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眼前之人是赵珂后,李清微悬着的心也放了下去。
李清微回答道:“这是自然,皇姐昨日夜宿东宫,臣弟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因此特地前来。”
赵珂挥挥手,车夫将车踏哪来,然后李清微扶着赵珂上了自己的车驾。
在车上赵珂一脸笑意的望着眼前的李清微,她说道:“哎呀呀,‘皇弟’眉宇之间阴云密布,似有血光之气,只是不知道今天皇弟是来献鱼的还是献玉的。”
李清微知晓赵珂说的是什么。
献鱼与献玉是两个春秋时期的两个典故。
献鱼说的是专诸以献鱼为名刺杀吴王僚。
而献玉说的是楚人汴和,向楚王进献和氏璧。
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李清微此时望向赵珂问道:“那皇姐以为我是来‘献鱼’的,还是来‘献玉’的?”
第四百九十五章接下来的打算“娶你”
赵珂说道:“我感觉你是来‘抢亲’的。”
说着赵珂掩面笑了起来。
李清微也是不免一笑。
赵珂说道:“怎么样?刚刚回来的时候,你也没有看出来。我扮的像不像?”
李清微默默地点点头,他说道:“简直一模一样,那个神情学的惟妙惟肖。”
正当李清微说着,赵珂已经恢复到了小龙女的神情状态,她的脸色也逐渐从红润便为病态的惨白。
不过对这一幕李清微不奇怪,毕竟这功法就是他创的。
等回到了卫王府,李清微与赵珂在宁雯儿的房间望着墙上的那幅画。
赵珂此时说道:“我有个两个想法,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
李清微望向了赵珂,然后问道:“什么想法?”
赵珂说道:“其一便是让龙姐姐离开临安城,不!准确的是说是离开大宋境内,不要让她再回来了。第二便是让龙姐姐嫁给你。”
这正是李清微所想的,不过李清微很好奇,为什么赵珂会提出这个意见。
李清微问道:“第一件事我现在理解了,因为父王不日便会登极,他心仪龙姑娘,到时候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不过这第二件事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嫁给我呢?”
赵珂说道:“很简单,因为她跟我长得一模一样。”
李清微此时望着宁雯儿的画像说道:“那又如何?莫非宁王妃若是建在,难不成也要嫁给我?”
赵珂说道:“第一我想跟她共用一个身份,第二我看得出来龙姐姐也喜欢你,我自然想成人之美,第三我与她在一起总感觉是在照镜子,如果她嫁给别的男人,那么我总感觉我也嫁给了别人,那种感觉是真的很不好。”
“反正你贵为王公贵胄,身边多几个人也养得起。”
这个时候赵珂望向了李清微,她问道:“如今你有什么打算没有?我看得出来,你现在的心思不在临安这边。自从回到宋地你便是心事重重的。”
李清微此时望向了赵珂,按住她的肩膀说道:“我接下来的打算便是娶你。”
听到李清微的话,赵珂反而是愣住了。
李清微认真的说道:“这次是真的,这一天我等的太久了,你也等得太久了。”
赵珂此时问道:“那什么时候你娶我呢?”
李清微此时说道:“等我回到北地,用不了多久便会来向你提亲。具体时间......”
李清微大致预估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还有关中地区蒙古军的实力,如果自己发动一场“闪电战”的话,不出一个月,整个雍凉二州,包括洛阳一地,都会在他的控制之下。
之后便是与蒙古军的几轮反扑拉锯战了。就算是拉锯战,耗时也不会太久。
李清微在长安的时候看过诸葛青云的账册,唐兰和孔阙这两个“肝帝”制作的东西,在李清微看来足够打一场大规模会战了。
于是李清微承诺道:“最晚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用最为盛大的婚礼来迎娶你。”
赵珂捏了捏李清微的脸蛋,她说道:“你知道我等你这句信誓旦旦的话等了多久吗?”
李清微抱住她说道:“我知道,让你等得太久了。”
拥抱之后李清微对赵珂说道:“临安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至于龙姑娘,她便先留下吧。有你护持想来也无事。未来一段时间她跟在我的身边不太方便,不过我还是要带一个人走。”
赵珂问道:“谁?”
李清微回答道:“杨婵!这一次我需要她的力量。”
赵珂说道:“这个不难,你若想离开自可以离开,昨天晚上我与父皇聊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如今父皇对你已经产生了‘厌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李清微冷笑一声回答道:“自然是我对皇权产生了威胁,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忍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存在。这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赵珂此时望向了李清微,她认真的回答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会那么做吗?”
李清微轻笑一声说道:“我对大宋的皇位没有兴趣,如今这大宋能让我留恋的,只有你而已,若非我要给你一场‘倾城之恋’,我早就把你拐走,再也不回来了!”
