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45节

  有些事情明知这样做是对的,可心里不舒服,那该怎么抉择呢?

  这个问题,李青玄也不好说,但对他而言,遵本心,望真我,这是他的剑道。

  若是因为害怕,那就做些违背本心的事,他不愿意,也会坏了自己的道心。

  那日嘉陵江问剑,他便在心中起誓,他日见青天,我如是我。

  “多谢春风兄提醒。”李青玄轻笑抱拳,随后便转身寻着阿梦而去。

  “你要去阻止那个少女吗?”叶景急忙询问。

  “不是,我去看着她,免得寨子里还有蛊师她打不过。”

  ……

  听到这话,澹台春风摇头轻叹,叶景则笑了,“呵呵,朝堂问责,狗屁的朝堂!他压根不会放在心上,这才是我认识的李青玄。”

  “一人一剑走世间,不敬青天不惧人,他只会听他自己的。”

  想到这些,叶景眼中的战意愈发炽盛,他太喜欢这个对手了。

  血河寨外,李青玄靠在大树下,九渊剑放在身旁,听着里面响起的阵阵哀嚎,他沉默无言。

  白云寨看见的场景历历在目,佛家有言,放下仇恨才能渡苦难,放过自己。

  可仇恨真能放得下吗,自己放下了,那死去的人怎么办?

  这世间人太多了,哪有那么多能放过仇人,放过自己的圣人。

  阿梦不是,他李青玄也不是,否则也不会执着与陆无涯论剑。

  老头时常靠在大树下,望着天边,一发呆就是许久,这些记忆深深刻在他脑海中。

  以前的青莲剑仙不世风流,可与陆无涯最后一次论剑后,因为那位女子,论剑大败,剑气溃散。

  一夜白头,仅仅十八年从意气风发的大剑仙,直到死在冬雪天。

  造成这一切的,并不全是陆无涯,可李青玄也要去论剑。

  要为当年那场论剑正名,剑仙李青莲输了,可他领悟的一身绝代剑法,那颗姿意风流的剑心没输!

  渐渐的,血河寨缓缓归于平静,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寂静的可怕。

  阿梦走了出来,浑身淌血,沉默的表情冷冽的可怕。

  李青玄看着她,片刻后轻笑道:“去找地方洗洗。”

  “好。”

  阿梦笑了,笑着笑着却又哭了出来,哭与笑交织,仿佛疯魔般,她捂着肚子哭弯了腰,蹲在地上。

  报完仇后的空虚,不是解脱,而是余生苦难的开始。

  亲人不会再回来,叫她的名字,冲她笑,往后只有孤寂。

  余生的路只剩她自己走了,安乐也好,风雨也罢,好坏都得她自己撑着。

  李青玄来到她身前,居高临下俯视着血腥味冲天的少女,神色渐渐温柔。

  朝廷问责,去他的,真要有事,他李青玄一人一剑挑之便是!

  有何惧,无惧哉,若是怕,那就不必练这剑,也不必来这江湖走一遭,老老实实缩在青莲山,那就安然无恙。

  可练剑十数载,少年不入江湖,能甘心吗?

第65章 太皇殿议政

  几人踏上归途,大半个月的路程,沿途欣赏美景,游山玩水,倒也不觉得枯燥无趣。

  进入中原境内,几人在此分别,各自回家。

  “叶兄,李兄,春风拜别,先行一步!”

  澹台春风坐在马上,冲二人抱拳。

  李青玄与叶景拱手回应,“慢行!”

  “慢行!”

  骏马飞驰,驮着澹台春风远去,直至彻底消失在视线内。

  叶景脸上挂着淡淡的轻笑,也豁然转身,“走了,下次见面再论剑!”

  “也得喝酒呢!”李青玄笑着挥手话别。

  三位少年,又一次分道扬镳,奔赴各自的人生。

  “走吧,咱们去泉州桃花坞!”

  “好。”阿梦点点头,随后翻身上马,跟在李青玄身后。

  少男少女,纵马远去,结伴相随。

  ……

  此时的大虞皇城内,金碧辉煌的太皇殿中,文武百官各自站定,在严肃的大殿中交头接耳,不停的议论着某事。

  居中最高处的位置,金色的龙椅熠熠生辉,上面腾空飞跃镌刻着十四条金龙。

  前九条,后四条,龙椅顶端的那条金龙最为霸气,怒目圆睁,口衔金珠,远远望去,王者之威扑面而来!

  金龙共计十四条,取九五之数,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尊贵。

  这里就是帝国的权力中心,而今日恰好是每月一次的太皇殿议政,京畿的文武百官,哪怕是没有职务的勋贵们,也都得到场。

  这是开国武皇帝定下的规矩,只是后世帝王遵从的并不多,到这一代的乾元帝更甚,几乎岁不视朝。

  何谓岁不视朝,一年一岁,乾元帝几乎一整年都不来太皇殿。

  众位大臣看着空空如也的龙椅,皱眉议论,“陛下又不视朝,多久了。”

  “五年了,陛下都再没来过太皇殿,长此以往我大虞三百年江山基业,该如何去何从啊!”

