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永昌 第610节

  哥俩身躯僵硬的抬起头来,看着他,身躯却是抖得越发厉害了。

  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平素里对宫人们都轻言细语的父亲大人,发起火来竟然如此的可怕!

  “你们是我的儿子!”

  陈胜低垂着眼眸,不再看这俩犬子,轻轻的道:“你们认为我的东西,天然就是你们的,这不是你们的错,我不怪你们!”

  “但既然你们对我的决定产生了异议,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应该是直接来找我理论。”

  “如果担忧我发火,那么你们就应该知道,要挑一个我不那么忙、以及我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来找我。”

  “如果担忧说不过我,那么你们应该去寻求你们范增师父、韩非师父、蒙恬师父、项羽师父、鲁菽师父一起商议对策,亦或者是直接带他们一起来,给你们助拳。”

  “这是父子间解决问题的方式。”

  “若是换成帝王与皇子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更多了!”

  “你们可以私下连络群臣、可以培植亲信,甚至可以直接起兵造反……”

  “这些办法虽然难看了些,但也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们做了什么?”

  “你们什么都没有做,连尝试都没敢尝试,就直接选择了请家长、找靠山,把问题抛给你们的祖父,试图让他来逼迫我,在你们当中选定储君的人选。”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个办法不但会触怒我、令我更加坚信你们不是储君的人选,同时还过早的暴露了你们觊觎人皇之位的意图!”

  “如果我是一个权欲比较重的帝王,那么你们的下场就会是:要么废掉皇子的身份彻底沦为庶人、要么圈禁终生不得出,要么发配终生不得回。”

  “而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待你们这种做法,我也觉得很失望,我教导了你们这么多年,还请了朝中最优秀的大臣来教导你们,你们就学到了遇事不决找爷爷?”

  说到这里,他猛地一抬头,看向一旁沉思得出神的陈守:“父亲大人,小的的问题,我说完了,我再来说说您的问题!”

  陈守虎躯一震,强笑着打哈哈哈道:“反了你了,哪有儿子教训老子的?”

  陈胜却不管他怎么说,加重了语气说道:“第一,我知道隔代亲,但宠孩子也要有个度,尤其是不能干扰我这个当爹的教孩子,按照您这么个无底线的宠法儿,他俩以后若是杀人放火、为非作歹,那就是您害死他们兄弟俩的!”

  陈守笑脸一僵,旋即便强撑着嚷嚷道:“当年你三爷宠你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陈胜指着跪着瑟瑟发抖的哥俩:“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在和姬周掰腕子了,他们呢?”

  陈守闭嘴了。

  陈胜仍旧指着那哥俩:“第二,您是大汉太上皇,这些年行事虽然随心所欲了些,但也还不算太出格,怎么老了老了,却不知道轻重了呢?这种干系国朝命运的大事,您都敢胡乱插手?改明儿您是不是还拥护他俩即位,给大汉换个年号?”

  陈守很想说一句“也是国事、也是家事”,但看着陈胜那张黑得吓人的脸,他愣是没敢开口。

  陈胜看着老父亲这垂头丧气的模样,心头也没了继续数落他的心思。

  他再次回过头,凝视着身前那瑟瑟发抖的哥俩,又是心疼又是愧疚又是怒其不争,许久才疲惫无比的长出了一口气。

  阿鱼轻轻的抚着他的背心,替他顺了顺气。

  陈胜强打精神,平心静气的说:“错误,我们说完了,现在我们来说说问题本身。”

  “先说结论,大汉将来的主导权,只会交给有才能的人,有领导整个大汉、带领所有大汉儿女过上更好日子的才能的人!”

  “至于那个人,会不会是你们哥俩,我无法保证……”

  “从公平的角度来说,我不会将这个位子直接传给你们,但也不会刻意的无视、打压你们的才能!”

