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珂注意到了刚刚父亲的神色,她知道赵只不过是在说谎搪塞自己,因为现在赵的神情与之前自己求他释放宋慈的时候一模一样。
既然他说的话不是真心的,那么就说明,李清微回来必死无疑!
想到这里赵珂不禁打了一个冷战,看来这宋境李清微是不能再待了,赵珂已经打定了主意,等李清微再度归来的时候,她便李代桃僵,想办法让他带小龙女跟赵远走高飞。
就算不离开宋境,也要给他们找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安身才是。
而她便以小龙女的身份稳住父亲,等到李清微他们离开之后,她便显露身份。
虽然她猜到了父亲恼羞成怒的神情,但她是赵的长女,相信父亲也不会对她怎么样。
至于之后的事情,赵珂再随机应变。
不过此时赵的神色一变,然后说道:“既然姑娘愿意嫁给朕,那么何必住在紫薇居呢?这皇宫大内,锦衣玉食,朕的中宫凤仪宫如今闲置,不如姑娘便就此搬到凤仪宫暂住。若是想阿珂与小了,便召她们入宫陪伴即可。或者可以让她们一同住在宫中!”
赵珂秀眉微皱说道:“不!我喜欢住在紫薇居。还望皇上应允。”
赵有些不情愿,毕竟紫薇居是自己宝贝女儿的“地盘”,而且他的女儿他是了解的,赵珂就是个“鬼灵精”,若是让她们脱离自己的视线,那么说不定自己的女儿就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赵说道:“姑娘还是留在宫中为好!”赵的语气逐渐下沉,言语之中颇有威胁的意思。
赵珂此时对父亲已经失望了,赵珂一个健步来到了父亲的身前,正当赵讶异的时候,她已经抽出了他手中的“傲雪剑”。
赵以为“小龙女”要出手杀他,出于对危险的本能反应,他大喊一声:“护驾!”
听到这声大喊,众大内高手,再度如潮水一般涌了进来。将赵珂围困在了御书房之中。
但是赵珂却只是淡淡的看了看他们,还有有些惊慌失措的父亲。
赵珂手中的剑并没有对准父亲,因为她是自己的生父,自己的剑可以对准任何人,唯独不能对准他。
而下一刻,赵珂则是将手中的长剑架在了自己白皙如玉的脖颈上。
第五百三十八章莫道石人一只眼
此时赵珂的香腮边滑落了两行珠泪,这是对父亲失望的泪水。
赵珂握剑的手有些颤抖,但是她还是尽量的平复着自己的心情,之后赵珂神情漠然,语气淡然的说道:“让他们全都退下!”
见到此景,赵赶忙挥挥手,让众侍卫通通退了出去。
在众人退去之后,赵此时望着眼前的“小龙女”说道:“姑娘何必如此呢?”
赵珂有些哽咽的说道:“还请皇上答应小女的三个条件,若是不然的话,小女宁可自刎于此。”
说着赵珂的剑距离她白皙的脖颈又进了一步,仿佛下一刻美人的冰肌便会被这长剑划破。
赵此时说道:“好!好!朕答应你!朕答应你!龙姑娘先把手中的剑放下!”
赵珂说道:“天子金口玉言,一诺千金,还望皇上不要的食言。”
赵背着手,片刻之后他脸色阴郁的说道:“这是自然!来人!用朕的御辇送龙姑娘前往紫薇居!”
说完赵背过身去,面色阴沉的叹了口气。
赵珂就这样,乘着父亲的御辇回到了紫薇居。
临安的疾风骤雨依旧没有停下,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天空时不时划过一道火舌,隆隆的雷声不断地传来。
赵珂这一次带回来的不止是皇帝的御辇,还有三千御林军。
这些御林军严密的封锁了西湖的各个地方,真正做到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而且还有部分皇城司的武林高手,在周围巡视。
赵珂乘着花船,她的手中攥着母亲的剑,她望着西湖之中的连绵风雨。腮边又是滑落了一滴眼泪。
赵珂回到紫薇居后,小龙女与赵依旧在漪澜阁观赏这雨夜西湖的“滔滔碧波”。
见到赵珂失魂落魄的走了进来,赵站起身来问道:“姐姐怎么了?事情不顺利吗?”
