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74节

  谁知,虞鼎盛恶狠狠道:“都是你惹的事!”

  今日,他算是丢尽了脸面!

  ……

  凤栖别苑内,几人围坐在桌前,虞铃儿双手扶着下颚,盯着面前的男人,像个好奇宝宝般,问个不停。

  “李青玄,你怎么来宫里了,是来找我的嘛?”

  “不是。”李青玄摇摇头,拿出信物玉佩,放在桌子上,“我是受人之托,来朝中搬救兵的。”

  “哦…”虞铃儿低落的应了一声,随后不再言语。

  “对了,小妹,你怎么会来得如此及时?”

  “听我的侍女说你被欺负了呗,还有李青玄!”虞铃儿解释道。

  兄妹俩不是一个母亲,却关系亲密,同父不同命!

  虞静思不讨皇帝喜欢,在宫里就是个受气包,打小便如此,都是做妹妹的护着他。

  拿起桌上的玉佩,虞静思轻咦出声,觉得异常眼熟,仔细辨认后,他诧异道:“李兄,你说受人所托,莫不是张阁老?”

  “嗯。”李青玄点头回应,将东临海发生的事,详细的描述了一遍,还有张延山目前的处境,也交代清楚。

  “砰!”虞静思听后,气愤的砸着桌子,“好大的胆,残杀百姓,还敢要挟阁老!”

  “东临海的官员该杀!”

  堂堂的内阁首辅,去到地方,却对当地官员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大虞朝堂得烂成了什么样子。

  简直是烂到根了!

  冷静下来后,虞静思皱眉询问,“你说阁老让你进宫找李寅?”

  “对啊,说是他的学生。”

  “可李寅…早就在多日前就被父皇下旨处斩了!”

  “什么!”李青玄面色大变,要找的人死了,那他进宫该怎么办?

  这不是被张延山坑惨了?

  多日前,因为听风山庄内的血案,导致朝廷与江湖中,不好的风闻四起。

  坊间传言,当今圣上欲效仿太祖武皇帝,再次千军万马踏江湖,所以才会暗地里激起血案。

  让江湖中人自相残杀!

  这样的流言蜚语传进宫里,乾元帝勃然大怒,询问之下得知,下令的是内阁李寅,所以下旨处斩。

  并且密令不传,所以作为老师的张延山还不知道,他的学生已经死了!

  这是百官们了解的,至于其中有没有什么隐情,无人知晓。

  “既然这样,那我该找谁?”李青玄眉头紧皱,还等着他带救命去东临海,杀光那里的贪官呢。

  虞静思沉思片刻,以他的了解,去见父皇,肯定见不到。

  不仅因为不想见他,而是多年来,皇帝已经不上朝处理政务。

  而如今的内阁,张延山不在,李寅又死了,只有辅相王安之一人独大。

  可偏偏他与阁老政见不合,指望他下令,只怕会有难度。

  但只要调动兵马,就绕不开内阁的令书。

  “李兄,你随我去内阁一趟,今日,正好阁员们在议事。”

  “好。”李青玄应了一声,二人便朝着内阁赶去。

  大虞朝初创时,武皇帝以及后世几代帝王,理政勤奋,所以每日都会去太皇殿议政。

  但随着当今陛下不管政事,太皇殿逐渐没落,除了每月大臣们根据祖制,必须来此等皇帝议政外,平时几乎没大臣过去。

  渐渐的,大虞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太皇殿旁的文华殿内,这里是内阁大员们平日处理政务的地方。

  也是如今大虞政令所出之地。

  “二皇子,阁员们在议事,您…不能进去!”

  门外,侍卫伸手阻拦,都知道他这位皇子不讨喜,谁都能不给他面子。

  “我要见王辅相,让开!”

  “殿下,辅相在议政,你现在不能进去!”

  “放肆,我可是皇子!”虞静思恼怒不已,如今连侍卫都能怠慢他了。

  “知道啊,除了陛下,谁都不能擅闯内阁!”

  “你们…”

  李青玄深吸一口气,从相见到现在,不过短短数个时辰,他就能看明白。

  虽说是位殿下,但不讨自己的皇帝老子喜欢,虞静思在这深宫里也步步维艰,也是个苦命人。

  “嘎吱!”门被从里面打开,一位穿蓝袍的中年阁员,皱眉道:“吵什么!”

  “见过大人,是二殿下,非得强闯内阁,所以属下才…”

  听到是虞静思来了,殿内响起王安之的呵斥,“殿下都敢拦,你们是活腻歪了吗!”

