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粮食挂钩的技术,岂是两间农村房子可以衡量的?只是村里没条件,村里人只能出把子力气。
姜翠花和陈梅等人站在旁边,含笑的看着这一幕,她们并不知道陈景哪学会的技术。
但是,身为陈景的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越发觉得陈景有出息。
“小六,咱们村养蘑菇的事情,全部听你的,所有人,都得听小六的安排。不懂的要是敢顶嘴,看俺怎么收拾他!”
等大家都相信可以养蘑菇后,陈达站出来,对陈景缓缓说道。
现在蘑菇培育出来,村里大部分人都没事,肯定是立马开始准备弄养蘑菇的事情!
“那肯定啊,俺们都是第一次听说养蘑菇的事情,只有小六懂,咱们其他的不会,就有点力气!”
“没错,六子,要做啥就招呼一声,俺们没读过书,力气却有,简单的粗活,都可以交给俺们!”
对于陈达的话,村里人基本没有意见,关于粮食问题,所有人都很重视,不求能帮大忙,只要别帮倒忙就行。
其他的没有,村里的青壮年可不少,干起活来,都是一把好手。
“行,几位爷爷、族老、暂时培育蘑菇,是集中还是分散,如果集中的话,估计得盖几个大房子出来!”
严肃的点点头,培育蘑菇的事情,还是尽早开始越好,等北方的冷空气下来,可就不好培育了。
“集中吧,要是分散,一家一家,培育起来也麻烦,集中起来,你也好指导一下!”
几人讨论一下,决定集中起来培育,每家每户自己培育的话,太麻烦,陈景还还要一家一家去。
“好!得盖大一点的房子,就像仓库一样那种。墙壁和屋顶,都得厚,就算是中午,房子里面,也要阴冷、潮湿一些!”
他也不磨叽,当即说出自己的要求,培育蘑菇的环境至关重要,事关培育蘑菇的成功,马虎不得。
“一切按照你的来,咱们几个也不懂,老荒家的老二,会盖房子,你和他说,怎么样?”
“没问题!”
现在的条件,想要弄出培育蘑菇的环境,也不是不能,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步骤会多一些。
为了粮食,都是值得,村里只有瓦片和泥砖要钱,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在山上弄。
“平子!过来,说一下事情!”荒老爷子对着人群中喊一声,很快就有一个人抬手,接着就被喊上来。
盖房子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人来干,他们不懂,就不掺合。
“爹,找俺啥事?”陈平走到众人面前,询问道,心里也猜测是关于培育蘑菇的事情。
“培育蘑菇的是,要盖大房子,用来养蘑菇,小六会和你说。”严肃的开口,指了指陈景,关于培育蘑菇的事情,全权交给陈景负责。
他们这群老家伙,就在旁边看着就行,防止村里哪个小崽子不听话。
“平叔,是这样的,培育蘑菇,需要阴冷、潮湿、的地方,村里集中培育蘑菇,需要盖一个房子,来培育。”
“这个房子,不需要窗户,也不能用瓦片封顶,整个房子,要保持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不变。特别是在大中午的时候,要是温度和湿度出现变化。”
“培育的蘑菇,很大概率会死掉,这方面,必须严谨!”
见对方的视线看过来,陈景也知道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不急不缓、字条清晰、的把培育蘑菇的环境要求说出来。
也在思考,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标准。
“这样啊.....要隔热的话,咱们得建两层墙壁,中间还得放上木板和稻草、秸秆。按照你这么说,封顶更得做的厚,泥砖、木头、稻草、秸秆、瓦片、封顶,你看怎么样?”
“可以尝试一下,得多做后两层,如果两层不够,得三层!”
“盖的位置在哪里?”
“暂时还没有定下来,最好也是村里比较凉快的位置,培育蘑菇不用太阳,只要水和一些有机物就行!”
农村的天然隔热材料,秸秆、稻草、棉花!秸秆具有保温、隔热、防火、吸声等多种特性。
在与泥土混合后,可制成墙体,还具有环保性。
稻草与秸秆类似,也是一种多功能材料。
常用于草屋房顶的隔热施工,其保温效果同时兼顾了吸声、隔热、透气等特点,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材料。
棉花这种天然材料在农村地区易得,是一种常用的隔热材料。
常用于填充窗帘和墙体中,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和吸声的作用。
他们这边只有秸秆和稻草,棉花有,一般都是家里的被子。
这东西,村里大家过冬,很大程度就是依靠被子,总不能让大家把被子贡献出来,用秸秆和稻草,再加上木板,足够。
“北边吧,那一块一直比较凉快,地也大,正好用来盖这个。”两人看向旁边的族老,村里的情况,只有族老最清楚。
几人没有立即回话,思考一番,陈铁柱回答。
“行,那咱们地址就算选好,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平叔你带头来弄好,就叫做蘑菇培育基地。”
房子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干,他还需要去解决蘑菇孢子和材料、人手的问题。
“没问题,包在俺身上,俺一定和村里人尽快盖好!”陈平拍着胸脯保证,说完就走到一边。
开始招呼盖房子的人手,只要能干活的都要,不管男女。
“大家静一静,蘑菇培育基地有平叔去负责,接下来就是培育蘑菇的材料和人手问题!”
“稻草、地里的杂草、干牛粪、都收集起来,越多越好。还有,山上的蘑菇,得安排人去摘回来,全部用来当作养蘑菇的种子!”
“陈大牛、陈文强、陈伟志、陈家和!负责收集这些东西,村里其他人一起帮忙,人多力量大!”
。。。。。。。。。。。。。。。。。。。。。。。。。。。。。。
第140章 后续的工作安排!记工分!
“稻草、秸秆、杂草、弄来,就全部剁碎,浸泡在水里。干牛粪不用,收集起来就来,这就是你们几个的任务,能不能完成?”
