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12节

  “所以,那十锭金子要不施主当孝敬三清祖师的香火钱?”吴玄咧嘴一笑,眼中抱有期待。

  人至贱则无敌,这道士脸皮之厚,堪比城墙,简直无敌了。

  招摇撞骗,连祖师都给搬了出来,也不知三清天上有知,会做何感想。

  “一句话,这金子你还不还吧?”

  “还!”见李青玄属实不好糊弄,道士也不再多言,取出胀鼓鼓的钱袋,里面满是金银财物。

  上次在白鹿书院,当初没人信李青玄会赢,这也导致他赢了不少。

  接过十锭金子,李青玄拿出一半给了公主,当初二人说好的,赢了二人添做五,一人一半。

  债务两清,李青玄正准备离开时,迎面跑来一位小道士,神色匆匆的来到吴玄面前,“小师叔,佛门的人来了,二师叔命我叫你出山相迎。”

  “走吧。”吴玄领着小道士离开。

  看着二人的背影,脑海中又想起虞静思介绍佛门佛子的话。

  千年不遇的转世活佛,还真令人心中隐隐期待。

  江湖中,历代人才辈出,这次的佛道辩机,对于李青玄而言,也是一场盛事。

  他正好也能看看,自己与佛子,道门年轻一辈的高人们相比,差距几何。

  这浩然江湖,他李青玄到底是否算的上真天骄。

  “走,咱们也去看看。”

  听闻佛子赶到,武当山上许多前来观看此次辩机的宾客们纷纷前往,欲一观那在江湖中,传得匪夷所思的佛子到底有何等风姿!

  “铛!”

  “铛!”

  “铛!”

  武当山上,道钟连鸣三声,相迎佛门,礼仪隆重!

第17章 以四季论人

  山脚下,十几位僧侣缓缓而来,打头的是位小僧,身穿素净僧袍,手拿佛珠。

  望着这群人,准备上武当山的女子们纷纷驻足,忍不住侧目观望。

  明明是绝缘红尘的佛门弟子,小僧却生了一副绝好容貌,俊美如妖,仅仅站在那里,就让女子芳心懵动。

  在小僧身后,是两位身披金丝袈裟的老僧,在佛门中能如此穿戴者,非一品境大宗师不可。

  能走在一品宗师身前,不出意外,小僧正是传闻中的转世活佛,辩机和尚!

  下山路上,奉命前来相迎的吴玄,看向两位老僧,目光逐渐凝重。

  此次辩机,佛门居然派两位大宗师跟随,显然势在必得。

  “武当二代弟子吴玄,奉老天师令,前来相迎!”偷奸耍滑的年轻道人,此刻无比正经,言辞间不卑不亢,不辱道家盛名!

  “小僧辩机见过真人!”佛子面无表情,双手合十。

  吴玄见状,单手伸出做请的姿势,“贫道吴玄,请佛子与佛门诸位高僧,登山入武当!”

  “上山不急,听闻老天师有位小徒弟,天份极高,万般道法,仅仅看一眼便能明悟。”

  “不知小真人能否请这位弟子下山,老僧想见见其风采!”

  “高僧口中的弟子,正是在下。”吴道礼貌回应。

  佛门的大宗师淡然一笑,“辩机明日开始,但此刻老僧想领教领教,老天师最得意的弟子,道法何等出类拔萃。”

  此言一出,周边围观的众人,心神期待。原本是等着看明日佛子辩机,可没成想,佛门的人刚到武当,便要开始讨教。

  一旁,斜靠着棵青松的李青玄,眯着眼睛道:“佛门来者不善啊!”

  “那道士你会怎么办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佛门大宗师没有摆前辈架子,面对吴玄这个晚辈,开口却说讨教。

  若是拒绝,不仅道家颜面受损,更是显得有些许猖狂,没有小辈姿态。

  可答应的话,面前的可是佛子与两位大宗师,辩论法理,又能有几分把握胜呢?

  即便勉强应下,输了也是脸上无光,甚至会影响明日正式辩机时的结果。

  这种局面下,进退两难,怎么做似乎都是错的。

  佛门的刁难,吴玄心中肚明,在众人的注视下,道袍甩动,他双手负于身后,“既如此,那就请高僧拟题,小道与你一辩!”

  对方来势汹汹,他也就没必要客气,道家守规矩,却不是软弱的任人拿捏。

  “哇,他居然真的答应了!”

  “看那道士如此年轻,居然同意与佛门前辈辩机,这是不是有些过于狂妄了?”

  “你没听见,这位真人是老天师的徒弟,那可是道家圣人,怎会没有真本事?”

  “话虽如此,可毕竟对方乃一品境,活得也够久,两人心境上就差距甚大,辩机可最讲心境感悟!”

