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万界远征 第120节

贪赃枉法,买官卖官,贪墨漕运,于天灾之中囤货居奇,驱赶流民,官匪勾结,欺压百姓,种种苛捐杂税之外,又用各种名头收取例钱。逼良为娼,杀良冒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这还不是写的一处两处,从山南到山北,江西到江东,数十上百县城在这里面都有提及,九州南部的各府,尤为严重。

那可不是一两座山、十里百里的范围,而是纵横皆有数千里,普通人走上一生都走不完的广大疆域。

写完吏治,便是民生。虽然从前者已经可以推断出后者之凄惨,但是那些易子相食,野狗食尸,白骨露于野的深入描述仍然令人掩面。

至于那些在这种世道里,被逼成了山贼土匪水盗贼庄的情况。

傅天仇也只能注下“无数”这两个字。

这哪里还是人间?怕是那些老和尚们所谓的地狱浮世绘中也不过如此了吧?

宁采臣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书生,虽然也有感于世道之乱,却只局限于自己到过的地方,总还对更多的地域存着一份念想,可是看着这傅天仇笔下的各地乱象,已经面无人色,甚至不禁问道:“这大安……当真还有救吗?”

知秋一叶说话就直接的多:“都乱成这幅破样子了,这大安王朝居然还能维持住,简直是个奇迹!”

“那是因为朝堂上的往往才是最大的寇首,他们又怎么会愿意看到这个最好用的工具这么快就分崩离析呢?”

杨广不知什么时候也已经站在他们几个身边,视线扫过那些墨迹,已然尽知,道,“不过这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毕竟世间除了他们,已经养出了数之不尽的他方贼寇,而这些人,很快就不会愿意头上有这么个东西压着了。”

“其实……”傅天仇之前还不觉得,此时看着自己写出来的这些东西,也是心乱如麻,浮现出一些心灰意冷的感觉,却还是要辩解两句,“其实,大安王朝百余府城,这上面写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府城……”

“还有其他府城,是你没能查到的。”杨广冷酷无情地打破了他最后的一点幻想,“你是兵部尚书不错,但你也只是兵部尚书,连你都能掌握到这些情况,那么在你掌握不到的地方,会有多少更令人绝望的东西呢?”

宁采臣手里还捧着几张墨迹未干的纸,迷迷茫茫:“这大安,是要完啊~”

傅天仇的时候猛然攥紧毛笔,几乎捏断,愤怒的抬头瞪视着宁采臣,但是很快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堂中的气氛有些沉重。

“主上。”李神通从外面走进来,他可没有顾及这一些人心情的意思,只是小心翼翼的向杨广禀报道,“去接诸葛卧龙的人失败了。”

“嗯?”杨广把手里拈着的一张纸放下,“被人拦住了?”

李神通道:“不是,是他自己不愿意出来。”

杨广皱眉:“你让谁去的,连‘请人’两个字都听不懂了吗?”

李神通连忙把头压得更低,道:“是属下办事不力。不过,他们也想过直接把人请回来,却没有办法靠近诸葛卧龙。”

“喔?”杨广眉眼舒展开来,“看来这位诸葛先生比我想的更有意思些了。”

“那就去看看吧。”

[122.第109章 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师(5000余)]

曲州元定城,曾经是大安王朝的都城,一般来说,像是这种城市,即使是皇帝已经迁都,也仍然能够保留繁华景象,可是事实上这座城市发展的并不好。

十几年前,曲州地动,元定城附近的一条大河改道,冲垮了高大的城墙,淹了小半座城。

之后朝廷也曾经安排人过来重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用于重建的银子没有几个落到实处的,只不过是将城墙稍微修缮了一下。

当杨广进城的时候,入眼所见都是脏乱的房屋和街道。

有许多铺子搭了私棚,依靠着原本的建筑物又侵占了不少本该属于街面的地方,使得眼前的这些街道显得逼仄狭窄,两边吵嚷的人声也更加靠近,仿佛就在耳边嗡嗡个不停,令人厌烦。

在一家茶棚里,有这样的怒吼声传出来。

“你瞅啥?”“瞅你咋滴?”然后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呲呼啦的,其他人也见怪不怪。

一间民居门口,正有两伙人持刀怒怼,比划着手里的刀子威吓对方,结果门里不知道怎么刚好泼出一盆水来,两人脚一滑,刀子就捅在了对方身上。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端着空盆,看见这幅场面,倚着门笑。

那两伙人都愤怒起来,那老太太就直接从门闩里抽出一把刀来,后面也走出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斧头铁锹,毫不怕事。

路上有一些穿着破烂的小孩跑来跑去,时不时的撞到人身上,如果偷钱的时候被发现,往往就是一脚踹飞,或者扑头盖脸的打下去,打到头破血流。

但是即便是那些小孩,实则也不是好欺负的。伸手伸脚去抓他,踢他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刀片挖下些皮肉来。

这地方简直是疯狂,如果每天都是这样的话,恐怕一天内都要死上十几个人。

傅天仇他们看着这样的场面,更加沉默。

因为听说杨广要去见一见诸葛卧龙,除了宁采臣这个跟诸葛卧龙有过交集的之外,傅天仇父女、知秋一叶,也因为仰慕这位传奇人物,跟了上来。

虽然说当初诸葛卧龙那些书全部被封禁之后,有关于他的故事也被封杀,但是毕竟时间还不够长,对于官宦人家或者知秋一叶这种修行门派来说,诸葛卧龙仍然是名声最大的儒者。

傅天仇对这位老前辈的敬仰之情,甚而更胜过知秋一叶他们那几个年轻人。

等到走过了靠近城墙的这片区域,接近了城中部,眼前就豁然开朗。

街道变得宽阔,四周的房屋楼阁,牌坊桥梁的布局,也有了些飞檐斗拱、小桥流水之相。

虽然那些茶棚酒肆之中仍然常有吵嚷声传出,但毕竟直接见血的很少见了,也有了些丝竹乐曲从那酒楼青楼卖唱之处传来,大多数民居只是门窗紧闭,少见有那些靠着自家门框旁观拱火的了。

街上也还算热闹,总之有了不少正经的交易。风车首饰小吃食之流。

远处有一阵喧嚣逐步靠近,锣鼓之声将四周人声丝竹全部压了下去,宏大的声乐,夹杂着极重的低沉吟唱,营造出了一种犹如千年古寺盛大法事的庄严感觉。

在那一队人前方,无关的人群自然而然的避让开来,压低了自己的声音,小声议论着他们。

那是一队穿着黑色主基调宽大法衣的人,从衣着上分辨不出男女,发型和妆容都有一种较为夸张的感觉,却又莫名的像是庙宇壁画中那些刻意勾勒出来的古韵。

沉浸在乐曲中的人们,看到他们这样的装扮只会觉得有一种不可言传的神圣。

这对人中间抬着一顶白色软轿,其中坐着一个高高瘦瘦的人影,看不清面貌,只能看到色调浅淡的僧袍僧帽。

“这是慈航法丈,他怎么到这里来了?”傅天仇压抑声音说给身边的人听,“这位是皇上亲封的国师,我未曾与他有过太多接触,只听说佛法高深,在许多高官大员之间享有盛誉。”

“国师?”跟随在杨广身边的李神通,看着那队从前方大街上路过的僧人们,心中生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和排斥,“奇怪~”

知秋一叶感慨道:“这位法师好深厚的修为啊!”

宁采臣说道:“哪里看出来的?”

首节上一节120/4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