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144节

  虞千秋开口,没有称朕,而是自道姓名,这是给了在场众人很大的殊荣。

  众人受宠若惊,此起彼伏的回应道:“陛下客气了。”

  “我等乃大虞子民,帮忙出力也是应该的!”

  ……

  这一幕,令虞千秋心中觉得酸楚,以前的自己对江湖中人不排斥,但也存在某些偏见。

  但从今日后,就不会再有了。

  他语气有些激动道:“好,好啊,有诸位,还有大虞的臣民陪着朕,此战定可平,定可平!!”

第212章 大虞必胜!

  中军大营内,虞千秋坐在帅位前,身后站着陆炳,本该拥挤的营帐,此刻却无比空旷。

  站在两旁的将领没几个人,几乎都是生面孔,这就是大虞皇朝的悲哀,军队青黄不接,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名将。

  所以,才需要他这个皇帝御驾亲征。

  “陆炳,你说朕该怎么办?”

  身后的陆炳低着头,罕见的沉默起来,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皇帝的话。

  他是圣人境不错,境界奇高,可对于打仗的事一窍不通,在这方面帮不上任何忙。

  大帐内异常的寂静,那些将军们也都是新升上来的,以前甚至都没见过皇帝,因此唯唯诺诺的,不敢发一言。

  虞千秋望着这一幕,苦涩的摇着头,“天命有尽时啊…”

  他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决定老自己赢下这旷古烁今,关乎国运的一战。

  来到沙盘前,望着上面的地形图,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地形开阔,几乎是骑兵冲杀最佳的地方。

  草原的儿郎善骑射,在草原上交战,对北莽更加有利。

  但虞千秋没有选择,如今大军远赴而来,如果不能取得胜果,劳民伤财不说。

  等他走后,北莽一定会再次前来叩关,这样的话,迟早国门破碎,北莽入主中原。

  盯着沙盘看了许久,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似乎只有在草原上正面冲杀,这一条路。

  “陆炳,陪朕出去走走吧。”苦思冥想许久,想得头疼,还是没有办法,虞千秋走出大帐,漫步在边城的街道上。

  路过一间酒馆,他看见了坐在桌前喝酒的李青玄几人。

  当即笑着走了进去,打趣道:“有时候朕真羡慕你们几个,仗剑天涯,饮酒作乐。”

  “见过陛下!”几人起身见礼,打着招呼。

  虞千秋直接来到桌前坐下,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

  几人心有所感,望着他这样,立马就觉察到,肯定是为了打仗的事烦心。

  “陛下这是为战事忧愁?”

  虞千秋面容苦涩,无奈的摆摆手,借着酒意,跟几人说着心中烦闷。

  “草原地形开阔,更利于骑兵作战,与北莽相比,中原骑兵的战力差了许多。”

  听到这话,几人也缓缓皱紧眉头,心中犯难。

  虽说李青玄他们都是江湖中人,没有参军,也不了解兵法,但也大概的了解,战场厮杀,骑兵的重要性。

  除却攻城战,野外厮杀,一支强大的骑兵几乎能瞬间扭转战局,左右胜败。

  “如果摆下军阵呢?”澹台春风冷不丁的出声。

  他的老师是位阵法大师,熟读的书籍中,有不少兵家先贤创建的奇巧兵阵,战场杀伐,极为强大。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训练起来极其讲究配合,难度不低。

  并且,越是庞大厉害的阵法,讲究每个人之间的协调性,这就更加困难了。

  一场大战,动辄数十万人,如何去调动,又如何能保证每个人都不犯错呢?

  难,太难了!

  他仔细想了一会后,摆着手道:“陛下,刚刚是春风失言了,这阵法短时间应该派不上用场。”

  虞千秋神情无奈,郁闷的喝着酒,刚刚燃起的希望,转瞬间又被浇灭。

  倒是李青玄,放下酒杯,忍不住询问,“陛下,咱们的骑兵不如北莽,除了战马瘦弱些以外,难道咱们中原的儿郎,不如他们勇猛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令虞千秋愣了一下,他思考片刻后道:“倒也并非如此,只是北莽的人年幼时便在战马上奔腾,骑术更加精湛。”

  “那就是说,论杀敌的决心,我中原汉子不弱于人,也不是怕死的孬种!”李青玄眯起双眸,语气凝重。

  虞千秋点点头,“你这么说倒也没错。”

  “那我就有些好奇了。”李青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问出心中的疑惑,“那陛下为何如此担忧?”

  “论兵力,我大虞人数更众!”

  “论气势,有皇帝御驾亲征,亲临战场,领着将士们一起征战,有何惧那北莽的?”