  ……

  众人议论纷纷,虽说尽心分析各种情况,但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都准备洗耳恭听接下来的辩机。

  靠着的李青玄也微微挺直身子,望向此处。

  “贫僧观武当仙山风景秀丽,不如就以四季论人为题。”

  所谓辩机,通俗点说就是讲道理,看谁的话更能令他人信服。

  这事听起来不难,但想真正做到却极为不易。千人千面,百人百心,面面不相同,心心不相印。

  人生于天地间,经历不同,所带来的想法便不同,这种情况下,都只听从本心。

  事情出现分歧,一个人想说服另一个人,何其不易。

  更何况辩机,是要得到这里绝大多数人的认同,难度可想而知。

  “人从出生到死,分为幼年,青年,中年,暮年四个阶段,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

  “四季轮转,岁月流逝,人从懂事起便知终有一日会死。”

  “如这四季,春时知夏至,秋风起,冬雪临。”

  “既然世人早知道结局如何,那贫僧想问小真人的是,为何这些人还要受凡尘迷扰。”

  “为官者,明明大权在握,却依旧想着步步高升!”

  “从商者,钱财取之不竭,却还偏偏劳心劳力,聚拢金银俗物。”

  “即便是寻常百姓,温饱足够,却也卑躬屈膝,忍气吞声的作低姿态讨好旁人,以此得些许可怜好处。”

  “他们知天命,知自己最终不过黄土一捧,为何还要如此不放过自己,执念深种呢?”

  “老僧不解,请小真人答惑!”

  佛门大宗师声音雄浑厚重,字字句句如尖锐利刃,深入人心。

  在场众人,包括李青玄都陷入短暂的迷茫。

  是啊,既然知道最终会死,那为何还要自己不放过自己,与心中执念相视,如堕深渊,一生沉沦,难以逃脱。

  丝丝剑意在眼中闪烁,李青玄猛的醒转,看着那位佛门大宗师,忌惮不已。

  这就是修心境的儒释道三家,一言一句都能影响人的内心,如果不是他在嘉陵大江问剑,提升心境,只怕久久难以回神。

  其他人没有他的心境,此刻还沉沦在老和尚刚刚的话中,神色迷茫。

  来者是客,看着迷茫的众人,吴玄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他口宣道号,“福生无量天尊,醒来!”

  瞬间,众人纷纷醒转,拍着胸口心有余悸。

  “这就是佛道辩机吗,也太可怕了!”

  “我刚刚甚至都后悔来这里,不对,我是后悔修炼武学,也不对,我就不该出门。”

  “躺平在家里等冬雪临,等人生暮年,等和大家一起化作黄土…”

  ……

  道道目光落在吴玄身上,不知面对蕴含至理的玄妙问题,这位年轻到有些过分的道人,会如何做答。

  “呵呵,不愧是佛门高僧,一开口便是人生,这种玄而又玄的问题。”

  “上到人间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活了一辈子,都参不透何为人生!”

  吴玄先是朗声一笑,随后神情逐渐肃穆,双手负于身后站在那里,眼中光华万分。

  他转身看向武当群山,绿木葱郁,花草连片,开的甚是娇艳。

  片刻后,目光又落在身前众人上,纷纷扫过,有少年剑客,有中年武夫,也有暮年老朽。

  “高僧的问题太过深奥,小道不敢高谈阔论,只有几句拙见请前辈听听如何!”

第18章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

  话落,吴玄周身气势陡然一变,论道辩机,回应佛门大宗师的问题,同样以四季论人做答。

  “春如幼年朝气蓬勃,人年幼时,未入尘世,没见过乱花迷眼,心思单纯。”

  “青年时,无忧无虑,内心似夏季烈日般炽热,意气风发,只觉得天下万般事物,皆能掌握在手中。”

  “等到中年,却又好似秋风落叶,无萍漂浮,生出了些许白发,回首望去,既没做到年少时心中所想,大鹏展翅,欲比天高。”

  “遥望前路,则一眼欲穿,知道此生不过于此,再难有大作为!”

  “冬季像极人的暮年,满目苍茫,生机死绝,暮气沉沉,一生到此便是终点。”

  “高僧所问,既知终需死,为何人还要奋力拼搏,舍弃尊严,舍弃欢乐,甚至能舍弃性命,去争那尘世俗物!”

  声声高论入耳,吴玄就站在那里,口若灿花,句句皆为真言。

  他看向佛门众人,看向两位大宗师,最终直视佛子,淡然轻笑,目光炽热的朗声道:

  “小道答:当争!”

  仅仅当争二字,过于简单,众人神情惊疑不定。如果这位老天师的得意弟子言尽于此,那辩机结果不言而喻。

  “呵呵,小道长说完了?”佛门大宗师不屑一笑,看来传闻多不属实,有些太过了。

  所谓天师得意弟子,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正当众人准备给这次辩机盖棺定论时,吴玄再次开口,声如洪钟,气势十足。

  “帝王坐金殿,争霸天下。百官立庙堂,争权夺利。百姓于尘世,争相改命!”

  “今日我与高僧于此,争为你我道统正名!”

  “天下万般事,莫不是与天争,与人争,与万物争!”

  “这大势逼着人争,人又奈何,不进则退,你不争自有人争!”

  “儒家有句话说,大丈夫岂可郁郁久居人下,即便知晓百年后终成黄土,可这百年内的春秋岁月。”

首节上一节12/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