈,不作细水长流的打算。”

  “我大宋,何尝不是如此?皇帝眼里,辽国皇帝太后是人,因此约为兄弟,约为叔母。而大宋百姓不是人,是牲畜,所以盘剥他们的产出,送给辽人作岁币。江南朝廷所设的各路转运使,冗官冗员,盘剥甚重,百姓苦不堪言。”

  “江南本是富庶之地,可百姓溺婴成风,不就是朝廷压榨太狠的缘故?更是强干弱枝,一国养一城,对外作战频繁却总是战败,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消灭不了。”

  “是以大宋天下,一言以蔽之: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

  “而古今兴亡多少事,都是拿人不当人啊!”

  方腊和陈怀云大感震撼,慕容复这套理论,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圣主明君的存在,把古今的帝王都视之为贼寇。

  这是极为大胆,极为辛辣的看法。

  可是某种程度上,以这个视角来看待兴亡,看待历史,看待当今天下,许多原本难以解释的事情,也都说得通了。

  “古今兴亡多少事,都是拿人不当人!”方腊是读过书的,此时回忆历史,不禁点头道,“义父此言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道尽古今兴亡之事。”

首节上一节165/4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