  “文御史噤声,话可不能乱说!”

  “张阁老,陛下不临朝,东临海水患,还有南疆山寨的灭族之祸该如何处置,您老倒是拿个主意啊!”

  提到张阁老,大殿瞬间就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那位中年男人,张延山。

  张延山,开元四十二年进士,次年殿试以一篇安国策,得先帝大为赞赏,钦点为天子门生。

  乾元三年位居户部左侍郎,官居从三品,仅仅两年时间又升至兵部尚书,领辅相职,位至从一品。

  乾元七年,深秋,皇帝下旨诏告天下,进张延山为首辅,以他为先组建内阁中枢,辅佐朝政。

  也是这一年后,乾元帝就再也没来过太皇殿,常年卧居后宫。

  不到二十载光阴,从一个书生成为把控朝堂的内阁首辅,他步子迈得很快,甚至快到放眼史书,都极为罕见。

  不到暮年却已是满头白发的张延山,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他面色如常,静静的盯着空荡荡的龙椅,惜字如金道:“等!”

  “等,等什么,再等下去会天下大乱的!”

  听到这话,张延山缓缓扭头,盯着开口的人,眯起双眸。

  明明这位内阁首辅脸上没有任何不悦,那人却汗如雨下,浑身冰凉,心中无比恐惧。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辅之威,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承受住的。

  “乱,哼!有我在,有内阁在,这大虞的天下就乱不了!”

  张延山冷哼一声,吵闹的大殿瞬间寂静,无人再敢多言,文武百官,武将勋贵都安静的等待着。

  从晨时等到午时,数个时辰过去,乾元帝依旧没有出现。

  大殿外,皇帝的贴身内侍总管传旨而来,“诸公,陛下说了,一切照旧,政务由内阁决议,张首辅朱批即可!”

  “这…”

  “又是这般旨意,陛下他…”

  百官们欲言又止,心中焦急却又不敢明说。

  等大总管走后,张延山陷入沉思,眼下两件事较为着急。

  一是东临海水患,这次汛情很严重,沿海百姓的房屋几乎全被大水淹没,流离失所,万千子民衣食尽绝,沦落成流民,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

  第二件事,中原剑修参与南疆灭族的事,这件事也得妥善处置,不然容易激起南疆动荡,那地方本来就不安生。

  “水患的事,我亲自去东临海赈灾。户部筹措粮食,半个月内一百万担粮,不得耽搁!”

  “我走后,朝堂的事就交给王辅相处理。”

  户部尚书,王辅相二人出声应道:“遵听首辅大人吩咐!”

  众人听他说完,只处理了水患,南疆的事却没提,连忙有人询问,“阁老,那南疆事宜,要派羽林或是去请儒家帮忙,取那位剑修的性命?”

  张延山皱眉,正准备决断时,殿外走来一人,是二皇子虞静思。

  经过禁足一事后,这位性子温和的儒家弟子,清瘦了不少。

  作为皇家子弟,这天底下没什么怕的,怕就怕不讨皇帝父亲的喜欢。

  以他的身份,万般事容易,唯有这事最要命!

  “我等拜见二皇子殿下!”见皇子称拜见,见皇帝与太子则是叩见。

  但如今的大虞朝还没有太子。说来也奇怪,大皇子早夭,二皇子虞静思是皇后嫡出,如今也算是嫡子长子,再加上儒家弟子的背景。

  性情温厚纯良,且心中颇有韬略,于情于理,都该早早被立为太子。

  但无论百官怎么劝,皇帝就是不愿意,甚至为此事还杀了几个大臣。

  “诸公免礼!”虞静思走进大殿,来到张延山面前,低声询问,“阁老,南疆的事我也听说了。”

  “你打算怎么处置那位剑修?”

  “怎么,二皇子很关心那人?”张延山望着他,漠然开口。

  “他算是我的朋友,也很讨玲儿喜欢。”

  闻言,张延山顿时明悟,“原来是公主请二殿下来的。”

  “恕臣直言,陛下并不喜欢殿下过问朝事,为了个不相干的人,惹得陛下再发怒,并不值当!”

  “可是…”

  “够了,还请二殿下莫要再为难我!”

  虞静思还想辩解,却直接被打断,想着自己在朝中的处境,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张延山闭着眼睛想了会后,说出南疆政务的处理方式。

  “江湖事江湖了,去通知那些江湖中不入流的家伙们,让他们追杀!”

第66章 剑匣

  泉州,桃花坞。

  “你这小子,倒是会给我找事。”

首节上一节45/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