小龙女也回过头来望向了赵珂。
赵珂此时勉强的露出了一个微笑,然后说道:“怎么会呢!一切都很顺利!好了朝堂上的事情,不是我们女儿家操心的。”
说着赵珂坐在了小龙女的身边,她望着眼前这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孩,伸出手触摸小龙女的脸颊。
小龙女问道:“怎么了?”
赵珂回忆着刚刚父亲的“卑劣无耻”,但最终她没有对她们坦言,而是单单的说了一句前后不搭边的话:“我自己好漂亮!”
赵珂望着眼前这两个单纯的女孩,小龙女虽然年龄比她们两个都大,但是她的心性单纯就跟个小孩子一样,而赵更不用说了,她就还是个孩子。
赵珂望向了垂落骤雨的天际,想到了天那边的李清微。
既然李清微将她们两个托付给了她,那么她已经要守护好她们两个。
但是看看这大宋江山上空的阴云,还有连绵骤雨,看这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啊!赵珂脸上浮现出一丝的苦笑。
赵珂此时抓住了小龙女的手说道:“好姐姐,这段时间我们一定要勤练武功,而且......从今天开始,我们衣食住行都必须在一起。食同桌,寝同眠,而且我的一言一行,姐姐要尽量学的像一些。”
小龙女有些不解,但尽管不解,她还是依照赵珂的安排去做。
因为李清微临行前告知她了,让她一切听从赵珂安排。
况且小龙女如今真的将赵珂,赵当成了自己的妹妹。
她以前在古墓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可能会有一个“家”,她那个时候唯一的家人便是佣人孙婆婆,还有师姐李莫愁,之后便有了一个杨过。
原本她十分恐惧终南山下的世俗生活,除了自己闯荡江湖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宵小之辈,其他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真心的待她。
或许这在“世俗”生活也并非她想象之中的那么不堪。
时光荏苒,转眼几个月便过去了,正直秋高气爽的时候。
临安这边,宋慈在被关押了两个月后,也被放了出来,只不过如今并没有官复原职,而是暂时赋闲在家。
朝堂之上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那便是对之前联名上书要求立卫王为太子的朝臣们,关的关,贬的贬。
毕竟做官为宦的除了宋慈那种“死心眼”之外,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所以皇帝很容易就开始翻后账找他们的麻烦。
他们联名上的那份奏折一下子成了他们的“催命符”,“黑名单”。
而赵珂终日陪在小龙女的身边,小龙女的学习能力也不差,除了赵珂那深邃的眼神,她有些学不来,其余的饮食起居的小习惯,她都学的惟妙惟肖。
而且赵珂在两个姐妹作为“养料”的帮助下,她的天罡诀终于从中品巅峰,突破到了大成初期。
洛阳城,龙琴居内李清微正在做最后的部署。
因为如今的北方,黄河两岸已经开始人心惶惶了。
那便是李清微之前埋下的独眼石人现世了。
只不过他的“独眼石人”与元末明初韩山童的独眼石人有些不同。
韩山童的独眼石人是在治理水患的时候,从河堤上面挖出来的。
而他们这一次的独眼石人现世,诸葛青云给全天下整了一个“狠活”。
那便是让巨大的独眼石人是自己从河面上“飘”出来的。
就在半个月前,黄河改道之处,黄河水在几天之内突然变的清澈无比。
因为自古便有传言,黄河水清,圣人将出,这“天降异象”一下子就惊动了黄河两岸的州官们,蒙古人素来信仰长生天,对于这种“谶语”自然是深信不疑。
于是马上派出了萨满,祭师等前往黄河水清之处勘察。
接着在一个雷雨交加的雨夜,黄河的清水突然又变的浑浊不堪,之后随着水浪滔滔,一个巨大的漩涡形成。
正当众人为这奇象惊讶的时候,一座巨大的独眼石人雕像竟然从漩涡之中破水而出,凭空的伫立在水面上长达一个时辰之久,之后漩涡消失才慢慢的沉了下去。
在雷雨之夜,伫立在黄河水面上的独眼石人的表情十分的狰狞,面目也十分的骇人。仿若来自于地狱的恶鬼,即将惩戒这个世间一般。
当时在场的许多围观的官员,萨满祭司,百姓们,无不对这“神迹”而感到恐惧和惊异。
仿佛这真的“上天降诏”一般。许多百姓们甚至当众跪倒在地,对着独眼石人顶礼膜拜。
而独眼石人的背上也赫然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个大字。