  李青玄不懂兵法,但心里憋着股对北莽的火,此刻宣泄而出。

  他放下酒杯,决然道:“陛下,与北莽交战时,青玄也随你去杀敌!”

  “我也去!”叶景跟着附和。

  澹台春风也接话道:“既然他们都去,那我也去!”

  三人坚毅的眼神,令虞千秋整个人愣住,一群江湖少年,无拘无束惯了的人,为何对报效国家,如此执着。

  要知道,他们可没有拿朝廷俸禄,在军中当兵,应当尽职尽责。

  “朕倒真有些好奇,你们为何如此恨北莽人?”

  “因为在城墙上看到的一切!”李青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心头某处被触动。

  那一日,他亲眼看到无数中原子弟倒在身前。

  这种感觉该怎么描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乡人,一个个死在眼前,却无能为力。

  但凡有点人性,都会觉得愤怒,于心不忍!

  以前的时候,老头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李青玄还不太明白,为何国在民面前,但目睹那一日的惨状后,他懂了。

  心存侠义的人,救民,你只能救一人,十人,至多不过百人。

  但若是能救国,救下一个国家,你就能救下千千万万的民!

  “陛下,我李青玄不想做大侠,但也不想做忘国忘民的小人。”

  “所以,让我跟你去战场,杀敌!”

  说到杀敌二字,李青玄重重的把酒杯搁在桌上,似乎在表示自己的决心。

  望着眼前态度坚决的三个年轻人,虞千秋心中豁然开朗,他似乎找到了赢下这一战的方式。

  说得不错,论粮草军械,兵马数量,大虞都远胜北莽。

  更何况还有他这个皇帝在前线,没什么好担忧的,也无需怕什么。

  只要他愿意身先士卒,如当年的武皇帝一样,将士们必定会更加的不惜己身,奋勇杀敌。

  这一战,大虞必胜,必定会胜。

  就凭他这位天朝皇帝敢来战场,北莽的新皇帝却坐在金殿中等消息。

  就这一点,大虞就赢定了!

第213章 疯狗式的增兵

  带着这样的决心,全军调整了三日,在朝廷大军赶到边城的第七日后。

  整整五十万大军,全军出击,阵列严明的走出城门,前往草原准备与北莽决战。

  虞千秋在军阵中央,身旁是陆炳,李青玄几人。

  他望着翠绿的草原大地,目光坚定,“首战即决战,朕要一战定乾坤!”

  草原平坦,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山坡的,在一处巨大的盆地前,大虞军队停下脚步。

  这里名为海蓝天!

  传闻,曾经的盆地是一片大海,干涸之后,才变成了这样。

  而且,进入盆地后,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天空,碧蓝绚美,因此得名海蓝天。

  进入盆地的路有很多,四面八方皆可,但无一例外,是呈下坡的路。

  坡度不是很陡峭,战马也能轻松的进入,但进去后,想要再出来就得费一番功夫。

  上坡自然吃力,速度变得缓慢。

  这是虞千秋专门挑选的决战之地,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

  要么活着杀出一条血路,赢下这场战争的胜利。

  要么都死在这片盆地内,埋骨海蓝天,他既没给五十万大军留退路,也同样没给自己留退路。

  盆地的另一头,斛律景也带领大军赶到。

  他看着面前的盆地,脸上的笑容浓郁至极,这是他做梦都想选择的绝佳开战之地。

  盆地内,逃跑极为的不便利,如果换成别的地方,大虞军队四散开逃,他还真不好派人去追。

  但在这里面,输的一方注定会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因为你压根跑不快,如果害怕想要跑,把后背对着敌人,只会死的更快。

  “陛下,看来你似乎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居然会选此地。”斛律景笑着说,神色得意,他感觉自己胜券在握。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底气,是身后三十万铁骑!

  虞千秋没有和他打口水仗,而是看着大虞的将士们,给他们打气道:“儿郎们,今日你们做的事,注定会被后人,被史书铭记!”

  “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但,战争就是会死人的,今天太阳落山前,你们中许多人可能再也回不去故乡,回不到家人身边!”

  “但你们的死亡,为了大虞,为了你们的家人!!”

  虞千秋鼓舞人心的话落下,五十万将士齐声欢呼,肃穆威严,直冲天际。

  “为了大虞,为了家人,更为了陛下!!”

  喊声一阵高过一阵,众人坐下的战马,都感觉到了不安与急促。

  “杀!!”随着虞千秋话音落下,大虞的将士们开始朝着盆地内而去。

  另一边的斛律景同样下令,北莽的铁骑开始猛得冲出,也朝盆地杀去。

  在军队兵种上面,大虞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只有骑兵二十万,并且战马是不如北莽的。

首节上一节144/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