  “这些年,该教你们的,我都教了……”

  “至于你们俩到底能走到哪一步,那就得你们自己学到了多少。”

  “正好,今日你们祖父也在,就请他做个见证,从明日开始,你们便在这金陵城内,从最低级的亭役做起!”

  “我保证,不会有任何人给你们行使任何便利,但也不绝会有任何人能以任何名义打压你们哥俩!”

  “倘若你们能凭自己的本事,走到晏清殿上、走到我的面前,这个位置会交你们的。”

  “假使不能,就安安心心做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也是给我、给你们娘,给你们爷爷,增光添彩!”

  “我话讲完,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今日就一并问了吧……”

  听他说完,跪着的那哥俩终于不抖了。

  哥哥陈启抬起头,双眼含泪、满脸不解的看着自家老父亲,问道:“父皇,儿臣就想问一句……为什么?”

  哥哥这一开口,老二也不抬起头来,涨红了脸横眉怒目道:“对,为什么?难道父皇还有其他儿子吗?”

  “小犊子你胡说八道什么?”

  陈胜还没说话,阿鱼已经大怒的扬起巴掌,就要抽这个不孝子。

  陈胜连忙拉住小老婆,顺着她的背心,示意她消消气,然后看着俩儿子很认真的说道:“我跟你们说过,当年我在陈县起事之时,乃是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起事!”

  哥俩齐齐点了点头,末了越发不解的看着老父亲,那错愕的目光,就仿佛是在说:‘您不会真是因为这么扯淡的理由,不肯将皇位传给我们哥俩吧?’

  陈胜在他们错愕的目光中,坚定的点了点头,平心静气的说:“在你们心里,那只是哄骗士卒给咱家卖命的扯淡之言,但在我心里,那八个字,每一个里都凝结着数万、数十万王师将士的血,每一个都比我的命还要重!”

  “英烈祠里,就供奉着六十万王师将士,对于你们来说,那只是一个个陌生的、无关紧要的名字,但对于我来说,那里供奉着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手足、我的兄弟!”

  “他们也曾和你们一样,也有一个脑袋、一双手、两条腿,也是阿娘十月怀胎生的、也是阿爹一口一口养大的,也是祖父的心肝宝贝。”

  “可他们为了我们的理想,冲锋、决死、赴黄泉……”

  “他们的爹娘、他们的祖父,辛辛苦苦养了数十年的心肝宝贝,一夜之间就没了,连尸体都回不到他们的身边。”

  “哦,他们之中也有娶了妻、生了子,他们的妻儿还在家里等着他们归家,却不知道,他们已经永远都回不去了。”

  “但,我还活着!”

  “只要我还活着,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说到这里,陈胜也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于两个三观还不健全的孩子来说太过沉重,转而道:“我知道我说得再多你们也很难感同身受,还是会觉得我这个当爹的太古板、太不可理喻……但没办法,谁叫我才是老子、我才是这个帝国的人皇呢?”

  “你们要实在无法认同、无法忍受也简单,自己去拉扯起一支兵马,去大汉之外随便打下一块地盘来,就能关上门称王称霸,谁也管不着你们。”

  “可只要你们还在大汉一日,那就只能按照我的规矩来。”

  兄弟俩终于清晰的感知到了老父亲话语里的坚决之意,心头的落差感,就如同从高空蹦极一样。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时代

  陈胜晋升驻世人皇之后,又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大动作。

  驻世人皇、驻世人皇,精髓就在这个“驻”字儿上。

  何谓驻?

  高职低配,谓之驻!

  而高职低配的本质,就是超出当前职位的权柄,以及对于当前职位的绝对掌控力。

  这就好比,让一州之长,去挂名一个贫困县城的县长……

  正经的县长,要想坐稳这个县长,得拉拢豪绅、得平衡县吏,得晓之以情、动之以利,得抽丝剥茧、徐徐图之。

  正经的县长,要想在县长这个位子上做些实事,得去和县里的大户们讨论项目,得去郡里找各个实权部门化缘。

  但任由他如何勤奋、如何努力,这个县长都很难在县里拥有绝对的权力。

  总会有人使绊子、总会有人拖后腿、总会有人阳奉阴违……

  偏偏就算你知道是哪些人在使绊子、在拖后腿、在阳奉阴违,你也不一定就奈何得了他。

  因为人背后站着的,可能就是郡里的高官,也有可能是州里的大吏!