第五百四十九章骤雨之前的最后宁静
这自然不是什么“妖术”,而是诸葛青云以先祖诸葛孔明留下来的奇门数术。
推演河川走向,四时更替。然后再用了一些人为的手段,形成“堰塞湖”,之后再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这才让黄河水清,独眼石人现世。
正如李清微预料的一样,独眼石人现世这一幕引起了整个北方汉地的震动。
加上之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
稳坐汴京的忽必烈,金顶大帐之中的乃马真太后。都对这件事十分的重视。
而这件事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忽必烈本人。
南方汉地是他忽必烈的基本盘,是他的“封地”。
蒙古帝国的行政体系较为原始,属于是周代的“分封制”。
而且这个“分封制”十分的有意思,并不是皇帝将本国打下来的土地分封给你,而且给你一些兵马,然后把敌国的地盘分封给你,让你自己去打。
你什么时候将这块地打下来,那么你就是这块地上的“王爷”。
而且有的时候甚至连兵马都不给你,就给你开一张“空头支票”,大可汗只将那块地分封给你。然后让你自己掏钱招兵买马的去讨伐。
什么时候你打下来了,那里的“财宝”“女人”“民众”才都是你的。
而至于蒙古帝国的基本盘草原,只有继承大汗之位的人,才有资格入主草原的金顶大帐。
如今汉地便是窝阔台大汗分封给忽必烈的领土,眼下汉地人心浮动,忽必烈的部队依旧没有从上次的淮河之战中恢复过来。
毕竟兵马容易招募,但是那些身经百战的“精英老兵”们,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补充回来的。
因此如今忽必烈的军队,整体水平上比起之前,削弱了一些。
而且如今因为“独眼石人”的童谣,还有独眼石人的现世,让整个汉地的人们,人心浮动的很。
对此忽必烈做了两手工作,一手的工作就是尽力的“封杀谣言”,谁敢提这件事直接杀头。而且还将独眼石人现世的地方,方圆五十里的百姓全都屠杀殆尽。为的就是封锁这个消息。
而另一手便是恩威并施,极力的去安抚那些汉人地主门阀们,只要他们安生了,那么就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要光靠一般连书都没读过的人去造反立国,那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怕就怕,那些有学识的精英,还有有财力的门阀们去带领他们。
昔日唐太宗曾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前提是有人将这“水”如同大禹王那般“循循善导”才行。
在蒙古人的眼里,那些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普通民众,显然不具备“引水”的格局与能力。
因此只要控制好领地内的精英门阀,知识分子们不趁机生事,那么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最令忽必烈重视的便是洛阳李家,毕竟若说“造反”的话,李家手下可是有将近两万的私兵,而且盘踞在洛阳一地,是最有能力,也是最有实力的。
因此忽必烈将自己的几个主力师从宋蒙边境替换了下来,摆在了洛阳的周围,监视洛阳的一举一动。
这三支主力师共计一万五千人,全都放到了洛阳的周围驻扎,而且都是交通咽喉要地。
不过对于这件事李清微并不意外,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不但不意外,李清微甚至还有些欣喜。
正如同战阵擂鼓一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虽然蒙古人的第一波攻势可能会很猛,但是李清微的“唐军”也是一样,起事之初是最不计成本的时候,如果可以最大限度的消灭掉蒙古军的主力,那么对他的“新生政权”才是最好的。
李清微怕的不是蒙古人几万大军的一拥而上,他怕的就是这些部队,东一支,西一支,自己人少不能有效的将他们歼灭掉,让他们逃走了。
到时候自己因为地盘的扩大,必然会分兵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