面向人群,丝毫不怯场,开始安排工作,从熟悉的人里面安排。
“能!俺们这就召集人手去一起!”陈文强率先开口,能在大会的时候,被喊出来安排任务,那可是大大的长脸。
陈文强、陈伟志、陈家和、都一脸激动,恨不得现在就出发,去大展拳脚。
“行,你们去吧,弄多一点。咱们村旁边的小河里面,那些土也可以掏一些回来,注意安全!”轻轻点头,想起河床里的土,好像也不错。
河道淤泥是由于河水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水流减速、停滞的地方沉积而成的。
淤泥中包含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是构成其性质的主要因素。
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悬浮物和底泥中的残骸、粪便、尿液和植物残体等,是淤泥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淤泥中的有机质主要包括腐殖质、腐殖质和生物质等。
也可以用来当作培育蘑菇的材料,里面的有机物,就是蘑菇最要的养分。
在加入其他有机物混合在一起,增加培育蘑菇成功的概率,还能提升蘑菇的生长。
“上山采蘑菇的事情.....大娘,你带着村里人一起去吧,别进深山,就在外面摘就成。”
上山采蘑菇有一定的风险,可村里人压根不在乎,纷纷举手高呼,想要带头去采蘑菇。
最终,陈景把这个担子,交给他大娘,也就是王秀!
“放心吧六子,这片山俺们都去过不知道多少回,熟的很。”王秀笑着回应,说完就招呼旁边的一群妇女和小媳妇,准备带东西进山。
外围区域,之前是挖野菜,现在是采蘑菇,都一样。
“等等,刚才俺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养蘑菇的事情,是集体劳动,也算工分。但重新用一个本子记,到时候不和粮食的工分算在一起。”
“单独算,不分钱也不分粮食,分养出来的蘑菇。只要帮忙的,都有工分算,不论大人和小孩,干的多,工分就多,干的少,工分就少!”
“俺们几个老家伙也没啥事,就在旁边给你们记工分,谁要是偷奸耍滑,别怪俺们几个老家伙抽你们!”
年龄最大的老族老站出来宣布,集体劳动,得算工分。
不然,以后蘑菇都不好分,也能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尽早建成蘑菇培育基地,也能更快的培育蘑菇。
“好!!!走走走,咱们快回家拿东西,捡蘑菇回来,都是有工分的,不算粮食,蘑菇也不错啊!”几个聚在一起的妇女,激动的说道,手脚麻利的往家赶。
太有工分,大家可就积极多了,多干多得,未来也能多分一点蘑菇。
蘑菇也可以当作粮食来吃,是能救命的好东西。
“嫂子,你在村口等俺们,俺们马上就来!”和王秀熟悉的几个妇女,打了一声招呼,也着急忙活的往家里赶。
准备连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山上摘蘑菇,人多力量大,工分也会多。
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跟着陈平一起,把蘑菇培育基地盖出来,对他们来说才是正事。
收集稻草、秸秆、的去每家每户弄点,谁家里多少都会有一点,用来引火,或者当柴烧。
一大群人,扛着斧头、锯子、往之前陈景放小驼鹿的地方走去,准备砍树。
村长陈爱国,带着一些人去弄泥砖和瓦片,泥砖自己弄也行,但瓦片却只能买。
要不是没条件,陈景都想用砖块和混凝土来盖,再加上泥砖、稻草、秸秆,估计会更加隔热。
现在只能一切从简,要是达不到标准,还得盖第三层墙壁和房顶。
跟陈景一辈的人,年纪相差不多,基本都和陈大牛、陈文强、陈伟志、陈家和、四个人一起,去收集培育蘑菇的材料。
得知有工分,那更是干劲十足。
村里的大部分妇女,都和王秀一起,准备进山采蘑菇。
下雨后会长蘑菇,那只是少部分,雨后的三到四天,才是蘑菇真正长出来的时候。
这个时候去,正好赶上,能采不少蘑菇回来。
事情都安排下去,陈景反倒是成为那个无所事事的人。
干笑两声,带着母亲等人一起回家,等蘑菇培育基地在建设的时候,他在去看看情况,做做监工。
“好儿子,你咋那么有本事呢!不愧是俺儿子!”路上,姜翠花把手搭在陈景肩膀上,用手给他擦汗。
脸上满是笑意和骄傲,带村里养蘑菇,所有人都听儿子的安排,她作为陈景的亲娘,可长脸了。
以后谁遇到她,不得夸赞一下她家儿子有本事有能力,能带村里养蘑菇当粮食。
同时也惊奇自家儿子的本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陈景就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有啥的,弄点蘑菇,能让村里不会饿死人就行。”轻笑着摇头,培育蘑菇,也只是给村里增加粮食,其他也管不了。
凭借培育蘑菇这一技术,村里人就会自发的拥戴他,宗族的力量,就可以被他利用起来。
“瞧把你能的,歇会儿吧,别一天天的把自己弄的那么累!”儿子出息是好事,姜翠花依旧不希望他太累,年纪轻轻,可别累坏了身体。
她还指望着,自家宝贝儿子,娶媳妇生大胖小子呢。
“知道啦知道啦,对了,娘,你等我一下!”笑着敷衍母亲,感觉她有点小题大做。
只是安排一下培育蘑菇的后续工作,这有啥累的,最多也就是有点渴。
想起今天开出来的油,转身走进房间,从系统空间里面,取出来一桶五升的花生油。
提着走出房间,把它放在母亲面前。看的姜翠花和旁边的陈梅、陈小玲、陈丽等人一愣一愣的。
在这个年代,油也贵,一下出现这么多,还真没反应过来。
。。。。。。。。。。。。。。。。。。。。。。。。。。。。。