赵珂投入了李清微的怀中。她等李清微的这个承诺实在是太久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有了上次赵珂的敲打,赵也没有再找过自己的女儿,虽然他对小龙女依旧是日思夜想,但他却忍住了,如同一只静待猎物入网的蜘蛛一般。
李清微在等,赵也在等。
李清微在等赵的登基大典,而赵也在等自己真正掌控这个帝国的时候。
这段期间,小龙女与赵珂也是接触频繁,赵珂经常偷偷潜出城去跟小龙女幽会。毕竟现在凭借她的武功,临安城中的那些士卒们也发现不了她了。
而赵珂更多的是观察小龙女的一言一行,毕竟让她的这个好姐姐,去学习她,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但是让她去模仿小龙女的一言一行,举止神态那是手到擒来,仅仅只是一个多月,她们两个人站在一起,李清微便再也分辨不出来了。
唯一可以分辨她们办法就是触摸她们的肌肤,因为修炼功法不同的原因,小龙女的体温偏寒,如果赵珂尽力模仿小龙女的话,她们两个的差别只有这么一点。
这段时间李清微这边虽然岁月静好,但外面也发生了很多事。
有好事也有坏事。
好事便是杨过与公孙绿萼在襄阳城郭靖的见证下结为了夫妻,而且黄蓉也安然的诞下了郭襄与郭破虏,这才一次没有蒙古大军的围城。
郭襄与郭破虏都很安然的在父母的怀抱之中。
李清微因为太子盯得紧,没有亲往祝贺,但是却也送去了不少的贺礼。除了恭贺杨过夫妇的,最重要的便是给小郭襄的满月礼。
李清微送给她一个纯金的长命锁,毕竟郭襄可是团宠,李清微自然也不例外的宠她。
而坏事便是宋军吃了一个“残胜”的仗。
因为“危城女婴”阶段的剧情并没有完全的跳过,而这个世界线宋蒙两军的冲突还是发生了,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发生在襄阳,而是发生在了淮河。
汉水之上的炮船让蒙古人束手无策,因此忽必烈声东击西,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淮河。
宋军将大部分的炮船摆在了汉水上防御襄阳城,因此导致了淮河防线较为空虚。
而这一次蒙古人也是孤注一掷,来了一次强攻,他们的勇士驾着小舟身上绑着火药,便朝炮船撞去。
以这种近乎于自杀的方式,付出了上千人伤亡的惨烈的代价之后,终于将淮河之上的六艘炮船全部击沉。
之后蒙古军全军渡河出击,蒙古军与宋军在淮河岸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大规模厮杀。
蒙古人背水一战,战斗力异常强悍。
而宋军这一次在曹将军拿脑袋担保的情况下,拼死抵抗。
双方这次交战,蒙古人以一万余人伤亡的代价,共造成了将近四万宋军阵亡,之后由于拱卫长江的几搜炮船赶到,蒙古人才仓皇撤退。
而南宋怕蒙古人“狗急跳墙”,因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退走,只是假意追击驱赶。
这才以大宋的残胜而告终。
第四百九十六章起事前的准备
虽然这件事对大宋来说是件坏事。
但李清微只能对他们表以精神上的“哀悼”。
毕竟这场仗,宋蒙两军几乎都丧失了相当一部分的精锐力量。这是李清微乐意看到的。
蒙古人阵亡八千多,五千多人不同程度受伤,而且参加这一场战斗的蒙古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是忽必烈特地从自己的各个部队之中抽调出来组成的。
尤其是那一支身绑火药,划着小舟高呼“大汗万岁!”,勇猛冲锋在前,击沉六艘炮船的近千人的队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些人的损失对忽必烈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本来忽必烈这次孤注一掷是想要一战成功,绕过襄阳,像当年的金人一样,突破淮河防线直逼临安,金陵。
但可惜他这一次低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曹将军。
曹将军经过上次李清微的点拨之后,真的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御敌了。
宋军前期伤亡大,很大程度上是非战斗减员,见到了凶残的蒙古人冲过来,前线的宋军就开始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溃退。
不少人都是被自己人踩踏致死的。
古代前线作战,不可能像现代化战争那样,能用各种办法联系上前方的部队,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古代大规模作战全靠建制组织度,还有士兵的基本素质。
基本是前锋部队如果全面溃退的话,那么后方的部队一来不明所以,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二来出于恐惧心理,也会跟着一起溃退。
这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
而宋军在这场战斗的初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若是换了往常的话,定然是收拢部队,然后组织梯次纵深防御,节节抗击。
但是这一次曹将军没有,他亲自带领自己的卫队,在前线作为督战队,先杀了一批逃跑的军官们,然后放言谁敢后退一步杀无赦。
大家见到三军主将都没有逃跑,而是就在前线督战,宋军的士气一下子就被稳住了。
之后便是宋军扭转颓势全面反扑,而且曹将军还派出快马,报告军情请求支援。
这一次大宋朝廷众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这帮人虽然是帮贪得无厌,鱼肉百姓的“虫豸”,但不代表他们都是傻缺。
江淮防线是拱卫京师的重要防线,若是被蒙古人攻破,无疑是在他们的脑袋上悬了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砍下来的刀。就算是睡觉也睡不安稳。
虽然那些门阀们是有“卖国求荣”倾向的,但是“卖国”的前提是蒙古人依旧能保障他们的利益。
但是如果就这么失去了江淮防线,让蒙古人长驱直入攻破临安的话,那么他们这些门阀们也就失去了跟蒙古人“有条件投降”的本钱。
而且蒙古人破城之后,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肯定不是那些被刮得干干净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百姓。
肯定是他们这群门阀世家,毕竟他们的“大宅门”里有钱,有粮,有很多漂亮的姑娘。
既然对方已经破城了,他们也不在乎你投不投降这种无聊的问题了。
这是这些门阀世家们,不可接受的,因此这次无论是勋贵派,还是门阀派都实现了团结一致。
很快各地闲散的宋军就被派到了淮河防线,而且有粮,有钱,有军资。
就是一句话,只要能守住淮河防线,你们要什么朝中的老爷们就给你批什么。
最终在几万人阵亡的代价下,终于打退了蒙古人这次最为惨烈的进攻。
因为这次的胜利,李清微这个“空壳子”卫王,都罕见的被传召,亲自上朝听政。
李清微也是就坡下驴,上了一道奏疏,让朝廷厚加封赏这次战斗的有功将士。尤其是曹将军。
虽然赵并未正式登基,但还是以大宋天子的名义,厚加封赏了这次战斗的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