第106章 虞静思的无奈

  侍卫把路让开,二人走进文华殿内,金碧辉煌的大殿,坐着十几位男子。

  多为暮年,中年,还不曾有年轻人入内阁为相。

  居中的首位空空如也,那是张延山的位置,作为辅相,王安之坐在右边第一个。

  平日里,他便以性格谨慎示人,从不做出格举动,所以哪怕阁老不在,也不去坐不属于自己的位置。

  “老臣见过二殿下,不知您来内阁是…”

  王安之缓缓起身,弯腰行礼,六十多岁的年纪,已经算很老了,但也礼数周全。

  他真的很谨慎,多年来做事不出任何纰漏。

  在朝堂上,不出错就等同于没把柄,政敌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人才能活得久。

  活得久的人,也才能爬得更高。

  “李兄,你来说吧。”

  李青玄点点头,拿出玉佩,递了过去,然后又把东临海的事再讲了一遍。

  “请各位大人速速下令,张阁老还等着朝廷派人去呢。”

  “是阁老的玉佩没错!”王安之把玉佩递给阁员们,纷纷传阅,众人连连点头,确认信物的真实性。

  在二人期盼的目光中,王安之点了点头,“好,殿下与侠士等几日,应该就能调兵去东临海。”

  李青玄缓缓皱眉,“几日…是多久?”

  “短则八九天,长则半月,肯定能拿到令书。”

  这么久!

  李青玄心中一惊,今日内阁成员都在,现在就能商议出结果,下令调兵,这是在刁难我?

  不对,我与这些人素不相识,肯定不会冲自己。

  那就只剩一个解释,是故意拖延,让张延山不痛快的!

  看来所谓的阁老,在这内阁也不是只手遮天。

  朝廷中人的心,复杂的很!

  但事情多拖一日,就容易生出变故,那些贪官必须死。

  特别是贺州与,还敢下令让人射箭杀自己!

  对于能把他们扳倒,李青玄内心还是很热衷,促成这件事的。

  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东临海的百姓!

  “为何这么久,你们不能现在商议?”

  王安之淡然一笑,摇着头道:“少侠有所不知,调兵需要内阁拟旨,陛下朱批,方才有用。”

  “此事我等商议完,还要去请示陛下呢。”

  这本是朝廷政令下达的必要流程,如此说,没有任何问题,谁也反驳不了。

  一旁的虞静思无奈摇头,拉着李青玄向外走去,“李兄,先随我离开吧。”

  看着二人的背影,有阁员心中直犯嘀咕,“辅相,阁老身处险境,难道咱们不应该快快下令调兵吗?”

  “险境?”王安之缓缓扭头,看着说话的人,神情阴郁,“你是说咱们大虞官员都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还是觉得阁老无能,处置不了群下官啊!”

  “况且,我的话有错,难道不该请示陛下批复?”

  一番话怼得人哑口无言,有理有据,说的滴水不漏。

  那名阁员只能低下头,“是下官说错话了。”

  ……

  离开文华殿,二人走在宫道上,李青玄皱眉道:“刚刚那老头说请示朱批,有这事?”

  “有!”虞静思看着前方,神情有些惆怅,“但内阁已经多年没去请过了。”

  从乾元帝设立内阁起,前几个月,内阁下令还会按照章程,请示朱批。

  但有一次,由于事情急,来不及请旨,内阁便自作主张,把没有朱批的旨意颁发出去。

  事后,皇帝也不怪罪,甚至连提都不提。

  久而久之,内阁下旨,就再没请示过皇帝,顶多事后把旨意呈上看一眼。

  对于这种分化皇权的行为,虞静思极为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这样看来,张延山在这朝堂,也不是呼风唤雨。”李青玄小声嘀咕。

  他行走江湖,难免会听到一些传闻,那些人说阁老如何厉害,如何大权在握,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都是吹出来的,否则为何那群当官的,不赶紧下令救他?

  “阁老权力很大,只不过是他人不在这罢了。”

  “否则今日,王辅相连声都不敢吭!”

  往日,内阁议政,说是议,但不过是一群人说自己的看法,最终交由张延山决定。

  对于这点,虞静思是清楚的,可越是了解,心中便愈发难受。

  臣权大过皇权,那皇帝不就被架空,只剩个虚名了。

  这样的皇帝,是昏君庸主,不仅虞静思,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这样想。

  但却没人说,也无人敢说,只能死死压在心里。

首节上一节74/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