  可若是一州之长来挂名这个县长。

  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从郡县两级的利益网里捋出一个线头来吗?

  他不需要!

  他只需要看一眼这个县的资料,就能大刀阔斧的给这个县找项目、砸资源、拉人脉。

  只要他愿意,很短的时间内,这个贫困县就能弯道超车,一跃为州里首屈一指的富裕县!

  至于县里的豪绅们、县吏们,满不满意、舒不舒服……

  重要吗?

  什么,你说这他们背后还站着郡里、州里的高官,甚至是中枢的高官?

  那又怎样?

  你尽可以去请他们来给你站台,看看他们肯不肯为了你这点微末利益,来与我开战!

  这……

  就是陈胜当前所面临的局面!

  层次相差太大,下边的文武百官,无人能违逆他的意志。

  可供争夺的利益太小,不值当上边的三清六御来与他开战,打个你死我活。

  于是乎,大汉的万里江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由陈胜主宰!

  他不必再受任何人掣肘、也不必再顾忌任何人的利益,可以大刀阔斧的按照自己的构想,去建设这个他亲手开创的庞大帝国!

  恰逢,历经十五载积累,许多客观条件都已成熟,能够支撑他去做一些大动作……

  一方面。

  他落地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制度,彻底葬送了世袭制、世官制等等旧制复辟的可能性。

  并且顺势引出了“六年中等教育”的概念,将其与先前的“六年初等教育”和大汉至高学府稷下学宫连为一体,进一步完善了大汉的教育制度。

  这件事,他前前后后准备、铺垫了将近二十年,如今走到这一步,也算是水到渠成。

  摊子铺开,遇到的一系列阻力也都在他的掌握之内,并没有引发朝堂震荡。

  敲定科举制度后,他就又马不停蹄的召集四大军区的众多将级将领入京,召开一场持续月余之久大型军事会议。

  在这场军事会议上,决议了三件事关大汉军伍发展方向的大事。

  第一件事:精兵减员,四大军区现役的两百多万将士,将会在未来三年来削减到一百万左右,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投入到建设大汉的伟大事业当中。

  同时加快兵员流转,留存更多的优秀兵员,提高四大军区的整体战斗力。

  第二件事:热武器改革,大汉将在二十年内,慢慢的从冷兵器作战为主、热武器作战为辅,过渡到热武器作战为主、冷兵器作战为辅。

  这并不是说往后汉军将士们就将放弃武道,事实上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过后,大部分汉军将士都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武道实力与热武器作战,完全不冲突!

  就好比同样是兵,一个能肩扛千斤大炮以时速百里的速度急行军,还能边跑边开炮的兵王,和一个抱着几斤重燧发枪,跑上四五里地都能翻白眼的老爷兵,显然不具备任何可比性!

  第三件事:大汉对外扩张的脚步,将永远都不会停止。

  只不过,不会再用以前那种大兵团横推的扩张方式,而是将会转变成以小股部队渗透、斩首、击溃为主的扩张方式。

  打下来的领土也不会再直接并入大汉疆域之内,而是将以驻军殖民地的方式,先行消耗当地土著人口、改造当地生存环境,等到条件成熟时候,再并入大汉疆域版图之内。

  最后,大汉将在东海成立第一支海军,为日后海外扩张做准备……第一任海军上将:李信!

  等到这场漫长的军事会议结束,已是年关将至。

  而在新春到来之前,一家家名叫“供销社”的杂货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在大汉十七州内所有人口超过一万的城池内低调开业。

  花花绿绿的糖纸,在每一地都吸引了无数孩童前来围观。

首节上一节610/6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